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焦慮 杭州有人剝開膠囊吞藥粉結果喉嚨灼傷

2020-12-17 浙江新聞

  工業皮革下腳料,在河北、江西製成工業明膠,卻被廠家買來代替食用明膠,作為原料製成藥用膠囊,再賣給藥企。含工業明膠的藥用膠囊被檢測出鉻含量超標嚴重,最嚴重的超標90倍。昨天凌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對13個藥用空心膠囊產品暫停銷售和使用。

  許多人,特別是病人看了後很是擔憂:現在的藥很多是膠囊藥,那這藥我是吃還是不吃呢?有的人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剝開膠囊光吃藥粉。醫生提醒,這樣做適得其反,更傷身子。

  鉻(gè)到底是什麼?

  這幾天很多媒體介紹鉻的時候,都給了這樣的定義——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對肝、腎等內臟器官和DNA造成損傷,在人體內蓄積具有致癌性並可能誘發基因突變。

  市紅會醫院職業病科胡祖應主任說,這說的是鉻不好的一面。臨床發現,口服1克以上的鉻可以出現中毒,1到4天出現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病人,出現紫紺、呼吸困難、頭痛頭暈,肝腎損傷。最嚴重會休克、驚厥和癲癇樣發作、神志不清,急性肝腎衰竭,甚至死亡。

  他碰到過的兩例急性鉻中毒病人,都是工廠工人。

  一位是50歲男性,處理工廠排出的汙水,水裡有大量鉻,中毒後腎衰竭。還有一個是電鍍工人,工作環節中要用到六價鉻鹽作為強氧化劑。

  「我分析,用皮革下腳料製作工業明膠,可能也會用到六價鉻鹽,通過它的氧化作用使皮革軟化。」胡祖應主任說。

  但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一樣,鉻也有好的一面,鉻元素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胡祖應說,鉻的作用是維持體內一些激素如胰島素的生理功能。人體每天需要量約為50-200μg。如果缺乏鉻,會降低人對葡萄糖的耐量,容易患糖尿病等。

  浙醫二院藥劑科周權副主任說:「一些人鉻缺乏,需要補充鉻,像一些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藥,比如善存片中,每片就含有25微克鉻元素。」

  浙江省中毒急救與防治中心設在浙醫一院。浙醫一院急診科專家丁晨彥在中毒防治方面經驗很豐富,他說鉻膠囊的報導他也看了,對這樣的無良企業他也感到很憤怒,對一些患者的恐懼心理他也很理解。

  他的建議是,如果家裡有這些藥,那就扔了。如果之前吃過了,也不用太擔心,因為口服進去的鉻,人只能吸收進1%至6%。4至5天後,80%至85%的鉻會通過小便和糞便排出體外,不會對身體造成大的傷害。

  -延伸閱讀

  剝開膠囊生吞藥粉,結果灼傷食管

  「醫生啊,都說毒膠囊,毒膠囊,弄得人心惶惶,我一下子剝了三顆膠囊將藥粉生吞下去,現在食管裡火辣辣地痛啊。」60歲的黃阿姨捂著喉嚨叫苦不迭。昨天一大早,她趕到杭州市中醫院找消化科王小奇主任。

  黃阿姨最近感冒很嚴重,每天要吃好幾種藥,抗生素外加感冒藥,很多都是膠囊藥。

  「本來膠囊吞吞倒是省心的,但看了新聞說毒膠囊的事情,說重金屬鉻超標,慌死了。」黃阿姨皺著眉頭說,「我將膠囊統統剝開,捏著鼻子吞下藥粉,難吃啊。好不容易將藥粉灌了些下去,但是吞最後一種抗生素藥粉時,喉嚨裡一下子像火燒一樣,痛死了。」

  消化科王小奇主任為黃阿姨做了仔細的檢查,發現她的食道被藥粉灼傷了。

  黃阿姨哭笑不得,懊悔地說:「我原來是怕生毛病,剝開膠囊生吞,這次倒好了,反倒讓自己受傷更嚴重了。」

  昨天,很多病人到藥房窗口諮詢鉻超標膠囊。市中醫院西藥房王維主任說:「一天下來,諮詢窗口來了好多撥,不下十幾人,來詢問鉻超標膠囊藥的事情。我反覆告訴病人們,我們醫院裡一顆毒膠囊都沒有,請大家放心好了。」

  腸溶性和緩釋膠囊千萬不要剝開吃

  生了病,藥不能停,但膠囊又有毒,怎麼辦?能剝開來化水吃嗎?

