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無錫那幾家好吃的老麵館,以及關于振興老字號的聯想

2020-12-21 吳歌百家談

吳歌原創

在黑漆漆的夜晚,人影稀少的路上,突然看見前面有一家店還燒著火,門口一根電線桿上,有一隻燈箱,中間亮著紅紅的光,周邊是一隻貓在追一隻老鼠,當然,那隻貓是永遠也不會追上那隻老鼠的。

這家在黑夜裡給人溫暖的小店,是一家麵館,爐子就放在門口,飄著暖暖的火、誘人的食物香味。那個年代的無錫人,都會記得這家麵館,稱它為「貓捉老鼠」,但許多人會把正式的店名忘記了,只記得它隔壁有一家賣湯糰的叫做「又一邨」,大約因為非常容易聯想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吧!

2017無錫進入了GDP萬億元城市俱樂部

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無錫這種原來的小城市,因為經濟發展的迅猛,面貌變化太大了,中山路早已經不是原來的中山路,老城區一直號稱百巷之城,卻根本沒處去尋覓那些沉澱著歷史文化的小巷了了。「貓捉老鼠」這樣的麵館,也就漸漸地湮沒在歷史的記憶深處了。

不久前,在南京舉行了2017江蘇老字號論壇峰會,一批具有50年以上歷史的企業被授予江蘇老字號的榮譽。無錫有18家首批進入江蘇老字號,其中10家是新進,8家是原來的中華老字號,理所當然進入江蘇老字號之列。

因為這些老字號引起的聯想,許多無錫人開始回想那些已經消失的美味。一位「江南一怪」發布了一篇無錫銀絲麵店和響油鱔糊的文章,也誘發了我的聯想。於是,忍不住回望了一下那些曾經非常好吃的、深受無錫熱捧的老麵館。

老無錫最出名的麵館,一定是拱北樓。自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它搬到崇安寺重新開張,一直是一座五開間的二層小樓,坐北朝南,高高在上,蹲在崇安寺的正南面,把崇安寺的風光全部遮掩在身後了。

很長一個時間段,我一直以為拱北樓的這個地理位置和樣子是它得名的緣由,後來認識拱北樓一個老闆的外孫,才知道這店本來是開在北塘河沿的,所謂拱北是拱在無錫的北邊。在抗戰期間,北塘被日軍放火燒毀,拱北樓也在戰火中灰飛煙滅。

如今的拱北樓麵館

搬到崇安寺後的拱北樓一直生意紅火,是無錫麵館的絕對大哥大。拱北樓一層東面是廚房,廚房外面是店堂,主要是吃麵和小籠包的。二層也吃麵,但主要是點菜的客人。有個小夥伴的舅舅當時是拱北樓的撈麵師傅,常帶我們去吃麵,只點二兩,加一份辣菜,端出來的面卷得緊緊的,越挑越多,吃的飽飽的回家。「斷生」,「立直」,「重青」,「加點辣」,就是那個時候學會的。

拱北樓一層經常可以看到就著小籠包喝酒的人,一般是中年人,點一兩小籠,1角6分錢,要一瓶小酒(二兩半的),也只角把錢,吃著小籠,喝著小酒,有時會加一份冷菜,幾分錢到幾角錢,豆腐乾絲,油爆蝦,花生米、或者爆魚,喝完了,一碗陽春麵上來,吃的稀裡譁啦,一臉的滿足。

崇安寺改造之後,拱北樓曾經搬去勝利門口,好像從來沒有好過。後來搬回崇安寺,從店堂裝修來看,是有過一些雄心壯志的,可是始終沒有興旺起來。年輕人不愛來,老年人偶爾來,經常是空空蕩蕩的。去過幾次,點菜,點面,點小籠包,味道還可以,服務一般般。雖然崇安寺現在不很熱鬧,公花園只是老年人的聚會之所,但對面的王興記還是年輕人挺多。我想,這拱北樓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無法吸引到年輕人喜歡。

響油鱔糊端上桌時熱油會滋滋作響

老拱北樓的菜是典型的無錫特色。現在的拱北樓,還有另一處的卜巖麵館,都保留著老拱北樓的一些風貌,比如響油鱔糊,紅燒划水,四喜麵筋,等等。但卜巖麵館的生意明顯比拱北樓好。卜巖原來就是拱北樓的師傅,文革之後開了這家麵館,一開生意就很不錯。

