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胡育兒日記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孝道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人活一世不能忘本,尤其自己的父母到了老年的時候子女贍養是義務。但是也不乏一些「蛀蟲」子女,認為老人的資產很豐厚,在可以利用的時候,一味地「搜刮」老人,也讓老人覺得心寒,現在70後的有些父母想出一招,看似淡漠親情,實則是無奈之舉。
「吸血」子女碰到對手,70後父母:不給帶娃不給出錢,不用養老
老孫與自己的老闆年輕的時候靠開小賣部為生,雖然開的不大,但是維持基本的生計還是綽綽有餘,多年之下也攢下了一些小錢,老兩口的養老是沒有問題的。
老人的兒子也剛結婚不久,所有的花銷都是老兩口一手置辦的,畢竟兒子也長大了,以後也沒有什麼地方需要搭錢的,這樣的想法也被推翻了,兒子結婚後對老兩口的搜刮簡直是變本加厲。
每日的3餐都要在父母家吃,畢竟年輕人不會做飯也是正常的,但是平時交物業費或者還車貸都是跟父母要錢,父母剛開始心疼兒子也就給拿錢,但是時間長了,再多的錢也架不住這麼花,畢竟老兩口想著以後留有後路呢。
等到兒子在次開口要錢的時候,老孫無奈的對兒子說:「以後我和你媽不會幫你帶娃,也不會再補貼你們錢財了,過幾天也打算去敬老院了,不會讓你們養老。」
這句話好像一把雙刃劍插進了兒子的心,雖說知道自己可能平時對爸媽「吸血」的過分了,但是仍然不知如何開口道歉,最終什麼都沒有說。
兒子也只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去看望父母,彼此之間的感情與距離越來越遠,但是老兩口仍然沒有後悔自己的做法,相信也有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共鳴。
分析:
很多老人在老年的時候都希望有子女在身旁,能夠給老人養老,但是總會有有些「啃老」的子女,不會認為自己成家之後要好好的奮鬥,而是將目光放到老人的財產上,想要老人多多的補貼自己,完全不為老人以後的生活著想。
老人的「養老金」該如何使用?
1. 合理的進行理財
現在銀行都會推出很多老人養老金比較合適的理財產品,有利於保證老人的養老金的使用途徑正確,也會防止子女對父母進行搜刮,而且錢還可以在生錢,都是很好的保障,也會讓老人比較安心。
2. 享受生活
老人為了子女操勞了大半輩子,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子女過得很辛苦,在老年的時候也應該為了自己的生活著想,可以出門旅遊多多的領略異域的風光,也可以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老年的時候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會給子女增加麻煩。
3. 給自己留條後路
很多老人上了歲數之後身體就會十分的虛弱,為了防止措手不及,應該留一些錢來看病,這樣的話在子女沒有時間或者來不及的情況下,老人自己也可以拿出錢來應急,也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所以很多時候老人的錢要花在刀刃上。
4. 適當的幫襯子女
如果子女在生活中真的遇困難之後,父母也要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畢竟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適當的幫襯子女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養成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否則就會產生依賴。
子女也應體會父母的難處
很多子女由於從小被父母寵愛有加,所以在長大之後,及時自己有勞動能力也會依賴者父母,希望父母還可以像以前一樣能夠幫助自己,往自己身上搭錢,但是父母的愛是一方面,自己成人之後是需要獨立的生活,畢竟千歲的父母養不了百歲的兒。
父母為了我們操勞了一輩子很不容易,在年輕的時候吃盡了苦頭,為了子女做什麼都可以,也希望子女以後的生活不是大富大貴,但是養活自己最起碼的事情,培養獨立自主的金錢觀念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話題:你認為父母的錢應該如何分配?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