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使不慣、搬新家盼子女來……「老年節」 老人都在想什麼?

2020-12-26 北晚新視覺網

面對2020年,許多老人有點措手不及。原以為「見過大風大浪」的他們,在這一年裡生活有了許多新變化。如今出門得揣著手機,回家也要看看App;下樓會跟鄰居聊幾句垃圾分類,還得犯愁去個醫院到哪兒預約……

重陽節將至,本報記者走近京城老人,談這一年的收穫,也聊聊他們對未來的期許。

收穫

業務員勸「別費勁」 他擺手說「有時間」

因為眼神不濟,年過六旬的老宋對智慧型手機一直缺乏興趣。除了戴老花鏡看上兩眼股票,以往連微信都不愛聊,視頻通話也是老伴教了好幾回才勉強記住。

疫情期間,出入各個場所都要掃健康碼,尤其初期需要人臉識別,他只能倚賴老伴、子女幫忙代查,甚至有一回還聲稱「沒帶手機」矇混過關。

一次和鄰居閒聊時,老宋偶然得知和自己年紀相仿的一位老同志會開車,在北京卻從未開過。對方告訴他,自己不會用導航,所以只能去熟悉的地方,不能往遠走。這回老宋來了勁頭,「導航我可用得熟,幾年前到北京幫忙看孫女,哪也不認識,導航對我幫助是最大的。不管開車走路,還是坐公交地鐵,都能找到地方。」

「您可真行,比我們是自在多了!」聽到鄰居讚嘆,老宋突然覺得自己應該更與時俱進些。再去附近的超市購物,他也不用硬幣解鎖小推車了,而是專門找到業務員要求下載App來掃碼。手機型號有點舊,網絡信號也不太好,這一操作足足花了20分鐘。連業務員都在一旁勸,「大爺您別費勁了,我給您拿硬幣吧。」老宋擺擺手,「我有時間。」當聽到推車「咔」的一聲解鎖,一種成就感在他心中升起。「說明我們腦子還行,只要上心,學什麼東西還能會。」

糾結

智慧型手機「玩不轉」 患上「出門恐懼症」

72歲的趙女士則沒有老宋的幸運,對科技產品一直不太拿手的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可如今出門到哪兒都要用手機掃碼、驗證,已經讓她有些生出了「出門恐懼症」。

「平時出門我也帶著手機,可經常找不出來這個碼那個寶的,特別著急。」碰上有些地方的工作人員熱心,能幫著趙女士弄一弄,可總會碰上沒人管的時候。趙女士坦言,被「晾」在一邊的感覺,既尷尬,又難受。

最近幾天發生的經歷,尤其讓她有些灰心。三個月前她有兩顆牙齒鬆動,想到就醫的繁瑣,她一直撐著沒去,直到10月15日,兒子幫忙給她預約了某家綜合醫院的門診號。然而按照時間到達的她,卻發現忘了「健康碼」這件事,出門沒帶手機。而醫院門衛的一句話,更讓她的心涼了半截:「乾脆你把號退了回家吧。」

門衛冷冰冰的態度使趙女士頗為傷心,所幸一位路過的大夫,用自己的手機代趙女士查了健康碼,她才得以順利就醫。

「非要用App才能購物的超市咱能躲躲,但這醫院沒的選啊。」趙女士明白嚴格防疫的重要性,但也希望類似的機構在處理此類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加人性化,至少不要把老人「懟」回去。「畢竟看病的,在超市購物的,都以中老年人居多,不能要求我們手機都用得很溜。有些老年人因為這個就儘量不去看病,牙壞了也不去看,長此以往的話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無獨有偶,有多名受訪的老人都表示,如今學會用手機的必要性大幅提升,反而降低了自己出門的主動性。甚至沒有孩子幫忙,就儘量不出門。買菜、購物時,許多老人也會選擇管理相對寬鬆的小超市。而這種變化,影響的往往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老人對生活的感受。「明明這超市就在家旁邊,就因為我不會用手機,每次都得麻煩人家,我乾脆也不去了。」

