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斷裂帶最高地震預判7.5級(圖)

2020-12-25 搜狐網

  地震因其突發性和破壞性,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地震按照產生原因來分,有構造地震、陷落地震、火山地震等;從序列特徵來分,有孤立型地震、主震—餘震型地震、雙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按照劃分,蘆山地震屬於主震-餘震型構造地震,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此次地震的烈度低於5年前的汶川地震,災情也更小。

  綜合新華社、本報記者吳和健報導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有史料記載以來,我國60%的省份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地震是迄今為止尚不能準確預報和破壞性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此次蘆山地震恰好處在汶川地震發生的龍門山斷裂帶上,地震因何產生、危害如何、是否與汶川地震相關等成為關注熱點。 

 A.蘆山地震因板塊擠壓產生

  中國地震學會會員、湖南省地質學會理事肖和平認為,此次蘆山地震發生的動力來源是印度板塊向北推擠,造成了青藏高原在向東北方向運動的過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帶遭到華南活動地塊的強烈阻擋,使得應力在龍門山斷裂帶高度積累,突然發生錯動而產生了7.0級的強烈地震。「雅安一帶的地質構造複雜,業內也稱這一帶為小金弧形地質構造帶,由鮮水河斷裂帶、龍門山斷裂帶和安寧河斷裂帶構成。」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周本剛說,據初步分析,此次地震為主震-餘震型。主震7級,主震後又發生多次餘震,未來須注意防範發生強餘震的危險。

  周本剛說,一般用地震烈度來評價地震的破壞程度。目前,蘆山地震的地震烈度評估工作正在進行。根據震級和計算模型初步估計,蘆山地震震中烈度大約為(9)度,而汶川地震震中烈度為(11)度。從已掌握的情況看,蘆山地震已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但整體而言,蘆山地震的災情應小於五年前的汶川地震。

  B.龍門山斷裂帶近年較活躍

  本次地震與2008年汶川地震同處龍門山斷裂帶,龍門山斷裂帶綿延長約500公裡,寬達70公裡,沿著四川盆地西北緣底部切過。它的東部僅100公裡外就是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成都平原地區和大城市群。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信息顯示,龍門山斷裂帶是近年來較活躍的一個地質斷層,蘆山地震震中附近區域近40年已發生了4次6.0級以上地震。

  不過,總體上看,這一地區歷史地震強度並不高,該地區曾於1941年6月12日在寶興與康定間發生6級地震,1970年2月24日在大邑發生6.2級地震。但是根據地質調查結果,該段具備發生大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

  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院長周榮軍說,1327年,在雅安天全曾有一次較大地震的記載。雖然現在無法確定當時的震中、震源,「但應該有7級,因為陝西都有相關的記載」。另一方面,周榮軍說,在地震發生的斷裂帶劃定了上限為7.5級的地震預判區,「也就是說,這個區域最高可能發生7.5級的地震」。

  C.與2008年汶川地震有相關性

  美國地質勘探局地球物理學家傑西卡·特納稱,此次蘆山地震是在南北走向的龍門山斷裂帶上發生東西反向運動造成的,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引發的多次餘震之一。但也有專家認為這是一次獨立地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說,昨天發生的7級地震屬於逆衝型地震,儘管破裂特徵與汶川地震非常相似,但它不是汶川地震的餘震。

  周本剛表示,蘆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有兩大相同之處,一是二者都發生在北東向展布的龍門山斷裂帶上,二是二者均為逆衝型地震。但二者又有所區別,從位置上看,蘆山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南段,汶川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中段;從震級和烈度看,二者差別較大;從地表破裂程度看,預計蘆山地震的地表破裂帶長度和位移遠低於汶川地震。

  肖和平認為,雅安地震與汶川地震有一定的相關性,兩次地震同屬於構造活動引起的地震,小金弧形地質構造帶是聯結它們的地質構造,汶川地震發生後,破壞了小金弧形地質帶的應力平衡狀態,是造成此次地震的一個重要原因。 

 憑「地震雲」預測地震願望雖好,並不科學

  昨天地震發生沒多久,又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發現了憑「地震雲」預測地震的證據。看雲預測地震防災減災,這個願望雖然很好,但卻並不科學。

  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戴塔根表示,地震預報是全人類面臨的難題,全世界都十分重視地震預報,但預報比較準確的地震只是個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預報方法體系。

  我國是地震多發區,國家十分重視地震預報工作,特別是汶川地震之後,相關部門加強了地震誘發機制、地震預報等方面的研究探索,但是很難做出準確的結論。

  周本剛說,減輕地震災害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做好建築物的抗震設防,而建築物抗震設防的主要依據是地震區劃圖。目前我國新一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編制的工作已經完成,這已是我國第五代地震區劃圖,爭取在年內發布。 

