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55處世界遺產的「全景實拍」,一次逛完

2020-09-27 博鰲亞洲論壇

十一假期就要到了,大家如果有出行計劃,別忘了注意防護哦~

今天整理了中國55處世界遺產的全景連結,大好景觀提前看!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在類別上,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和文化景觀四類。

世界遺產主要分為三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複合遺產)。在我國,首先文化類的世遺數量要大於另外兩種,其次省份之間的分布也有一定差異。

中國自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截止目前,共有55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處,世界自然遺產14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處,世界文化景觀遺產4處。

本文轉自:明教育

中國世界遺產名錄(55項)

世界文化遺產

(37項)

1

長 城

入選時間:1987 地 址: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公元前約220年,秦始皇下令將早期修建的一些分散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長城的修建一直持續到明代(1368至1644年),終於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設施。長城在建築學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02

明清故宮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

入選時間:1987 / 2004 地 址:北京故宮 / 瀋陽故宮

北京故宮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瀋陽故宮作為其擴展項目也被列入其中,目前稱為明清故宮(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北京故宮是以紫禁城為主體的中國明清皇家宮廷建築群,沿用近5世紀(1416—1911 年)。北京故宮的宮廷園林和宮殿建築群(其近1萬間房間裡的宮廷用具和藝術品),構成了中國文明在明、清時期的珍貴見證。

二維碼進入故宮全景

瀋陽清朝故宮建於1625-1626年至1783年間,共有114座建築,其中包括一個極為珍貴的藏書館。瀋陽故宮是統治中國的最後一個朝代在將權力擴大到全國中心、遷都北京之前,朝代建立的見證,後來成為北京故宮的附屬皇宮建築。這座雄偉的建築為清朝歷史以及滿族和中國北方其他部族的文化傳統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見證。

03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入選時間:1987 地 址:陝西臨潼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直到1974年才被發現,這處考古遺址下面仍然有成千上萬件的雕塑等待被發掘。秦始皇陵是第一位統一中國的皇帝秦始皇(歿於公元前210年)的陵墓,秦始皇葬於陵墓的中心,周圍圍繞著著名的陶俑。

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鹹陽的格局設計建造的。陵墓中的小陶傭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都是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二維碼進入兵馬俑全景

04 莫 高 窟

入選時間:1987 地址:甘肅敦煌

莫高窟地處絲綢之路的一個戰略要點。它不僅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同時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莫高窟的492個小石窟和洞穴廟宇,以其雕像和壁畫聞名於世,展示了延續千年的佛教藝術。

二維碼進入敦煌莫高窟全景

05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入選時間:1987 地址:北京房山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於北京西南42公裡處,遺址的科學考察工作仍在持續進行。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的北京人遺蹟,同時還發現了各種各樣的生活物品,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 000至11 000年的晚期智人的遺蹟。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不僅是遠古時期亞洲大陸人類社會的一個罕見的歷史證據,也是人類進化的重要闡釋。

06

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含羅布林卡和大昭寺)

入選時間:1994布達拉宮/2000大昭寺/2001羅布林卡 地址:西藏拉薩

布達拉宮作為達賴喇嘛的冬宮,象徵著藏傳佛教及其在歷代行政管理中的中心作用。布達拉宮,坐落在拉薩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紅色山峰之上,由白宮和紅宮及其附屬建築組成。

大昭寺也建造於公元7世紀,是一組極具特色的佛教建築群。建造於公元18世紀的羅布林卡,曾經作為達賴喇嘛的夏宮,是西藏藝術的傑作。這三處遺存的建築精美絕倫,設計新穎獨特,加上豐富多樣的裝飾以及與壯麗美景的和諧統一,更增添了其在歷史和宗教上的重要價值。

07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入選時間:1994 地址:河北承德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清朝皇帝的夏宮,位於河北省境內,建造於公元1703年至1792年,由皇室宮殿、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組成。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山區、草原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罕見的歷史遺存,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鞏固和發展的象徵。

二維碼進入承德避暑山莊全景

08

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

入選時間:1994 地址:山東曲阜

孔子是公元前6至5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廟宇、墓地和府邸位於山東省的曲阜。孔廟是公元前478年為紀念孔子而興建的,千百年來屢毀屢建,到今天已經發展成超過100座殿堂的建築群。

孔林裡不僅容納了孔子的墳墓,而且他的後裔中,有超過10萬人也葬在這裡。當初小小的孔宅如今已經擴建成一個龐大顯赫的府邸,整個宅院包括了152座殿堂。曲阜的古建築群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和歷史特色,應歸功於2000多年來中國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大力推崇。