  浙醫二院藥劑科周權副主任說,絕大多數膠囊藥是不能剝開吃的。

  像腸溶性膠囊是不能剝開吃的。有些藥物對胃酸有不穩定的反應,或對胃刺激很大,所以要用保護胃的腸溶性膠囊:胃液是酸性的,腸溶性膠囊不會被酸性的胃液融化。而腸子裡的液體是鹼性的,腸溶性膠囊到了腸子裡後,就會被鹼性液體融化,藥物就在腸子裡吸收了。這種不能剝開吃的。

  還有些膠囊藥,是為了把藥物安全地送到胃裡。如果外面不包裹膠囊,可能還沒到胃裡,就一路「消耗」掉很多了。

  而很多抗生素藥物的刺激性很大,會對食管壁造成損傷,所以抗生素藥物大都是膠囊藥。如果光吞藥粉,刺激性太大,不但會灼傷食道,也容易嗆到氣管裡發生意外。

  緩釋膠囊也是不能剝開吃的。這些藥物使用了特殊的製劑技術,用膠囊來控制藥物的釋放速度和數量,如果剝開吃,就將會破壞藥品的結構,導致大量的藥物瞬間釋放,達不到緩釋及控釋的效果,極易造成毒副作用,產生毒性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周權副主任提醒,藥物如果是以膠囊為載體的,最好不要剝開吃。建議市民可以看藥品說明書,如果寫明是腸溶性膠囊和緩釋膠囊,一定不要剝開吃。

