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啥意思?

2020-12-15 太陽夢見月亮

天氣越來越冷了 ,我住在溫暖如春的樓房裡 ,想到奶奶還在鄉下的老屋 。小時候父母忙著幹外面的活,就把我放在奶奶家裡 。

有時候,把我放在奶奶家幾天都不去接我 。奶奶讀過幾年書 ,說話總愛咬文嚼字兒 ,在奶奶家的時候,奶奶會教我一些農村俗語 。那時候我只有幾歲的樣子 ,根本聽不懂奶奶所說的那些俗語 ,但是為了不讓奶奶失望 ,我總是裝作聽不懂的樣子 ,用力點點頭兒 ,奶奶看到我點頭,就誇我聰明 。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 ,想到奶奶住在鄉下的老屋 ,老屋裡沒有暖氣 ,奶奶喜歡農村那種生活環境 ,也喜歡她的老屋和土炕 。想到奶奶 ,我就想到奶奶每到冬天,就對我講這樣一句俗語 :「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到底什麼意思呢 ?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 。為什麼這樣說呢 ?

過去農村人普遍生活困難 ,一般都住在茅草棚土坯牆的房屋裡 ,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還記得農村的茅草房 。過去農村的房子大多都是茅草屋 ,房子的上蓋沒有瓦,都是一些麥穀草 ,這些茅草過了幾年之後 ,就要把它們扒下來,重新再蓋上一層 ,不然茅草爛掉,就不能擋雨了 。

過去,在一個村子裡 ,誰家的房子屋頂是用瓦覆蓋的 ,誰家就一定是村裡的富裕戶 。記得在過去那些年 ,誰家的女兒要是找婆家 ,聽到媒婆說對方是大瓦房 ,心裡就會很高興,這門親事就會有八成 。

冬至 ,是一年中24節氣之一 ,我們從字面分析 ,冬至 ,也就是冬天到此結束 ,但是冬至以後,寒冷並沒有結束 ,冬至過後,天氣反而越來越寒冷 。這種天氣現象在東北尤為明顯 。我所處的地方是華北地區 ,每年冬至過後,天氣更加寒冷了 ,冬至在中國農曆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 ,過去勞動人民對節氣非常重視 ,他們把地球繞太陽轉一周劃分為24個等份 ,每一個等份定為一個節氣 ,當太陽到達黃經270度時 ,這個節氣就是冬至 。冬至的時間,一般在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 ,距離現在沒有多少天啦 。

有經驗的農民都知道 ,從冬至過後 ,白天和黑夜將發生變化 ,白天會一天比一天長 ,夜晚會一天比一天短 。在冬至這一天到來時,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會達到一年中最南端 ,一般情況下,在冬至期間內,我國西北高原地區的平均氣溫普遍在0度以下 ,就算溫暖的南方,氣溫也會降到6~8度左右 的樣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從冬至這一天起,就開始進入數九寒天了 。在我國北方,數九以後 ,天氣越來越寒冷 ,尤其是三九天 ,會更加寒冷 。在我們那裡,還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個說法 ,也反映了三九的寒冷程度 。

按照農民的俗話 ,冬天要冷,夏天要熱 ,如果冬天過於溫暖 ,尤其是過了冬至以後 ,如果天氣還是溫暖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利來年的農業生產 。暖冬現象對農業非常不利 ,先從土地方面來說 ,如果冬天溫度高 ,土壤裡的水分容易蒸發 ,經過漫長的冬天,土壤裡的水分蒸發很多 ,在來年春天,土壤裡水分含量過低,不利春播。另外 ,暖冬現象,對冬小麥也非常不利 ,在寒冷的冬天,冬小麥會進入冬眠狀態 ,也就是冬小麥在嚴冬裡,就停止生長了 。如果冬天溫度高 ,冬小麥還會有緩慢的生長 ,小麥在生長的過程中,消耗多很多水分和養分 ,導致在來年春天 ,小麥的長勢弱下來 ,麥苗長勢不茁壯,肯定影響小麥的產量 。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 ,暖冬現象,會讓一些害蟲安全過冬 ,在第二年春暖花開時,它們又復活過來 ,對農作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 ,農民不喜歡暖冬 ,所以就產生了 「立冬天不涼 ,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 。這句俗語在現在看來 ,已經不太適用了 。過去農民生產力低下 ,都是靠天吃飯 ,面對一些自然災害束手無策 。