那麼,拱北樓和卜巖麵館的生意情況,原因何在?我想起了卜巖麵館裡他自寫的一個條幅:一盆豆腐!一盆豆腐,什麼滋味,吃了就知道,但吃過豆腐也就不成型了,攪糊塗了。於是,只能「呵呵」了。

從老拱北樓東面轉進去,是有一家北方餃子館的,緊靠著第一副食品商店,生意也一直不錯。無錫挺喜歡吃餃子,所以後來常州的大娘餃子開進無錫,一下子生意就挺好的,連開了好幾家連鎖。看來都是北方餃子館早先培養的吃貨。可惜,無錫後來沒有開出什麼像樣的餃子館。

一碗麵條加一個圓盅三角多錢

經過崇安寺的蔬菜、魚肉攤點,往公園路拐角處,有兩家麵館,稍南面一家是「金阿胖」,老闆姓金,以賣圓盅出名,蒸圓盅的爐子就放在大門口,上面加一疊大蒸籠。打開蒸籠就是圓盅排骨、圓盅蹄髈、圓盅雞塊,圓盅豬肚之類,品種不太多,二三角錢左右一份,再化七八分錢叫一碗麵,就是一頓很不錯的享受了。每次經過這家店,聞到那蒸圓盅的香味,就會滿嘴生津,極想坐下來吃一份。

但是,「金阿胖」的隔壁開著另一家極具競爭力的麵館,「新萬興」。「新萬興」是具備比較完整菜品結構的那種麵館,而它的特色並不是「拱北樓」和「金阿胖」那樣通常的寬面細面和紅湯為主,而是「雞湯銀絲面」,那面極細,很白,清冽的雞湯上面浮著金亮的雞油,再撒上一些蒜葉細末,人看著就胃口大開了。而且,這麼高大上的「雞湯銀絲面」也只比人家的陽春麵貴了一二分錢。

常州銀絲面至今很受歡迎

記得滿師那天,從16元的學徒薪水拿到了30元的工資,請了幾位親朋去新萬興,點了三四個炒菜,一人一碗「雞湯銀絲面」,大約花了三四元錢,已經吃得滿嘴流油,滿口餘香了。曾經有個朋友問我,那個沒點響油鱔糊吧?其實,那時響油鱔糊不貴,8角錢一份。菜場裡活的黃鱔只賣二三角錢一斤。

千萬別以為這裡很便宜哦!那時一個月夥食費八九元錢,平均每天合到3角錢,吃一個圓盅加一碗麵,就等於花了一天的夥食費,稱得上一次較高的消費享受了。

現在知道,「雞湯銀絲面」是常州人的著名美食。從前無錫縣屬於常州府,是無錫傳給常州的呢,還是常州傳給無錫的?這可能也是很難考證出來的。

一碗牛肉多多的麵條是擋不住的誘惑

轉到公園路上,在大方糕團店對面,有一家「伊斯蘭麵館」,裡面的牛肉麵是最好吃的。獨特的風味,加之當時無錫牛肉麵館很少,這兒經常吃客滿滿,需要排隊等座。

比較值得懷想的,還有一家素麵館,開在三陽南北貨和世泰盛布店對面的東大街口,是一幢二層小樓,樓上有住家,樓下就買素麵和素菜,名叫「文記」,從小覺得這名字很有文化,後來想可能這老闆姓文吧。

大舅家當時住在東大街口,離這家「文記」只隔三四個門,所以有機會經常去吃「文記」。不過,我始終沒覺得素麵好吃,現在依然如此感覺,雖然那麵湯裡放了芝麻和麻油很香很香,卻終是沒有葷油和高湯做的麵湯入味。或許,是因為那個時代魚肉憑票供應,少年人更貪戀葷腥味。

」文記」比較好吃的是素菜,那種老燒麵筋,素燒三鮮,絕對有滋有味。花二三角錢買一份回家,是市民通常的做法。因為那時麵筋素雞百葉一律憑票供應,而飯店裡是不需要憑票的,只要肯花錢。後來,我特別會燒老燒麵筋和素燒三鮮之類,大約是與此有關吧。