  至於一些保健膠囊,如西洋參膠囊、鐵皮石斛膠囊,這是可以剝開吃的。有的住院病人不能口服,就用水化開,通過鼻飼管推進去。

  據都市快報 記者 張姝 通訊員 徐尤佳

相關焦點

  • 害怕毒膠囊 老太吞藥粉傷喉了
    央視近日曝光一些企業用皮革廢料熬成工業明膠,賣給藥用膠囊生產企業,最終流向消費者,這一事件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許多人,特別是病人看了後很是擔憂:現在的藥很多是膠囊藥,那這藥我是吃還是不吃呢?有的人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剝開膠囊光吃藥粉。醫生提醒,這樣做適得其反,更傷身子。
  • 杭州老太擔心問題膠囊 剝開膠囊吞藥粉灼傷食道
    昨天早上,她照常服藥的時候,突然想起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問題膠囊」,不知道自己服的膠囊有沒有問題?於是,她把膠囊一顆顆擰開,捏著鼻子直接往下吞藥粉。  吞完感冒藥再吞抗生素的時候,糟了,黃老太被嗆得一陣猛咳,而且嗓子眼裡火辣辣的,喝了一大杯溫水,喉嚨還是不舒服。她趕緊到杭州市中醫院去看醫生。  消化科門診醫生為黃老太檢查,發現她的食道被藥粉灼傷了,還好情況不算很嚴重。
  • 老太太擔心吃到毒膠囊 剝開膠囊吞藥粉灼傷食道
    昨天早上,她照常服藥的時候,突然想起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問題膠囊」,不知道自己服的膠囊有沒有問題?於是,她把膠囊一顆顆擰開,捏著鼻子直接往下吞藥粉。吞完感冒藥再吞抗生素的時候,糟了,黃老太被嗆得一陣猛咳,而且嗓子眼裡火辣辣的,喝了一大杯溫水,喉嚨還是不舒服。她趕緊到杭州市中醫院去看醫生。消化科門診醫生為黃老太檢查,發現她的食道被藥粉灼傷了,還好情況不算很嚴重。
  • 毒膠囊事件後 網友曝膠囊新吃法饅頭包藥
    膠囊事件發生後,服藥方法成為了焦點。昨日,成都市民陳女士撥打華西都市報熱線說:「既然有問題的是膠囊,那可否剝開膠囊,直接吃裡面的藥?」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少,杭州60歲的黃阿姨因為直接吞下藥粉,結果食道被灼傷。此外,網友智慧大爆發,發明了饅頭、湯圓、水果、蔬菜等服藥方法。
  • 藥用膠囊不可拆開服用 化水會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
    浙江在線04月17日訊 據《青年時報》報導昨天上午,在杭州市中醫院消化科門診,一名60歲的女士因為擔心鉻中毒,把藥用膠囊紛紛拆開服用,結果食道被藥粉灼傷。記者採訪了多位藥劑科醫生和消化內科醫生,這些醫生均表示,膠囊拆開服用會灼傷食道、胃黏膜,極易引起潰瘍,危害更大。
  • 問題膠囊引發網友創意支招 把藥粉做湯圓饅頭餡
    這兩天,臭味碎皮成膠囊原料,藥用膠囊鉻超標最多達90倍的新聞,讓不少市民憂心不已。  昨天下午,鄭州市食藥監局工作人員突擊檢查市內部分藥店,檢查中未發現問題膠囊。截至目前,已排查1200餘家藥店均暫未發現被曝光的膠囊。
  • 網友惡搞膠囊新吃法 醫生稱"剝皮"吞藥粉不可取
    不少網友紛紛自創膠囊藥品的不同吃法:直接吞食顆粒、顆粒包進食物裡、使用糯米空殼膠囊……對此,401醫院消化科主任宋健稱,膠囊殼並不是可有可無,它能保護食道和胃黏膜免受藥物刺激,藥粉包在食物裡吃下去和直接吞藥粉是沒有差別的,市民不問青紅皂白丟了膠囊殼直接吞藥粉並不可取。
  • 專家反對用「生吞法」吃膠囊 效果打折扣危害大
    本報訊 (記者 陳杰) 這些天茶餘飯後,市民都在討論「問題膠囊」。微博上,許多網民曬出了「饅頭式膠囊藥吃法」:1.買一饅頭;2.捏成凹片;3.擰開膠囊倒藥進去捏口成團。近日,杭州一位60歲的黃阿姨直接剝開膠囊,把裡面抗生素的藥粉倒進喉嚨,結果喉嚨被灼傷。
  • 用饅頭皮代替膠囊殼 服用不當可能會引起中毒
    網友發明「用饅頭皮代替毒膠囊殼」網上大熱  網友今日最關注  關注  聚焦熱點理性透視  「『毒膠囊』  奇思妙想:饅頭皮代替膠囊殼  近日,工業明膠製膠囊殼曝光,不少藥品紛紛「中招」。不少人為避免誤服「毒膠囊」,紛紛選擇將膠囊擰開,直接吞藥。前日,有杭州黃老太選擇將膠囊「生吞活剝」,結果一陣猛咳,食道還被藥粉灼傷。  網友們紛紛獻計,如何取代膠囊殼。
  • 專家稱「饃夾藥」不可取 1天吃6個鉻膠囊沒事
    核心提示:鑑於毒膠囊的危害,有人發明了饃夾藥,但專家認為,這樣有可能危害更大。至於含鉻膠囊倒沒想像中那麼可怕,1天吃6個鉻膠囊沒事。 鑑於毒膠囊的危害,有人發明了饃夾藥,但專家認為,這樣有可能危害更大。至於含鉻膠囊倒沒想像中那麼可怕,1天吃6個鉻膠囊沒事。