 [新聞連結]  近期亞太地區地震頻繁我國大陸處在地震活躍幕

  有猜測說,近期全球進入「地震緊急狀態」,蘆山地震,或許與近期亞太地區發生的多起地震有直接關係。並有消息說這次地震高峰期將維持10天。

  對此,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戴塔根表示,地震發生應該是有一定的時間段的,因為地震的形成取決於地殼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地應力發生變化,當地應力聚集到一定程度,通過地震釋放了地應力,地殼就會處於一段時間的平靜期。但也與地球內部的活動以及天體的引力有關,因此,很難有明顯的周期。

  我國地震學者研究認為:我國華北地區6級地震活動頻繁,臺灣和喜馬拉雅山區7級地震活動頻繁,東北和華南地區5級地震活動頻繁,視為地震活動進入活躍期。地震活躍期中,地震活動相對頻繁的時段稱作活躍幕,相對平靜的時段稱作平靜幕。我國大陸地區本世紀的活躍期已經經歷了5個活躍幕,已進入第6個活躍幕。

  作者:吳和健

相關焦點

  • 龍門山斷裂帶地震研究獲新進展
    但是,這種機制是建立在數值模擬基礎之上,缺少任何地質證據的支持;第二種觀點是以美國哈佛大學的Hubbard和Shaw提出的地殼擠壓縮短變形的機制,但是這種機制是基於龍門山斷裂帶西南段的構造變形剖面,而龍門山中段和北東段缺少前陸構造變形。同時,龍門山地區侵蝕作用非常強烈,所以,僅僅靠地殼的構造擠壓縮短變形,無法形成青藏高原東緣龍門山高陡的地貌特徵。
  • 龍門山地質構造斷裂帶及其與汶川孕震動力條件分析
    地質力學研究所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汶川地震發生機理及其大區動力環境研究」的課題「龍門山地質構造斷裂帶及其與汶川孕震動力條件分析」。經過三年多的研究,以大陸動力學理論和活動構造體系思想為指導,以龍門山活動斷裂和汶川地震破裂研究為主線,通過新構造、活動構造、地震構造、航空遙感、深部地球物理探測、現今地殼應力測量、構造數值模擬技術等多學科和技術方法,將航天航空遙測與活動構造地貌分析相結合、地表地質調查與深部地球物理探測相結合、新構造與地震構造分析相結合,利用地應力測量技術、活動構造年代學測試技術、地下構造三維可視化技術等高新手段,在從新構造演化尺度把握龍門山構造帶分段格局和地震活動規律
  • 微博流傳憑地震雲預測地震證據 專家稱不科學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有史料記載以來,我國60%的省份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地震是迄今為止尚不能準確預報和破壞性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此次蘆山地震恰好處在汶川地震發生的龍門山斷裂帶上,地震因何產生、危害如何、是否與汶川地震相關等成為關注熱點。
  • 上帝為什麼造龍門山
    「5·12」汶川大地震曾經讓這座魅力無限的大山遭受重創,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奇妙之處就在於破壞了的景致一定要加倍償還。最令我們欣慰的是,沿著龍門山環山旅遊公路的一個個新修山村鄉鎮也是一道美景,整個龍門山地區旅遊基礎建設已跨入一個新臺階。
  • 研究中心較為成功預判7月26日臺灣花蓮5.5級地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我方於6月28日根據近期菲律賓板塊周邊地震活動偏強以及菲律賓板塊西側一系列地震活動呈現一定的地震遷移現象等因素判斷認為2020年7月1日至7月7日期間中國臺灣花蓮縣近海或者臺東縣近海將會發生
  • 青白江地震與汶川地震有關嗎?成都平原安全嗎?地質專家這樣解答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陳婷)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20年2月3日2月3日00時05分,在成都市青白江與金堂交界處((北緯30.74度,東經104.46度))發生5.1級地震,震中位於龍泉山斷裂帶北段。這次的地震是咋個回事?成都還安全嗎?2月4日,記者採訪了四川省地質調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省政協委員付小方,請她來為大家釋疑解惑。
  • 深圳探明三條地震斷裂帶 具有中強地震構造背景
    晶報記者 吳建升/文 張定平/圖日前,全國人大來深對我市《防震減災法》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市應急辦(地震局)在匯報時指出我市已對3條斷裂帶(即橫崗——羅湖斷裂帶、蓮塘斷裂帶、溫塘——觀瀾斷裂帶)進行了探測。消息一經披露,即在市民中引起較大反響。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是:斷裂帶與地震有何關係,是否意味著深圳隨時可能發生地震呢?
  •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地震成因分析【科普貼】
    【紅色是岷江斷裂帶,黑色是東崑崙斷裂帶,綠色是龍門山斷裂帶,藍色圈圈是本次地震震中,為了好區分不同顏色來繪製】從圖中可以看到本次地震和龍門山斷裂帶毫無關係,應該不屬於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級地震,當然此次地震距離岷江斷裂帶特別近,我方認為屬於岷江斷裂帶【另外一個題外話,知道九寨溝裡面那些海子,湖是怎麼形成的嗎
  • 圖解中國地震帶 20世紀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
