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個養老更靠譜?3個老人現身說法,很現實

2020-12-19 騰訊網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

旅美作家劉墉曾說:

「老人家因為體能衰退,會愈來愈覺得自己無用,也愈來愈沒安全感。所以吃飯時老人沒到,甚至就算他已經走來,也要故意喊一聲,讓他覺得被重視。

此外要常常當眾提起老人以前的好,譬如說要不是有媽幫忙,我不可能專心在外闖,有今天的成就;要不是爺爺奶奶待我,我不可能長得這麼好。老人聽了會很溫暖。」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兒女不僅啃老,還時常對父母有怨言,更別說能做到像劉墉說的這樣了。很多父母一輩子為兒為女,辛苦嘗盡,最後到了晚年需要他們的時候,才發現兒女並不可靠。這很悲哀,也很心酸,希望我們這一代不會再重蹈覆轍。

以下,是三位79歲老人的親身經歷,作者走訪農村的時候,親耳聽他們訴說,也親筆記錄了下來。如今,我結合自己成長環境的經歷,寫就了這篇文章。

文中的稱呼皆是化名,並且故事已授權分享,希望能給到大家一些反思和啟發。

79歲葛大爺:「人老了,千萬別把所有錢都花在兒女身上。」

父母都想著自己的孩子好。我和老伴這一輩子省吃儉用,身體有個什麼問題都是忍著,從不敢輕易亂花錢,兩口子一輩子勤勤懇懇,也攢下了不少錢。

在兒子準備成家的年紀,我一心軟,想著孩子工資不高,壓力大,不想讓他再背負貸款的壓力,於是全款給他買了一輛車,又湊錢給他在縣城買了一套房。

後來我就出去打工還債,順便幫著補貼孫兒,這一打工就是十多年,自己也沒攢下一分錢。

都說農村的父母是活到老,幹活幹到老。說來也是心酸,我真的辛苦了一輩子啦。如今想要休息了,叫兒子女兒每個月給點生活費。

女兒們倒是如期給我,兒子卻總是拖欠,每個月五百塊錢的生活費都拿不出來。我真是後悔把所有的錢都花出去了,花在兒子身上,也不見得他懂感恩,知道上進。

女兒們各自有自己的房貸和孩子要養,也不容易,如今我們老兩口,每個月數著女兒們給的一點點生活費過日子,不敢生病,不敢出去旅遊,甚至連加個餐都要猶豫半天。

我的經驗告訴你啊:人老了,千萬別把所有錢都花在兒女身上。真的,不值得,自己晚年會過得束手束腳,太辛苦啦。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老年人,學著放手,會活得輕鬆很多。

79歲方大爺:「多子女家庭,老人要一碗水端平,別讓兒女之間生嫌隙。」

我這人說話有點難聽,年輕的時候,總是在幾個孩子中讓他們比來比去。直到一把年紀才知道,其實孩子最怕打擊,我們做父母的,不能老抓著他們的缺點不放。

我老伴偏心兩個孩子,耳邊風吹呀吹,我也就跟著偏心了。都說人老了以後最疼愛的孩子並不是最孝順的那個,事實證明真的如此。

這幾年年紀大了,我和老伴輪番生病,我們更疼愛的那兩個孩子,一個天天喊窮,一分錢不出;一個天天喊忙,一次都沒有回來看過我們。只有我們最不喜歡的那個孩子,床前床後地照料著,一日三餐變著花樣給我們做飯。

老伴還是怎麼都看她不順眼,但我真的打心眼裡疼這個孩子啊。她真的沒有得到父母多少的愛,也因為我們的偏心,讓他們幾個兄弟姐妹不和睦、不團結,從很小的時候就生了嫌隙。

其實作為父母的,無論對孩子疼愛的程度不一樣,可以理解,但真的不能表現得太明顯。老話常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人不到老的那一刻,是不知道哪個孩子才是真的好的。

還好我手裡也有點積蓄,有個大病小痛的,也不至於經濟窘迫。孩子們回來也會給我們一些錢,我都攢著,留著日後有需要的時候花。人老了幹不動啦,那就爭取少給孩子們添負擔吧。