現在是新時代了 ,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 ,我們都懂得,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很多地方已經機械化種植土地了 。我國南方,很多平原地區都實行了農業現代化 ,對於一些自然災害,也能科學有效的預防 ,或者採取一些應對的對策 ,確保糧食增產增收 。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俗語:「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老農人民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它的實用性是很強的。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一過白天開始慢慢變長,而且冬至還是「數九天」的第一天,因此一直以來都有用冬至天氣變化來預測今後天氣的習慣。「冬至不下雨,來年要返春」,個人認為這句俗語與我們這裡的「好冬好年好收成」意思一致。是說冬至這一天如果不下雨的話,這個冬天的雨水就會多了,那麼第二年將會是一個枯木都要逢春的年景,將會是莊稼豐收的一年。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如今已經到了12月中了,沒有多久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氣了。冬至人們又叫小年,冬至同時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人們常說「冬至大如年」,有的地方過冬至就猶如過年一樣隆重。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下面這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這是老農通過對 觀風看物測天氣 的經驗總結,年輕人可以對其加強留意檢驗,雖不是絕對的準確,但命中率仍屬較高,曾有"後生不聽老人言、三把黃秧插冷田"之說。此農諺所說的兩句"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必冷「的話,即意味著請你根據你所在的當地,看看冬至節這天晴是雨、暖是冷。
  • 進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為何?
    導讀:進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為何?隨著臘八的臨近,現如今也進入了四九季節,數九從冬至開始,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才結束,今年的數九是從2020年12月21日開始,一直到2021年的3月11日結束,最為寒冷的當屬三九和四九之間,今年的三九是從2021年1月8日開始到1月16日,四九是從1月17日到1月25日,現在也正值四九期間,雖然已經到了四九,但北方的氣溫反而沒有三九期間寒冷,但南方地區卻開始出現了明顯的降溫,這也是符合了北方地區小寒冷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說到二十四節氣相信大家對它都很熟悉,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時代的產物。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時間過得飛快,感覺剛過完冬至節氣沒幾天,但今天卻是一九的最後一天,明天就要進入到二九。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冬至後的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一共九九八十一天的時間。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這是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以每九天為一個單位,稱之為「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說的就是這個數九。冬至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也就來了。這個時候最為關注的就是冬季冷不冷了,畢竟太冷了還是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並且帶來諸多不便。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 在冬至節氣來臨之際,也有很多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這個俗語「冬至無霜,來年大荒」。 「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是啥意思呢? 其實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說的是冬至節氣當天如果沒有出現霜降的話,那麼預示著來年會是大荒之年這樣給糧食作物造成很大的減產或者絕收。
  • 冬至將至,「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暖冬和冷冬哪個好?今年是啥冬
    影響到年景的好壞,無非在於雨量充沛,熱量均衡,不出現乾旱,不出現洪澇這些,這樣的年景會是年年大豐收。當然,在現實生活中,農民們已經總結出來了很多預測來年年景好壞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農村俗語。在冬至節氣來臨之際,也有很多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這個俗語「冬至無霜,來年大荒」。「冬至無霜,來年大荒」是啥意思呢?其實從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說的是冬至節氣當天如果沒有出現霜降的話,那麼預示著來年會是大荒之年這樣給糧食作物造成很大的減產或者絕收。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是說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冬至在尾,沒有火爐要後悔,看到這句俗語,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其實這句俗語想要看明白還是非常簡單的,畢竟我們在俗語的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句俗語是說如果冬至在月頭,那麼這年的天氣是非常寒冷的,也許老牛都會被凍死,而冬至在月中,那麼這年的冬天穿著單衣都是可以的,如果冬至在月尾,那麼這年的天氣將會異常寒冷,沒有火爐的人家都會非常後悔。那麼這就俗語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看重農耕,因為人們要吃飯,填飽肚子,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本,可是古代糧食也不高產,所以人們才會非常注意天氣的變化,創造出冬至這一說法,甚至會吃餃子以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 明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日出頭,來年凍死牛」,今年春節冷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也是進入到冬季之後,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在以前的時候也是非常大的節氣,有的地方也是為了慶祝這個節氣的到來,也是有很多的活動,當然了在我們北方地區地區也是以吃餃子為習俗,進入到了冬至以後,天氣降溫也是比較頻繁,在這個時候,我們北方的農民都在家裡貓著,然後在不忙的時候大家就會聚在一起聊一些俗語,比如這句俗語就是和冬至節氣有關係,「冬至日出頭
  • 明年辛丑無春年,俗語:「牛碰寡婦年,來年糧滿倉」,啥意思?
    導讀:明年辛丑無春年,俗語:「牛碰寡婦年,來年糧滿倉」,啥意思?今天是陽曆的12月25日,還有5天就要開始迎接公曆2021年了,老人們常說「冬至大如年」,在剛過完的冬至就相當於提前預熱了春節,所以按照咱們農村的傳統,我們現在也算是步入了春節的氛圍中。
  • 冬至到,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若有寒風冷冬半」這話準嗎?
    今天是是12月21日,距離2021年也是不到10天的時間了,可謂是時間也是過得非常快,轉眼間就遇到了新的一年,今天也是冬至的節氣,冬至節氣到了之後,天氣也是即將進入到了三九天,也是咱們農民常說的三九寒冬天,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是三伏天,那麼最冷的時候就是三九天了,作為農曆來說也是開始數九了,在農村到了冬至有句俗語叫「冬至有雪來年旱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啥意思?過年天氣會怎樣關於俗語老話,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隨口來上幾句,但若是要針對某個節氣變化來說幾句經驗之談,可能就有些困難了。畢竟現在很多人的關注點已經改變,不像過去大多數人所專注的還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太多的行業值得我們去分心和專注,故而一些時令俗語很多人就漸漸忘卻了,秉承著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句關於冬至的俗語。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不過事無絕對,也要相信農民長久以來的觀察能力,也是有過人之處的。但是仔細研究這些農村老話俗語,就有不是這就是那的說辭,有些絕對和以偏概全。我國由於地域遼闊,各地的天氣情況肯定不一樣的,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 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今年哪天冬至?暖冬已成定局了嗎?
    摘要: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是啥意思?暖冬成定局了嗎?答案來了!文/農夫也瘋狂大雪節氣已過,冬至也快要到了,在往年早已經進入冬季了,可是今年筆者的家鄉這邊還沒有入冬。村裡會看天氣的老王頭說,如果冬至節氣以後,天氣還這麼暖和就要遭殃了。俗話說「該冷不冷,難有年景」,這樣的話明年就要遭殃了。俗語「冬至中,單衣就過冬」啥意思呢?今年是哪天冬至,現在天氣還這麼暖和,難道暖冬已成定局了嗎?冬至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認為冬至是小年,過了冬至節氣,春節也就快到了。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如今大雪節氣已經到了,馬上就要迎來冬至了。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