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教授:在金銀潭醫院的67天,我經歷了什麼?

2020-12-15 健康界

1月24日,除夕夜。66歲的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科帶頭人周新教授主動請纓,成為最早的「逆行者」。作為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醫師組組長,周新教授武漢金銀潭醫院一紮就是67天。在上海援鄂的醫療隊中,他是年齡最大的醫生,而他所在的武漢金銀潭醫院也是武漢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並且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醫院……3月31日,周新教授完成了最後的工作,結束了這段幾乎是今生最艱巨的醫療任務,回顧起這兩個多月的抗疫經歷,他感嘆終身難忘。

武漢同道為了這場抗疫作出了犧牲和很大貢獻

大年初一的凌晨1點半,我們醫療隊135名隊員帶著幾箱個人防護用品,乘坐東方航空公司的包機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當天下著小雨,天氣很冷。下機後乘上了來接我們的大巴,到了車上我們才知道要去的醫院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大多數武漢人都不知道金銀潭醫院,這是一所武漢市專門收治傳染病的醫院。新冠肺炎爆發後,金銀潭醫院收治了武漢最早、最多、最重的病人,現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已經成為全世界知名的醫院了。

金銀潭醫院有600張病床,分為南樓,北樓和綜合樓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南樓有3個病區為ICU,北樓沒有ICU,由於其他醫院的很多危重病人都要轉到金銀潭醫院,ICU的床位不夠,醫院就將北三樓改建為簡易的ICU,有30張床。我們上海醫療隊接管北二樓和北三樓二個病區。先後在金銀潭醫院支援的還有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福建醫療隊,浙江醫療隊,北京國家中醫醫療隊,湖南醫療隊,安徽醫療隊,江蘇醫療隊以及來自武漢同濟醫院,協和醫院和人民醫院的醫療隊,馳援的醫務人員有7百多人。

我們戰鬥過的地方(作者提供)

一晚上收了122個重症病人……這種場面簡直像打仗

我們剛接收北三樓病房時有20多位患者在用呼吸機治療,病情十分危重。1月中下旬武漢的新冠肺炎病人非常多,危重病人也多,武漢所有的定點醫院一床難求,很多危重病人都住不上醫院。金銀潭醫院有一天晚上救護車不斷,從其他醫院轉來了122個危重患者,我們一個病區加床收了12個危重患者,有的送來是昏迷的,因為是傳染病,都沒有家屬陪送,也沒有陪護的醫生,我們安排的3位值夜班醫生整整一晚上都忙不過來。據長江日報報導1月26號武漢市120接到了15000次求助電話,平時在2000次左右,當天救護車出車800多次,平時為400次左右。1月20號武漢市一家醫院的發熱門診量為6000多人次,病人,家屬擠滿醫院的大廳,看病的隊伍一直排到醫院的大門外,病人要排上6個小時才能看到醫生。這種場面簡直像打仗一樣,在全國援鄂醫療隊未到之前武漢各醫院的同道在前線已經戰鬥了近一個月,由於早期不認識新冠肺炎有這麼嚴重的傳染性,防護不到位,有很多醫護人員被感染,武漢的同道為了這場抗疫的勝利作出了犧牲和很大的貢獻。

我做了四十幾年醫生,沒有見過在短期內有這麼多患者死亡

送到金銀潭醫院的病人病情都非常重,一月份的病死率是很高的,醫院曾做過統計,送到醫院24小時內死亡的有30多例。我做了四十幾年的醫生,還沒有見過在短期內有這麼多的患者死亡。我們和在南樓ICU的其他醫療隊專家交流中都有相同的體會,一月份第一代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重病人多,死亡率最高,二月份第二代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重病人少一些,死亡率要低些,到三月份以後危重病人則更少,死亡病例也更少了。通過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診治,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有失敗的教訓,積累了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的經驗。為什麼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高,肺部發生了怎樣的病變,我們需要知道新冠肺炎的病理改變。為此在2月初我們想到了要做屍體解剖,在醫院領導的支持下,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我們與死者家屬進行了溝通,徵得家屬同意後在同一天我們病區提供了2例屍體給武漢同濟的法醫專家劉良教授作解剖研究。這也是自新冠肺炎發生後我們國家最早的2例屍體解剖,研究結果為以後的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帶來非常有益的幫助。我們也要感謝因新冠肺炎死亡的患者以及他們的家屬,他們為取得抗疫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ICU中還有30多位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治療的危重患者,大部分患者已經吸收穩定,核酸轉陰,由於基礎疾病重患者還在積極救治中

