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剛從硝煙中走出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受閱部隊,踏著只有真正的戰爭才能錘鍊出來的沉雄步伐邁過天安門廣場。這支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滾滾鐵流,集中了全軍所能提供的最精良的裝備接受開國領袖們的檢閱,閱兵中展示的武器有步槍、衝鋒鎗、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戰防炮、山炮,還有中型卡車和十輪大卡車牽引的七五野炮、一〇五和一五〇榴彈炮、三七毫米和七五毫米的高射炮,但天安門廣場上群眾興奮的高呼卻無法消除城樓上領袖們心裡的隱憂。他們知道這些乾淨光亮、烤藍幽幽、被戰士們當眼珠一樣愛護的武器,幾乎全是從日軍和國民黨軍手裡繳獲來的戰利品。
當時歷經了二十一年不間斷開國血戰的中國軍隊,軍政素質可謂無與倫比,但武器裝備卻是五花八門,制式極不統一,生產型號大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老式裝備,新中國自己簡陋的兵工廠只能製造少量的輕武器和彈藥,一件真正像樣的東西都造不出來。
當時,人民解放軍擁有槍械二百多萬餘支(挺),其中步槍口徑多達十三種,分別由德、美、英、日、意、俄、法等二十多個國家生產,戰士們手裡拿的是真正「萬國牌」的槍械。全軍地面壓制火炮約一點七萬門,共十四種口徑,分別為七個國家製造的近四十個型號,其中火力弱的輕型迫擊炮佔了絕對優勢,數量為火炮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二,山炮、野炮佔百分之十四點五,榴彈炮、加農炮佔百分之三點五,而稱得上現代化、口徑最大、性能較好的美制M1式一五五榴彈炮,全軍只有三十五門。據統計,人民解放軍的裝備僅就火炮和槍械而言,就產自二十四個國家的九十八家兵工廠,其品種多達一百一十種,舊、雜、差、亂,這就是當時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整體縮影。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幾乎不間斷地被迫打了一百零九年戰爭,舉國上下都極度厭戰,天安門上空的鴿哨終於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開國領袖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將工作重心轉到和平建設上去。雖然人民解放軍武器制式化和更新工作十分迫切,還有西藏地區和沿海大量島嶼亟待解放,幾百萬土匪沒有肅清,但後人查閱當時的歷史資料時卻發現,本來合併了國共雙方主要兵工力量的新中國兵工事業應當是百年來最強大最完善的,但是當時兵工廠卻大量縮減合併,十萬人的兵工隊伍,居然有九萬人在1951年前後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裡,處於停產發生活費的狀態,中國領導人當時息鼓罷兵,急於和平建設的迫切心情可想而知。
抗美援朝是中國政府在接到朝鮮政府出兵請求後匆忙決定的。當時新中國成立剛一年,國內正開始大規模重建,部隊已開始復員,而軍工生產也已讓位於地方建設,要面對的敵人卻是世界上武器裝備最先進最強大的美軍和「聯合國部隊」。中國軍隊在倉促中盡了最大努力加強預定入朝部隊東北邊防軍的實力,東北軍區將庫存搜羅一空,為邊防軍補充步槍二千支,輕機槍五百四十挺,重機槍七十六挺,60迫擊炮一百七十九門,81毫米迫擊炮四十五門,92步兵炮五十五門,燃燒瓶兩千個。總後勤部調撥了重機槍二十八挺,82迫擊炮七十一門,山炮十七門,反坦克地雷兩千個。但盡了最大努力加強後的東北邊防軍的火力與美軍相比,還是遠遠不如。
東北邊防軍由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組成,後來又加強了四十二軍,是解放軍中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原駐中原地區作為軍委戰略預備隊,其武器裝備實力遠遠超過全軍其他部隊。其中又以三十九軍最強,號稱美械裝備部隊,三十九軍當時的裝備水平是平均每連步槍一百二十支,衝鋒鎗三十六支,輕機槍九挺,60毫米迫擊炮三門;每營重機槍六挺,81毫米、82毫米迫擊炮三門;每團92式步兵炮四門,重迫擊炮三門;軍屬炮兵營轄三個山炮營(每營十二門),一個火箭炮連。
但根據1950年9月的戰鬥實力表統計,三十九軍的實際裝備卻是裝備日本三八式步槍七千三百二十支,79式步槍一千五百一十二支,美制春田式步槍兩千四百零八支,美制衝鋒鎗三千零五十八支,捷克式輕機槍七百九十挺,美制M1918式輕機槍一百六十八挺,英制布倫式輪機槍一百一十七挺,美制M1917式重機槍一百五十五挺,日制92式重機槍七挺,60毫米迫擊炮二百六十門,81毫米迫擊炮八十二門,82毫米迫擊炮十五門,120毫米迫擊炮十二門,美制107毫米化學迫擊炮十二門,國產六管102毫米火箭炮九門,92式步兵炮三十六門,41式山炮十二門,94式山炮十二門,美制75毫米山炮十二門。
可見,即使是號稱當時解放軍中裝備實力最強的美械部隊三十九軍,僅步槍、衝鋒鎗、機槍就裝備了四個國家的九種型號,火炮更是高達不同國家的十種型號,實際上仍裝備了大量舊式雜式武器。步槍中日本三八式數量更是佔了絕對優勢,所謂的美械,其實不過是較多裝備了一些美式衝鋒鎗,輕重機槍和六〇迫擊炮而已。
同時裝備實力表也還並不能完全反映部隊的實際情況,這些武器絕大多數都是經過多年戰爭洗禮的繳獲品,口徑打老變大,損壞待修情況非常嚴重,當時東北人民政府還為此決定部分工廠停止正常生產任務,全力搶修邊防軍送廠維修裝備。據統計,僅東北軍區所屬第五十一、第五十四兵工廠,即搶修步槍三百五十八支,輕重機槍七十一挺,各種火炮四百九十四門。十三兵團計算後認為,邊防軍與美軍相比,就火力而言,團以下部隊除了沒有坦克之外,輕火力與同建制美軍部隊相比差距不是太大,但師和師以上部隊重火力則相差懸殊,最缺乏有效的反坦克和防空兵器,已經確定列編的師屬戰防炮營和軍屬高炮營,均因缺乏武器而無法組建。
中國軍隊統帥部當時總結出的部隊出國作戰武器裝備除沒有空軍掩護外,還存在四大問題:一、裝備整體落後,兵器五花八門;二、結構不合理,重武器不足,火力不夠;三、運輸工具缺乏,機械化程度低,機動性差;四、補給困難。
由於當時中國工業落後,原材料匱乏,經濟困難,這些與美軍作戰必需的重裝備國內也根本無法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