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首個橋梁健康監測系統在永和大橋開始安裝

2020-12-21 南寧政務信息網

  檢測橋梁健康狀況不需要封橋中止交通進行,通過一套系統就能實時監測橋梁的健康狀況及橋面、橋區周邊秩序,及時維護橋梁設施,處置突發事件。從相關部門知道,目前這樣的一個橋梁健康監測系統正在永和大橋安裝,預計明年3月可完成。提起檢測橋梁健康狀況,許多人就會想起「封橋」。一般傳統的橋梁結構評估是通過人工目測檢查或藉助可攜式儀器測量得到的信息進行。雖然這樣的評估對橋梁的管理和維修保養作出重大貢獻,但需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還不能提供整體全面的結構健康檢測,還得進行必要的交通管制。

  橋梁健康監測系統由數據採集傳輸、數據處理及安全評估三大系統組成。安裝在永和大橋上的傳感器採集各類數據後,設在大橋管理處的監控室通過光纖通信傳輸信號,在不中斷交通的條件下,對橋梁結構變形、結構振動、索力等進行監測。同時配合橋面、橋底視頻監測系統,大橋管理處管理及市政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可實時監測橋梁的健康狀況及橋面、橋區周邊秩序,及時維護橋梁設施。如遇上突發事件,工作人員馬上可以從監測系統獲得的數據,迅速評價橋梁的結構整體狀態或重大損傷情況,迅速採取相應措施。

  永和大橋包括主橋、引橋和引道三部分,路線全長1402米。健康監測系統要在橋上布置能感知溫度、振動、吊杆力、鋼管應變、主梁混凝土應變等作用的傳感器外,因永和大橋是鋼管混凝土拱橋,受風荷載影響較大,也要測量橋所在環境的風況。此外,還要對大橋車輛的數量、類型、行車速度和車輛荷載分布等交通荷載情況和橋下河流的通航及排洪情況監測。

  通過建立智能實時監測系統,根據監測的數據分析,能及時消除橋梁結構各種安全隱患,提出下一步科學管理和養護的措施和建議,最大限度地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也可減少常規橋梁例行檢查和定期檢測的工作勞動強度和費用。

