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能力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香港中文大學正式創立於1963年,是香港最早的兩所大學之一及亞洲唯一採用書院制的高校。以高錕、楊振寧、詹姆斯·莫理斯、羅伯特·蒙代爾為代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在這裡弘文勵教。經過五十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的優良傳統,以培育既具專精知識又有處世智慧的人才為使命,漸漸成長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此番入駐深圳,在探索境內外合作辦學新模式、促進兩地學術交流、國家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領域被教育界寄予厚望。今天,新華教育獨家邀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與我們共同分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成長故事和創新思路,以下為本次訪談的精彩摘要。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讓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理念在內地生根發芽

  記者:徐校長,您好,能否請您為我們簡要介紹一下香港中文大學的歷史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一些基本特色?

  徐揚生:去年,是香港中文大學50周年校慶,我們一直被評為全世界建校歷史在50年以下的新大學裡面全世界的第一名或者是最前面的幾名,這說明香港中文大學的發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這個學校大概有幾個特色:一是,這所學校的中國文化根基非常深厚,當時在中國比較有名的學者參加了創辦這所學校。二是,它是一所把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緊密融合的學校,所以這也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特色。三是,這所學校的國際性很強,如果你到中大來過你就知道,我們對學生國際化的訓練是非常的好。所以我覺得它是一所開放型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融合的學校。香港中文大學為什麼要回到內地來開辦這麼一所學校呢?主要目的大概有三個:第一個目的實際上是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建校目的緊密相連的,大學的章程裡面就有為國家、為香港培養人才,為我們的祖國、為香港當地經濟發展培養人才,我們覺得這是一個責任,中國的發展需要很多國際化的人才,香港中文大學將培養國際化的人才作為人才培養目標。

  第二個是中國內地高等教育這方面需要改革開放,是希望有一些先行先試的先例。我們認為我們學校可以為內地提供高校改革方面的示範。再者,香港中文大學本身的發展也需要到內地的支持。如果清華大學只招內地的學生、哈佛大學只招麻省的學生是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很多內地的家長已經非常認同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因此有擴大招生計劃的需求。但因為香港中文大學是公立學校,招生人數是有限制的,對港生和內地生是有比例要求的,所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創立,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化。那麼到這邊開辦這個學校,一方面要弘揚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理念、學術精神、成熟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要落地,落地實際上就是要結合我國珠三角的當地特色,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記者:那咱們第一年的招生只有300人,這個招生的人數您有什麼考慮?為什麼是300人?未來有沒有可能擴招呢?

  徐揚生:我們第一年招生數量較少,但是如果生源質量優秀的話,我們也可能會擴招一點。明年開始肯定是會投放更多的招生名額,因為明年我們理工學院會啟動招生。2014年是經管學院招生,2015年經管學院和理工學院招生,2016年人文社科學院可能也會啟動招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年招生文理兼收 比例4:6

  記者:那咱們今年首年招生的學院就是經管學院,那麼是全部招文科生還是文理都兼收的?

  徐揚生:文理都招,事實上理科可能招生計劃會多一點。

  記者:那有沒有這個比例的分配?

  徐揚生:比例大概是4:6吧。

  記者: 哦,4:6,4是文?6是理?

  徐揚生:對。

  記者:那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咱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這三個學院?它們分別的特色是什麼?招生專業的特色是什麼?

  徐揚生:2014年,我們經管學院會有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市場學三個專業。很多專業的設置是我們在我國珠三角地區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後確定下來的,因為這類專業的需求量非常大。香港中文大學的商學院是全世界知名的,我們的MBA、EMBA都是世界級的培養水平,因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2014年就會將這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呈現給學生。 2015年,我們會開設理工學院,我們會注重開設那些交叉學科、新興學科。比如說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我們覺得能源這個領域的人才在我國是非常亟需的,怎麼把能源的科學和技術問題放在一起怎麼來學,這是很重要。

  記者:那您能系統地給我們介紹一下學校的特色之一的通識教育是指什麼?它包括什麼?