轉變

耄耋老人「搬新家」

盼子女常回家看看

「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搬到了新家。」已經88歲的姜老,說話神態體現出了與其高齡不相符的年輕。姜老和老伴兩人原先住在安貞裡,女兒則在外單住。有一天,老伴不小心摔倒住院,需要長期專業看護,很難再繼續回家生活。多方問詢之下,姜老最終和老伴一起來到了位於二裡莊的一家養老照料中心,這裡就是姜老所稱的「新家」。

在來養老院之前,姜老也曾考慮過請保姆回家看護,主要原因還是不想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家。但因為疫情期間找保姆實在困難,老伴的身體狀況又必須得到專業的養護,姜老最終還是下定了「搬家」的決心。

兩位老人入住養老院的時間是今年5月。出於疫情防控考慮,剛一進院,二老就被分到了隔離區,7天之後才能入住生活區。在這段時間,姜老第一次感受到了照護師的耐心和專業。晚上為了照顧受傷的老伴,照護師幾乎睡不了覺。

隔離期滿後,姜老終於見到了生活區的「新鄰居們」。在這裡,姜老也結識了一些新朋友。

受疫情影響,養老院的封閉管理一直持續到了6月底。封閉期間,家屬不允許來院探視。姜老起初對於這樣的規定不太適應,覺得有些過於嚴格。但在工作人員的不斷開導下,他逐漸明白了封閉管理的必要性,再加上還能通過手機視頻方式與孩子連線,姜老的心態也漸漸放平。

從入住到現在,姜老已經在養老院生活了半年多。在他看來,這個新家「住得也好,吃得也好,照護師們對待自己就像親人一樣。」因為護理得當,老伴的身體狀況也有了很大的好轉。近段時間,姜老還託人把安貞裡家裡的一些家具搬了過來,他已經做好了在這裡長住的準備。

養老院目前為了防控疫情,在探視上仍然採用預約制。姜老坦言,國慶假期孩子已經來探望過一次,即使重陽節來不了也沒關係。「我們在這一切都挺好的,請家人放心。」

陽光裡·長者照護之家的護理主管張雪婷平時和老人交流中,聽到比較集中的願望是想回家看看、和家人團聚,想要子女多來探視自己。「有的家屬確實離得很遠或者在國外,很少能見面,就通過我們的手機和老人視頻連線,了卻老人些許心願。」

