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一)

2020-12-11 門道文化app

門道提示:農曆三月初三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築藝術風格等各有差異,但其傳統建築的組群布局、空間、結構、建築材料及裝飾藝術等方面卻有著共同的特點,區別於西方,享譽全球。強調天人合一,以人為本。今天門道君將帶著大家去看看中國每一個地方的建築風格。

中國傳統建築方面流派的劃分,所形成的派系是按照原住 地居民長久以來根據當地風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風格的民居,其考慮最多的元素是 本地降水、日照等氣候條件。遠景設計研究院根據這種風格及用途來劃分,中國傳統建築可以分為 以下七大類:粵派、閩派、川派、皖派、京派、蘇派、晉派。

一、粵派

鑊耳屋是廣東嶺南傳統民居的代表,多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圖案。因其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粵北客家等地稱為「雲牆」或者是「茶壺環」。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此亦稱「鍋耳屋」。據說鑊耳狀的建築防火和通風性能良好: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的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牆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

二、皖派

皖派建築即皖南建築是五大建築派系裡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徽派建築顯而易見是流行於安徽附近的一種古建築風格。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 ,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

三、閩派

閩,即福建,閩派民居即流行於閩南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其中「土樓」是 其最為鮮明的代表。福建土樓,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區,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 龍巖地區為眾,其中位處西部的永定縣和南部的南靖、平和、華安等縣最為集中 ,是一種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禦性能的民居建築。它源於古代中原生土版築建築工藝技術,宋元時期即已出現,明清時期趨於鼎盛,延續至今。