相關焦點

  • 精確施測 及時預警——膠州灣大橋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升級改造
    實時監測、定期檢測橋梁結構的工作性能,定時、定量地評價橋梁結構的健康狀態,實現膠州灣大橋結構健康狀態的在線評估和實時預警,為膠州灣大橋的安全運營、養護維修提供了科學依據。該系統主要由傳感器系統、數據採集傳輸系統、數據存儲系統、數據分析評估系統等幾部分組成。
  • 南寧那麼多的大橋裡面,最美的大橋原來是它
    南寧大橋、英華大橋。白沙大橋、羅文大橋、良慶大橋、南湖大橋……你覺得南寧的哪座大橋最美?一位熱情的網友,用一種健康而且很酷的方式,讓自己重新認識了南寧的大橋!我們一起跟著他去用單車丈量南寧的大橋吧!來南寧有段時間了,一直木有機會騎行南寧的大橋,今天閒得無事,上午9點鐘出門,首先從清川大橋開始,終於南寧大橋止,用車輪丈量一下南寧所有的大橋,然後環青一組,開心!上PP。清川大橋南寧跨江大橋中的老四是清川大橋。
  • 南寧都有哪些橋梁?
    南寧雖然城市面積不大,但是因為有一條邕江橫穿,所以南寧的橋梁還是挺多的,那麼你知道南寧都有哪些橋梁嗎?這些橋梁又有哪些作用?首先是南寧有史以來的第一條橋,邕江一橋,於1964年7月完工,全橋長394.6米,其跨度在當時居全國同類橋梁之首,至今仍居全國第一。南寧人終於圓了千年「大橋夢」,結束了過江靠舟楫和渡輪的歷史。南寧的第二條橋是邕江二橋也就是中興大橋,最早是1988年建成通車,算的上是邕江大橋中的「第二元老」橋梁,全橋長為945米。
  • 東沙大橋裝上「健康監測儀」南通橋梁管理養護實現智能化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許劍 湯思敏通州區東沙大橋,是連接開沙島與市區的重要通道。從12號開始,公路部門對東沙大橋進行「健康檢測」,並裝上了新式設備。以後大橋上一旦出現不正常的情況,這些設備將會發出預警信號,為橋梁的維修、養護提供依據。現在的東沙大橋,在中心位置的兩端都裝了一個像燈塔一樣的東西。它其實是測風速風向的設備。東沙大橋開通已將近5年。橋梁使用時間一長,總會出現一些損傷。
  • 橋梁健康監控_2020年橋梁健康監控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管養單位回應  負責該橋的管養單位武漢市城投集團公司回應稱,公司立即通知橋梁設計單位及相關專家實地踏勘,分析異常震動產生的原因。專家研判認為:此次橋梁異常振動系特定風況引起,振幅在設計允許範圍內;橋梁結構運行正常,安全有保障。
  • 南寧永和大橋北岸連接線工程完工 30日通車
    7月30日起,南寧市民驅車從永和大橋到江北大道,不用兜圈了。7月29日,記者從南寧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歷經約8年時間,永和大橋北岸連接線工程終於完成了施工。在7月29日完成隔離欄鋪裝等收尾作業後,將於30日上午10時30分正式通車。
  • 南寧永和大橋恢復全線通車 8條公交線路恢復通行
    2015年06月20日 07:35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羅暘 張孟君 編輯:利雪娟 永和大橋恢復全線通車
  •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健康監測系統正式投入使用
    12日,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完成659個監測點傳感器的安裝和調試。這標誌著大橋的健康監測系統正式投入使用。  福建日報記者 吳恩兒 通訊員張貴鋒 王福斌攝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我國首座、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
  • 橋梁24小時健康安全監測 發現「病情」自動報警 江蘇跨江橋梁大體檢
    據專家介紹,跨江橋梁有斜拉式、懸索式、鋼箱梁結構、鋼桁梁結構等等,養護監測方案也有所不同。南京長江大橋江中正橋屬於鋼桁梁結構,為了實現實時監測,2016年工作人員對大橋進行修復時,特意在橋身安裝了數百個傳感器,24小時捕捉著橋梁「身體健康」狀況的所有信息。一旦有異常,可以提前預警,並開出「藥方」,由管養人員前去「醫治」。
  • 南寧市永和大橋經現場測評 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微信「掃一掃」關注住朋網(點擊二維碼關閉) 南寧市永和大橋經現場測評 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南寧市永和大橋經現場測評 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廣西  | 來源:南寧政務信息網  作者:  時間:2005-11-25
  • 南寧永和橋高清夜景大圖,晚上的永和橋原來這麼美