二維碼進入孔廟、孔林和孔府全景

09

武當山古建築群

入選時間:1994 地址:湖北丹江口

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宮殿和廟宇是構成這一組世俗和宗教建築的核心,充分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的建築藝術成就。古建築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14至17世紀)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來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10 廬山國家公園

入選時間:1996 地址:江西 九江

廬山國家公園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瑰麗的自然風光與匠心獨運的歷史建築構成了獨一無二的人文景觀,其突出的美學價值與中華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關。自然與人文水乳交融的廬山代表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生活的縮影。

11 平 遙 古 城

入選時間:1997 地址:山西平遙

平遙古城建於公元14世紀,是現今保存完整的中國傳統城市的傑出範例。其城鎮布局集中反映了五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建築風格和城市規劃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雄偉的建築與銀行業相關,因為平遙是19至20世紀初期中國的金融中心。

二維碼進入平遙古城全景

12 麗 江 古 城

入選時間:1997 地址:雲南麗江

麗江古城,把經濟和戰略重地與崎嶇的地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保存濃鬱的地方民族特色與自然美妙結合的典型,古城傳統民居歷經數個世紀的洗禮,融匯了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而聲名遠揚。麗江還擁有古老的供水系統,這一系統縱橫交錯、精巧獨特,至今仍在有效地發揮著作用。

13 蘇州古典園林

入選時間:1997 地址:江蘇蘇州

位於歷史名城蘇州的九大古典園林,是公認的、最能體現中國「咫尺之內再造乾坤」之造園思想的傑作。這些園林建造於公元11至19世紀,精雕細琢,意境高遠,反映了中國文化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思想。

二維碼進入蘇州園林全景

14

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入選時間:1998 地址:北京海澱

北京頤和園,始建於1750年,1860年在戰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地融為一體,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二維碼進入頤和園全景

15

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入選時間:1998 地址:北京東城

天壇,建於15世紀上半葉,是一組保存完好、莊嚴的壇廟建築群,坐落在皇家園林當中,四周古松環抱。無論在整體布局還是單體建築上,天壇都反映出天地之間(即人界和神界之間)的關係,而這一關係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佔據著核心位置。同時,這些建築也展現了古代帝王在這種關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6 大 足 石 刻

入選時間:1999 地址:重慶大足

大足地區的險峻山崖上保存著絕無僅有的系列石刻,特別是公元9世紀到13世紀天才般技藝的摩崖造像,以其極高的藝術品質、豐富多樣的題材而聞名遐邇,從世俗到宗教,鮮明地反映了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生活,充分證明了這一時期釋(佛教)、道(道教)、儒(儒家)和諧共處的局面。

二維碼進入大足石刻全景

17 龍 門 石 窟

入選時間:2000 地址:河南洛陽

龍門石窟集中分布在古都洛陽之南伊河兩岸峭壁上,是中國石窟藝術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藝術中公元5 世紀末至8 世紀中葉間(中國北魏太和十七年至唐天寶十五年)最為輝煌壯美、璀璨絢爛的篇章。

兩山窟龕造像以數量之多, 規模之大,題材多樣, 雕刻精美,蘊涵豐厚而蜚聲中外。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8

明清皇家陵寢

入選時間:2000 / 2003 / 2004 地址:清東陵 清西陵(河北) 明顯陵(湖北) / 十三陵(北京) 明孝陵(江蘇)/ 盛京三陵(遼寧)

是指建於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家陵寢建築群,是大型建築群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的創造性傑作,是14—20世紀中國歷史上最後兩個古代王朝(明、清)文化和建築傳統的獨特見證。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陵寢制度作了重大改革,他將地上的封土堆由以前的覆鬥式方形改為圓形或長圓形,又取消寢宮,並擴大了祭殿建築。清代沿襲明代制度,更加注重陵園與周圍山川形勝的結合,注重典禮規制,形成了帝后妃陵寢的配套序列,在祭祀制度上也更加完備。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體現了傳統的建築藝術,闡釋了中華帝國晚期持續500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二維碼進入明清皇家陵寢全景

19

青城山-都江堰

入選時間:2000 地址:四川都江堰市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解決了調水、灌溉、排水出除沙及治洪控流等問題。

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南,佔據成都平原大部分面積的是青城山。公元142年,哲學家張陵正是於此處,開創了中國道教。歷史上青城山中修建了許多寺廟,集中體現了道教文化的精髓。