(原標題:一年一度的「老年節」 老人在想什麼盼什麼?我們要努力趕上時代)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夢見搬新家來了好多人是什麼意思 女人夢見搬新家怎麼回事
    夢見搬新家來了好多人夢見新房,預示著新生活的到來。夢見新房子,表示會去遙遠的國家經商。夢見新房也預示著交友運上升,和其他人都談得來。夢見雷電擊中房子,你一直有所期待的事情,可能會落空,讓你很失望。還是不要太過期待,順氣自然就不會過度焦慮了。
  • 搬新家注意事項及禁忌,搬家先搬什麼進屋最好?
    搬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因為意味著馬上就能住新房子了。那麼,搬家第一件進門的東西是什麼?搬家的時候先搬什麼進屋最吉利呢?搬家第一件進門的東西可以選擇米缸、被褥或者存摺銀行卡。搬新家進屋時,每個人手上都要帶上一樣東西,特別是要帶上一些好意頭的東西,比如男的可以帶算盤或是稱,女的可以帶柴米油鹽或是碗筷,小孩可以帶蔥蒜或糖,未結婚的男女可以手上帶一串紅繩。這些是意頭,往往代表吉利,其實等同心理學上的暗示提醒的作用。同時,進宅的時候,每人手上帶的一般都要是新東西,兼進宅時不能往回望。
  • 75歲老人直言:啥都不缺,只盼子女陪伴,不禁引發深思|百家故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子女們一般都在城市裡打工或者經過努力已經在城裡定居。於是老家就只留下老人們。他們之中的很多老人,雖然身體健好,子女們每年也會給予他們一些生活費。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卻依然感到很孤獨。那麼,對於那些獨自一人在農村裡生活的老人來說,他們的內心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他們會覺得孤獨呢?
  • 搬新家都要準備什麼東西
    房子建好了,裝修結束後,我們通常都會開始著手準備搬進新家的物品。那麼,進新家要準備什麼東西呢?我們來一一給您詳解。一、進新家要準備什麼東西1、廚房用具入新宅時要先溫鍋、燒水、做飯。以開火飯的形式,為新家帶來旺運。同時寓意著搬入新家後也能順利開火做飯,以後都會順順利利的。
  • 這禮物滿滿都是愛 83歲老人做手工掃帚送子女
    陳奶奶說這些掃帚都是自己為打發無聊時間做的,準備當做禮物送給子女們。(圖片來源:銳圖)陳奶奶今年83歲了,老伴幾年前走了,自己一個人在村裡生活。生活全能自理以外,還能額外做點農活。雖然子女們都在城裡生活,陳奶奶習慣了農村的生活,便也沒有再搬來搬去。(圖片來源:銳圖)吃完中飯,陳奶奶開始編織手工芒草掃帚。陳奶奶還養了兩隻雞,自己也捨不得吃,會在過年的時候和子女一起分享。
  • 金澤鎮育田村動遷老人搬入「新家」啦~
    金澤鎮育田村動遷老人搬入「新家」啦~ 2020-07-03 1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賽岐播報】大象村幸福園正式開園,28名老人搬入新家
    62歲的繆嫩弟原來的住處是一個破爛的老房子,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搬入新居,住宿條件讓他十分滿意。室內環境5月21日,福安市賽岐鎮大象村幸福園正式開園,村裡28名60歲以上的五保戶歡歡喜喜入住新家。幸福園內設16間房間,每間兩張床位,有獨立衛生間,衣櫥、液晶電視、電風扇等一應俱全。
  • 子女強行辭退 99 歲獨立老人的保姆:碰上混帳事不想捏鼻子認罷了
    99歲的曹爺爺是教師出身,經濟獨立,有四兒兩女,原本他和老伴都由保姆胡女士照顧,對其非常滿意,其間還給她漲了工資。今年3月老伴逝世後,其子女卻因鄰裡傳言把保姆辭了,老人想請回卻遭到反對,哭訴道:「子女統一戰線針對我」。這個東西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兒女在防著保姆,怕出現老人贈予財產給保姆的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
  • 2016年老人投靠子女入戶廣州的條件是什麼?
    2016年老人投靠子女入戶廣州的條件是什麼?  陳女士:我是獨生子女,在廣州有戶口,有房產。因爸爸已去世,希望媽媽過來和我一起生活。準備申請媽媽(62歲)入戶廣州。請問我是否符合要求?  廣州政務:據「申辦老人來市投靠子女入戶須知」指引中第一條:入戶條件,子女具有本市戶口且在本市有合法住所,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投靠子女人員,準予其本人及配偶遷入本市居民戶口:  (1)男性年齡超過60周歲或女性年齡超過55周歲,夫妻有一方原是本市居民戶口或是喪偶人員,有子女具有本市居民戶口。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新規有變,老人贍養更難了
