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蟲」子女遇對手,70後老人:不帶娃不搭錢,更不用你們養老

2021-01-10 胡胡育兒日記

文/胡胡育兒日記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孝道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人活一世不能忘本,尤其自己的父母到了老年的時候子女贍養是義務。但是也不乏一些「蛀蟲」子女,認為老人的資產很豐厚,在可以利用的時候,一味地「搜刮」老人,也讓老人覺得心寒,現在70後的有些父母想出一招,看似淡漠親情,實則是無奈之舉。

「吸血」子女碰到對手,70後父母:不給帶娃不給出錢,不用養老

老孫與自己的老闆年輕的時候靠開小賣部為生,雖然開的不大,但是維持基本的生計還是綽綽有餘,多年之下也攢下了一些小錢,老兩口的養老是沒有問題的。

老人的兒子也剛結婚不久,所有的花銷都是老兩口一手置辦的,畢竟兒子也長大了,以後也沒有什麼地方需要搭錢的,這樣的想法也被推翻了,兒子結婚後對老兩口的搜刮簡直是變本加厲。

每日的3餐都要在父母家吃,畢竟年輕人不會做飯也是正常的,但是平時交物業費或者還車貸都是跟父母要錢,父母剛開始心疼兒子也就給拿錢,但是時間長了,再多的錢也架不住這麼花,畢竟老兩口想著以後留有後路呢。

等到兒子在次開口要錢的時候,老孫無奈的對兒子說:「以後我和你媽不會幫你帶娃,也不會再補貼你們錢財了,過幾天也打算去敬老院了,不會讓你們養老。」

這句話好像一把雙刃劍插進了兒子的心,雖說知道自己可能平時對爸媽「吸血」的過分了,但是仍然不知如何開口道歉,最終什麼都沒有說。

兒子也只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去看望父母,彼此之間的感情與距離越來越遠,但是老兩口仍然沒有後悔自己的做法,相信也有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共鳴。

分析:

很多老人在老年的時候都希望有子女在身旁,能夠給老人養老,但是總會有有些「啃老」的子女,不會認為自己成家之後要好好的奮鬥,而是將目光放到老人的財產上,想要老人多多的補貼自己,完全不為老人以後的生活著想。

老人的「養老金」該如何使用?

1. 合理的進行理財

現在銀行都會推出很多老人養老金比較合適的理財產品,有利於保證老人的養老金的使用途徑正確,也會防止子女對父母進行搜刮,而且錢還可以在生錢,都是很好的保障,也會讓老人比較安心。

2. 享受生活

老人為了子女操勞了大半輩子,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子女過得很辛苦,在老年的時候也應該為了自己的生活著想,可以出門旅遊多多的領略異域的風光,也可以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老年的時候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會給子女增加麻煩。

3. 給自己留條後路

很多老人上了歲數之後身體就會十分的虛弱,為了防止措手不及,應該留一些錢來看病,這樣的話在子女沒有時間或者來不及的情況下,老人自己也可以拿出錢來應急,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所以很多時候老人的錢要花在刀刃上。

4. 適當的幫襯子女

如果子女在生活中真的遇困難之後,父母也要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畢竟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適當的幫襯子女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養成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否則就會產生依賴。

子女也應體會父母的難處

很多子女由於從小被父母寵愛有加,所以在長大之後,及時自己有勞動能力也會依賴者父母,希望父母還可以像以前一樣能夠幫助自己,往自己身上搭錢,但是父母的愛是一方面,自己成人之後是需要獨立的生活,畢竟千歲的父母養不了百歲的兒。