經常看到報導有的醫療隊完成援鄂任務後返回時說我們做到了零死亡,零感染,我們非常理解他們的心情和勝利的喜悅。在這場抗疫戰鬥中,來自全國各地包括解放軍援鄂醫療隊42000多名隊員無論是安排在方艙醫院還是在定點醫院的ICU,他們穿上防護服,不顧個人安危,為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為了救治每一位患者付出了很多心血,醫療隊的每一位隊員和武漢的醫護人員都稱得上是抗疫英雄。

各醫療隊救治的病人情況不一樣,新冠肺炎80-90%是輕症患者,只要對症加抗病毒等治療可以治癒。而轉為危重症後救治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甚至會突然發生死亡。在死亡者中以老年人為多,老年人基礎疾病多也是死亡的原因之一。據統計金銀潭醫院從1月1號到3月7號共有292例新冠肺炎死亡者,60歲以上的患者佔到75.68%,平均年齡為66.7歲,40歲以下的僅7例,佔2.4%,其中最年輕的為24歲,是一位患乳腺癌的患者。現在在金銀潭醫院的ICU中還有30多位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治療的危重患者,這些患者中有的原先是住在養老院的,大部分患者的新冠肺炎已經吸收或穩定了,核酸檢測也已轉陰性,由於基礎疾病等原因病情危重,還在救治中。

為病人做支氣管鏡檢查(作者提供)

臨近離別,大家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舍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作者提供)

3月30號是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最後一天的工作,那天我帶著我們醫療組的全體隊員最後一次穿上防護服,大家在防護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我們最後一次進入隔離病房,要將最後一位氣管插管的危重患者轉運到南樓的ICU。

隊員們對北三病區已經有了感情,臨近離別,大家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不舍。當我們轉送完病人推著空床返回時,有人提議拍一張照片留做紀念,於是就有了我們醫療組的這張全家福。

經過援鄂醫療隊和該院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金銀潭醫院3個月來共收治了近3000例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患者已經治癒出院了。

回顧我們在金銀潭醫院67天的日日夜夜,我們的感受是:生死金銀潭,勝利金銀潭,這段經歷對每個援鄂隊員來說是終身難忘的。

新京報刊登的「送別」時照片

(原標題:阻擊新病毒(14)|周新教授:在金銀潭醫院的67天,我經歷了什麼?)