  徐揚生: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的目的不僅僅是培養一個專家,我們更需要培養的是在社會上有用之才,所以社會有用的人才除了專門知識以外還有其他方面的東西,比如他獨立思辨的能力,比如說他對追求真理、正義的獻身精神,比如與人相處的能力如何,比如是否具有欣賞美的能力等等?我們認為這些是作為一個社會的人應該具備的,而這些東西很多時候被我們忽略了。我們認為這些方面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在培養方案中都會體現。我們有很多的措施,一個很重要的措施是書院制的培養,另外一個重要的培養方法就是通識教育,所以通識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我本身是理工出身的,我認為學習文科的知識,社會科學的理念對我的影響很大,對我的為人處世的影響也很大。所以我們堅持讓學生在通識教育的學習中從經典原著讀起,通過讀原著對學者的觀點有所認識、判斷。

相關焦點

  • 配合新高考改革,港中大(深圳)今年在滬首推「雙軌制」招生
    港中大(深圳)綜合測評的筆試主要以寫作為主,除了考察考生的寫作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學生的思想性,港中大(深圳)非常看中學生是否對自己、對社會、對世界有獨立的主見,是否對未來有規劃與上進心。相較於港中大(深圳)首次在上海進行631綜合測評錄取,港中大(深圳)去年已在廣東、浙江實行631綜合測評錄取模式。
  • 港中大(深圳)成立祥波書院
    雖然書院制的方式在港中大(深圳)已經實行了很久,但開始他並不很了解,經過多次到訪學校實地考察後,他了解到書院制是非常好的方式,就下定了決心捐贈一所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書院捐贈人楊祥波十分關心教育事業,自學校成立以來,一直給予支持,為了表彰楊先生對學校的貢獻,學校理事會批准將第四間書院命名為祥波書院。
  • 港中大(深圳):建設高水平大學 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
    我告訴他們,創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雖然辛苦,但要看得遠,因為這所大學是在為大灣區20年後的發展培養人才。」港中大(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教授說。 而僅僅過了一年,2020年8月,港中大(深圳)開始組建深圳音樂學院。對音樂學院的組建,徐揚生教授有著另一番期待:「組建深圳音樂學院不僅對深圳市的文化藝術,而且對我們學校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我們希望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藝術薰陶,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創造能力,開拓交叉型學術研究。」
  • 港中大(深圳)學生入住逸夫書院 將建立各自的書院文化
    南都訊 記者朱倩 港中大(深圳)的開學迎新周,從8月30日持續到昨日的2016年度入學典禮。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里耶·瓦謝爾教授做主題演講。此外,逸夫書院也在昨日啟用,除了承擔傳統大學「宿舍」的功能外,自設食堂、廚房、研討室和其他康樂設施。老師也要和學生一起入住書院,每所書院的學生都是由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師生組成。
  • 港中大(深圳)「631綜合測評...
    港中大(深圳)「631綜合測評」令考生腦洞大開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4日訊(晶報記者 陳利城 通訊員 馬明霞)7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20年粵浙滬魯閩蘇六省市綜合評價測試開考。鑑於當前國家疫情防控形勢,出於對廣大考生健康安全的考慮,大學在六省市19個城市設置了35個考點,方便考生就近參加考試。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8年本科共招收1146名內地學生 生源質量跨越...
    隨著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提升,以及作為家長對培養學生相應能力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港中大(深圳)的辦學模式與培養理念受到中學、家長、學生及社會的普遍認可,報考熱度連年持續增加,一大批優秀的考生都將港中大(深圳)作為入學首選,希望能在這所既有中國文化傳承,又有國際化氛圍的研究型大學中追求學術夢想。
  • 港中大(深圳)開設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項目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金融EMBA項目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這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由此,港中大(深圳)的終身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將為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 港中大(深圳)校區擬招生 在內地也能讀香港名校
    根據規劃,港中大(深圳)校區將於明年開始招生,其中三成為深圳生。屆時,內地學生不用去香港,也可以讀香港知名大學。  大學建在公園內  書院模式成特色  港中大(深圳)校區選址位於龍崗區大運新城,距龍崗中心城5公裡。整個校區面積 100萬平方米,在大運公園內,有山有水有樹林,自然生態極佳。
  • 百餘名主管與記者「雲端」相聚 港中大(深圳)4月舉行線上開放日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在活動中向媒體介紹學校發展情況校長徐揚生:屬於港中大(深圳)的明天一定是曙光一片受疫情影響,今年的傳媒春茗活動首次在線上舉行,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首先為大家介紹了大學最新的辦學進展。
  • 港中大(深圳)開設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項目
    央廣網深圳12月2日消息(記者官文清)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發布儀式暨大變革時代的國際局勢及中國應對高峰對話在深圳舉行。金融EMBA項目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這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