父母為了我們操勞了一輩子很不容易,在年輕的時候吃盡了苦頭,為了子女做什麼都可以,也希望子女以後的生活不是大富大貴,但是養活自己最起碼的事情,培養獨立自主的金錢觀念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話題:你認為父母的錢應該如何分配?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案例妍妍生完二胎後,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兼顧兩個孩子,於是想要麻煩婆婆幫忙來搭把手,可是卻遭到婆婆的嚴詞拒絕,對方稱:我不想一把年紀還去瞎折騰,反正我將來也不指望你們給我養老,你們自己請個保姆吧。
  • 70歲老人的感悟:想要老來不帶娃,年輕的時候還是應該拼一點
    老人們上了年齡之後,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他們能把自己的身體養好就不容易了,假如讓他們再帶娃,還真的是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所以小編敢打包票地說,絕大多數的老人其實從內心深處是不想給子女帶娃的。把自己的子女能養活長大,對他們來說,任務就已經完成了。有的老人就早早給 子女們說:帶孩子是你自己的事,我可不想給你帶孩子。
  • 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出現了一種公婆,被兒媳婦稱為最「刁鑽」的公婆,他們既不帶娃也不出力,自己還很年輕,用不著下一代的幫助,最「可氣」的是他們有退休金,並且為自己買好了更多的養老保障,換言之,他們的老年不用和子女捆綁在一起,所以沒有帶娃等於養老的心理負擔,他們想帶娃就帶娃,不想帶娃,也沒有什麼短處捏在兒女的手上,徹底實現了不帶娃的自由。
  • 「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引共鳴
    誰知,兒子兒媳都不願意,還說她:「都是當奶奶的人了,還這麼不負責任,說去旅遊就去,太過分了。」聽到這話,姚大媽再也忍不住了,反問道:「母親不給兒子帶娃有錯?難道父母要養兩代娃?」老人的話,可以說是引起了廣大帶娃老人的共鳴,讓人很心酸。
  • 不靠子女、不住養老院的「新型養老」,讓多少老人交了「智商稅」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人活到晚年,往往都要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養老?靠子女養老,自己仿佛是個「拖油瓶」,等於給孩子原本不輕鬆的生活又增添了負擔,住進養老院,又感覺自己是沒人管沒人顧的「留守老人」,都不盡如人意。
  • 子女給父母養老有兩個「潛規則」?過來人表示看破不說破
    端到你家後,碗裡的湯冷熱剛好。 潛規則二:你給我帶娃,我給你養老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2歲半內的孩子由老一輩人照顧的佔有60~70%,孩子3歲以後由老人照顧的佔有40%。
  • 65歲老人忠告:退休後,幫子女帶娃,做到這3點,婆媳關係不難處
    導語:老人退休後,大多數都會幫子女帶娃,因為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大,如果寶媽辭職帶娃,寶爸一個人養家,壓力會增大。所以,很多寶媽休完產假後會選擇再入職場,那麼帶娃的事情就落到了退休老人身上。老人心疼子女的不容易,也希望子女的小日子過得好,總覺得自己苦點累點都不算什麼,只要他們好好的過日子,就是和睦幸福的一家人。可現實生活裡,很多退休的老人幫忙帶娃,還付出退休金,到最後還要遭到子女的埋怨和嫌棄,把本來就不好相處的婆媳關係弄得更加緊張。
  • 啃老又升級了,子女不結婚不生孩子給你養老送終能接受嗎?
    我不免自慚形愧,人到中年才換改善房,還貸了不少款,等還完了自己都成老頭子了,而那個時候,自己還有沒有餘錢餘力幫子女置辦婚房呢?我是沒那個本事了,也羨慕現在的年輕人,輕輕鬆鬆就得到了我們奮鬥了大半生才能上到的高度,沒辦法,誰讓人家有本事啃老,而老人身上又有肉可啃呢!
  • 上了年紀的老人,該不該把手裡的錢告訴子女?三位老人說得很實在
    不管以上哪種原因,老人在面對金錢和兒女時,始終處於猶豫不定和迷茫的狀態,顧慮很多,那麼來看看這三位老人怎麼做的?01.父母把孩子當個寶,「孩子把父母當根草」70和80後都熟知一首歌《世上只有媽媽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地懷抱,幸福享不了。」
  • 抱團養老,旅行養老,你還要被這些不靠譜的「新型養老」騙多久?
    不住養老院,兒女無負擔,你還要被這些不靠譜的「新型養老」騙多久? 1. 抱團養老也有「鄙視鏈」,沒錢別談優雅變老 在這些「新型養老」方式中,抱團養老絕對最吸引老人,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所謂抱團,就是一眾老人如家人般聚在一起,共度餘生。
  • 「老人太長壽是子女的劫」60歲女兒伺候90歲老父累倒,太心酸