二維碼進入青城山都江堰全景

20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入選時間:2000 地址:安徽黟縣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古村落完整的保存了上個世紀皖南地區業已大量消失或改變的鄉村風貌。其街道規劃、建築設計、裝飾陳設,以及完備的供水系統是現存人居環境建設的傑出範例。

二維碼進入皖南古村落宏村全景

21 雲岡石窟

入選時間:2001 地址:山西大同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現存洞窟252座、石像51000尊,代表了公元5世紀至6世紀時期中國傑出的佛教藝術成就。「曇曜五窟」整體布局嚴整,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的經典代表作。

22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入選時間:2004 地址:吉林、遼寧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包括3座王城和40座墓葬的考古遺蹟: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4座王陵及26座貴族墓葬。這些都屬於高句麗文化,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高句麗王朝一直統治中國北部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北部,這裡的文化因此而得名。

五女山城是一個局部發掘的王城遺址。國內城位於今天的集安市內,在高句麗遷都平壤之後,與其他王城相互依附共為都城。丸都山城是高句麗王朝的都城之一,城內有許多遺蹟,其中包括一座雄偉的宮殿和37座墓葬。一些墓葬的頂部設計精巧,無需支柱就可支撐寬敞的墓室,還能承載置於其上的石冢或土冢。

二維碼進入高句麗王城丸都山城全景

23 澳門歷史城區

入選時間:2005 地址:澳門

作為一個繁華的港口,澳門在國際貿易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從16世紀中葉開始,澳門處於葡萄牙統治之下, 直到1999年,中國恢復了對她的主權。澳門歷史城區現存著的歷史街道,住宅,宗教和葡萄牙風格的公共設施以及中國風格的建築,見證了東西方美學、文化、建築和技術交融的歷史。城區還保留了一座中國最古老的城堡和燈塔。在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基礎上,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了中國和西方文化最早互相交融並且持續溝通的歷史。

二維碼進入澳門歷史城區大三巴全景

24 殷墟

入選時間:2006 地址:河南安陽

殷墟考古遺址緊靠著北京以南約500公裡的安陽市,是商代晚期(公元前1300至1046年)的古代都城,代表了中國早期文化、工藝和科技的黃金時代,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最繁榮的時期。

在殷墟遺址發現了大量王室陵墓、宮殿以及中國後期建築的原型。其中宮殿宗廟區發現了80處房屋基址,還有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成員大墓「婦好墓」。「婦好墓」出土的大量工藝精美的陪葬品證明了商代手工業的先進水平。在殷墟發現的甲骨文,對於證明中國古代信仰、社會體系以及漢字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書寫系統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

二維碼進入殷墟全景

25 開平碉樓與村落

入選時間:2007 地址:廣東江門

開平碉樓與村落是用於防衛的多層塔樓式鄉村民居,展現了中西建築和裝飾形式複雜而燦爛的融合,表現了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開平僑民在南亞、澳洲以及北美等一些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遺產構成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共計20座最具代表性的碉樓列入名錄。

這些建築分為三種形式:由若干戶人家共同興建、用於避難的眾樓,由富有人家獨自建造、用於防禦和居住的居樓,以及出現時間最晚、用於聯防預警的更樓。按建築材料不同可分為鋼筋水泥樓、青磚樓、泥樓、石樓等,反映了中西方建築風格複雜而完美的融合。碉樓與周圍的鄉村景觀和諧共生,見證了明代以來以防匪為目的的當地建築傳統的最後繁榮。

二維碼進入開平碉樓與村落全景

26 福 建 土 樓

入選時間:2008 地址:福建

福建土樓建於15至20世紀期間,位於臺灣海峽內陸地區福建省西南部,分布於120多公裡範圍內,共包含46棟建築。這些建於稻田、茶園和菸草田間的土樓為生土建築。土樓通常為多層,建築內沿為圓形或方形,每座樓可供800人居住。

土樓最初是為防禦目的而建造,圍繞中央的開放式庭院,只有一個入口,一樓以上方有對外側開放的窗戶。作為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土樓實際上成為了村寨,常常被稱為「家族的小王國」或「繁華的小城市」。

土樓的外牆高大堅實、屋頂覆以瓦片,形成寬闊的屋簷。最精緻的建築可以追溯到17和18世紀。建築內部縱向區分不同家庭,每戶每層擁有兩到三個房間。與其樸實的外牆相反,土樓內部是為舒適性而建造的,並具有極高的裝飾性。

土樓以其建築傳統和功能作為典型範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體現了一種特定類型的公共生活和防禦組織,並且體現了人類居住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

二維碼進入福建土樓全景

27 五 臺 山

入選時間:2009 地址:山西忻州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境內,因其5座如壘似臺的山峰高聳環峙而得名,是著名的佛教聖地。

