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WIND研究:度拉糖肽對糖尿病患者卒中預防療效的探索性分析

2020-12-09 騰訊網

目的

度拉糖肽(Dulaglutide)是一種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受體激動劑,一般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目前已有七項大型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評估了GLP-1受體激動劑對伴有2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中老年人心血管結局的影響,這些研究報告了四種GLP-1受體激動劑(利拉格魯肽、半格魯肽、阿比格魯肽和度拉糖肽)顯著且安全地降低了首次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的主要複合性心血管結局事件,關於這七項試驗的一項meta分析結果也提示GLP-1受體激動劑可能尤其對降低卒中有益。近日,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雜誌公布了REWIND(research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a weekly incretin in diabetes)研究中有關度拉糖肽對糖尿病患者卒中預防的作用。

方法

REWIND試驗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試驗,在24個國家的371個試點進行。納入標準為50歲以上男性和女性已患或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9·5%,穩定使用不超過2種降糖藥物(胰島素治療不限)、BMI≥23kg/m2。入組患者被隨機平均分配到皮下注射度拉糖肽組(1.5mg)或安慰劑組。受試者、調查人員、試驗負責人和所有其他人員均不了解治療分組情況,直到試驗結束並鎖定資料庫。在治療期間,要求兩組受試者每周在同一天相同時間注射研究藥物。用不同分類法將卒中分為致命或非致命性,缺血性、出血性或不確定的卒中。採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評估腦卒中嚴重程度。受試者分別在2周、3個月、6個月時進行觀察,然後每3個月進行一次配藥,每6個月進行一次詳細評估,直到確認發生1200個主要結局事件。該研究的主要複合終點事件,包括首次出現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心血管或不明原因性死亡。

結果

在2011年8月18日到2013年8月14日期間,共篩選了12 133例患者,其中9901例患者被隨機分配到度拉糖肽組 (n=4949)或安慰劑組(n=4952)。中位隨訪時間為5.4年,期間確定並判定腦血管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結局。最後,度拉糖肽組有158人(3.2%)在隨訪期間發生卒中,而慰劑組有205人(4.1%)發生卒中(HR 0.76,95%CI 0.62-0.94;P= 0.010)。度拉糖肽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發生率(HR 0.75, 95% CI 0.59-0.94,P=0.012),但對出血性卒中無影響(HR 1.05, 95% CI 0.55-1.99;P=0.89)。度拉糖肽還減少非致命性卒中或全因死亡的複合結局事件(HR 0.88, 95% CI 0.79-0.98;P=0.017)以及致殘性卒中的發生率(HR 0.74, 95% CI 0.56-0.99;P=0.042)。但度拉糖肽組與安慰劑組患者卒中後的殘疾程度無差異。

結論

考慮到糖尿病患者卒中事件的頻發、發病的嚴重程度以及預防性治療的缺乏,本研究結果可為未來制定糖尿病患者卒中預防指南時提供參考,這時應考慮GLP-1受體激動劑。

源文獻:

The effect of dulaglutide on stroke: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REWIND trial.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8 (2), 106-114.

