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辦公廳: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方案》提出,要推動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購物平臺等優化用戶註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語音版、民族語言版、簡潔版等適老手機銀行APP,提升手機銀行產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便利老年人進行網上購物、訂餐、家政、生活繳費等日常消費。平臺企業要提供技術措施,保障老年人網上支付安全。
-
使用現金支付遭歧視?央行:拒收現金,罰!
近期,有關老年人去交醫保卻被告知「不收現金只能手機支付」、個別商鋪掛出「不收現金」標識,引發了社會對於「數字鴻溝」問題的關注。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第18號公告,進一步普及現金收付規範要求,其中強調,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
【懷化市】將加大拒收現金整治力度
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懷化市中心支行發布消息,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2020年18號),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 工作人員介紹,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代表國家的信用和形象。
-
重磅|央行:非銀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公告明確,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
-
央行:多元化支付方式將並存,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央行周二就「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有關事項發布公告,要求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但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針對不同消費模式,因地制宜的提出接受現金的要求。央行在答記者問中指出,將採取多種措施,打造多元化支付條件下的現金流通環境,包括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地使用現金;持續優化人民幣設計水平,發揮其文化傳播功能;強化大額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央行貨幣金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非現金支付有便利性和存在的必然,情況較複雜。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現金是不可能取消的,因此現金和非現金支付可能是長期並存的情況。
-
行動支付再便捷 現金支付也不該被為難
今年4月,山東泰安方特歡樂世界被媒體曝出「疫情期間不支持現金支付」。 最近,河北廊坊一家醫院掛號拒收5角紙幣、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窗口工作人員拒絕、福建福州一女子拿一袋一元紙幣去銀行存款遭拒……部分商家、辦事部門甚至金融機構皆因拒收現金上了熱搜。
-
國辦發文強調不得拒收現金,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唯一憑證
24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到,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由家庭籤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諮詢指導、藥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複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通知》還提出,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費。一是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
國辦發文強調不得拒收現金 健康碼將和公交卡老年卡整合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要改善服務人員的面對面服務,零售、餐飲、商場、公園等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水電氣費等基本公共服務費用、行政事業性費用繳納,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強化支付市場監管,加大對拒收現金、拒絕銀行卡支付等歧視行為的整改整治力度。
-
老年人不會用手機支付怎麼辦?央行公告要求不得排斥現金支付!
你碰到過拒收現金的情況嗎?老年人等不會行動支付該怎麼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規範人民幣現金收付行為: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
遭遇商家拒收現金一定要投訴,幹擾破壞人民幣流通是違法行為
據稱,使用支付寶支付最高可獲 4888 元獎勵,支付寶還為無現金周準備了 88888 克黃金作為獎勵,價值超過2400 萬元。這些明目張胆的歧視人民幣的商業行為,引起了人民銀行武漢分行的高度警覺,當即制止了螞蟻金服高調宣傳的「無現金」概念,糾正了拒收現金的現象,此舉得到了人民銀行總行的高度肯定和推介。
-
支付創新不得排斥現金
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消費及支付方式創新要堅持有利於暢通支付流通環境、有利於保障民生、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現金支付不會消失,率先消失的是銀行卡
當前行動支付大行其道,已經從早期的入口演變成了一個以支付為核心的生態圈。在這一生態圈中,主要參與方涉及客戶、商戶、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網聯)、監管機構,還包括智能終端廠商、通信運營商等,並已逐步形成以商業銀行、通信運營商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為核心的行動支付格局。
-
央行發布〔2020〕第18號文,要求支付機構不得宣傳無現金支付概念
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二)非銀行支付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充分考慮非現金支付與現金支付的兼容性,做好對服務對象的提示,不得要求或誘導其他單位、個人拒收現金或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不得通過各種形式宣傳無現金支付或歧視現金支付概念。(三)自助服務機具廠商。
-
央行公告:不得歧視、排斥現金支付,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
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我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多項措施,規範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使用現金。(二)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現金在保障公眾支付權利、促進文化傳播及在極端情況下穩定公眾預期等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優勢。非現金支付是在現金基礎上的發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諧發展。
-
央行: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 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第18號公告,明確要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鼓勵支付方式和諧發展;尊重公眾自主選擇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不得採取歧視性或非便利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造成「數字鴻溝」。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打造多元化支付條件下的現金和諧流通環境,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一是採取多種措施,保障公眾合理、安全、順暢地使用現金;二是持續優化人民幣設計水平,發揮其文化傳播功能;三是強化大額現金管理,提高現金流通效率;四是支持多元化支付方式發展,尊重公眾支付選擇權,鼓勵相關經營主體在保障現金收付渠道通暢的前提下,選擇安全合法的非現金支付工具;
-
董希淼三問「無現金社會」:商家可以拒收人民幣嗎?
微信支付還說了,「無現金」是我們先提出來,我們家的「無現金日」始於2015年,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了。 在搶佔頭條、吸引眼球、圈住客戶之後,我們冷靜地看這一場場「無現金」活動,首先發現「無現金」這個提法就很有問題。從提法本身看,「無現金」這樣的表述是不嚴謹和不科學的。片面強調「無現金」,不但已經出現拒絕現金的行為,也容易讓普通老百姓誤以為現金會消失了。
-
外國人羨慕電子支付,為何央行重提現金支付重要性?
558起整改到位,央行整治拒收現金工作成效顯現自人民銀行整治拒收現金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共處理拒收現金行為602起,已有558起整改到位。比如,一些消費者在旅遊景區、餐飲、零售等行業商戶消費時支付現金被拒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拒收現金既損害了人民幣的法定地位,也損害了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更不利於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
任何單位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 人民幣被拒收應該怎麼辦去哪投訴?
目前行動支付越來越火了,基本上出門都不用現金消費了,支付寶、微信就可以完全解決問題,基本上不需要攜帶現金人民幣了!這對年輕人還好,但對於老年人是不友好的,畢竟他們年紀大了手機玩不轉絕大多數都不會使用微信、支付寶等行動支付方式!此前,就有規定不得拒收人民幣,而這一問題在昨日再一次被強調!昨日最新規定表示「任何單位日常消費不得拒收現金」,具體是怎麼回事?
-
央行明確不同主體、不同場景下現金支付要求——支付創新不得排斥...
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第18號公告稱,人民幣是中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現金是中國境內最基礎的支付手段,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公告明確,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APP、關注小程序,容易產生歧視、排斥現金情況。
-
評論丨【犀言利語】查處拒收現金行為 尊重消費者選擇權
公告指出,因對外提供商品、服務或依法履職、管理需要,存在收付行為的各類主體應遵守人民幣管理相關法律規定,自覺規範現金收付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存在拒收現金或者採取歧視性措施排斥現金支付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由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會同當地有關部門依法予以查處。 在當今「網際網路+消費」時代,隨著掃碼支付、銀聯閃付、網上支付等方式的興起和銀行卡的全面普及,很多中國人都可以「一部手機走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