該文化景觀由41座寺廟組成。其中佛光寺東大殿是唐代現存木構遺存中最大、最完整、等級最高的,寺內的唐代彩色塑像形態逼真。明代殊像寺的500羅漢彩色懸塑將佛教故事演繹在一幅構圖巧妙、造型逼真的山水畫幅之中,展示了古代中國人在藝術方面的天才創造力。

總體來說,五臺山的佛教建築、佛塔、雕塑、壁畫、碑刻等佛教遺存,全方位見證了近兩千年間佛教中國化的成功演變及其在東亞地區的傳播過程;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作為中國早期木構建築的傑出範例,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與藝術的突出成就,並對唐以後的官式建築形成深遠影響。

二維碼進入五臺山全景

28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入選時間:2010 地址:河南

嵩山被認為是具有神聖意義的中嶽,在海拔1500米的嵩山腳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遠,有8座佔地40平方公裡的建築群,其中包括三座漢代古闕——中國最古老的禮制建築遺址,中嶽廟、周公測景臺與登封觀星臺等。這些建築物歷經九個朝代修建而成,它們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並體現了嵩山作為虔誠的宗教中心的力量。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是古代建築用於祭祀、科學、技術及教育活動的最佳典範。

二維碼進入嵩山少林寺全景

29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入選時間:2011 地址:浙江 杭州

自公元9世紀以來,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無數文人騷客、藝術大師吟詠興嘆、潑墨揮毫。景區內遍布廟宇、亭臺、寶塔、園林,其間點綴著奇花異木、岸堤島嶼,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無限美景。「西湖景觀」是中國歷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中國山水美學理論下景觀設計的傑出典範,對18世紀的清代皇家園林和9世紀以來的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東亞地區的景觀設計和造園藝術均產生過明顯的影響。

二維碼進入西湖景觀全景

30

元上都遺址

入選時間:2012 地址:內蒙古 錫林郭勒

元上都遺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正藍旗和多倫縣,地處長城以北,包含了由忽必烈的漢人幕僚劉秉忠於1256年主持設計和建設的傳奇都城遺蹟。

元上都遺址的地標面積超過25000公頃,記載和印證了北方遊牧與農耕兩大文明百年的碰撞與融合,其最突出的特點是都城遺址,包含了寺廟、宮殿、墓葬群、遊牧營地和連通了水系的灌溉渠等。作為忽必烈的龍興之地、蒙元帝國百年風雲的權力中心之一,在此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 宗教、文化、軍事等歷史事件,都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範圍產生過顯著的影響。

從這裡開始,忽必烈建立的蒙元帝國把疆界擴展到幾乎整個亞洲地區。

此外,元上都的規劃建設是在中國傳統都城規劃思想指導下進行的,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條件下,遊牧民族對文化高度發達的農耕文明地區進行軍事徵服和文化吸納,由此產生的遊牧與農耕兩種文化高度兼容並蓄的「二元」城市模式,成為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融合典範,在世界文明發展史和城市規劃設計史上擁有獨特的地位,也是一種特殊政體與社會架構興起與覆滅全過程的唯一完整見證。

二維碼進入元上都全景

31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入選時間:2013 地址:雲南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位於中國雲南省南部,壯美的梯田廣泛分布在哀牢山區、紅河南岸,面積16603公頃。在近1300年的不斷發展中,哈尼族人民創造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由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組成的「四素同構」臺地耕作體系。為支撐主要農作物紅米的生產,創造性發展了牛、鴨、魚在內的綜合農業系統。

在這裡分布著82個村寨,傳統的蘑菇房點綴其間,當地居民對大自然中的太陽、月亮、江河、森林及火有樸素的崇奉和世界觀。長期穩定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以及獨具特色的稻田管理系統,共同構成了人類與自然完美和諧的生態典範。

二維碼進入紅河哈尼梯田全景

32

大 運 河

入選時間:2014 地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

大運河位於中國中東部,是一個巨大的水路系統,北起北京市,南至浙江省。大運河的開鑿始於公元前5世紀,後陸續開鑿完善。到公元7世紀時(隋代),大運河完成第一次全線貫通,成為貫通隋帝國的交通方式。

大運河的開鑿和工程建設中產生了眾多的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實踐,創造出工業革命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分布最廣的土木工程建設成就。

通過運輸糧食和戰略性原材料,大運河成為帝國內陸交通系統的支柱。到13世紀的時候,大運河由2000多公裡的人工河道組成,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中國大運河在保障國家經濟繁榮穩定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中國大運河仍發揮著重要的交通功能。