相關焦點

  • 「冰點特稿」搶命金銀潭
    蔣進軍是在江月明進入金銀潭醫院3天後到的,和他一起到的是上海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截至3月24日,這支醫療隊已經接管這個病區60天。60天來,醫療隊面對過數十次死亡,他們不斷地降低病區死亡率,從「兩眼一抹黑」地與死神搶人,到與世界分享重症與危重症病人救治經驗。
  • 在人間| 我在武漢金銀潭醫院ICU的10小時
    這次任務在武漢涉及五處,除東湖賓館外,其餘四處是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火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武展的方艙醫院,都是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地方。我們要安裝設備,讓武漢的五個地點實現與北京的視頻會議連線。這一套線上視頻會議系統是華為雲WeLink,通過攝像頭和65寸的智慧屏承載,讓遠程會診更實時也更清晰。當時知道去醫院,具體去哪還不知道,但很快就分配了。
  • 「最美科技工作者」鄭軍華:帶領135名白衣戰士奮戰金銀潭67天,逆行...
    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整整奮戰67天,回到上海結束隔離又馬不停蹄投入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鄭軍華沒閒過。 鄭軍華說習慣了忙碌的生活,但老友拍著他的肩膀卻心疼不已,「武漢回來後,黑了很多,瘦了整整八公斤。」黑,是因為腎上腺素分泌過多;瘦,自不必多說。作為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領隊,他帶領135名戰士進駐金銀潭,拯救患者最重、奮戰時間最長。
  • 「我解剖了同班同學」,醫生在紀錄片「金銀潭實拍80天」裡哽咽
    豆瓣截圖「金銀潭實拍80天」是國內唯一一部在疫情最嚴重時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紅區(隔離區)拍攝的紀錄片。你無法想像,樂呵呵的他正在經歷著什麼。疫情期間李超沒有停工,不知什麼時候感染了新冠,連帶傳染給了父親、母親和奶奶。
  • 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經歷過苦難,才懂得敬畏生命
    由撒貝寧主持的《故事的中國》節目請來了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看著張院長步履蹣跚地艱難地走上舞臺的時候,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張院長曾經說過:「醫學事業需要非常努力的同學,為人類健康做貢獻。希望更多學子選擇醫學。作為你們的終身職業。」
  • 金銀潭醫院:秩序與安定正在緩緩恢復
    兩架無人機交替降落在醫院門前,轟鳴聲中運來各種急需的醫療物資。這是武漢最早打響「抗疫」之戰的醫院之一,也曾是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一家醫院。從漢口火車站,往東北方向走8公裡,就到了金銀潭醫院。這座黃塘湖北面的白色建築,佔地面積277畝,地鐵2、3號線在此交會,過一條馬路就是武昌極地海洋公園,那裡是武漢市民休閒青睞之地。
  • 封城之後,金銀潭醫院的晝與夜
    在金銀潭醫院,這樣的治療和搶救每天都在進行。作為武漢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和第一批定點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院,金銀潭醫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新冠肺炎的治療走向。坊間流傳:世界看中國,中國看湖北,湖北看武漢,武漢看金銀潭。武漢金銀潭醫院。
  • 武漢金銀潭醫院:醫護夫妻以車為家二十多天
    2月16日晚10點,武漢金銀潭醫院住院大樓燈火通明,院內路邊的車位上,一輛小轎車亮起了燈。醫生塗盛錦與護士妻子曹珊正在整理座椅上的被褥,他們在車上度過了二十多個夜晚。 他們說,在車上「睡慣了,不要緊」,主動把酒店房間讓給外地醫生,把醫院床位讓給同事。
  • 解決金銀潭醫院醫護難題的快遞小哥,被公司「連升三級」
    作為武漢市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醫護人員如何上下班,成為金銀潭醫院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一天後,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個由志願者建立的金銀潭醫院區域醫護人員車輛需求群,多了一位新成員,快遞小哥汪勇。
  • 記者夜訪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房——「疫情不結束,我們不撤退」
    圖為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鄭薛飛騰攝雨夜,微冷。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7樓的ICU科室,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各種儀器設備發出的聲音清晰可辨,各類指示燈不停閃爍,在這裡,與生命的賽跑時刻進行著。金銀潭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也是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最多的醫院之一。2月25日晚,本報記者走進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進行採訪。遇到危險的情況得往前衝晚上10點,醫院新收治了一位80多歲的新冠肺炎患者,手術後住進了ICU負壓一床。剛剛接班的護士梁順正在為他做檢查護理。
