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穿中國的郯廬斷裂帶,發生過最大地震,未來百年內會大地震嗎?

2021-01-10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郯廬斷裂帶是中國東部最長的一條北北東向的斷裂帶,這可以說是一條非常長壽的以剪切運動為主的深斷裂帶,近期仍然存在新的構造運動方式,它的不同分段中活動程度不一的一條超長地震活動帶。

為什麼會發生地震?有哪些類型的地震?

在介紹郯廬斷裂帶之前,先來科普下為什麼會地震以及有哪幾種類型的地震。

簡單的說地震就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有很多中原因都會造成地震,比如各個板塊之間相互擠壓,或者板塊中間存在破裂或者斷裂帶,甚至也有人工誘發的地震,水庫蓄水或者地下核爆都能形成,但一般來說天然地震破壞力更為強大一些,根據這些類型的不同,地震可以分為:

1、構造型地震 2、火山地震

3、誘發地震 4、塌陷型地震

5、人工地震

其中構造型地震佔了所有地震的絕大部分,火山行地震的威力也不容小覷,其他類型形成一般都是有感甚至是無感地震,僅僅是地震儀可以感知。構造型地震地殼變動超過巖層承受極限導致錯位或者斷裂而引發的地震,它可能存在與板塊邊緣,也可以存在於板塊內部,一般引發構造地震的斷裂帶很長,所以它的影響面積很大,破壞性也可能很大。全球超過90%的地震都是構造型地震。

為什麼會引發構造地震?

大陸漂移是板塊運動,繼而引發構造地震的主要原因,整個地球直徑1.27萬千米,大約只有在表面以下不到100千米才是真正的巖層,再往下就是軟流層和熔融態的地幔,因為巖漿會在對流效應下運動與造陸效應(大洋地下的山脊就是運動造就的),會導致覆蓋在表面的地殼移動和錯動,繼而引發構造型地震。

板塊運動的能量來源

地震的威力怎麼來區分?

一般我們經常能聽到兩個名詞,一個是震級,一個是烈度,很多朋友都搞不清楚這兩個名詞,其實一句話就可以搞明白,震級是表示這次地震的總釋放能量大小,烈度在地面破壞力大小,簡單的說,我們將一顆地雷埋在一米深以下爆炸和100米深爆炸的區別。

震級是一樣的,但對地面破壞力就不一樣了,目前已知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發生於今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東邊的6.9級地震,震源深度達720千米,一般情況是震源越深,對地面破壞力越小,因此這種位於地幔層的地震,地地面沒有什麼破壞力,所以地震分類中有: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一般破壞力最大的是淺源地震,大部分淺源地震就只有數千米到十幾千米不等(深度70千米內的稱為淺源地震)。

烈度等級差異

關於郯廬斷裂帶以及歷史上發生哪些超級地震?

本文開頭簡介了郯廬斷裂帶很長,從南到北總共延伸了大約2400多公裡,共分為北段(黑龍江肇興—瀋陽),中段(瀋陽—宿遷)和南段(宿遷—廣濟),穿越中國東部不同地區,規模龐大,構造複雜,斷裂帶自三疊紀末期誕生以來,大大小小的地震不斷,最近記載的就有

公元前70年6月1日,山東諸城一帶發生7.3級地震;1668年7月28日,山東郯城發生8.5級大地震;1957年10月6日渤海中部發生7.5級地震;1969年7月15日,渤海中部發生7.4級地震;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7.3級地震;其中1668年7月28日(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19-21時)山東郯城的8.5級地震規模極大,震中位於山東省郯城、臨沭、莒縣一帶,震中烈度為12級(上文有介紹震級和烈度的差異),這破壞力史無前例,是我國大陸東部板塊內部一次最強烈的地震,地震釋放的能量超過唐山大地震的11倍,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山東郯城麥坡地震遺址

另一次著名的地震是遼寧海城7.3級地震,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暫時還是唯一)被預測的地震,發生於1975年2月4日北京時間19點36分,震中位於遼寧省海城縣,芮氏規模7.3級,震源深度16千米,由於提前進行預測並發布了短臨預報,儘管人員傷亡仍然慘重,但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郯廬斷裂帶地震有規律嗎?