二維碼進入大運河全景

33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入選時間:2014 地址:河南、陝西、甘肅、新疆

「絲綢之路」是從中國漢唐王朝中央首都——長安、洛陽,延伸至中亞七河地區的,地跨5000公裡的廣闊的網絡。它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之間,一直沿用至16世紀。它連接了多個文明,促進了長距離的商貿、宗教信仰、科學知識、技術創新、文化實踐和藝術等方面的交流活動。該遺產路網上包括的33個組成部分,涵蓋了不同帝國和汗國的首都城市和宮殿建築群,也包括了商貿聚落、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驛站、關隘、烽燧、長城的段落、堡壘、墓葬和宗教建築等。

二維碼進入古絲綢之路全景

34

土 司 遺 址

入選時間:2015 地址:湖南、湖北、貴州

這片遺址位於中國西南山區,包括一系列部落領地。這些領地的首領被中央政府任命為「土司」,是這裡十三至二十世紀世襲的統治者。

土司制度起源於公元前三世紀少數民族地區的王朝統治體系。其目的是為了既保證國家統一的集權管理,又保留少數民族的生活和風俗習慣。湖南老司城,湖北唐崖和貴州海龍屯均屬於這片遺址,它是中華文明在元、明兩代發展出的這種統治制度的特殊見證。

二維碼進入土司遺址全景

35

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

入選時間:2016 地址:廣西崇左市

花山巖畫是國內外規模最大的古代巖畫之一,其融整體(左江巖畫)的規模宏大、單體(自身)的氣勢雄偉、個體人物(巖畫中)體形碩大之「三大」特徵於一體,從而形成的雄闊氣勢為其他巖畫所不能比擬;花山巖畫的圖像大多採取平麵塑造即投影單色平塗的創作方法,用特製的軟筆在巖壁上塗抹圖像輪廓,形成「剪影」般的藝術效果,造就了花山巖畫粗獷的外貌及活躍的動感,具有極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是壯民族先民繪畫藝術的不朽傑作及傳承。

二維碼進入左江花山巖畫全景

36

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入選時間:2017 地址:福建廈門

鼓浪嶼位於中國廈門市的九龍江出海口,是一座面積僅1.88平方公裡的海島,與廈門市區隔著600餘米寬的鷺江海峽遙遙相望。

隨著1843年廈門開埠和1903年鼓浪嶼公共地界的確立,這個位於帝國南部海疆的小島突變為一扇中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衝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

在特殊的管理模式作用下,通過閩南本土居民、外來多國僑民和還鄉華僑群體的共同營建,鼓浪嶼發展成為具有突出文化多樣性和近代化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成為活躍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各國僑民、各界精英的理想居所,是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這一地區體現現代人居環境理念的獨特範例。

二維碼進入鼓浪嶼全景

37 良渚古城遺址

入選時間:2019 地址:浙江

位於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遺址(約公元前3300-2300年)向人們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一個以稻作農業為支撐、具有統一信仰的早期區域性國家。該遺址由4個部分組成:瑤山遺址區、谷口高壩區、平原低壩區和城址區。通過大型土質建築、城市規劃、水利系統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體現的社會等級制度,這些遺址成為早期城市文明的傑出範例。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4處)

01 泰 山

入選時間:1987 地址:山東泰安

近兩千年來,莊嚴神聖的泰山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對象。山中的人文杰作與自然景觀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國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國文明和信仰的象徵。

02 黃 山

入選時間:1990 地址:安徽 黃山

黃山被譽為「震旦國中第一奇山」。在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通過文學和藝術的形式(例如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受到廣泛的讚譽。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景色——生長在花崗巖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03

峨眉山-樂山大佛

入選時間:1996 地址:四川 樂山

公元1世紀,在四川省峨嵋山景色秀麗的山巔上,落成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隨著四周其他寺廟的建立,該地成為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

許多世紀以來,文化財富大量積澱,最著名的要屬樂山大佛,它是8世紀時人們在一座山巖上雕鑿出來的,俯瞰著三江交匯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稱世界之最。峨嵋山還以其物種繁多、種類豐富的植物而聞名天下,從亞熱帶植物到亞高山針葉林可謂應有盡有,有些樹木樹齡已逾千年。

04 武夷山

入選時間:1999 地址:福建 武夷山

武夷山脈是中國東南部最負盛名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也是大量古代孑遺植物的避難所,其中許多生物為中國所特有。九曲溪兩岸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為廢墟。該地區為唐宋理學的發展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環境,自11世紀以來,理教對東亞地區文化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公元1世紀時,漢朝統治者在程村附近建立了一處較大的行政首府,厚重堅實的圍牆環繞四周,極具考古價值。

