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2020-12-18 騰訊網

「我國每五位死亡者中至少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卒中已成為造成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位原因。」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以下簡稱「報告」)日前在北京天壇醫院發布,我國卒中防治相關情況引發關注。

腦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卒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風」,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這意味著我國居民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

「我國腦血管病的粗死亡率總體上呈緩慢上升的趨勢,但經過年齡調整後,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這說明主要是由於人口老齡化造成的。」 北京天壇醫院趙繼宗院士對報告要點進行了闡述,他同時表示,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每年新發的患者在增加。

通過對10多個行業和國家級的資料庫的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為66歲,最主要的類型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佔比分別為81.9%、14.9%和 3.2%;高海拔地區卒中患者中腦出血的比例更高;卒中住院患者院內併發症排第一位的是肺炎/肺部感染。

另外,報告指出,卒中死亡率呈現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同時,農村居民的卒中發病率和患病率也顯著高於城市居民。「全國卒中防控水平和效果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看農村的效果,所以這是未來的防控重點。」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說。

危險因素呈現較高流行水平

趙繼宗介紹,與卒中密切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行為危險因素(如吸菸、高鹽飲食等)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房顫等)。在卒中倖存患者中最普遍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63.0%-84.2%)和吸菸(31.7%-47.6%),其次是血脂異常和糖尿病,心房顫動比例相對較低(2.7%-7.4%)。

值得警惕的是,上述危險因素在全人群中也呈現較高的流行水平,相關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吸菸率為26.6%,18歲及以上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25.2%。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卒中發病和患病可能還會繼續增長。

「年齡、性別、種族、遺傳因素等是不可幹預的危險因素,但與個人的生活方式相關的吸菸、高鹽飲食、缺乏身體活動等危險因素是可幹預的,控制這些危險因素,能夠有效預防卒中的發生或復發。」王擁軍說,從源頭入手,減少卒中發病,促進防治結合,減少卒中復發,提高人群健康期望壽命和個體的生命質量,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王擁軍也提出,「兒童卒中儘管有初步的數據,但從醫療質量到醫療過程整個數據非常缺乏,我們呼籲全國從事兒童神經病學和兒科的醫生加入卒中防控大軍,來彌補這樣一個短板。」

首份腦血管病年鑑獲肯定

「這是首次向全球來描述中國城鄉居民卒中的流行病學以及危險因素的情況。」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發布年鑑的重要意義在於,它將為我們下一步如何以問題為導向、以目標為導向,更好地加強卒中的防治工作,為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提升,在政策、資源布局、診療策略上提供更好的循證支持和數據信息支持。

美國聖約瑟夫醫學中心Barrow神經病學研究所David WANG教授也對年鑑的發布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年鑑的發布非常及時,其中包括許多之前不為大家所知道的新內容,能夠為國家在這方面的工作,對資金和人員的調配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年鑑也對中國腦血管病治療改革所帶來的效益,做了首次數據方面的匯報,對今後如何繼續此項工作提供了基礎。