79歲馬阿姨:「我這一輩子錯就錯在對兒子太溺愛啦。」

我就一個獨生子,一眨眼,孫女都高中畢業了,孫子也上初中了。都說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輕鬆,我卻感覺一輩子都沒有歇口氣。

前年孫女畢業,成績不理想,並沒有考上大學。我兒媳就讓我和老伴供她讀那種特別貴的學校,讓我們出錢。其實她初中高中的學費,也都是我們老兩口出的。

我們老兩口開著一個小賣部。掙得錢不多,但也不用問兒子兒媳要錢,可誰知道連孫女的大學都想要我們來出錢。說實話,這些年一直在補貼兒子家,我們並沒有多少積蓄了。

我和老伴商量,我們妥協了一輩子了,這件事情上不能再妥協了。畢竟我們要留著點錢養老,萬一有一天小賣部不開了,自己也無法自理了,無論是上養老院還是請人照顧,都得自己手裡有錢,兒子兒媳不可靠,這點我早就看出來了。

誰知,就因為沒有供孫女上大學,兒媳經常當著我們的面對孫女說:「怪你爺爺奶奶,不讓你上學。」他們生的孩子憑什麼我們負責?真是百口莫辯。

怪只怪啊,我們老兩口這一杯太溺愛這一個兒子啦,太溺愛他們一家啦。導致現在他們不僅不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還事事推到父母身上。

到了這個年紀才明白,老人一定不能無條件滿足自己的孩子,凡事有底線、有原則,該幫就幫,該讓他們自己承擔的,從一開始就得讓他們自己負責。另外自己一定要留點養老錢。

寫在最後:不管子女靠不靠譜,「錢」都是老人的退路。

說來說去啊,子女們也不容易。

聰明的老人,不會把自己所有的都壓在子女們身上。

如果把全部錢給了兒女,那麼多子女的,老了在養老問題上可能像踢皮球一樣,把父母「踢來踢去「,甚至兄弟之間大打出手,導致家庭不和。

獨生子女家庭的,兒子雖然是親生,兒媳卻不是,可能會覺得父母給錢理所當然,給他們養老卻沒門。

老話常說,求人不如求己。除了年輕的時候要教育好子女,老人們都當懂得,不管子女靠不靠譜,「錢」都是老人晚年生活的退路,是有尊嚴地度過晚年的重要保障。

對於有些家庭來說,奢望子女養老,那是不現實的,老人還得早早為自己打算,不管是去養老院還是請人照顧,都得早點安排,儘早儲蓄。

有一句話說得好,錢不是晚年,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這句話用在老年人身上,尤為合適。

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過時拉著,作為老年人,第一我們要懂得照顧好自己,保持自己身體的健康;第二手裡要有點錢,要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不缺錢,不用事事跟兒女伸手。

有這兩樣,晚年一定會活得更加舒坦、愜意、幸福。

-END-

人到晚年,你覺得錢靠譜還是兒女靠譜?