世界自然遺產

(14處)

01 黃龍風景名勝區

入選時間:1992 地址:四川阿壩

黃龍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西北部,是由眾多雪峰和中國最東邊的冰川組成的山谷。除了高山景觀,人們還可以在這裡發現各種不同的森林生態系統,以及壯觀的石灰巖構造、瀑布和溫泉。這一地區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包括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

02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入選時間:1992 地址:四川阿壩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北部,連綿超過72 000公頃,曲折狹長的九寨溝山谷海拔4 800多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多種森林生態系統。壯麗的景色因一系列狹長的圓錐狀喀斯特地貌和壯觀的瀑布而更加充滿生趣。山谷中現存約140種鳥類,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包括大熊貓和四川扭角羚。

03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入選時間:1992 地址:湖南張家界

武陵源景色奇麗壯觀,位於中國湖南省境內,連綿26 000多公頃,景區內最獨特的景觀是3 000餘座尖細的砂巖柱和砂巖峰,大部分都200餘米高。在峰巒之間,溝壑、峽谷縱橫,溪流、池塘和瀑布隨處可見,景區內還有40多個石洞和兩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橋。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觀,該地區還因庇護著大量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物種而引人注目。

04 三江併流保護區

入選時間:2003 地址:雲南

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西北山區的三江國家公園內,包括八大片區,面積170萬公頃,是亞洲三條著名河流的上遊地段:長江(金沙江)、湄公河和薩爾溫江三條大江在此區域內並行奔騰,由北向南,途徑3000多米深的峽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這裡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上溫帶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

二維碼進入三江併流保護區全景

05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入選時間:2006 地址:四川(臥龍、四姑娘山和夾金山)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面積924 500平方公裡,目前全世界30%以上的瀕危野生大熊貓都生活在那裡,包括邛崍山和夾金山的七個自然保護區和九個景區,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為第三紀原始熱帶森林遺蹟,也是最重要的圈養大熊貓繁殖地。這裡也是小熊貓、雪豹及雲豹等全球嚴重瀕危動物的棲息地。棲息地還是世界上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生長著屬於1000多個屬種的5000到6000種植物。

二維碼進入大熊貓棲息地全景

06

中國南方喀斯特

入選時間:2007一期,2014二期 地址:雲南、貴州、重慶、廣西

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區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廣西等省份,佔地面積超過50萬平方公裡。中國南部喀斯特地貌豐富多樣,富於變幻,舉世無雙。這處遺產呈連續性分布,主要可分為三個區域: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

中國南方喀斯特地形是全球溼潤熱帶及亞熱帶喀斯特地形的典型代表。石林喀斯特被譽為自然奇觀,是世界級參照標準。石林包括由含白雲石的石灰石構成的乃古石林和在湖泊中生成的蘇依山石林。同其他喀斯特地形相比,石林喀斯特的石峰更加豐富多彩,形狀和顏色也更富於變化。荔波喀斯特的特點是錐形和塔形地貌,構成了獨特、美麗的風景,同樣是同類型喀斯特地貌的世界級標準。武隆喀斯特因其巨大的石灰坑、天然橋梁和天然洞穴而列入了世界遺產。

2007年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喀斯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2014年,以桂林喀斯特(廣西)、施秉喀斯特(貴州)、金佛山喀斯特(重慶)和環江喀斯特(廣西)組成的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期提出申遺,該系列遺產包含從高原到低地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反映一個完整而獨特的喀斯特深化過程,同時展示了世界上最壯觀、最多樣的喀斯特景觀。

二維碼進入南方喀斯特全景

07 三清山國家公園

入選時間:2008 地址:江西

三清山國家公園坐落於中國江西省(華中地區東部)東北部懷玉山脈的西面,總面積為22,950公頃。三清山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聞名於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那些密集的奇峰怪石:48座花崗巖峰林和89根花崗石柱,形態各異。懷玉山海拔1,817米,山上的植被和氣候條件獨特,山中雲霧繚繞,雲層中會透出明亮的光暈,有時甚至能見到白色的長虹,使得風景千變萬化、引人注目,再加上奇特的花崗巖地貌,懷玉山的自然風光顯得愈加秀美了。

此地區受到炎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在周邊的亞熱帶植被帶之上形成了一個孤立的溫帶森林植被區。同時,三青山的森林、湖泊、噴泉和瀑布也極具特色。其中,有的瀑布甚至高達60米。