  • 港中大(深圳)校長私藏圖書供學生任取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黃付平)新學期伊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為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將私藏中英文好書千餘冊與學生共享。學生只需到校圖書館自取,甚至無需登記,三天內歸還原處即可。 為此,徐揚生特意親筆手書了一封中英文信,信中寫道:「各位同學,這些書是我在閱讀的書籍,與大家分享,每人可取一本,三天內請歸還原處,無須辦理借閱手續。」
  • 港中大(深圳)首所書院成立
    晶報訊(記者 何小西 通訊員 馬明霞)9月4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2016年度入學典禮,同時舉行的還有逸夫書院開幕典禮和「逸夫國際會議中心的封頂儀式」。據悉,逸夫書院是港中大(深圳)成立的首所書院,2000名學生將於9月中旬入住逸夫書院。
  • 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要學會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
    徐揚生校長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第五屆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各位同學、各位家長,各位朋友、各位同事,以及在座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深圳是從無到有、一磚一瓦白手起家建設起來的,在深圳這片土地上也多的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開拓者和實幹家。如果沒有這種實幹的精神,就不會有深圳的崛起和騰飛。
  • 港中大(深圳)開設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項目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發布儀式暨大變革時代的國際局勢及中國應對高峰對話在深圳舉行。金融EMBA項目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這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由此,港中大(深圳)的終身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將為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多人才保障。
  • 港中大(深圳)開設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EMBA項目
    央廣網深圳12月2日消息(記者官文清)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EMBA項目發布儀式暨大變革時代的國際局勢及中國應對高峰對話在深圳舉行。金融EMBA項目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依託港中大(深圳)設立,這也是深圳本土高校首個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
  • 「擺渡人」的小故事 徐揚生的大感悟
    原標題:「擺渡人」的小故事 徐揚生的大感悟徐揚生散文集《擺渡人》出版筆會在港中大(深圳)舉行深圳新聞網訊 14日下午,徐揚生散文集《擺渡人》出版筆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新圖書館舉行。整本書都有明確的指向性,洋溢著青春的力量,作者作為一名校長,文章都是寫給年輕人看的,希望給進入大學和即將走進社會的學生一些啟示和鼓勵。《擺渡人》整本書還不乏有溫度的文章,在細節處流露出作者對親人、朋友、同事以及學生的深厚感情,彰顯了作者的一顆赤子之心。徐揚生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
  • 港中大(深圳)祥波書院成立儀式隆重舉行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主席梁乃鵬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劉遵義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莫裡斯教授、祥波書院捐贈人楊祥波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等社會各界嘉賓出席了成立儀式。
  • 港中大(深圳)「牽手」龍崗區人民政府,「八大亮點」開創政府與大學...
    希望通過全面深入的合作,助力龍崗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的高水平深圳東部中心,共同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做出應有貢獻。徐揚生校長表示:港中大(深圳)希望成為龍崗區的創新動力,與龍崗區一起高水平高質量地建設好大運深港國際科教城、龍城實驗室等產業和科研平臺。
  • 港中大(深圳)攜手前海 打造國際化的產業化中心、世界頂級智庫等...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深港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黃敏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  黃敏常委表示,前海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設立前海的戰略意圖,堅決落實省和市的部署要求,推動深港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前海已成為內地與香港合作最緊密最成功的區域之一。
  • 港中大直屬附屬醫院深圳吉華醫院開工,規劃3千張床位
    2020年,深圳將加快打造一流高等教育高地,其中就包括高起點高標準籌建港中大(深圳)醫學院,吉華醫院成為港中大(深圳)醫學院籌建的重要裡程碑。 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市政府副秘書長劉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市建築工務署黨組書記姚亮、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羅樂宣、市建築工務署副署長胡汝林、龍崗區區委書記張勇、龍崗區區長代金濤等相關領導和參建單位負責人參與加了這一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