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莎莎
本報通訊員 何 薇
2020年10月,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運用「查封財產監管系統」對宜興某銅業公司進行動態監管,既「看」住了企業的廠房設備,又不影響其正常生產經營。由於監管得力,該企業在近期的網絡拍賣過程中,從起拍價1.2億餘元競拍到1.6億餘元,溢價4000萬元,既維護了企業的穩定,又賣出了好價錢。
「查封財產監管系統」是無錫法院運用物聯網技術促進審慎善意、文明執行的重要研發項目之一。該系統可以動態監管被執行人所有有價值的財產,有效實現了「物態可監管、生產可延續、貨值可穩控」的「活」查封。
「除此之外,無錫法院在執行領域中還研發了新型電子封條和物聯網稱重系統。」無錫中院執行指揮中心主任閔仕君介紹,物聯網電子封條由3D列印而成,不易撕毀且防水抗曬,具有實時取證、實時監控、提前預警等功能,續航能力強且價格便宜,還可以反覆使用。
11月6日,梁溪區法院在執行過程中首次使用物聯網稱重系統。據執行法官反饋,從安裝到使用不到5分鐘,設備起吊後1秒鐘,被稱設備的重量就顯示在電腦終端和執行法官的手機微信小程序中,每次稱重5分鐘左右就可以稱重完畢。不到兩個小時,將70餘噸廢舊設施全部稱重完畢,根據重量進而確定執行標的的價值,實現一次性處置完畢。
11月9日,江蘇高院在無錫召開推廣「物聯網+執行」促進善意文明執行現場會,推廣無錫法院利用物聯網技術在執行領域的司法應用。
「在實踐中,無錫法院利用物聯網在司法領域的這幾項應用對被執行人企業繼續生產經營維護經濟鏈條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對善意文明執行的積極促進作用亦已顯現。」江蘇高院副院長褚紅軍在當天的會議上表示,全省各級法院要充分認識物聯網技術在促進善意文明執行方面的重要意義,運用物聯網技術使執行工作服務實體經濟落到實處、促進善意文明執行的司法政策落到實處,創新執行方式方法實現執行體系和執行能力現代化。
「身處物聯網之都,無錫法院今年以來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在執行領域的司法應用,在實際應用中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初步探索打造『物聯網+執行』促進善意文明執行的新路徑。」無錫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錢斌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
記者還了解到,無錫法院於今年10月制定出臺了《關於運用物聯網技術促進善意文明執行的指導意見(試行)》,在全市法院推廣「物聯網+執行」模式。11月還印發《關於促進物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積極為物聯網金融提供可預期的規則指引,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司法助力。
[ 責編:張悅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