相關焦點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導語很多人都認為老人到了晚年之後,對自己最有保障的東西那就是錢和身體。如果有了這兩樣那麼就不用擔心往年過得不好,保證晚年會過得很幸福,因為有了錢和好身體,做什麼都行,也不用擔心晚年沒有錢用,想去哪就去哪,但是自己的錢,應該放哪裡最安全?
  • 人到晚年,老人想要老了以後不心寒,就不要把所有積蓄全都給子女
    導語 人活一世,就都有老的那麼一天,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當中,作為我們大多數人的老年人而言,人到晚年也就是老了以後,更多情況下,還是要靠「養兒防老」來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而且這也是我們很多老年人,首選的養老方式。
  • 人到晚年,你選擇和兒子、閨女還是自己過,看看利弊再做選擇
    有人說,養老,靠兒子就等於靠兒媳,靠女兒就等於靠女婿,倘若他們不同意啊,那要想自己親生的孩子對你能有多好,也是假的。 那麼,對於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而言,人到晚年,女婿和兒媳養老,哪個更靠譜?以下,3位80歲老人現身說法,看看這些過來人的回答,很現實。
  • 抱團養老,旅行養老,你還要被這些不靠譜的「新型養老」騙多久?
    不住養老院,兒女無負擔,你還要被這些不靠譜的「新型養老」騙多久? 1. 抱團養老也有「鄙視鏈」,沒錢別談優雅變老 在這些「新型養老」方式中,抱團養老絕對最吸引老人,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所謂抱團,就是一眾老人如家人般聚在一起,共度餘生。
  • 84歲老人坦言:自從給子女日結工資,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舒心
    陳大爺說,自從我老伴做了個小手術後,我就跟3個子女商量,他們輪流來我這裡照顧我們的生活起居,我每天日結工資。現在,我的子女自動排班,輪流來我這裡做事,我感覺我的晚年生活越過越好。
  • 農村老人晚年生活不順,原因多半和「輪飯」有關,孝順子女需注意
    但是,當他們變得更年邁,自食其力有些困難,子女為了照顧他們,採取「輪飯」的方式,他們晚年生活不順,就開始了。 「輪飯」通俗來講,就是子女輪流接父母同住,照顧父母的衣食住行,目的是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但是,老人未必就感到幸福。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多半都有這3種特徵,悽涼也是自找的
    執筆:七月父母養子女小,子女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哪個子女要是不承擔贍養父母的義務就會成為被人唾棄的事情,不管走到哪裡都容易被戳脊梁骨。在曾經比較封建的時代中,不管如何子女肯定是要贍養父母的,在外人面前裝作一副父慈子孝的樣子。
  • 怕孩子惦記養老錢,老夫妻賣房遊全國,「養老防兒」是為哪般?
    張先生和老伴用退休金給孩子還了2年的房貸後,覺得不能再繼續讓孩子惦記自己的養老錢了,於是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一半用來買了熟人介紹的養老基金,一半錢用來旅遊,再加上退休金兩個老人遊遍了全國。沒想到一場意外的到來,給了兩位老人當頭棒喝,張先生在熟人那交的養老基金被揭穿是一場騙局。
  • 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
    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子女的家卻未必是父母的家。--趙樸初生老病死是個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會變老,誰也無法抗拒。人老了,到底靠誰養老,養老有三寶,有了晚年好,是哪三寶呢?人到了晚年,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就不要想那麼多了。把擔子交出去,交給兒女,兒女一定會做得比你好,多管閒事,惹來的是兒女的閒氣。該享清福的時候,就要學會放手,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漫畫界的泰鬥方成老先生,退休後每天仍舊讀書、畫畫、練太極,沒事時騎自行車到處逛悠,他一直保持一個好心情。
  • 不靠子女、不住養老院的「新型養老」,讓多少老人交了「智商稅」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人活到晚年,往往都要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養老?靠子女養老,自己仿佛是個「拖油瓶」,等於給孩子原本不輕鬆的生活又增添了負擔,住進養老院,又感覺自己是沒人管沒人顧的「留守老人」,都不盡如人意。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多數做過這3件事,沒人養老怨不得人!