    氣的韓爺爺搬回了老房子。年紀越來越大的韓爺爺晚年沒有子女可以依附,這傷透了老人家的心。 但老爺子在住院前就立了遺囑,自己的房產、存款都捐給希望小學。 這個決定讓4個子女很是生氣。一個個找理由不再來醫院,不再去病床前守候。
  • 重陽節,你想對爸媽說些什麼?
    「為何不趁老人還健在,多陪伴他們、多盡孝心呢?」網友「路邊的小溪」告訴記者,他姓張,家住青山區豐二街坊,前幾天,在他的朋友圈中,網友轉發了很多有關重陽敬老主題的消息,一時間觸動了他的心靈,重陽節臨近時,他跟老婆孩子商量,這幾天晚上要與父母一起吃晚飯,飯後陪他們散散步,舒展舒展筋骨,以表孝心。
  • 七八十歲還下地幹活,農村老人咋想的?大多農民:不幹活靠啥活著
    以前我奶奶就是,二伯在城裡有房子有工作,接她去住,她只願意住幾天就回來了,說是住不慣,還是喜歡農村的生活。 奶奶那時七十多歲,在農村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但也不喜歡閒著,不是幫忙掃地就是幫忙整理烤菸。
  • 人到晚年,老人想要老了以後不心寒,就不要把所有積蓄全都給子女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多半受整個社會大環境所影響,這種老人將財產都分配給子女,就此希望子女在以後或者是將來,來承擔起贍養子女的養老重任,在很多時候,就已經變得是不再那麼的現實和靠譜了。
  • 揚州百歲老人自己請保姆照顧自己,子女全都反對,到底在怕什麼?
    家住市區江陽佳園的曹有讓,今年已經99歲,馬上就要過一百歲了,別人說起他來直接樹大拇指,有福氣。不過最近這幾個月曹老心頭難過呢,說這100歲不一定有命過呢,為什麼事呢?原來啊,今年3月份,他那95歲相濡以沫了一輩子的老伴離他而去了,而最近,一直照顧他生活的保姆也突然被子女辭退了。
  • 昆明「悲慘」的城中村,村民頭髮都白了,終於在12年後搬入新家
    記不得都去了哪些地方,看了哪些風景,遇到哪些人。儘管人們說,去旅行不在於記憶,而在於當時的那份心情。有的村民在2009年籤約後,就在附近找了個房子,有時候還來工地上看看進行得怎麼樣了,以前開發商對村民們承諾在兩年半內交房,可開發商卻退出了。
  • 臨沂八旬老太住保安亭續:執意不去子女家養老
    臨沂齊魯網12月3日(記者 丁振年)在29日本網報導了《八旬老太住保安亭續: 街道辦居委會為老人置新家》後,3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蘭山街道角沂社區後了解到,高連珍老人仍然不同意住進社區居委會為老人安排的老年房。
  • 杭州老人深陷保健品迷局 子女無奈報警求助
    可是直到民警上門,這位老母親,嘴裡一直還在說」你們都不盼我好,你們才是騙人的「……工資卡都給藏起來了還是要去買所謂的保健品高女士的母親今年70多歲,家住祥符地區。老人因為患有高血壓,平時注重養生。子女們也會買一些保健品給老人,可是老人家任性,不聽勸不吃也不喝,她說子女買的這些東西都沒有保健功能。老人喜歡跟小區裡的其他老人交流,同齡人說起話來能感同身受,互相能知道彼此的感受。小區裡的其他老人很多也在保健養生。老人家們聚在一起,會互相交流」情報「:他們最近在吃什麼保健品,最近哪裡哪裡又有最新的保健養生課堂可以去聽。高女士的母親,就這樣走上了「老人養生」之旅。
  • 「蛀蟲」子女遇對手,70後老人:不帶娃不搭錢,更不用你們養老
    孝道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人活一世不能忘本,尤其自己的父母到了老年的時候子女贍養是義務。但是也不乏一些「蛀蟲」子女,認為老人的資產很豐厚,在可以利用的時候,一味地「搜刮」老人,也讓老人覺得心寒,現在70後的有些父母想出一招,看似淡漠親情,實則是無奈之舉。
  • 老人兒女雙全,他去世時子女都不願給他戴孝,可他的孝子比誰都多
    老人有一兒一女,他的子女曾經是村裡同齡小孩羨慕的對象,因為做為教師的他不管怎麼樣,每個月教會有工資發,所以他的小孩不管是穿著,還是吃喝都是村裡最好的。和其他人一樣,李建明想讓兩個孩子好好的上學,將來能有更大的出息。可是天不遂人願。
  • 99歲老人與保姆傳風言風語,被子女強行辭退,老人卻哭著要她回來
    與一般靠兒女養老的老人不同,保姆的費用由曹爺爺自己承擔,沒問兒女要過贍養費。當時連續試過六七個都不滿意,直至找到胡女士,因為保姆伺候得很合心意,還主動給她漲過工資。今年3月份老伴不幸逝世,幾個月後,曹爺爺好不容易走出悲傷,但大兒子卻把保姆辭退了,老人想找回來遭到兒女的強烈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