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志智雙扶」脫貧有路︱從江縣剛邊鄉西部計劃...

2020-12-23 天眼新聞

我叫梁全英,2019年8月畢業後回到自己的家鄉,踏上了一條光榮且具有意義的志願路,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從江縣剛邊鄉人民政府。

剛回到鄉鎮報到,我被安排到黨政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對於剛接觸工作的自己,就像一張空白的白紙,無經驗,無經歷。面對未知的工作,我學會了從最「基礎工作」做起。於是,每天走村入戶,挨家挨戶宣講政策。

作為一名大學生西部志願者,我深知改變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提升脫貧的內生動力,既是當前脫貧攻堅戰的薄弱環節,也是脫貧攻堅戰的難點。  剛邊鄉是一個少數民族鄉鎮,壯族人口佔了全鄉的77%,苗族佔了23%,壯語是他們大部分村民的語言交流方式,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利用下班空閒時間,當起了夜校的導師,以「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為載體,以「扶智扶志」為目標,組織廣大群眾到夜校上課,為群眾開展掃盲教育、雙語教學、職業技能培訓等教學活動。

「脫盲」是脫貧的關鍵,「扶智」是扶貧的前提,而學寫漢字、講漢話正是我們脫貧的第一步。然而,對於常年以壯話交流的群眾,剛開始很多學員不願意學,他們不願意丟棄自己原有的語言,不理解學漢話的意義,所以夜校常常遇到「無人上課」的情況。  面對這種問題,我決定挨家挨戶進行宣傳,深入農戶家中進行宣講「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經過一周的動員之後,夜校陸續迎來了新「新學員」,大家紛至沓來,按時按點到校學習,夜校裡變得越來越熱鬧。截止目前,剛邊鄉青年脫貧攻堅流動夜校已完成55期培訓,涵蓋4個深度貧困村,1個易地移民社區,培訓群眾達1000餘人。

為了不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得知社區開辦四點半課堂後,我立刻聯繫社區負責人,毅然加入「陪伴小課堂」教師隊伍,成為孩子們的「梁老師」。  每天利用下午四點半時間為社區的孩子們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等健康有益的活動,以促進他們健康快樂成長。結合廣大學生的需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平時收集一些手工物品,丟棄的瓶子。有針對性的為孩子們開展「書法興趣課堂」、「手工設計比賽」等課程。讓孩子們發揮自身的想像力,為自己設計「原創」作品。

因此,在課堂上,孩子們很快養成了動手能力的好習慣,學生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紛紛為我豎起大拇指,工作也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懂事的孩子們也會在每一次練習書法後將教室打掃乾淨,主動的為老師清洗毛筆。  作為孩子們口中的「梁老師」,每次看到孩子們開心、高興的樣子,我感到無比的欣慰。群山無言,青春有聲。在往後的時間,「陪伴小課堂」將繼續陪伴著孩子成長,我和孩子們的約定也會如約而至。  一年來,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當初記在筆記本的那句承諾「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去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如今,我與孩子們的時光,就是最好的證明。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夏華