    隨著時間不斷流逝,當年為人父母的人也逐漸走到了中老年的階段,然而在這個人生的暮年階段,卻有些老人不被子女孝順,過著非常悽苦的晚年,比方說劉老太太,就是這麼一個"尷尬"的情況。這名老太孤苦伶仃的現狀讓許多鄰居感到生氣,甚至在他們兒女來的時候當眾指指點點,也讓他們那些兒女感到非常不自在,不過,卻有個知情的人表示,其實劉老太晚年之所以會這樣,跟她早年的做法很有關係。
  • 60歲老人感嘆:人到晚年,才知道有錢和無錢的區別,趁早存錢吧
    我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而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雖然說談錢會俗氣,但是我們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錢。手裡有錢,才會有底氣,尤其在老年時期,錢就更重要了。就拿我身邊人的例子來說吧。有錢沒錢,體現了一個人的底氣和地位。有錢的人說話都有分量,底氣十足,沒錢的人,也容易被人忽視。
  • 「我女兒在國外定居」老人養老院攀比,揭露老人晚年生活
    結果有個老人聽不下去了,就說:你女兒這麼厲害,那你為什麼還住養老院?就因為這個事兒吵了起來,其實也能理解老人的這種心情,住了養老院怕被別人笑話,怕被人說「你家孩子不管你了」,於是想拼命炫耀自己的兒女很有本事。養老院的這種「攀比風氣」何嘗不是揭露了中國老人晚年的現狀呢?
  • 70歲老人哽咽:到了晚年,最可靠的人並不是兒女
    兒子有點尷尬,他覺得自己給了錢,工作忙沒時間回來照顧他們,他們拿著錢找人照顧就是,姐姐連回來都沒回來過,她豈不是更過分。李叔氣得直跳腳,人老了哪裡需要什麼錢,不過是兒女適時的關心和照顧。要錢他自己有,退休金足夠老兩口生活。父子倆嘰嘰歪歪吵了幾句嘴,兒子當天便回去了。
  • 老兩口退休後旅遊,引起子女不滿,老人霸氣花光積蓄和退休金
    兒子兒媳發現的時候,金大爺老兩口已經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了,看著一家人都很驚訝,金大爺就解釋到要跟老伴兒去旅遊,本以為兒子會支持的,卻不想兒子說:「你都這個年紀了還旅遊,留著錢給孫子以後報個興趣班不行嗎?我和老婆都還沒去過雲南呢,你們還是把票退了吧!」
  • 「蛀蟲」子女遇對手,70後老人:不帶娃不搭錢,更不用你們養老
    孝道是中華文化的傳統,人活一世不能忘本,尤其自己的父母到了老年的時候子女贍養是義務。但是也不乏一些「蛀蟲」子女,認為老人的資產很豐厚,在可以利用的時候,一味地「搜刮」老人,也讓老人覺得心寒,現在70後的有些父母想出一招,看似淡漠親情,實則是無奈之舉。
  • 3位老人的獨白,人老了以後,靠子女不如靠自己
    就現在這個社會現狀,人老了還能靠兒女嗎?3位老人的獨白,人老了以後,靠兒女不如靠自己。 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被債務壓到,於是就把我這些年賺的錢給了他三分之二,留下一小部分,以防出什麼意外。
  • 99歲老人與保姆傳風言風語,被子女強行辭退,老人卻哭著要她回來
    人到晚年後,面臨孤苦無依的生活,養老的責任該由誰來負責?(1)子女承擔:情況允許的話,子女親自贍養老人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操勞,晚年後生活不便、孤苦伶仃,子女承擔起贍養老人的責任,其實是責無旁貸的。如果託付給別人照顧,就算再親近、給錢再多,子女總會擔心出問題,而別人也很難全心全意地照顧老人。不過,現實情況中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忙,很難一直陪伴在老人身邊,而且很多老人也非常自覺,不想給子女添麻煩。
  • 60歲老人存多少錢,退休之後能衣食無憂?農村老人默默垂下了頭
    但是我國的老齡化問題也逐漸凸顯了出來,目前我國退休的職工已經超過了1億人,還有一部分人是沒有養老金的,社會養老壓力隨之而來。 大量的老人退休,同時年輕人生育願望走低,未來社會的人口結構和社會福利體系,或將會出現不小的變化。那麼對於一個老人來說,60歲退休之後,到底有多少存款,才能安穩養老呢?
  • 老人若不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晚年大多是這三種結局,很現實!
    現在孩子終於工作了,結婚了,有孩子了,本以為可以輕鬆一點,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了。沒想到還要為了孫子、孫女做免費的保姆。很多老人就表示,並不願意幫助子女帶孩子,因為體力不支,也影響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有很多老人會幫助子女帶孩子、做家務一直到自己人生的最後階段,他們的孩子有的就對父母非常感激,也有的反而落一身的埋怨。不幫子女帶孩子的老人,度過了自由幸福的晚年生活,他們的生活結局不外乎這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