  • 膠囊粒吞不下就只吃粉末?那可不行!
    「您好,這個膠囊我吞不下,能不能拆開只吃裡面的藥粉呢?」說實話作為一名「大嗓門」的女漢子,在成為魯南製藥的客服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有的人是吞不下膠囊粒的。那麼,如果吞不下膠囊粒,能不能打開膠囊殼,只吃粉末呢?
  • 丟棄膠囊,用饅頭包裹藥粉服用好不好?醫生提醒:這樣不合適
    媒體曾經報導有膠囊重金屬含量超標,有些人擔心膠囊對身體有害,想丟棄膠囊,用饅頭包裹藥粉,這樣行不行?一般來講,膠囊在人體內的釋放、吸收比片劑塊,但比散劑慢。每種藥物製成膠囊的藥物劑型,總有其一定的原因,如藥物刺激性大、味苦、易於揮發、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等,膠囊保護的不僅是藥物,還是服用者。
  • 膠囊怎麼吃才不會傷害胃部
    若軟化的膠囊到達胃部,快速裂解釋放出對胃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更會加劇胃部不適。膠囊宜採用溫水送服,且水溫一般不宜超過40℃,尤其是一些活菌製劑,水溫過高會造成活菌被滅活。此外,一些患者會因身邊沒水而幹吞膠囊,這也會增加膠囊在食道中粘黏的風險,或使藥物提前釋放,損傷食道或胃部。一般服用膠囊前應先喝50毫升左右的水潤滑食道,然後再以200毫升左右的溫水送服為妥。
  • 網友用饅頭替代膠囊 專家稱藥物不可以打開吞服
    「毒膠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公眾對於膠囊藥的信任度也降到了冰點。記者在本地藥店調查發現,雖然被曝光的「毒膠囊」已經難覓蹤跡,但是患者堅決對各類膠囊藥說「不」。而在網絡上,一些「安全服用膠囊」的帖子卻在被網友高頻率地轉發。那麼,膠囊藥該如何放心吃?「毒膠囊」又該如何鑑別?昨日,針對這些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 毒膠囊僅兩家藥企宣布召回 部分企業網站被黑
    經過調查發現,目前有企業已經宣布召回問題膠囊。丹東市通遠藥業有限公司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人工牛黃甲硝唑膠囊,鉻含量超標最嚴重的通化頤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召回被曝光批次的炎立消膠囊。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對央視關於鉻超標膠囊的報導,修正藥業方面回應稱,其生產的膠囊完全合格,並將委託第三方進行檢測。
  • 膠囊藥不能去皮吃 剝開膠囊吃藥有可能得胃潰瘍
    膠囊藥不能去皮吃 剝開膠囊吃藥有可能得胃潰瘍 2012年04月23日11: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舉頭吞藥片 低頭咽膠囊
    原標題:舉頭吞藥片 低頭咽膠囊   吃藥看似簡單,但並非所有人都能順利把藥吃進去。很多人吃飯喝水時一切正常,一旦吃藥就咽不下去;還有些人由於身體原因,如有吞咽困難的患者,不具備吞藥的能力。
  • 藥粉澱粉徒手攪拌灌入膠囊 出租屋裡日產萬顆假性藥
    馬某在洛陽市以孩子上學需要陪讀為藉口租賃了一個小民居和一個車庫,隨後購置了封口機、藥瓶、說明書和包裝盒,網購了藥粉西地那非(俗稱「偉哥」)和澱粉,在民居裡開始了假性藥的加工生產。攪拌原料的塑料盆未經任何消毒措施被隨意地放在地上;藥粉西地那非和澱粉任意比例在塑料盆內被徒手揉捻攪拌;待灌裝的空膠囊殼散落一地;窗戶被報紙和膠帶牢牢封住密不透光……假性藥便是在這樣髒亂差的環境內和沒有任何消毒措施保證的情況下被批量製造生產,最後的成品膠囊甚至只經過了抹布的簡單擦拭便被包裝封瓶流向市場。
  • 服用膠囊藥要4注意
    原標題:服用膠囊藥要4注意  京華時報訊(記者錢宇陽)膠囊類的藥在生病時會經常服用,不過不少人服用膠囊並不正確。   北京世紀壇醫院藥劑科藥師韋元元表示,正確的服法方式是:取一杯100至200毫升左右、溫度適中的水,患者採取站姿或挺胸坐姿,先喝一口水,潤潤喉嚨和食管,然後把膠囊含入口中,再喝一口水,將膠囊與水一同咽下,不要過度低頭或抬頭,接著將剩餘的水喝完,確保將膠囊衝進胃內。   韋元元還提醒,正確服用膠囊藥還有4個注意事項。   1.從正規渠道獲得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