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卡塞爾文獻展首次一分為二,移居雅典

2021-03-04 美術報

▲ 點擊上方關注 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

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

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展覽之一

誕生於1955年,在德國城市卡塞爾每五年舉辦一次

與巴西聖保羅雙年展(The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Sao Paulo)

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並稱為世界三大藝術展

▼▼▼

緣起

卡塞爾是德國中部的一個人口不滿20萬的城市

二戰期間遭受盟軍空襲幾乎被夷為平地

後由於卡塞爾文獻展而舉世聞名

這完全要歸功於它的創辦人

慧眼獨具出生於卡塞爾的建築師

阿諾德-博德(Arnold Bode)


▲卡塞爾文獻展創始人博德(右一)

首屆文獻展(1955年)因展出

被納粹詆毀的藝術而轟動全球

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竟達到13.5萬人

時至今日,卡塞爾文獻展仍然是

參觀人數最多的當代藝術展

上屆(2012年)的人數為90多萬

五年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

把卡塞爾從寧靜帶入喧鬧

文獻展也成為整個城市的節日

整個城市的街道、公共場地都派上了用場

各類展覽作品和相關的藝術活動

散布於城市的各個角落

卡塞爾文獻展的主要展場分布於:

弗裡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Museum Fridericianum)

文化火車站(Kulturbahnhof)

文獻展廳(Documenta-Halle)

桔園宮(Orangerie)

賓丁啤酒廠(Binding-Brauerei)等

▼▼▼

影響

被譽為「學術獨立、思想深刻、藝術自由」的

卡塞爾文獻展的確是一場令人趨之若鶩的盛大宴會

那些讓我們感到擔心的、激動的

以及讓我們去思考的事物

都可以在文獻展上找到

無論它們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出來的

卡塞爾文獻展的角色是多重的:

國家的文明使者

城市文化的象徵

當代藝術風雲際會的舞臺

自然,它可以被解讀的角度更是多種多樣

▼▼▼

「向雅典學習」

Learning from Athens

第十四屆卡塞爾文獻展(2017年)總策展人

亞當-茲米克斯基(Adam Szymczyk)

不久前作出了驚人的決定:

希臘的首都雅典作為這一屆文獻展

與德國卡塞爾同等資格的展覽城市

▲本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團隊

使卡塞爾放棄作為文獻展唯一主辦地而去雅典為客

在文獻展歷史上確屬首次,並引發眾多疑問和猜測:

文獻展為什麼要找卡塞爾以外另一個歐洲地點?

為什麼是雅典而不是的其它歐洲城市?

或者是非歐洲城市等等?

被《紐約時報》稱為策展行業中超級明星的

茲米克斯基對這個策展構思的解釋是:

「選擇雅典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

當然是與當下歐洲乃至全球的社會和政治有關,

因為我認為藝術由這些因素所驅動。」

茲米克斯基還提到雅典是

古代希臘文明的發源地

古代希臘文明從哲學到政治體制

從文化藝術到科學技術

都是西方現代文明的根基

因此選擇雅典具有振興西方文化發源地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說,參觀卡塞爾文獻展

也就成了一次文化藝術之旅

文化和藝術成為了生活的必然部分

去卡塞爾文獻展看什麼,甚至不是策展人決定的,而取決於觀眾自己,它總是提供一個內在無限大的入口給你。

- - - - - - - - - - - - -

編輯 | 沛然

圖文綜合整理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美術報官方微信平臺

感謝有你一路同行

微信ID:meishubao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相關焦點

  • 卡塞爾文獻展(一)
    卡塞爾文獻展誕生於1955年,在德國卡塞爾每5年舉辦一次(最初為每四年一次),每次持續100天,因此它也被稱為100天的博物館,開展時間多為六月,至今已經成功推出了 14 屆。各類展覽作品和相關的藝術活動散布於城市的各個角落。卡塞爾文獻展的主要展場分布於:弗裡德利希阿魯門博物館、文化火車站、文獻展廳、橘園宮、賓丁啤酒廠等。
  • 卡塞爾文獻展:作品與往事
    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展覽界的奧斯卡2017年4月8日至7月16日        雅典2017年6月10日至9月17日        卡塞爾1955——2017五年一屆卡塞爾文獻展顯然比明星婚禮的安保做得好所以我們對本界展覽基本一無所知但是我們可以帶著問題去看卡塞爾
  • 2017年全球即將開幕的雙/三年展與文獻展
    2017年可以說是雙年展與三年展的大年,除了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這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型藝術展覽之外,還有不少新興雙年展如拉合爾雙年展、奧爾胡斯三年展等,讓2017的全球藝術界全年看點不斷。它們會被排進你今年的旅行計劃中嗎?
  • 卡塞爾文獻展迎來60周年 用展覽構想世界
    雖然將卡塞爾作為文獻展的主展場毋庸置疑,但在2002年的第十一屆文獻展前夕,總策展人奧奎·恩威佐(Okwui Enwezor)選取了世界4座其他城市舉辦論壇,以對抗歐洲本位主義,而他本人也是卡塞爾展覽史上第一位非裔策展人。上屆的文獻展首次有了外圍展區,分布在伊拉克喀布爾,埃及開羅和亞歷山大城,以及加拿大班夫。
  • 卡塞爾的局外人
    這樣看來,「身體議會」相較「向雅典學習」這樣的話題更具可持續性。Marta Minujín,《書之帕特農》,2017卡塞爾文獻展主展場,弗裡德裡希美術館策展人亞當·希姆奇克(Adam Szymczyk)在卡塞爾弗裡德裡希美術館中展出了雅典國立美術館收藏的1100件作品。
  • 史上最貴的卡塞爾文獻展
    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於2017年4月8日至7月16日在希臘雅典舉辦之後於6月10日至9月17日回到德國卡塞爾再次舉辦,卡塞爾市展開了更全面的展覽活動
  • 「Hi藝術之旅」以雅典為鑑 | 南北歐洲十四日遊
    7月15日是卡塞爾文獻展誕生60周年的紀念日,近四屆文獻展的總策展人齊聚發源地卡塞爾,探討我們今天如何審視過去20年間文獻展的理論概念,以及如何用展覽聯繫和構想世界。2017年的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主題為「以雅典為鑑」,並將在希臘雅典設立第二展區。這是在文獻展歷史上首次放棄卡塞爾作為唯一主辦地。
  • 「Hi藝術之旅」以雅典為鑑 南北歐洲十四日遊
    7月15日是卡塞爾文獻展誕生60周年的紀念日,近四屆文獻展的總策展人齊聚發源地卡塞爾,探討我們今天如何審視過去20年間文獻展的理論概念,以及如何用展覽聯繫和構想世界。2017年的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主題為「以雅典為鑑」,並將在希臘雅典設立第二展區。這是在文獻展歷史上首次放棄卡塞爾作為唯一主辦地。
  • 卡塞爾 純藝術品與童話之都
    卡塞爾(Kassel)憑藉文獻展(documenta)成為了當代藝術的中心,同時通過格林兄弟留下的豐富文化遺產躋身為德國最富盛名的文化之都。
  • 德國卡塞爾紀念格林兄弟
    卡塞爾城中的格林兄弟雕像本報訊 2012年12月20日,是格林兄弟所著《兒童和家庭童話集》出版200周年紀念日,同時,2013年又是雅各布·格林逝世150周年紀念年。12月19日,德國黑森州城市卡塞爾舉辦的「格林年」系列紀念活動正式啟動。在黑森州國家劇院舉行的啟動儀式上,黑森州文化部部長艾娃宣布,格林兄弟為德國文化史上黑森人的代表。卡塞爾市市長貝爾特拉姆表示,卡塞爾市因格林兄弟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而獲益,在卡塞爾市、黑森州的共同努力下,格林兄弟已經成為世界知名品牌。
  • 廊坊鴿展去不了?卡塞爾國際鴿展也不能舉辦