好味道的素麵是許多人的心愛

至於南門外的矮腳樓麵館,西門外的新洪興麵館,影響力就不如崇安寺的這幾家大了。但是記得,新洪興好像也是供應小籠包的。那時,無錫小籠除了餛飩店裡有,再就是麵館有了。現在麵館除了拱北樓都不再有無錫小籠了。

計劃經濟時代,無錫城裡的麵館不太多。因為早先都陸續被公私合營了,這些麵館的開辦和經營都由政府委派部門管理,原來的老闆成了員工,或者乾脆退休回家了,麵館的經理是部門委任的官員,是有科級副科級或者股級副股級的身份的,也有不入流的級別的。後來改革開放,私人可以經營了,小餐飲紛紛出現,這些老牌麵館也在競爭逐漸淡出,甚至不見了。如今無錫新媒體上不斷傳播推薦的那些碗好吃的麵條,都是改革年代陸續出現的民營麵館了。

最後回到那家「貓捉老鼠」。這家麵館是兼做夜宵的,與上面說到各家都不一樣,它們都只做白天。為什麼?

無錫是一個新興的工商城市

無錫自清末民初以來,工商業發達,尤其是製造加工企業發達,企業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許多無錫人進入企業工作,早出晚歸,第二天一早必須準時上班,因此,幾乎沒有夜生活市場。這種城市文化風格一直延續至今,無錫城裡晚上在外面閒逛並吃夜宵的真不多。

湊巧,「貓捉老鼠」附近有一家和平電影院,一家吟春書場,對面有一個錫劇團,再往巷子深一點有一個歌舞團,稍遠一點是人民大會堂,幾乎是一個娛樂中心。而再走過和平電影院,就是離火車站不遠了。所以,「貓捉老鼠」的夜宵生意非常好,那些看完了戲和電影的人,會坐進麵館吃點什麼。而那些劇團的演職員們,在演出結束之後,也當然會吃碗熱面,喝點小酒。

坐在「貓捉老鼠」店裡吃麵的人,一抬頭,就可能看見剛才還在舞臺上賣力表演的誰誰正在排隊等面,或者正斯斯文文地喝著小酒,這情景有沒有很像如今的粉絲碰到偶像的場面?而且是在很生活化的場景裡,一點都不造作,也不粉飾。你看,當年這家麵館生意不好也不可能啊!

貓住老鼠還會亮出廣告燈箱嗎

據說,進入老字號行列需要存在的時間是50年。很可惜,有些老字號還存活著,有些老字號已經不知去向了。歷史總是這樣,進程著,發展著,消失著,新生著……比如,這家「貓捉老鼠」,那對永遠追逐卻永遠捉不住的老鼠和貓,在某個時刻消失了,但會不會在某個時刻,在無錫重新亮出它的廣告燈箱呢?