    北京地區分布著多條斷裂帶。清晰了解斷裂帶的分布情況,對降低地震風險,指導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都具有重大意義。北京奧運會主場館的建設成功地規避了斷裂帶,安全性得到了保證。蘇州地區歷史上發生的地震並不多,斷裂帶的分布也相對較為稀疏,但居安思危對地震的警惕還是不應放鬆。地震來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中位於龍門山構造帶中央斷裂帶,這條斷裂帶又屬於南北地震帶。
  • 斜穿中國的郯廬斷裂帶,發生過最大地震,未來百年內會大地震嗎?
    簡單的說地震就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有很多中原因都會造成地震,比如各個板塊之間相互擠壓,或者板塊中間存在破裂或者斷裂帶,甚至也有人工誘發的地震,水庫蓄水或者地下核爆都能形成,但一般來說天然地震破壞力更為強大一些,根據這些類型的不同,地震可以分為:1、構造型地震 2、火山地震3、誘發地震 4、塌陷型地震5、人工地震其中構造型地震佔了所有地震的絕大部分
  • 浙江歷史上無破壞性地震?寧波曾發生過5.5級地震
    對此,有網友解釋「浙江不是沒有地震,而是浙江歷史上無破壞性地震」。那這個說法對了麼?不好意思,還是錯的。「浙江歷史上共發生過12次破壞性地震。」浙江省地震局震害防禦處處長徐剛說。雖然浙江地震的強度沒有像西部地區那樣強,頻度也沒那麼高,但在歷史上也發生過破壞性地震,最高震級達到5.5級。
  • 雲南又地震了!西藏3天5次地震,最強4.5級,2020年怎麼了?
    作者:文/虞子期 雲南會不會地震?肯定在不同時間點有地震的,雲南也有地震帶分布,並且在7月21日,雲南普洱市瀾滄縣又發生了一次地震,這次地震的等級強度相對來說不大,大小為3級,震源深度為8千米,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怎麼感覺到,但是地震的發生確實是事實。
  • 郯廬地震帶穿過遼寧 境內有多條斷裂帶
    >   郯廬地震帶是郯廬斷裂帶上多發地震的一部分,近北東向分布。由於它遭受的正應力大,剪切應力也大,易於積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難於以中小地震的形式來釋放,故該段地震強度大,頻度低。1668年山東郯城-莒縣8.5級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這樣巨大地震的復發周期一般都很長,甚至長達幾千年。  6級以上強震集中在郯廬地震帶中段  郯廬地震帶具有明顯分段、活動程度不等。
  • 中國地震帶-搜狐新聞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20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 中國地震戰略判斷求解:學美日掌握斷裂帶詳情
    震源機製圖解雲南魯甸地震,是2008年以來中國大陸發生的第四次6級以上地震。在地震震級的劃分中,通常將5級左右的地震定義為中等地震,6級以上屬於強震,大於7級為大震。「以2008年汶川地震為標誌,我國已進入新一輪的地震活躍期。」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中海告訴記者,從「5·12」汶川地震,到玉樹、雅安,每1.5年一次6級以上的強震,「這個活躍期現在只是剛剛開始,未來肯定還將持續。」按照近百年來中國大陸地區強震活動的歷史規律,每個地震活躍期一般都會持續約20到30年時間。
  • 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地震1668年7月25日夜間在中國山東省郯城-臨沂-臨沭交界發生8.5級地震,根據當時災情記載這次大地震震中烈度達到了最高的12度,這次大地震導致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
  • 山東郯城逾8級大地震352周年:重評地震區劃助力當地發展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7月25日是山東郯城發生8又1/2級地震352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協調山東省地震局對該地震進行科普解讀說,上世紀80年代通過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消除了臨沂地區頭頂那朵大地震「原地復發說」的「烏雲」,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 ...斷層活動性 1918年 構造探測 地震斷裂帶 地震周期 地震活動...
    廣東有四大地震斷裂帶?  羊城晚報:有媒體說,廣東粵東地區的南澳-汕頭地區斷裂帶、粵西的陽江斷裂帶、吳川-四會斷裂帶和瓊州海峽斷裂帶, 都有可能發生強震, 建議重點預防。而珠江三角洲地區,則要防範近海地區發生地震。是這樣嗎?  楊馬陵:由多條斷層組成的地帶稱斷裂帶。強震多發生在斷裂帶上,地震多發的斷裂帶稱為地震斷裂帶。
  • 地震後的餘震能精確預測嗎?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了芮氏7.0級地震。從區域尺度上看,本次地震與2013年的雅安地震(蘆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一樣,都是同一套大地構造背景之下的產物。為什麼「又是四川」?
  • 地震,為什麼受傷的總是四川:青藏高原東緣構造帶
    本報記者 盛 利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裡。  雖然同屬一個構造帶區域,但此次九寨溝7.0級地震發生處不在龍門山斷裂帶,而是東崑崙斷裂帶與虎牙斷裂帶交匯處。「從斷裂構造看兩者之間的聯繫,它們都是處於青藏高原東緣的構造帶。但要說地震發生的斷層,汶川與九寨溝地震兩者之間沒有關係。當然,汶川地震對此次地震有沒有觸發,則需要未來進一步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