    不止是國內,國外的國際鴿展也不能舉辦了。卡塞爾國際鴿展可以說是世界最大的鴿展,鴿展一般在每年的10月在卡塞爾市(Kassel)國際展覽館舉辦,到現在已經舉辦30屆了。在19年的展會上吸引了300多家信鴿行業的相關品牌參加了這次展會但是由於疫情的影響,近日展覽組織者在網站發文稱,今年的卡塞爾鴿展將不能舉行:組織者發文稱,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不可預測的事態發展,尤其是對貿易展覽會計劃而言(影響巨大),今年在卡塞爾(Kassel)將不舉行國際鴿展。
  • 卡塞爾:格林童話誕生之城 現代藝術薈萃之地
    然而,說起藝術名城卡塞爾,似乎少了一些古靈精怪的奇幻遐想,給人感受更多的反而是它充滿理性的文化魅力。那麼,為什麼卡塞爾會成為童話大道上最主要的城市之一呢?因為沒有它,很可能就不會有名滿天下的「格林兄弟」。在卡塞爾生活的24年時間裡,熱衷於德國文化和語言文學的格林兄弟一邊在圖書館兢兢業業,一邊廣泛收集各類民間傳說。
  • 一周藝術人物|印尼策展團隊談卡塞爾展,許四海的藏壺一生
    為迎接2022年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印度尼西亞策展團隊Ruangrupa將帶著慷慨與同理心探討「危機時刻」。在多倫多,建築師雅克·赫爾佐格和皮埃爾·德·梅隆的最新設計,將打破加拿大最高建築記錄;在上海,紫砂壺藝家、收藏家許四海74歲因病辭世。在蘇州,藝術家湯南南舉辦個展,尋找「黃河-青山」與「血脈-青史」。
  • 15個國際大展迎接藝術界最忙碌的2017年
    2017年相當罕見地,同時有許多雙年展、三年展、五年展在世界各地展出,除了備受矚目的威尼斯雙年展之外,伊斯坦堡雙年展、橫濱三年展、德國文件展,還有十年才舉辦一次的德國明斯特展,都是在今年碰到一起。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15個即將到來的國際藝術展覽!
  • 省美術館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開展
    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03月20日,「可觸摸的記憶——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陳列館展出。此次省美術館以「可觸摸的記憶」為主題,首次推出館藏藝術檔案文獻展,展出展覽檔案、名家信札、珍本圖書等,以展覽呈現江蘇省美術館對檔案和文獻工作的重視與關注。展覽分為記錄歷史、徵集成果、珍檔共享、多元連結四個部分,涵蓋江蘇省美術館建館前的歷史,以及自1960年以來藝檔資料的系列收藏、歸檔和使用成果及歷史檔案和圖書等。
  • 「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開幕
    「深圳時間」展現場。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三天一層國貿大廈」……關於深圳城市歷程的記述,很多都與時間有關。   10月30日,「深圳時間——深圳當代藝術文獻展」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雲中心舉辦開幕式,展覽集合了深圳市20餘家美術機構的藏品及文獻,對40年來深圳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脈絡進行系統性學術梳理,為觀眾勾勒出深圳當代藝術40年的大致面貌。這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首次對當代藝術文獻進行系統梳理。
  • 「展」出海島變遷 嵊泗縣圖書館舉辦館藏地方文獻展
    為慶祝嵊泗解放70周年,7月16日至8月31日,嵊泗縣圖書館推出館藏地方文獻展。在縣圖書館4樓綜合閱覽室,記者看到,有不少市民駐足翻閱展出的館藏地方文獻。本次展覽共挑選了40冊有關嵊泗經濟、文化、攝影、旅遊等方面的地方文獻進行集中展示,包括《嵊泗年鑑》《列島記憶》《嵊泗交通港航志》《嵊泗縣郵電志》《金濤文集》以及嵊泗縣作家、攝影家的作品。每本書都記錄著海島的變遷,留傳著嵊泗人民奮勇拼搏的美好故事,讓廣大讀者直觀地了解到嵊泗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和社會面貌。
  • 移居臺灣的孫氏族人
    在三國時期孫吳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曾命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浮海遠航至夷洲((今臺灣島),這是大陸人民首次大規模到達臺灣。 明末清初,沿海居民為生計所迫,紛紛渡海到臺灣謀生,孫姓移居臺灣也在此一時期。
  • 16名湖北藝術家首次進軍威尼斯
    本報訊(記者蔣太旭 實習生蔣立立)昨日,進軍第55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的16位湖北藝術家名單出爐,他們將於6月1日攜手15位義大利藝術家在本屆雙年展平行展「對望——中意當代藝術展」上亮相。據悉,這是湖北藝術家群體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這16位湖北藝術家是:郭正善、李邦耀、傅中望、馬林、袁曉舫、肖豐、魏光慶、張展、賀棣秋、朗雪波、劉波、李鬱、王晶、詹蕤、郭子、楊國辛。其創作涉及架上繪畫、雕塑、圖片、裝置、影像等類別。其中劉波和李鬱作為組合參加。最年輕的郭子28歲,最年長的楊國辛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