鱔絲面的滋味是無錫人的喜歡

吳歌,文化學者,資深媒體人,副教授,非作家,自認的寫手。曾經在新浪和鳳凰網寫過博客。曾為大型文化刊物寫過專欄。

相關焦點

  • 無錫第一家老字號旅行社 無錫國旅獲「無錫老字號」稱號
    無錫老字號多集中於餐飲、副食品、醫藥、酒類、手工藝等行業,如今,無錫旅遊界也有了老字號。昨獲悉,在無錫市商務局、無錫老字號商會共同發布的無錫市第二批「無錫老字號」名單裡,無錫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它成了無錫的第一家老字號旅行社。
  • 無錫麵館哪家強?七家麵館評測 總有你愛的那一款
    四季更迭 時光流轉 所有記憶漸漸模糊 每個人心頭的那碗面卻從不曾遺忘··· 錫城的早晨被大大小小的麵館賦予活力 那今天我們的主題是
  • 首批「江蘇老字號」無錫地區共18家,9家中華老字號缺「聚豐園」
    12月8日在南京舉辦的2017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暨老字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進行了江蘇省首批「江蘇老字號」授牌儀式,176家企業被授予「江蘇老字號」美譽。這其中既包括了84家首批江蘇老字號企業,也包含了92家中華老字號企業(依申請自動成為江蘇老字號)。
  • 無錫又多了10家「老字號」你最熟悉哪一個?
    近日,在2017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暨老字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84家江蘇企業被授牌為首批「江蘇老字號」,無錫李同豐、杜圓坊、方圓、藝萃、沈廣茂洗染、拱北樓、謝禾豐馬蹄酥、三陽SY、邵府、江陰馬蹄酥等10家老字號榜上有名。此外,還有92家「中華老字號」直接申請成為「江蘇老字號」。
  • 無錫老字號 - 無錫頻道-新華網
    染布、茶館業形成,大江南北已形成自然經濟區域,無錫成為區域商品集散、交換中心之一。清代,日用百貨業發展較快,行業、商品種類增多,城區照相館、混堂(浴室)、客棧(旅館)等服務、飲食行業齊全。民國時期,無錫有迎賓樓、聚豐園等菜館36家,飯店26家、麵店34家,點心店19家。民國後,無錫已有各具特色的專業商場和百貨店鋪,商事繁盛,被譽為「小上海」。在商業經營發展中,逐漸形成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老字號」。
  • 做炸醬麵,先別急著炒醬,老麵館大廚:順序不對,炸醬麵不會好吃
    前言:做炸醬麵,先別急著炒醬,老麵館大廚:順序不對,炸醬麵不會好吃!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中國的飲食也是博大精深的,比如我們具有美食特色的北京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重慶酸辣粉、武漢熱乾麵等等,都是一些極具特色的美食。
  • 上世紀90年代無錫老字號飯店攀比「地標」失敗品
    身世探訪:老字號飯店攀比的產物    作為無錫對外展示的一個形象窗口,也作為勝利門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車站、碼頭匯聚地的工運路兩側歷來是商家競相紛爭的寶地,建高樓、攀高度、比氣派的「面子」之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直到今天還在繼續上演。
  • 最無錫,最好吃的無錫美食(無錫美食指南)
    16.東林酒店.裡面的菠羅飯.將炒好的菠羅飯盛於菠羅內.清香撲鼻還有xo醬炒牛娃.也是好味道, 17.南門朝陽廣場的喜盈閣.價格便宜.量足.裡面的烤兔腿.燻乳鴿都是非常好吃的, 18.南門的鹹亨酒店.是正宗紹興的分部.裡面的酒菜是浙江風味.很特別.香淡是特點.爽口, 19.歐風街上的狀元樓.無錫的一些老菜式那裡都是很正宗的.象糟白魚.無錫排骨啦!
  • 北京護國寺小吃與無錫皇亭小吃:老字號的價值在於運行
    但是,作為一個概念性的品牌,皇亭小吃目前在無錫是不存在於現實之中了,僅僅存在於老無錫的記憶之中,成為追憶往事的津津樂道。如果皇亭小吃作為一個老字號,那它目前也只是閒置的符號性的老字號了。北京有一個護國寺小吃,也是著名的老字號。改革開放之後的1999年,護國寺小吃曾去新加坡展示,引起強烈反響,當時的新加坡領導人還專門訂購了一批「驢打滾」小吃,擺進了政府舉辦的國宴。老北京寺廟多,護國寺是其中之一。
  • 去無錫吃吃吃,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好吃不貴,面的澆頭分量很多。【曹張手推餛飩】(任意一家分店)人均14最推薦「拌餛飩」,現做現下,皮非常薄。【伊斯蘭酸辣湯】(稻香路86號)人均22看著不起眼,但其實是一家正宗的百年老店,牛肉放的也比別家多。【熙盛源】(分店很多,最推薦健康路那家)人均26小籠包加上開洋餛飩,就是一頓經典無錫早餐。