中國卒中學會學術年會(CSA)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TISC)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出爐: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為讓世界醫學界全面了解中國卒中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經科學與卒中協作會等機構共同撰寫了
  • 醫體融合,預防卒中—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第15個世界卒中日暨第10屆...
    、學會預防卒中、控制卒中危險因素、學會怎樣識別卒中、提高居民健康意識。一人卒中,全家「發瘋」!一人癱瘓,全家「癱瘓」!其實卒中發生後,很多人擁有一次挽救自己的機會,但因為缺乏相關知識而被錯失良機。三、卒中是可以預防的儘管致死致殘率高,但我們也不用談卒中色變。大量的臨床研究和實踐證明,腦卒中是可防可治的。重視卒中的危險因素,把一級二級三級預防做好,那麼就可以減少90%的發病。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診管理|缺血性卒中|急診|管理|急救|卒中|-健康界
    AIS發病3h內靜脈溶栓的療效。有研究表明,以DWI-FLAIR不匹配來識別發病3-4.5h的卒中患者,其特異性和準確性均較高。 2019年第5屆歐洲卒中組織會議年會上,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Henry Ma和Bruce CV Campbell教授等發表了一項系統回顧和Meta分析的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對於4.5-9h的缺血性卒中或醒後卒中,用CTP或灌注-彌散MRI指導的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與安慰劑相比可改善患者的功能結局
  • CSA & TISC 2020|葉瑞東教授:從BEST看卒中真實世界研究
    本次會議上,南京大學附屬金陵醫院(東部戰區總醫院)葉瑞東教授分享了由中國學者領導的、國際上第一項完成的椎基底動脈機械取栓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BEST研究,對卒中的後循環取栓療效及安全性評估做出了精彩的報告。
  • 三分之二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心血管疾病風險—新聞—科學網
    全球現有4.25億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中絕大多數病例為2型糖尿病,包括卒中、冠心病和外周動脈疾病等在內的心血管疾病(CVD),是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殘疾及死亡的首要因素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卒中」已高居過早死亡原因首位
    通過對10多個行業和國家級的資料庫的數據統計分析發現,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為66歲,最主要的類型腦梗死、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佔比分別為81.9%、14.9%和 3.2%;高海拔地區卒中患者中腦出血的比例更高;卒中住院患者院內併發症排第一位的是肺炎/肺部感染。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發布:每五位死亡者至少有一人死於卒中
    我國卒中的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  卒中有哪些危險因素?如何預防卒中?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記者 梁露露  我國卒中死亡率呈現出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  《報告》顯示,卒中死亡率呈現出男性高於女性、農村高於城市的特點。
  • 醒後卒中 想說「溶」你不容易
    2007 年 Michel 、Odier 等人對 813 名缺血性卒中患者進行預後分析,其中 127 為醒後卒中,686 為非醒後卒中,雖然醒後卒中和非醒後卒中患者的臨床和影像學表現凡乎一致,但肥胖患者出院3個月隨訪時的死亡率較髙,而且3個月後醒後卒中的功能預後比非醒後卒中更差 [2]。
  • 卒中就在身邊,急救「黃金一小時」裡你能做點什麼?
    但遺憾的是,從目前來看,中國所有缺血性卒中在三小時發病以內能夠到醫院的患者,僅20%-30%左右,近十年幾乎都沒有進步。就算30%的患者到了醫院,也僅有7.4%的人能獲得最普通的靜脈溶栓治療,而這其中又僅有24.7%的人符合藥物的嚴格適應症。在美國,符合適應症得到治療人群比例達到80%。相比之下,我國卒中患者的溶栓比例離世界水平還有極大的差距。
  • 糖尿病黃斑水腫(DME)新藥!諾華新一代療法Beovu 2項3期研究:療效/...
    這是繼關鍵3期KITE研究之後、比較Beovu與Eylea(aflibercept,阿柏西普)治療DME療效與安全性的第二項關鍵III期研究。數據顯示,治療第一年(52周),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Beovu 6mg 與aflibercept 2mg在最佳矯正視力(BCVA)的平均變化方面顯示出非劣效性。
  • 先聲藥業先必新療效獲肯定,可為AIS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
    二、納入1200餘例患者,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療效確切王擁軍教授詳細介紹了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III期臨床試驗。研究共納入全國48家臨床中心近1200例發病時間在48小時以內的AIS受試者,隨機按照1:1比例分為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組和依達拉奉組,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連續治療14天。主要療效終點為治療第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 ≤ 1分的患者比例。
  • 王擁軍:回眸2013話卒中
    2013年,在報導的眾多流行病學文章中,有兩個研究值得我們深思。一個是全球疾病負擔組(GBD)所報導的GBD2010,另一個是美國1個世紀以來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分析。該研究對眾多可能影響卒中死亡下降的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包括高血壓的控制、糖尿病、心房顫動治療、高血脂、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藥物、新技術進步、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使用、卒中醫療體系建立、吸菸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空氣汙染和環境因素、體育活動和鍛鍊、肥胖和體型、研究和項目基金等,流行病學家指出真正對美國卒中死亡下降做出肯定貢獻的是高血壓的控制、研究投入和一系列幹預項目的開展。
  • 尤瑞克林有效改善多種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亞型患者的預後
    2019年Brain and Behavior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評估了人尿激肽原酶(human urinary kallindinogenase,HUK)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不同亞型中的有效性,並分析臨床療效的危險因素。本文重點就此項研究背景及主要結果進行介紹,為臨床治療手段的選擇提供參考。
  • 拜耳Finerenone用於2型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
    2020年10月26日,拜耳公司在美國腎臟病學會2020年腎臟周期間召開全球媒體溝通會,介紹和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慢性腎臟病的危害,以及在研藥物Finerenone最新發布的FIDELIO-DKD III期臨床研究結果。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一級預防必需用二甲雙胍?4位心內大咖「互懟」!
    劉靖教授指出,近年來新型降糖藥的問世,為糖尿病患者帶來巨大的福音和希望,但是所有新型降糖藥的RCT研究都是基於二甲雙胍和生活方式幹預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從臨床證據的角度考量——二甲雙胍仍然是糖尿病患者降糖及CVD一級預防的基石。 劉靖教授從二甲雙胍的心血管獲益證據及獲益機制兩方面展開論述。
  • 如何快速識別卒中?記好「120」口訣
    此外,卒中患者常伴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在等待救援的同時,可進行這些自救措施:儘量保持患者安靜,採取頭向上30°仰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口鼻嘔吐物窒息;搬運患者時需2~3人平抬,切勿抱、拖、背、扛,同時避免路途顛簸加重腦出血。 如何預防卒中?
  • 文獻早報:低ASPECT評分的高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從血管內治療...
    APSECTS<4以及年齡>80歲的患者EVT術後臨床結局較差。然而,對於年齡較大且ASPECT評分較低的患者而言,能否仍可以從EVT中獲益?對此,Ospel Johanna教授等人基於MR CLEAN登記研究,對該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 ...風險並減緩腎臟害進展,ESC 2020公布Ⅲ期EMPEROR-Reduced研究結果
    該研究評估了在標準治療基礎上加用恩格列淨(10 mg)與加用安慰劑相比的效果。主要終點結果在伴和不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亞組中均保持一致。研究的關鍵次要終點分析表明,恩格列淨可將首次和再次因心衰而住院的相對風險降低30%。
  • 糖尿病周圍神經的病變檢測,昆明市延安醫院神經內科有「法寶」
    糖尿病可引起冠心病、腦中風、失明、腎衰竭等嚴重併發症,這些都已經逐漸被糖尿病患者所重視,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同樣嚴重影響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質量,卻往往容易被人所忽略。  什麼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隱匿性強,超過50%的患者沒有臨床症狀,其病理程度與症狀出現及其嚴重性往往不一致,是足部潰瘍、壞疽,以致截肢的高危因素。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降低死亡威脅具有重要意義。
  • 權威研究報告:氫氣對腦梗死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二、研究方法 1、研究設計和受試者 本研究招募了50名急性腦梗死患者,25名進行氫氣治療,另外25名為對照組。用這些患者的身份證號碼用於隨機分組。這個研究沒有採用完全盲法,主要是因為一臺安慰劑吸氫機沒有到位。但是數據收集和分析都是採用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