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軍自製「中正式」步槍,威力遠超日軍三八大蓋,卻未成抗戰主力
到1936年12月,步槍的序號為58000,由此推測該廠一年的產量在4萬支以上。由於產量少,當時僅有中央王牌軍才能裝備該步槍,裝備該槍的部隊令其他部隊羨慕不已。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中正式」步槍正式登場。經過實戰檢驗,該槍的性能還是比較優越的。槍管縮短犧牲了一定射程,但完全夠用,攜帶更加方便。
-
扣扣索索慣了,連子彈都比別人小,三八式步槍威力真的很弱?
日本是一個國土狹小資源貧乏的國家,明治建軍後,日本確立了「先海後陸」的國防發展方針,軍費分配上向海軍傾斜,儘管在西南戰爭中,日本陸軍扔了四萬多條人命,而海軍只不過是跑跑運輸送送病院和物資。大量的軍費依然被海軍拿去造軍艦。
-
日軍的「三八大蓋」,真的是二戰中最差勁的步槍嗎
然而,每當軍迷們提起三八式步槍時,往往對其惡評如潮,說什麼它威力比中正式小太多,,經常打不死人;什麼三八槍是為白刃戰設計的,裝上刺刀當長矛用才是正途;連八路軍繳獲三八槍都對其不屑一顧,等等。甚至還有人給它冠以「二戰中最差勁的步槍」的稱號,將其貶低得一無是處。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三八大蓋」真的是不堪一用的垃圾步槍嗎?
-
二戰時期日軍的奇葩99式步槍居然可以用來打飛機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制式步槍,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日本38式步槍,該槍於1905年正式定型並裝備部隊,當時剛好是日俄戰爭時期,在與俄國的戰爭中,日軍三八式步槍並沒有在戰場表現出太大射程優勢,相反日軍在日俄戰爭時期,可謂是險勝,超過二十萬日軍的傷亡,之後日本對三八式步槍的改進工作一直在不斷的進行的
-
抗戰時期國軍步兵幾乎沒有什麼標準裝備
抗戰時期,國軍正面抗擊了侵華日軍,淞滬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蘭封會戰、長沙會戰、隨棗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會戰等大規模的戰役,就打了不下25次,都是血肉橫飛非常殘酷的大戰,國軍由於武器裝備性能差,缺乏炮火和空中掩護,且兵員由於體質包括單兵技戰術性能也在日軍之下,因此,戰時國軍損失慘重,付出了非常高昂的代價,抗戰勝利可謂來之不易
-
「三八大蓋」步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多厲害?
如今許多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都少不了「三八大蓋」的身影。那麼,「三八大蓋」在抗日戰爭時期有著怎樣的傳奇歷史呢?「三八大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陸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該槍定型生產是在1905年,也就是日本的明治三十八年,因此被命名為「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槍」,俗稱三八式步槍。
-
抗日戰爭時期常用的5把步槍,第三把名字常讓人誤會,你認識嗎?
莫辛-納甘步槍:其誕生於1891年,是一戰、二戰時期蘇聯的制式步槍,因其可靠耐用的優秀性能被蘇聯軍隊廣泛使用了60多年,備受蘇軍的信賴和喜愛;在很早的時候我國就有裝備該步槍的記錄;據史料記載,在蘇聯十月革命時期,蘇聯就曾援助了接近上萬支的莫辛-納甘步槍給中國,後來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蘇軍又援助了數萬支給八路軍
-
「三八大蓋」的大蓋是咋來的,詳解三八式步槍
他實在是太長了,長度達到了1275㎜,同時期的M1加蘭德步槍也只有1.1m,這和日軍矮小的體型形成鮮明對比,也被戲稱為「能發射子彈的長矛」。 加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槍可能比士兵還要高 三八式步槍,改進自於三零式步槍,三零式槍機進沙就會極易發生故障,而且擊針相當脆弱易折斷,日本工程師在三零式步槍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個可以隨動的防塵蓋
-
抗戰時日軍步兵不僅有三八大蓋,還有新銳的九九式步槍
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侵略者單兵作戰武器主要還是久經考驗的三八式步槍,也就是我們口中的三八大蓋。可以這樣說,如果說MP40衝鋒鎗是德軍的重要標誌之一的話,那三八大蓋簡直就是二戰日軍唯一的標誌。事實上在很多人的腦海中根本想像不出二戰日本步兵還有除三八大改以外的其他單兵武器,事實上二戰時期日軍還有一款大規模裝備的制式步槍,這就是九九式步槍。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時期使用的三八式步槍的確是一款優秀的單兵武器,射擊零度高、射程遠、無煙無火焰等。但是到上世紀30年代它已經落後了。
-
二戰時期,美軍眼中最棒的4款步槍,第四款最長,中國人印象深刻
但同時也衍生出了一些作戰威力大,性能出色且射程遠的機械在二戰時期。那麼在美軍眼中最棒的4款步槍,是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第一款,李-恩菲爾德步槍。它是二戰時期,英國主要使用的機槍之一。這款機槍直到現在依舊被印度,非洲等一些國家的軍隊大量用於訓練新兵們。在多年以前的阿以戰爭中,它仍然被使用在戰場上,是一支真正意義上不老的機槍。
-
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抗戰烈火中鍛造的稱手利器
八一式馬步槍是抗戰時期我軍大量生產自製武器的一種,代表了當時我軍武器生產的最高水平,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那麼,我軍自製武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發展有什麼特點呢?從八一式馬步槍的非凡「履歷」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二。
-
二戰日軍製造的世界級步槍:可以用來打飛機的99式
隨著日軍在中國的作戰,包括918事件、對付東北義勇軍、128上海會戰和長城會戰,38式步槍的缺點很快表現出來。相比國軍的仿造毛瑟1924的中正式步槍,甚至老掉牙的老套筒(委員會1888步槍),38式步槍的威力不足。客觀來說,38式步槍無論射程、精度、可靠性、訓練的容易程度,都屬於世界第一流。
-
二戰時期,國軍訂購的毛瑟98k步槍,與德軍手裡的原版有何不同?