    肖大媽說,雖然退休了,但是退休後生活比上班時還要忙。因為,他們兄妹兩個,哥哥馬上70歲了,身體也不好,根本沒辦法照顧老父親。自己作為女兒相對還「年輕」,照顧老父親的重擔就落在她一個人身上了。而且,肖大媽有一兒一女,都已經成家生子,她還要幫忙帶孫子。於是,她天天在家帶帶小的,照顧照顧老的。有一次,她照顧老父親還累得病倒了。
  • 子女有錢幫襯父母,不用老人帶娃,你以為父母過得就會舒心嗎?
    文/胡胡育兒日記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在經濟上過得寬裕,畢竟父母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人,知道「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艱難,在家庭中除了金錢之外,還有親情是最可貴的,有的時候往往日子過得好了,但是仍然感覺親情上少了點什麼
  • 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個養老更靠譜?3個老人現身說法,很現實
    所以吃飯時老人沒到,甚至就算他已經走來,也要故意喊一聲,讓他覺得被重視。 此外要常常當眾提起老人以前的好,譬如說要不是有媽幫忙,我不可能專心在外闖,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爺爺奶奶待我,我不可能長得這麼好。老人聽了會很溫暖。」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兒女不僅啃老,還時常對父母有怨言,更別說能做到像劉墉說的這樣了。
  • 又出現種新型養老: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值得傳閱
    城裡來的老人姓盛,家住雨花臺區,2012年得了腦中風,老伴早在幾年前就去世了,由於生活不能自理,盛老長年住在醫院,但昂貴的住院費令老人承受不起。 2013年4月,童道雲在省第二中醫院做陪護時,了解到老人的遭遇後十分同情,就問老人願不願意跟她到鄉下去生活,老人非常樂意。沒想到這一住就是4年。
  • 「廢物式養老」愈演愈烈,毀掉老人的正常生活,子女卻樂在其中
    其實現在已經出現一種廢物式養老,毀掉老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子女卻樂在其中。什麼是「廢物式養老」?小青是來自於單親家庭,小的時候媽媽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她帶大,所以在媽媽退休之後她也把老人接到身邊孝敬,在生活中不讓媽媽乾重活,讓媽媽吃好睡好。
  • 西方國家的老人不帶娃,不跳廣場舞,他們退休後靠什麼打發時間?
    廣場舞似乎是興起於我國,西方國家的老人並不跳廣場舞,那麼不帶孩子的他們,在退休後又做些什麼?這還是涉及到了文化問題,第一點,我國講究孝道,老有所依,老人照顧孫輩的情況十分普遍,而在歐美國家,子女和老人是分開住的,子女不幹涉老人的生活,老人也不多加幹涉子女的生活,也沒義務幫助子女照顧孩子。
  • 老人帶娃看似平凡,真情流露寓意多少辛酸,作為子女表示慚愧
    現在好多年輕人由於經濟壓力,不得不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家中老人照顧,如果家庭與事業雙方面都可以兼顧到是不可能的,必將現在撫養一個孩子的壓力是不小的,如果加上雙方老人,未來的生活中沒有一點積蓄拿什麼做保障。所以年輕人負責賺錢養家,老人則選擇戍守在家中帶娃。
  • 「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劉增盛說,不是老人就需要讓座,身板硬朗的,80歲也可以不讓座。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輕人,也該給他們讓座。他做這件事,並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講究量力而行。他更想傳遞的,是一種老人和年輕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不需要被區別對待。
  • 老人帶娃矛盾多?試試黃金圈溝通法,隔代育兒將會更有優勢
    婆婆自己生了三個孩子,自認為在帶孩子方面很有經驗,而麗麗在孕期因為看了不少育兒的書也自認為對帶孩子也很有想法。兩代人在育兒觀念上時常會出現分歧,彼此都覺得對方的想法不靠譜。雖然都是為孩子好,但是也常會吵得不可開交。原本平靜的日子也因為婆媳之間的矛盾變得嘈雜了起來。顯然,在大多數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中,類似的場景並不少見。一、為什麼老人帶娃會出現很多矛盾呢?
  • 70多歲老夫妻在景區幹這種事|網友吐槽:帶娃的年紀,太不正經
    74歲的徐大爺和70歲的老伴兒,帶著一箱絲巾和飾品,到江西龍虎山景區美拍。有網友吐槽,帶娃都嫌你們老,還這麼不正經。哪個老人不是滿身風霜,照顧自己的父母,養大自己的兒女,為什麼不能在退休後享受一段隨心所欲的自由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