編輯 周梓顏

編審 王璐瑤 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大山 勵志做好扶貧人丨從江縣加鳩鎮西部計劃...
    我叫王禮,2019年畢業於上海杉達學院。現服務於貴州黔東南從江縣加鳩鎮合法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作為一名西部學子,畢業後能夠回到自己家鄉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我覺得自己是榮幸的也是幸運的。榮幸的是我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能夠參與最後的決勝時刻工作,幸運的是我能夠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運用到所學的知識為群眾謀福利。合法村是加鳩鎮寨子多、距離遠、苗族支系不同、工作難度大的村莊。初來報到,我立即申請到合法村當網格員助理。當時,正是人畜混居整治工作(上面住人,下面養牲畜)階段。
  • 陝西佛坪縣:「志智雙扶」拔窮根 提神振氣促脫貧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中,佛坪縣始終把扶貧與精準扶志扶智工作緊密結合,統籌推進「志智雙扶」,突出思想教育、技能培訓、評優樹模、鄉風文明建設等重點,變「被動輸血」為「主動造血」,激發群眾「我要脫貧」的內生動力,引導群眾樹立脫貧主體意識,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增收致富。追「星」追的是他們身上閃閃發光的精神品質。憑著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姚術生被稱讚為值得追的「脫貧民星」。
  • 「脫貧攻堅·村村道」黎平縣溝溪村:志智雙扶準發力
    溝溪村位於黔東南州黎平縣羅裡鄉南部,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共157戶615人。其中,貧困戶61戶237人。因地處山區、資源匱乏、交通不便成為深度貧困村。自脫貧攻堅開展後,各級各部門傾力傾為、志智雙扶、合力幫扶,使得該村變了樣、產業有希望、生活有保障,當地群眾自力更生的幹勁正足、爐火正旺。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剛到谷坪鄉五一駐村時,我就覺得這裡的幹部和村民都顯得格外親切溫暖,這也許是極為巧合的緣分,因為我出生在烏江河畔一個美麗的村莊也叫作五一村。
  • 浙江助力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系列調查 志智雙扶徹底拔掉「窮根」
    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在浙江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中,「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是一個明顯的特徵,每一個落地的項目中、每一筆扶貧資金上、每一位參與扶貧工作的人員都毫無保留傳授浙江的經驗做法,「志智雙扶」貫穿始終。
  • 「我的扶貧故事」志智雙扶 共赴小康丨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扶貧幹部...
    我叫劉朝遠,2018年2月,由於工作調整,我被抽調參加貴州省黔南州甕安縣永和鎮長嶺村的扶貧工作。仍記得入村那天,冬意未消,細雨飄灑,深處大山的長嶺村顯得更加清冷。我坐著車帶著行囊經過村寨,窗外依稀能看見幾個穿著樸素的群眾路邊閒聊。
  • 「我的扶貧故事」把法律服務送進到百姓心裡丨黔成起智律師事務所...
    我叫吳啟剛,是黔東南州從江縣人。2015年7月,我和幾個合伙人在貴陽市觀山湖區共同創辦了貴州黔成起智律師事務所,並由我擔任貴州黔成起智律師事務所主任和黨支部書記。2017年6月,貴州省司法廳和省扶貧辦在全省範圍內選聘20家律師事務所開展法律援助精準扶貧工作,對口法律幫扶貴州省的20個極貧鄉鎮。律所合伙人當時普遍認為,律所的主要職責是通過提供有償法律服務獲得營利,從而得到發展,但我始終覺得,律師事務所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社會擔當,因此就力排眾議,帶頭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對口法律幫扶從江縣加勉鄉。
  • 「我的脫貧故事」從「緊巴巴」到「樂呵呵」丨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
    我叫潘義林,從江縣加勉鄉南燒村人,家裡有7口人,今年35歲。  那時候,我上有64歲的父親和59歲的母親、下有上學的3個孩子,一家7口人緊巴巴守著半山腰上的三畝薄田過日子。土地翻了又翻,草除了又除,就算再勤快,三畝薄田也種不出五畝收成,吃飽飯都困難,家裡住的木結構瓦房一到大雨天和颳風天就讓人提心弔膽,生怕它倒了。
  • 南京理工大學:志智雙扶 助力汝陽脫貧攻堅
    在汝陽期間,慰問走訪了當地學校和困難群眾,現場考察產業項目,召開與汝陽縣政府對接工作會,針對汝陽縣提出的扶貧需求,進一步明確了「以扶智、扶志帶動汝陽縣脫貧」的主要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務。根據扶貧工作的實際需要,學校設立專項工作經費,用於支持學校各部門對汝陽縣的教育扶貧工作,全力保證扶貧工作的正常開展。
  • 扶貧西行記下篇:志智雙扶 徹底拔掉「窮根」
    編者按: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浙江深入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助力貴州、四川、湖北、吉林80個縣開展脫貧攻堅,不僅切實解決突出問題,更聚焦長遠發展,建立可持續的脫貧機制,成效明顯。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心中的「暖心人」 決勝脫貧的「急先鋒」|省...