德械師的制式步槍分為兩種,一是中正式步騎槍,根據德國毛瑟標準型步槍仿製而成,由國內的兵工廠製造;二是毛瑟98k步槍,數量較少,屬於從德國進口的原廠貨。 到日本向德國施壓,導致中德軍購貿易被迫中斷為止,累計有10萬支毛瑟98k交付到了國軍手上。
-
二戰,日本三八式步槍刺刀上的鉤子有啥用?這2個作用很少人知道
導讀:二戰,日本三八式步槍刺刀上的鉤子有啥用?這2個作用很少人知道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裝備量最大、使用範圍最廣的槍械當屬三八式步槍了,在中國也其為三八大蓋。這把步槍從日俄戰爭開始,一直被日軍裝備到二戰戰敗投降,是當時日軍最好的戰鬥武器,海陸空三軍都採用其為主力武器。該槍械跟同類型武器相比,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尺寸非常長,如果加上刺刀的長度,該步槍長達1.68米,而同類型武器,比如美軍的M1步槍、蘇聯的莫辛-納幹步槍、德軍的毛瑟步槍,這些武器長度一般只有1.3米左右。
-
日本侵華使用的「三八大蓋」是亞洲最強步槍?真的那麼厲害嗎?
說起二戰時期赫赫有名的「三八式步槍」,大家都不會陌生,該槍械頻繁出現在各大抗戰題材類影視劇中,是日本的主力槍械。據記載,三八式步槍是日軍二戰中裝備量最大的制式武器,在日本侵華時期被日軍廣泛使用,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才退出歷史的舞臺。
-
日軍三八式步槍刺刀上有個鉤子,它有什麼作用?不要小看這個設計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現在的很多武器裝備都是根據之前的武器裝備改進之後的,那之前武器裝備上面的一些性能在這更新換代這麼快的時代保留下來,也肯定有它的優點
-
被詬病的步槍,也要看誰在用
如果說起二戰時期的日式輕武器,相信在很多網友的口碑中都是比較詬病的,在日軍使用的主力輕武器中,隨便一數,南部十四,「歪把子」,百式衝鋒鎗等都評價很差,甚至說連日軍都不願意用,但當時日軍士兵也沒得選擇。被詬病不斷三八式步槍,已經落後於時代同樣,被國人俗稱為「三八大蓋」的日軍三八式步槍,和其他日式輕武器一樣,也被認為存在著許多缺陷:某影視劇裡一位老兵在給新兵講三八式步槍的知識,說這款步槍威力並不大,人如果被中彈後也就鑽個小孔,休養一下很快就好了,而中正式如果打入人體會鑽個血洞。
-
軍網刊文盤點:抗戰時期八路軍、新四軍的那些知名老槍
因造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二四式步槍」,最初在槍身機匣上打上「二四式」印記。後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身機匣打上「中正式」印記。比較特別的是其配用的全長達575毫米的刺刀,因中正式槍身較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短,採用格外長的刺刀與重視白刃格鬥有關。1935年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
-
三八式射程1000多米、突擊步槍400米,戰鬥民族如何做到3150米?
三八式步槍是個服役了40年的老兵王,性能、可靠性那是槓槓的,在40年的時間裡,三八式步槍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日俄戰爭後加了一個防塵蓋),它的設計思想在二戰後已經很過時了,一切為了打的更遠、更準。(裝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槍大約相當於日本兵的身高)同時期的英國恩菲爾德MLE步槍槍管長762mm、德國毛瑟1898式步槍的槍管長740mm、俄國的莫辛納甘1891步槍槍管長度達到800mm(短款槍管長730mm),就連一戰塹壕戰使用的短款毛瑟步槍也有600mm的槍管,可見這一時期的步槍,都將射程放在了性能標準的首要位置
-
抗日戰場上最知名的幾種步槍,你會選擇哪一種?
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結束,我國軍民以低劣至極的武器裝備,和日寇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爭。敵人有飛機大炮,我們只有步槍手榴彈,下面列舉集中我軍常用的步槍,你會選擇哪一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