據悉,《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是我國近年來第一份較為全面反映我國卒中流行狀況和住院疾病醫療質量等診療水平和住院結局的英文版統計報告,將為相關機構更好地預防疾病發生、快速高效診治、提升醫療質量、優化資源分配及制定相關衛生和研究政策等提供科學的數據信息支撐,為全球卒中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中國經驗。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發布:每五位死亡者至少有一人死於卒中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簡稱《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
  • 中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出爐: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為讓世界醫學界全面了解中國卒中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經科學與卒中協作會等機構共同撰寫了
  • 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第四屆學術年會開幕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卒中學會榮譽會長趙繼宗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辦公室主任、中國卒中學會會長王文志教授,中國卒中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主任委員趙性泉教授等出席開幕式。
  • 如何快速識別卒中?記好「120」口訣
    中風,在醫學上稱為卒中。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公布的中國人死亡原因,居首位的就是中風,而癌症排在了第三位。 「全世界每6個人就有1人此生將遭遇卒中;每2秒鐘,就有1人發生腦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診管理|缺血性卒中|急診|管理|急救|卒中|-健康界
    1.3.1 採集病史  對疑似卒中患者迅速獲取簡要病史,包括神經症狀發生及進展特徵,鑑別類卒中。詢問症狀出現的時間最為重要,卒中發病時間是指患者出現卒中症狀的時間或已知的患者最後正常時間(因醒後卒中或失語、意識障礙等原因無法準確獲得症狀出現時間時)。
  • 山一大二附院院前急救科周亞東:抓住黃金4.5小時遠離卒中危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玉唐 通訊員 和樹芸《醫宗金鑑·刪補名醫方論三·三生飲》中曾曰:「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並痰厥、氣厥。」卒中,自古有之。而近年來,因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卒中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卒中是全世界死亡和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療卒中和卒中後護理的經濟成本很高。
  • 王擁軍:回眸2013話卒中
    一個是全球疾病負擔組(GBD)所報導的GBD2010,另一個是美國1個世紀以來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分析。GBD2010卒中專家在對全球卒中疾病負擔進行了系統分析後,得出了卒中的發病率、死亡率、死亡-發病比(MIR)和殘疾調整生命年(DALYs)4組重要數據,繪製了4幅重要的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中國是全世界卒中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和蒙古、俄羅斯構成重要的卒中發病帶;死亡率低於蒙古和俄羅斯,是卒中死亡的次高地帶;MIR和美國持平,是全世界最低的區域之一;DALYs居全球中等水平。
  • 廣州番禺區發布卒中急救地圖
    在我國,腦卒中已經成為國民首要致死病因,2019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腦卒中現患人數達1318萬;2018年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病後存活人群中的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腦卒中也是「因病致貧和返貧」的重要因素,且我國腦卒中發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疾病負擔沉重,防控形勢嚴峻。
  • 醫體融合,預防卒中—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第15個世界卒中日暨第10屆...
    腦中風包括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腦栓塞)、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腦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類。二、腦卒中的危害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卒中,每6秒鐘就有1人因為卒中而永久致殘。
  • 番禺發布廣州首個區級卒中急救地圖
    據悉,這是廣州市首個區級卒中急救地圖,卒中急救網絡的建設將有助於番禺及廣州南部地區腦卒中患者獲得及時有效的救治,有效減少腦卒中死亡率和致殘率。現狀:腦卒中成國民首要致死病因腦卒中是目前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復發率高的特點。
  • 卒中就在身邊,急救「黃金一小時」裡你能做點什麼?
    ,《中國卒中報告2019》編者之一董強教授近日在接受《醫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應該大力推廣正確的卒中應急救治處理方法、倡導大眾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在卒中病例中,70%以上是缺血性卒中,也就是血管閉塞所帶來的;20%-30%的病人是出血性卒中,以高血壓性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為主。發生卒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動脈粥樣硬化,這直接導致了血管的閉塞或破裂,而動脈粥樣硬化的改變和血脂的代謝又息息相關。
  • 愛通立AIS 4.5小時靜脈溶栓適應症獲批 為更多卒中患者帶來生機
    新適應症將既往的3小時內治療延長至4.5小時,這一獲批意味著將有更多卒中患者獲得生機。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是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的「四高」疾病。 阿替普酶之前在我國獲批的治療時間窗為3小時,但數據顯示,我國卒中患者發病3小時內的溶栓率不足20%[3] 。「在我國,由於患者及救治流程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患者在到達醫院時已超過發病3小時,這就意味其已經錯過了溶栓的時機。隨著健康中國行動的加速推進,以卒中為代表的重大疾病得到了廣泛關注與重視。
  • 全國已有58個城市發布城市卒中急救地圖
    全國已有58個城市發布城市卒中急救地圖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9日 09:14 A-A+ 發布會圍繞三個話題展開,即介紹「減少百萬新發殘疾工程」基本情況、部署「2019年腦卒中防治行動」工作,以及發布《中國卒中中心報告(2019)》。  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副主任、工程辦公室主任、國家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主席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院士就「減少百萬新發殘疾工程」開展的緣由、主要內容和工作重點做了介紹。
  • REWIND研究:度拉糖肽對糖尿病患者卒中預防療效的探索性分析
    目前已有七項大型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評估了GLP-1受體激動劑對伴有2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結局的影響,這些研究報告了四種GLP-1受體激動劑(利拉格魯肽、半格魯肽、阿比格魯肽和度拉糖肽)顯著且安全地降低了首次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的主要複合性心血管結局事件,關於這七項試驗的一項meta分析結果也提示GLP-1受體激動劑可能尤其對降低卒中有益。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覆蓋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包括出血性中風(腦溢血)和缺血性中風(腦梗死),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高經濟負擔『五高』特點……」12月5日,「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會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
  • 「預防為主,遠離卒中」——腦卒中篩查團隊走進靚景明居社區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這美好的秋天,卻是卒中高發的季節。每年進入秋冬時分,氣溫驟降,不少老人會因防備不及而發生卒中等疾病,天氣變冷,人體血管收縮,血壓增高,危險因素控制不佳,更容易發生腦血管病。
  • 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卒中急救,爭分奪秒。發生急性卒中時,每分鐘就有190多萬個神經細胞死亡。搶救病人,最關鍵的就是在3小時內進行靜脈溶栓。186家醫院共同打造「黃金1小時急救圈」11月27日,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建設質控管理培訓會在廣州花都召開。會議發布廣東省卒中急救地圖,對全省卒中中心建設、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和質控工作進行培訓。
  • 青島腦卒中急救地圖再升級 3.0版爭分奪秒拯救大腦
    2017年6月18日,率先發布青島市卒中溶栓地圖,打造「腦卒中黃金1小時急救圈」。2019年2月23日,再次發布青島市卒中地圖2.0版,成功地與國家腦防委卒中地圖對接,為病人院前急救擇院提供精準導航。今天發布的卒中急救地圖3.0,將更加精準的按照醫院的救治能力和病人的發病距離、病情輕重等因素,進行統籌規劃,篩選出一個救治病人的最佳路徑。
  • CSA & TISC 2020|葉瑞東教授:從BEST看卒中真實世界研究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我國成年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和復發率高的特點。每6秒,世界上就會有1個人死於腦卒中。據悉,在歐美國家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逐漸下降的情況下,我國發病率在以每年8.7%的速度逐漸遞增,顯著高於世界卒中總體年發病率[1]。
  • 五年第一個創新藥,1類新藥先必新探索缺血性腦卒中「中國方案」
    作為全球腦卒中治療領域近5年來唯一獲批上市銷售的創新藥,該藥歷時12年研發,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因此如能廣泛應用於臨床,被醫學界認為將有望探索佔據第一位疾病死因的腦卒中治療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