二維碼進入三清山全景

08

中 國 丹 霞

入選時間:2010 地址:貴州、福建、湖南、廣東、江西、浙江

中國丹霞,是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第40項世界遺產。由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六處系列提名地組成。

1993年—2006年,彭華提出丹霞山申報世界遺產並進行大量前期工作;2006年建設部確定進行中國丹霞地貌的世界遺產申報工作;2007年申報文本材料編制完成;2009年確定流出系列提名地並正式將申報材料送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0年8月1日以「中國丹霞」為名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丹霞是一個由陡峭的懸崖、紅色的山塊、密集深切的峽谷、壯觀的瀑布及碧綠的河溪構成的景觀系統,是中國和世界上丹霞景觀的例證。申報世界遺產成功,不但表明中國丹霞六個提名地的遺產價值的獨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同時為中國贏得了又一個國際品牌。

二維碼進入張液丹霞全景

09 澄江化石遺址

入選時間:2012 地址:雲南

澄江化石遺址位於雲南省的山地丘陵地區,佔地512公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早期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展現了門類廣泛的無脊椎與脊椎生命體的硬組織及軟組織解剖構造。2012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澄江化石群記錄了早期複雜海洋生態系統的形成。澄江遺址至少保存了160種生物門類和諸多神秘的種群以及其他196個物種,它們是5.3億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證據——現今地球上主要動物群都在這一時期出現。它為古生物學的學術研究打開了一扇重要的窗口。

二維碼進入澄江化石遺址全景

10 新 疆 天 山

入選時間:2013 地址:新疆

新疆天山,即天山山脈的東段,也是天山山脈的主體部分(西段位於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天山山區涉及新疆南疆的喀什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魯番市、哈密市以及北疆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烏魯木齊市等多個地州市。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的託木爾峰(阿克蘇地區)、喀拉峻-庫德寧(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布魯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格達(昌吉回族自治州)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

11 神 農 架

入選時間:2016 地址:湖北西部

神農架林區,處於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組成的旅遊帶上。神農架林區位於湖北省西部,東與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接壤,西與重慶市巫山縣毗鄰,南依興山、巴東而瀕長江三峽,北倚十堰市房縣、竹山縣,遠眺武當山風景區。全區總面積3253平方公裡,坐擁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轄6鎮2鄉和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1個國家溼地公園,林地佔85%以上。

神農架是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三冠王」名錄遺產地。2016年7月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湖北神農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湖北省第1處、中國第11處世界自然遺產。2018年9月,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二維碼進入神農架全景

12 可 可 西 裡

入選時間:2017 地址:青海

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總面積450萬公頃。是21世紀初世界上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的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建成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植物及其棲息環境。2014年11月,青海可可西裡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啟動。2017年7月7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青海可可西裡經世界遺產委員會一致同意,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

2017年11月,青海可可西裡、新疆阿爾金山和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發布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隨意進入保護區開展非法穿越活動。

二維碼進入可可西裡全景

13 梵 淨 山

入選時間:2018 地址:貴州 銅仁

梵淨山(Mount Fanjing),得名於「梵天淨土」,位於貴州省銅仁市的印江、江口、松桃(西南部)3縣交界,系武陵山脈主峰,是中國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位於銅仁地區中部。

梵淨山總面積為41900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區25800平方千米,緩衝區2800平方千米,試驗區13300平方千米。 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95%,有植物2000餘種,國家保護植物31種,動物801種,國家保護動物19種,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人類的寶貴遺產」。

梵淨山於2018年10月17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於2008年6月30日被評為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中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MAB)成員, 同時也是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認定的世界自然遺產。2018年7月2日,中國貴州省梵淨山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二維碼進入梵淨山全景

14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入選時間:2019 地址:江蘇鹽城 黃、渤海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該區域為23種具有國際重要性的鳥類提供棲息地,支撐了17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物種的生存,包括1種極危物種、5種瀕危物種和5種易危物種。2019年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二維碼進入鹽城溼地珍禽國家自然保護區全景

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 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 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相關焦點