四、川派

川派建築,及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為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建築風格。其中以川西民居裡的吊腳樓最為典型。 南方氣候潮溼、晝夜溫差大、地面蛇蟲等比較多,所以當敵人在居住過程中 逐漸演化出獨特的建築風格——吊腳樓。 吊腳樓以木樁或石為支撐,上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 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在川派建築裡傣族竹樓和侗族鼓樓具有鮮明的代表性。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二)
    門道提示:農曆三月初四上篇門道君給大家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派系中的:粵派、皖派、閩派和川派。他們都各具特色,獨樹一格。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一)五、京派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人居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
  •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二)
    門道提示:農曆三月初四上篇門道君給大家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派系中的:粵派、皖派、閩派和川派。他們都各具特色,獨樹一格。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一)五、京派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人居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
  •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一)
    門道提示:農曆三月初三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築藝術風格等各有差異,但其傳統建築的組群布局、空間、結構、建築材料及裝飾藝術等方面卻有著共同的特點,區別於西方,享譽全球。強調天人合一,以人為本。
  • 海派建築|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
    從喧囂繁華的外灘到市井煙火的石庫門,僅有百年歷史的海派建築,卻融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包容與創新是海派建築的基因,各種西式古典建築和東方韻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懷舊又摩登的海派風格。二十世紀初上海灘大規模擴修重建,海派建築迎來摩登時代,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建築風格紛繁多樣。作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滙豐銀行大樓於1925年建成,圓形大穹頂三角形額坊,古典柱式是他的代表性元素,立面為經典的三段式設計,圓形穹頂作為中軸線劃分中部通高雙柱廊和左右兩翼,虛實結合比例工整。
  • 海派建築|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
    從喧囂繁華的外灘到市井煙火的石庫門,僅有百年歷史的海派建築,卻融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包容與創新是海派建築的基因,各種西式古典建築和東方韻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懷舊又摩登的海派風格。二十世紀初上海灘大規模擴修重建,海派建築迎來摩登時代,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建築風格紛繁多樣。作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滙豐銀行大樓於1925年建成,圓形大穹頂三角形額坊,古典柱式是他的代表性元素,立面為經典的三段式設計,圓形穹頂作為中軸線劃分中部通高雙柱廊和左右兩翼,虛實結合比例工整。
  • 別再山寨歐洲建築了,中國傳統建築這麼美(下)
    上期我們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中的前四種:皖派、閩派、粵派、川派。今天我們將介紹剩餘四種:京派、蘇派、晉派、海派。京派 經典代表:北京四合院一提起京派建築,最著名的自然是歷史悠久的作為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格局是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其實在其他地區也會存在,但北京四合院有著它獨有的特點。
  • 中國六大傳統建築門派
    關鍵詞:青瓦白牆、磚雕門樓皖派建築的尊貴,在於它優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可以說,皖派建築是六大建築派系裡,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特徵以青瓦白牆,磚雕門樓最為顯著。常見的類型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宮殿式樓等,樓內生產、生活、防衛設施齊全,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獨特類型,為建築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 別再山寨歐洲建築了,中國傳統建築這麼美(下)
    上期我們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八大派系中的前四種:皖派、閩派、粵派、川派。今天我們將介紹剩餘四種:京派、蘇派、晉派、海派。京派 經典代表:北京四合院一提起京派建築,最著名的自然是歷史悠久的作為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格局是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四合院其實在其他地區也會存在,但北京四合院有著它獨有的特點。
  • 民居建築——中國建築文化與傳統文化
    民居建築在中國整體建築文化中是數量最為龐大的,其分布之廣泛,北到內蒙古,南到海南島,西到新疆,東到臺灣,以及內陸陝西,都有其獨具一格的代表建築文化。根據功能用途,包括戲臺、廟宇、佛塔、園林、牌樓、廊橋、祠堂、書院、民居等。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今天我要給大家說一說什麼是中華文化,什麼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能體現中華文化的載體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說說有哪些載體。琴棋書畫,囊括了中國的文化記憶,也可以說代表一個的文化素質。茶:茶是中國文化載體中不多數可以上升到」道「這一層次的,茶道,這些年也在不斷的興起,多數的中國人也都有喝茶的習慣,相比於喝咖啡,我更偏向於喝茶。
  • 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在哪裡 是什麼?
    談論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是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即便是我們要談論傳統文化的源頭,也不得不將它先挑出來說道說道,實在是避無可避。當然還有一個另外一個也是我們無法避開的,那就是道家。不過因為道家不同於道教,始終小眾,脫離世俗,多數給人以神秘的感受,大眾接觸的也多是以道家思想為核心的道教,對道家的東西知道,但並不見得能完全分清楚道家和道教的明確界限。
  • 從傳統建築看中國文化的「和而不同」
    人類的建築從50萬年前的天然崖洞發端,經歷了簡單的穴居、地面房屋、夯土建築等不同的建築形態,建築對於人類而言,不再僅僅是簡單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居住藝術。從夏朝到現代,中國的建築形式不斷地發展變化,宮殿院牆、亭臺樓閣,都深深烙下了傳統文化的印記,它從另一個角度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 中國傳統建築,皖派、閩派、蘇派:古韻之大美!
    千百年來,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由於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留下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建築,區別於西方,享譽全球。傳統建築從一定的角度體現傳統文化的形態,傳統的特點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傳統建築正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建築是歷史留下的饋贈,見證了興衰更迭,與時俱進。千百年來。
  • 中國傳統建築
    佛教建築主要包括佛塔、佛寺和石窟。佛塔來源於印度,是用於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經、僧人遺體等的高聳型點式建築,為埋藏舍利,供佛徒繞塔禮拜而作,具有聖墓性質;佛寺初期布局與印度相仿,而後進一步中國化,不僅把中國的庭院式木架建築使用於佛寺,而且使私家園林也成為佛寺的一部分;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供信徒迴旋巡禮和觀像之用,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時尚。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來源與分類
    按照縱向統計的方法,筆者依照職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間節日文化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風俗辭典》、書海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風情大全》知識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族節日大全》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商業文化大辭典》等工具書及有關資料統計,我國56
  •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它的分類及特點
    林耀華主編的《民族學通論》也有一章專述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民族文化」條目解釋: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飲食、衣著、住宅、生產工具屬於物質文化的內容;語言、文字、科學、藝術、哲學、宗教、風俗、節日和傳統等屬於精神文化的內容。
  • 重點講座 | 王蒙:中國傳統與文化自信;日本考古與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木構建築中的非物質文化;辛德勇:發現《燕然山銘》4場
    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學津堂【活動詳情】「匠意營造:中國傳統建築」系列講座由鄉村文化保護與發展志願者協會(RCRA)和國圖講壇聯合主辦,C沙龍協辦,將從2017年2月起每月推出一期傳統建築主題講座,以期弘揚中華營造文化,傳承「工匠精神」,響應讓建築遺產「活起來」的時代訴求。
  • 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反思及展望(圖)
    現僅以我們傳統的建築文化為例,講點個人的看法。 世界上的建築,這裡主要指大型的、屬於藝術範疇的公共性建築,從形式上劃分,基本上有兩類:一類主要用石頭建造的,叫「石構建築」;一類主要用木頭建造的,叫「木構建築」。前者流行很廣,主要包括歐洲、非洲、西亞、中亞和南亞以及南北美洲;後者主要以中國為主的東亞地區,包括日本、朝鮮等國。
  • 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在哪裡 是什麼?
    談論中國的傳統文化,儒家是無論如何都避不開的。即便是我們要談論傳統文化的源頭,也不得不將它先挑出來說道說道,實在是避無可避。當然還有一個另外一個也是我們無法避開的,那就是道家。不過因為道家不同於道教,始終小眾,脫離世俗,多數給人以神秘的感受,大眾接觸的也多是以道家思想為核心的道教,對道家的東西知道,但並不見得能完全分清楚道家和道教的明確界限。
  • 弘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評價《中國徽派建築》
    弘揚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一冊好書——評價《中國徽派建築》作者:樊炎冰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ISBN號:711205036出版日期:2002年5月頁數/字數:549/開本:889X1194 8開價格:¥880   徽州位於安徽省南部,古稱新安,下轄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