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二戰,日本三八式步槍刺刀上的鉤子有啥用?這2個作用很少人知道
眾所周知,在二戰時期,日軍裝備量最大、使用範圍最廣的槍械當屬三八式步槍了,在中國也其為三八大蓋。這把步槍從日俄戰爭開始,一直被日軍裝備到二戰戰敗投降,是當時日軍最好的戰鬥武器,海陸空三軍都採用其為主力武器。該槍械跟同類型武器相比,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尺寸非常長,如果加上刺刀的長度,該步槍長達1.68米,而同類型武器,比如美軍的M1步槍、蘇聯的莫辛-納幹步槍、德軍的毛瑟步槍,這些武器長度一般只有1.3米左右。
那為啥三八式步槍要造那麼長呢?因為日軍個頭都比較矮,平均只有1.58米,如此設計在白刃戰的時候更有優勢。通常我們都知道,日軍在作戰的時候三八式步槍上都攜帶有刺刀,在各類抗戰影劇中,大家應該都有發現,如此就是為了備戰隨時可能發生的白刃戰,但是有細心的朋友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三八大蓋的刺刀上會獨特的設計有一個鉤子,很多人都說沒有什麼大用,但實則不然,它有2個作用很少人知道。
首先第一點主要是在實戰上,大家都知道,戰場上白刃戰有進攻也有防守,這個鉤子的作用就是在進攻的時候,作為護手鉤可以卡住對方的刺刀,然後再進行反擊,從而最大化的擊殺敵人。當然用來防守也是可以的,當時日軍士兵就將這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不過在二戰後期,白刃戰少了之後,這個獨特的設計就被日軍取消了。
其次第二點就是充當撬棍用,當時日軍的軍事物資輸送基本上都是用箱子嚴實的包裹起來的。至此如果單單用純手工根本就無法撬開,而作戰時又不能隨時隨地攜帶撬棍,而這個鉤子就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同時也提高了戰場上彈藥的輸送速度,相對來說,該鉤子的存在還是非常方便日軍作戰的。不過後來針對撬箱子這個問題,用結實的軍刀當做替代品後,這個鉤子設定基本上就沒用了。
所以看似很簡單的一個設計,在精密的槍械上都有很大多用的。而且正因為有著這些設計的誕生,才給後續的軍刀多用途設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至此才會有強大的多功能多用途軍刀誕生,比如中國的95式軍刀就是如此,它不僅能作為匕首使用,還具有野外生存的一切技能,能砍樹、能鋸木頭、能割斷鋼絲繩索、能做瓶子的起子、能釣魚做彈弓等等。可見,一些不起眼的設計也是有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