  • 文化|中國55處世界遺產的「全景實拍」,一次逛完!
    十一假期就要到了,大家如果有出行計劃,別忘了注意防護哦~今天整理了中國55處世界遺產的全景連結,大好景觀提前看!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在類別上,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和文化景觀四類。世界遺產主要分為三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複合遺產)。
  • 全景實拍!中國55處世界遺產,在家一次逛完
    公元142年,哲學家張陵正是於此處,開創了中國道教。歷史上青城山中修建了許多寺廟,集中體現了道教文化的精髓。,是世界自然遺產,是中國第40項世界遺產。2016年7月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湖北神農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湖北省第1處、中國第11處世界自然遺產。2018年9月,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 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時間:2019-07-07 13: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遺產中國第一 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中國良渚古城遺址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55處世界遺產!義大利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一!
    當地時間7月7日,義大利起泡酒產區科內利亞諾(Conegliano)和瓦爾多比亞德內(Valdobbiadene)的普羅塞克山(Proscecco)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世界遺產名單 總數達55處文化類最多佔37項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世界遺產名單 總數達55處文化類最多佔37項 2019年07月0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
  • 中國世界遺產55處全名單一覽!
    截止至2019年7月5日,中國世界遺產已達55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7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4項。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加上7月5日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我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居世界第一。
  • 「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遺總數達55處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當地時間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 中國世遺總數第一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原標題:詳訊: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中國世界遺產數量世界第一新華社巴庫7月6日電(記者廖冰清)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繼續進行,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當天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我國第55處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當地時間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根據世界遺產第3、4條標準,將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
  • 最新清單,中國55處世界遺產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是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和義大利並列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世界遺產分布示意圖圖中標註的是哪些世界遺產和地理君一起了解一下▼01長城 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
  • 中國世界遺產名單中英文對照版來了!55處全!
    點擊上面的藍字 關注 學樂英語SCHOLASTIC近兩天,【中國世界遺產全名單】成了微博熱點!
  • 中國世界遺產名單:總數達55處 文化類最多佔37項
    中國世界遺產名單:總數達55處 文化類最多佔37項  Evelyn Zhang • 2019-07-07 17:14:25 來源:前瞻網
  •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 位居世界第一
    境外媒體稱,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大會於6日宣布,中國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目前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7月6日報導,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杭州,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於1936年被發現,遺址群中發現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壇等,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禮器最具特色,它是迄今發現的中國大地上最早的國家。  報導稱,目前已知的良渚古城是一個具有宮城、內城、外城和外圍水利系統四重結構的龐大都邑。
  • 中國又添兩處世界遺產!總計55處,你去過哪些?
    由圖蟲提供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7月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該項目成為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7月6日下午,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
  • 我國文化與自然的世界之最,55處世界遺產,點燃你的眼睛與心靈
    中國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遺產,凝聚在這55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中,這是我們東方文明的窗口,也是世界文明的濃縮精華。今年浙江省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也被列為世界遺產,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55處,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一個成功的開放窗口,讓世界各國人民對自然遺產的保護意識日益增強,進入中國後,和所有的名錄一起經歷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和五十六個民族的風土人情。從萬裡長城到泰山,從敦煌莫高窟到西湖,從黃山到福建土樓…沒有人能說明東方古國的富饒和美麗的山川,我來介紹這些。
  • 55處!世界遺產總數中國第一!我們遼寧有……
    中國世界遺產已達55處 總數位居 世界第一! 一個短片帶你領略中國世界遺產風貌 視頻來源:華聞周刊 看完短片 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 文化與自然的世界之最,55處世界遺產,點燃你的眼睛與心靈
    中國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遺產,凝聚在這55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中,這是我們東方文明的窗口,也是世界文明的濃縮精華。今年浙江省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也被列為世界遺產,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到了55處,居世界第一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一個成功的開放窗口,讓世界各國人民對自然遺產的保護意識日益增強,進入中國後,和所有的名錄一起經歷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和五十六個民族的風土人情。
  • 中國有55處世界遺產,可是它們的門票差好多呀
    今年7月6日,杭州良渚古城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人類早期城市文明的範例,此次申遺成功代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同時,我國的世界遺產數量達到55處,追平義大利,並列成為世界第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歐洲和北美擁有世界上最多數量的世界遺產(529處),其次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68處)。若按國家統計,世界遺產數目前八的國家裡,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這5個國家均地處歐洲,另有中國、印度2個國家地處亞洲,亞歐國家幾乎佔據了世界遺產榜單。世界遺產是人類文明的遺蹟。闖入榜單的亞洲國家中國和印度,均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增至55處 為什麼這座西北小城能獨佔3處?
    《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文化遺產,是一項由聯合國發起、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世界文化遺產是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最高等級,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範疇。
  • 中國55個世界遺產,湖南僅佔1處,你去過嗎?
    中國55個世界遺產,湖南僅佔1處,你去過嗎?中國55個世界遺產,湖南只有一個,你去過嗎?這幾天,關於良渚的古城話題沸騰了,這是我國第55個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後,中國的世界遺產數量成為了全國第一,有55個關於中國的世界遺產,你知道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