  • 去無錫吃吃吃,收藏這一篇就夠了
    好吃不貴,面的澆頭分量很多。【曹張手推餛飩】(任意一家分店)人均¥14最推薦「拌餛飩」,現做現下,皮非常薄。【伊斯蘭酸辣湯】(稻香路86號)人均¥22看著不起眼,但其實是一家正宗的百年老店,牛肉放的也比別家多。
  • 江南那些好吃的麵條,據說與無錫早期麵粉產業發達有關
    那次,皇帝的龍船在江南運河裡行駛,忽然就覺得肚子餓了,急忙停靠上岸,欲找一家飯館用膳。太監找到一家小飯館,卻已經過了飯點,找不出什麼食材了。老闆靈機一動,用餘下的爆魚、鴨肉、以及魚湯肉湯鴨湯合成,下了一鍋麵條。飢腸轆轆的皇帝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連說好吃好吃。吃完了問老闆,你這是什麼面?老闆的反應是,這差不多就是剩菜殘羹下的面了,就說,奧灶面,奧灶面。
  • 西城區老字號餐飲振興發展計劃啟航 來記憶食府尋兒時味道
    4月21日,在「尋找兒時味道」老字號餐飲企業振興發展研討會上,西城區發布了《西城區老字號餐飲振興發展計劃》,與會專家、學者、老字號企業掌門人及技藝傳承人,圍繞著老字號餐飲面臨的主要困惑及解決方法、如何留住老味道、老字號技藝傳承的困難、如何挖掘培養傳承人、以及老字號餐飲未來的發展趨勢、政府和企業將如何面對等問題展開積極而熱烈的討論,並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 老字號入駐南長街傳達無錫老味道
    &nbsp&nbsp&nbsp&nbsp作為無錫重要旅遊集散地的南長街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無錫元素,最近,老字號麵館新萬鑫的開業,向來錫旅遊的遊客傳達出這個城市的另一種老味道。&nbsp&nbsp&nbsp&nbsp「銀絲面老靈咯,正宗無錫味道!」
  • 這幾處成都老字號非去不可!
    這麼巧你也愛這座城市那就戳成都事兒事兒媽帶你超成都成都的麵店不計其數
  • 老字號「出圈」,廣州文旅助推老字號振興發展計劃
    8月13日,經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在廣州文旅大講堂·2020夏季大會上,多家文化旅遊業界機構和組織共同倡議發起廣州文旅助推老字號振興發展計劃。,助力老字號的振興發展。振興發展計劃中,在構建老字號資源交易服務體系方面,業界將依託廣州產權交易所廣州文旅資源交易平臺協助老字號企業開展資產重組、公司併購、品牌授權、IP創新、權益轉讓、質押融資、科技創新以及招商合作等專業服務,積極為老字號引入戰略合作資源,進一步盤活老字號資產,做大做強老字號品牌。
  • 謝京輝:如何振興上海老字號?
    這些代表在會議上反映大多數老字號企業生存艱難,一部分老字號國企政企不分,產權歸屬不明晰等問題突出。企業房產、商號的產權以及職工身份置換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給企業改制帶來很大困難。這些老企業多居黃金地段,在城市改造中往往被「鳥換籠」或邊緣化,有的企業應變市場能力差,老字號品牌消失了。這些老字號「品牌」目前存在主要問題是觀念老化、體制僵化、產品老化、後繼乏人等。如何振興這些老字號品牌?以下五個環節值得注意。 其一,轉變觀念。
  • 全聚德式的老字號永遠不會倒閉
    今年5月24日,收藏家馬未都就曾在社交網站上如此描述他光顧成都著名老字號餐館「龍抄手」的經歷: 四川成都小吃名揚遐邇,此次去成都,一下飛機就奔小吃去了,路上滿嘴都是口水。朋友思來想去還是到老字號穩妥,遂開車去了著名的老字號~龍抄手。我說,最好找家蒼蠅小館,好吃不貴,民風淳樸,老字號就剩招牌了,結果讓我不幸言中。
  • 賦能老字號 感知濃鬱的江蘇味道
    此次展會共設展位近300個,展示及會議規模達1.2萬平方米,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近20個城市和地區近200家老字號企業參展。在開幕式後的《老字號故事會》時間裡,組委會邀請了多位老字號「掌門人」,從食品餐飲、絲織藝術、工藝手工等不同領域講述企業和品牌傳承發展的故事。    為了豐富廣大觀眾的參展體驗,本屆老字號展特設六大展區,分別為:「老字號70年成就展」中心主題展區、老字號文創設計主題展區、老字號企業展銷區、老字號餐飲品鑑區、老字號小課堂活動區以及創意手造展區。
  • 滬寧線上,無錫人吃麵最講究竟然是因為……
    原來,無錫的麵粉行業起步較早,不管是榮家的茂新麵粉廠,還是唐家的九豐麵粉廠,亦或是楊家的廣豐麵粉廠,他們都有一個傳統,就是每天早上廠裡所有職員都要吃麵條,大家把昨天加工下來的麵粉做成麵條煮一煮,自己親自嘗一嘗,看看口感如何、好吃與否,不好吃又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