    南寧永和大橋,建成於2004年,項目總投資2.65億元,工程起於邕江北岸南寧市第一建築構件廠,連接中華路延 長線,往南跨邕江至南岸淡村,止於五一路與南建路交叉路口處。圖為永和橋夜景,化身半輪明月永和大橋包括主橋、引橋和引道三部分,全長1402.152米,其中主橋長398.72米,寬35米。圖為永和橋夜景,化身半輪明月橋型採用單跨下承式變高度鋼管混凝土桁拱方案,跨徑338米;引橋長482米,採用跨徑25米的先簡支後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引道長521.43米,工程借鑑國外橋梁建築的先進經驗,其技術含量和規模設置均屬全國前列。
  • 圖文:合龍後的廣西南寧永和大橋全景
    圖文:合龍後的廣西南寧永和大橋全景     合龍後的廣西南寧永和大橋全景(3月12日攝)。當日,隨著最後一節長28.6米、重94噸的拱架嵌入預定位置,溝通南寧邕江南北兩岸的永和大橋合龍。這座橋為鋼管混凝土拱橋,全程弧長跨度399米,高85米,橋面寬35米。它建成後將大大分流邕江大橋的交通流量,緩解市民和車輛「過江難」的問題。
  • 虎門大橋發生的異常的晃動。附上:橋梁結構的健康監測狀況
    在以前我們只要提起虎門大橋,唯一想到的一個字就是「堵」。節假日隨隨便便一個堵個車都能把人堵哭!不過5月5日的虎門大橋卻不是因為堵上了熱搜,有微博網友反映行車至虎門大橋時有橋面晃動的感覺,場面非常嚇人的,在視頻監控畫面中顯示整個大橋抖動異常,簡直像蕩鞦韆一樣?很嚇人。
  • 東沙大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超載車輛無處可遁!
    東沙大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正式投入使用,超載車輛無處可遁! 作為通州首例在橋梁運營養護中應用的監測系統,該系統通過智能傳感測試、物聯網等技術,對橋梁周圍所處環境、結構應力(溫度)、梁端縱向位移、斜拉索索力、主梁振動、主橋線形、主塔偏移以及交通荷載等進行實時監測,一旦大橋在特殊氣候、交通條件下或橋梁運營狀況嚴重異常時,診斷系統將會發出預警信號,為橋梁的維修、養護及安全、可靠性評估等提供科學依據。
  • 圖文:南寧永和大橋合龍 市民從鐵路橋上過江
    圖文:南寧永和大橋合龍 市民從鐵路橋上過江     3月12日,一行從鐵路橋上過江的南寧市民望著對面正在建設中的永和大橋,期盼新橋建成後再也不用推車過橋當日,隨著最後一節長28.6米、重94噸的拱架嵌入預定位置,溝通南寧邕江南北兩岸的永和大橋合龍。這座橋為鋼管混凝土拱橋,全程弧長跨度399米,高85米,橋面寬35米。它建成後將大大分流邕江大橋的交通流量,緩解市民和車輛「過江難」的問題。
  • 物聯網在橋梁方面可以做什麼
    香港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和汀九大橋,還曾布設過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實時安全監測系統,系統包括900個各類傳感器、9臺電腦控制信息收集系統、2臺電腦工作站負責信息處理和分析系統。 武漢:42座橋梁納入智慧平臺 2017年,擁有眾多長江大橋的武漢,已經啟動「智慧橋梁」的計劃,該計劃搭建了武漢市「智慧橋梁」平臺,並分兩年為三環線內42座中小橋梁「量身訂做」長期健康監測系統。 目前,武漢市長江上的大橋,除武漢長江大橋外,其他都建立了健康監測系統,漢江上的知音橋、古田橋,也建立了健康監測系統。
  • 橋梁結構發展三大動力:健康監測、安全評定、壽命預測
    我國目前已有400餘座大型橋梁安裝了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隨著系統的運行、維護和升級,結構健康監測愈來愈在橋梁服役安全評定和壽命預測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推動橋梁結構,乃至土木工程結構由現階段的「安全」設計為主,逐步邁向「安全和壽命」設計、評定、預測與維護的新臺階。
  • 武漢首個橋梁工程復工,是漢江上最寬的大橋
    24日,由武漢市城投集團公司建設、中鐵大橋局施工的江漢七橋正式復工,這也是武漢市首個復工的橋梁工程。在漢口岸工地一角,張倩和曹廣成兩位測量技術員正在通過觀察全站儀,對已經架設完成的部分橋梁主拱年前、年後的線形變化進行記錄。測量室副部長張倩介紹,大橋連接的漢口、漢陽兩岸工地,一共10名測量技術員已全部到位。張倩是湖北襄陽人,3月19日憑項目部出具的復工證明和健康碼「綠碼」自駕返崗。
  • 永和大橋暫時全封閉去永和集鎮、七寶山、小河等地要繞行
    險情排除後,大橋實行交通管制,過往司機請繞道行駛。胡敏攝《河水暴漲,挖沙船被困橋洞》後續部門聯動通宵排險,永和大橋暫時全封閉交通管制瀏陽網4月26日訊(記者 胡敏)4月24日,我市東區連降大到暴雨,瀏陽河水位迅速上漲,一艘原本停泊在永和大橋上遊數百米處的挖沙船受到洪水衝擊。當日下午3時左右,這艘自身重量約為6噸的挖沙船順流而下,直接卡在了永和大橋中間橋洞位置。
  • 突破技術難關,東莞港灣大橋開始主橋安裝
    中新網廣東新聞電 (李映民 李建華)11月12日,位於東莞東江南支流的港灣大橋首榀鋼箱梁,在大型浮吊作業下成功吊裝就位,拉開了港灣大橋鋼箱梁安裝的序幕,也標誌著港灣大橋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安全風險最大的主橋關鍵工序施工全面展開。  「這是我們創新技術和工藝,採用的『先纜後梁』施工工藝,成功實現了技術上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