    我叫潘昌明,是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派駐從江縣加勉鄉脫貧攻堅指揮部聯絡員、前線工作隊副隊長。加勉鄉山路崎嶇,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因貧困發生率高達56。8%而被列為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要想富,先修路。「跟著潘書記幹準沒錯,我們都有信心。」在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的工地上,村民們幹勁十足,讓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幫扶工作隊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底,加勉鄉在從江縣率先實現了「組組通公路」。目前,全鄉52個交通項目已全部完工,兩條等級公路成了貫通從江西部月亮山區的大動脈。
  • 漢中市石門水庫管理局多措並舉助推包扶村志智雙扶工作
    石門局在石狀溝村召開「十比十看」表彰會暨2020年度產業發展動員會(攝影喻東平)石狀溝村是石門水庫管理局負責的精準扶貧幫扶村。村支書、村主任閆偉通報了全村2020年度產業發展計劃,邱存元對2019年的幫扶工作進行了總結,表示將全力協助村「兩委」落實產業發展計劃,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橫現河街道辦事處主任沈濤對該局紮實有效的幫扶工作表示了感謝,先進典型代表劉自偉表態發言。
  • 「我的扶貧故事」加燒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丨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
    我叫丁驍,是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貴州交通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2019年6月3日,我主動請纓加入貴州交通物流集團派駐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脫貧攻堅工作隊戰隊。根據工作安排,我被派駐到從江縣加勉鄉加燒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 志智雙扶 讓精氣神成為扶貧力量——記新疆莎車縣巴依都維村駐村...
    看著眼前的這幅場景,中國太保壽險新疆分公司派駐新疆莎車縣阿熱勒鄉巴依都維村任扶貧駐村書記劉建輝的心裡,湧上一股自豪與激情。2018年2月,他來到村裡,兩年多的時間,通過志智雙扶、組織村民務工就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美麗庭院……昔日的「深度貧困村」正化繭成蝶,舊貌換新顏,成功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成為莎車縣脫貧攻堅示範村。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 「榕江戰貧記73」駐村幹部楊勝海:扶貧標語寫得巧 志智雙扶效果好
    「房子搞得好,老婆容易找;年年窮叮噹,難娶好婆娘;脫貧要趁早,免得媳婦跑;爭當貧困戶,嚇跑兒媳婦……」這是我到高懂村駐村自創的扶貧標語。楊勝海創作的扶貧標語。(受訪者供圖)我叫楊勝海,是榕江縣古州鎮人民政府一名普通幹部,截至2020年底,我在古州鎮高懂村駐村時間長達4年。
  • 立德樹人抓扶貧 志智雙扶結碩果——河南省社科聯駐村工作隊戰「疫...
    大學生防疫防控臨時黨支部成員和青年大學生幫助村無花果基地栽種果苗  碩士研究生馬姣姣說:「我在村裡參加駐村工作隊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很感謝駐村工作隊給予我寶貴的社會實踐平臺,我在勞動中收穫了快樂,收穫了滿足感和幸福感。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會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發揚五四精神,樹立遠大理想,腳踏實地,努力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其內容講述他的脫貧攻堅經歷,從怎麼來到來後發現什麼,發現後怎麼做以及取得怎樣的成績和自己的感悟,在文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 文化扶貧 志智雙扶 三峽博物館「重博扶貧印記」活動增強脫貧內生...
    該館還通過派駐第一書記、開展文創扶貧等形式增強脫貧內生動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文博力量。3年巡展4802場用傳統文化浸潤鄉村孩子心靈一座博物館,能為脫貧攻堅做些什麼?在謀劃和推進扶貧工作時,三峽博物館將文化扶貧、志智雙扶作為首要任務,立足館藏資源優勢,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困難群眾激發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幫扶手段中,巡展是開展範圍最廣、覆蓋人數最多的一種形式。「11月,我館巡展隊伍走進酉陽縣浪坪鄉、車田鄉育才初級中學,秀山縣隘口鎮中心校,黔江區金溪鎮中心校,為廣大群眾和師生送去了展覽36場、教育活動23場。」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更要扶智、扶志丨從江縣丙妹鎮上歹村江南...
    我叫蓋中輝,2020年3月到從江縣丙妹鎮上歹村擔任江南大學定點幫扶上歹村駐村第一書記。青山綠水,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道路戶戶通,獨特的吊腳樓,最原始的炊煙在傍晚升起,淳樸的民風、愛笑的村民。這是我進入上歹村第一印象,我的駐村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我長期從事的是教育工作,來到上歹村後,第一時間就關註上歹村教育問題;教學點資源不足,學生班級僅設立學前幼兒班、一年級與二年級,三年級至六年級在大歹小學住校上課,教育設施少,體育器材少,師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