  • 武漢金銀潭醫院危重患者"清零" 外援醫療隊全部撤離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 外援醫療隊全部撤離  中新社武漢4月13日電 (郭曉瑩 董曉斌)隨著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13日,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江蘇)部分隊員和江蘇援武漢前線指揮部成員共205人離漢返蘇,這也是從金銀潭醫院撤離的最後一支外援醫療隊
  • 武漢金銀潭醫院危重症患者「清零」 外援醫療隊全部撤離
    205人離漢返蘇,這也是從金銀潭醫院撤離的最後一支外援醫療隊。江蘇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團隊200餘人於2月13日奔赴武漢,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市第一醫院兩個ICU病區,累計收治患者78人,奮戰35天實現患者「清零」。完成武漢市第一醫院援助任務以後,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漢醫療隊與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8名留駐隊員「會師」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 60名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英雄登上黃山
    繼大面積雲海景觀後,9月19日,黃山風景區繼續上演絕美風光大片,座座山峰在雲海中若隱若現,如夢如幻,仿佛是要用最美的風景迎接一批特殊的遊客,他們就是來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領隊程實是金銀潭醫院的一位副主任技師,他告訴筆者,本次他們團隊中光護士就有35人,全是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從今年初開始,大家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現在能夠一起來到黃山旅遊,實屬不易。身處黃山風景中,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他倍感放鬆,表示自己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養精蓄銳,繼續前進!」
  • 今天,60名武漢金銀潭醫院英雄登黃山
    繼9月19日迎來大面積雲海景觀後,今天(9月20日),黃山風景區繼續上演絕美風光大片,座座山峰在雲海中若隱若現,美得令人窒息,仿佛是要用最美的風景迎接一批特殊的遊客,他們就是來自武漢金銀潭醫院的60名醫護人員。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獲悉,這60名抗疫英雄全部享受醫護人員免費遊黃山政策。
  • 【新華網連線湖北】探秘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來看看「傳說中」的「綠...
    【新華網連線湖北】探秘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來看看「傳說中」的「綠區」「黃區」「紅區」病房-新華網【新華網連線湖北】探秘武漢市金銀潭醫院:來看看「傳說中」的「綠區」「黃區」「紅區」病房2020-02-14 16:16:13 來源: 新華網
  • 大年初一赴武漢 接管金銀潭醫院重病區
    1月24日,農曆大年三十,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臨危受命,出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第二天,農曆大年初一,率領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建的首支國家中醫醫療隊奔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投身疫情「震中」。金銀潭醫院是湖北省武漢市的傳染病醫院,所接診的都是已確診為新冠肺炎且病情較重的患者。
  • 60名來自武漢金銀潭醫院的英雄們登黃山!
    繼黃山迎來大面積雲海景觀後,昨日,黃山風景區繼續上演絕美風光大片,座座山峰在雲海中若隱若現,美輪美奐,仿佛是要用最美的風景迎接一批特殊的遊客,他們就是來自武漢金銀潭醫院的60名醫護人員。朱迎春 攝領隊程實是金銀潭醫院的一位副主任技師,他告訴景區通訊員楊傳琳
  • 圓滿完成任務 金銀潭醫院最後一批外援醫療隊撤離
    曾接管金銀潭醫院全部三個危重症病區的該醫療隊,也是金銀潭醫院最後一批撤離的外援醫療隊。時隔61天後,202名隊員踏上回家之路。 楚天都市報記者黃士峰攝昨日,漢水河畔,冠軍門前,武漢市民在漢江灣體育公園與江蘇省第七批援鄂醫療隊告別。
  • 山南市乃東區人民醫院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實現遠程同步培訓
    中國西藏網訊 8月5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人民醫院與遠隔2300公裡之外的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通過多媒體會議系統,共同學習了疫情常態化防控的最新知識。
  • 金銀潭醫院院長機場送別福建援鄂醫護:「你們都是超人」
    福建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白衣戰士們正準備登機,其中一名隊員看到了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正努力向他們走來,驚呼道。所有隊員們都回頭望去,看到一跛一跛走來的張定宇院長,紛紛迎了上來。福建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寧永鑫激動地上前擁抱,哽咽地說「謝謝張院長來送我們」。張院長輕輕拍拍寧永鑫的背,「我要謝謝你們才是,真的謝謝你們!」「謝謝大家在我們最危難的時候,拉了我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