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20年,許多老人有點措手不及。原以為「見過大風大浪」的他們,在這一年裡生活有了許多新變化。如今出門得揣著手機,回家也要看看App;下樓會跟鄰居聊幾句垃圾分類,還得犯愁去個醫院到哪兒預約……
重陽節將至,本報記者走近京城老人,談這一年的收穫,也聊聊他們對未來的期許。
收穫
業務員勸「別費勁」 他擺手說「有時間」
因為眼神不濟,年過六旬的老宋對智慧型手機一直缺乏興趣。除了戴老花鏡看上兩眼股票,以往連微信都不愛聊,視頻通話也是老伴教了好幾回才勉強記住。
疫情期間,出入各個場所都要掃健康碼,尤其初期需要人臉識別,他只能倚賴老伴、子女幫忙代查,甚至有一回還聲稱「沒帶手機」矇混過關。
一次和鄰居閒聊時,老宋偶然得知和自己年紀相仿的一位老同志會開車,在北京卻從未開過。對方告訴他,自己不會用導航,所以只能去熟悉的地方,不能往遠走。這回老宋來了勁頭,「導航我可用得熟,幾年前到北京幫忙看孫女,哪也不認識,導航對我幫助是最大的。不管開車走路,還是坐公交地鐵,都能找到地方。」
「您可真行,比我們是自在多了!」聽到鄰居讚嘆,老宋突然覺得自己應該更與時俱進些。再去附近的超市購物,他也不用硬幣解鎖小推車了,而是專門找到業務員要求下載App來掃碼。手機型號有點舊,網絡信號也不太好,這一操作足足花了20分鐘。連業務員都在一旁勸,「大爺您別費勁了,我給您拿硬幣吧。」老宋擺擺手,「我有時間。」當聽到推車「咔」的一聲解鎖,一種成就感在他心中升起。「說明我們腦子還行,只要上心,學什麼東西還能會。」
糾結
智慧型手機「玩不轉」 患上「出門恐懼症」
72歲的趙女士則沒有老宋的幸運,對科技產品一直不太拿手的她,無論如何都學不會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可如今出門到哪兒都要用手機掃碼、驗證,已經讓她有些生出了「出門恐懼症」。
「平時出門我也帶著手機,可經常找不出來這個碼那個寶的,特別著急。」碰上有些地方的工作人員熱心,能幫著趙女士弄一弄,可總會碰上沒人管的時候。趙女士坦言,被「晾」在一邊的感覺,既尷尬,又難受。
最近幾天發生的經歷,尤其讓她有些灰心。三個月前她有兩顆牙齒鬆動,想到就醫的繁瑣,她一直撐著沒去,直到10月15日,兒子幫忙給她預約了某家綜合醫院的門診號。然而按照時間到達的她,卻發現忘了「健康碼」這件事,出門沒帶手機。而醫院門衛的一句話,更讓她的心涼了半截:「乾脆你把號退了回家吧。」
門衛冷冰冰的態度使趙女士頗為傷心,所幸一位路過的大夫,用自己的手機代趙女士查了健康碼,她才得以順利就醫。
「非要用App才能購物的超市咱能躲躲,但這醫院沒的選啊。」趙女士明白嚴格防疫的重要性,但也希望類似的機構在處理此類問題的時候,能夠更加人性化,至少不要把老人「懟」回去。「畢竟看病的,在超市購物的,都以中老年人居多,不能要求我們手機都用得很溜。有些老年人因為這個就儘量不去看病,牙壞了也不去看,長此以往的話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無獨有偶,有多名受訪的老人都表示,如今學會用手機的必要性大幅提升,反而降低了自己出門的主動性。甚至沒有孩子幫忙,就儘量不出門。買菜、購物時,許多老人也會選擇管理相對寬鬆的小超市。而這種變化,影響的往往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老人對生活的感受。「明明這超市就在家旁邊,就因為我不會用手機,每次都得麻煩人家,我乾脆也不去了。」
轉變
耄耋老人「搬新家」
盼子女常回家看看
「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搬到了新家。」已經88歲的姜老,說話神態體現出了與其高齡不相符的年輕。姜老和老伴兩人原先住在安貞裡,女兒則在外單住。有一天,老伴不小心摔倒住院,需要長期專業看護,很難再繼續回家生活。多方問詢之下,姜老最終和老伴一起來到了位於二裡莊的一家養老照料中心,這裡就是姜老所稱的「新家」。
在來養老院之前,姜老也曾考慮過請保姆回家看護,主要原因還是不想離開住了幾十年的家。但因為疫情期間找保姆實在困難,老伴的身體狀況又必須得到專業的養護,姜老最終還是下定了「搬家」的決心。
兩位老人入住養老院的時間是今年5月。出於疫情防控考慮,剛一進院,二老就被分到了隔離區,7天之後才能入住生活區。在這段時間,姜老第一次感受到了照護師的耐心和專業。晚上為了照顧受傷的老伴,照護師幾乎睡不了覺。
隔離期滿後,姜老終於見到了生活區的「新鄰居們」。在這裡,姜老也結識了一些新朋友。
受疫情影響,養老院的封閉管理一直持續到了6月底。封閉期間,家屬不允許來院探視。姜老起初對於這樣的規定不太適應,覺得有些過於嚴格。但在工作人員的不斷開導下,他逐漸明白了封閉管理的必要性,再加上還能通過手機視頻方式與孩子連線,姜老的心態也漸漸放平。
從入住到現在,姜老已經在養老院生活了半年多。在他看來,這個新家「住得也好,吃得也好,照護師們對待自己就像親人一樣。」因為護理得當,老伴的身體狀況也有了很大的好轉。近段時間,姜老還託人把安貞裡家裡的一些家具搬了過來,他已經做好了在這裡長住的準備。
養老院目前為了防控疫情,在探視上仍然採用預約制。姜老坦言,國慶假期孩子已經來探望過一次,即使重陽節來不了也沒關係。「我們在這一切都挺好的,請家人放心。」
陽光裡·長者照護之家的護理主管張雪婷平時和老人交流中,聽到比較集中的願望是想回家看看、和家人團聚,想要子女多來探視自己。「有的家屬確實離得很遠或者在國外,很少能見面,就通過我們的手機和老人視頻連線,了卻老人些許心願。」
(原標題:一年一度的「老年節」 老人在想什麼盼什麼?我們要努力趕上時代)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