地震的預測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到現在為止唯一一次就是上文所說的海城地震,曾經我們認為掌握了地震預測,但1976年的唐山地震狠狠的給了人類一記耳光,所以到現在為止,地震不可預測仍然是共識。

中國主要地震帶

郯廬斷裂帶在歷史上地震不斷,但也無法找出一點規律,比如時間重複上,還是地點重複上,都毫無規律可言,自1400年以來,郯廬斷裂帶為中心200千米範圍內,總共發生M7.0-7.9級地震5次,M6.0-6.9級地震11次,M8.5級地震1次,頻率以中段為最高,北段只發生過一次5.8級,南段相對水平比北段稍高。

郯廬斷裂帶附近的礦產

郯廬斷裂帶中段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小規模地震很少,發生的都是大地震,因為郯廬斷裂帶的中段處在強烈擠壓併兼有右旋扭動的斷裂段上,正面遭受應力極大,容易積累大量能量,因此要麼不發生地震,一旦發生則是大地震或者超大地震。

儘管我們不能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但仍然可以根據斷裂帶的發育評估未來是否有可能會發生大地震,構造地震大都是地層斷裂,一次大地震能量釋放後需要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對於這種長期積累應力的斷裂帶,比如在海城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次大型或者超大型地震,它可能至少需要上千年的積累才有可能發生第二次。海城地震從1975年開始到1978年餘震徹底結束,未來可能會平安一段時間。

但這隻代表海城地區,比如唐山地區的長周期地震大約是300年,但也有打破規律的,就一般而言,這個區域下一次發生地震可能至少需要250年以後。但在未來何時會發生,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

相關焦點

  • 郯廬地震帶穿過遼寧 境內有多條斷裂帶
    >   郯廬地震帶是郯廬斷裂帶上多發地震的一部分,近北東向分布。由於它遭受的正應力大,剪切應力也大,易於積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難於以中小地震的形式來釋放,故該段地震強度大,頻度低。1668年山東郯城-莒縣8.5級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這樣巨大地震的復發周期一般都很長,甚至長達幾千年。  6級以上強震集中在郯廬地震帶中段  郯廬地震帶具有明顯分段、活動程度不等。
  • 郯城地震斷裂帶位置在哪詳細圖解 東部最大強震斷裂帶
    要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大地震,臨沂郯城大地震絕對榜上有名,這次大地震也來自於郯城地震斷裂帶,那麼郯城地震斷裂帶在什麼位置呢?   郯城地震斷裂帶   郯城地震斷裂帶是郯廬斷裂帶中的一斷,郯城地震斷裂帶是中國東部一條巨型斷裂帶,總體上呈南北走向,綿延2400多公裡。自這條斷裂形成以後,經歷了複雜的演化,這都不表。
  • 史上我國東部最大地震是在哪發生的?
    史上東部最大地震損失慘重在我國東部,有史以來發生過的最大地震是8.5級郯城大地震,震中就在山東省臨沭縣乾溝淵村,由於極震區波及到郯城、莒縣、臨沭一帶,地震的發生時間又是距離現在很久的1668年,所以對於當時具體的災情嚴重程度沒有一個準確的估量
  • 郯廬地震帶歷史上的幾次大地震
    郯廬地震帶形成於中元古代,廣義上分為北、中、南三段,北至黑龍江,南至長江,縱貫中國大陸東部。自古至今,地震帶兩側大大小小的地震活動從未間斷過,是一條活動狀態的斷裂帶。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1668年7月25日)發生8.5級「莒縣—郯城大地震,這次地震波及至中國東部絕大部分地區,遍及黃河上下,長江南北,其中郯城、莒州(莒縣)、臨沂及江南省淮安等府州受災最為嚴重。各地誌書中均有記載:康熙《郯城縣誌》卷9:「郯城戌時地震,有聲自西北來。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以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一顫即傾。
  • 臨沂發生過地震嗎 1995年之前有過多次
    很多人問,臨沂發生過地震嗎?好像生活了這麼多年,前些年地震頻發的時候,只有臨沂沒有出現過地震。其實,歷史上臨沂是有過地震的,1668年7月25日晚8點左右(康熙七年),臨沂發生過歷史上大陸東部最大的地震,就是現在郯城、臨沂、臨沭3縣交界處。震級8.5級。
  • 中國東部史上最大地震,為何發生在山東境內?
    中國是一個遭受地震災害頻繁的國家。尤其在東部地區和西南地區,由於處於地震帶上,板塊運動頻繁,所以這裡活躍的板塊運動也會誘發規模較大的地震。相比之下,人口稠密的中國東部地區,大地震似乎比較少見,比如唐山大地震,邢臺地震等。
  • 臨沂會發生大地震嗎 李四光其實並沒有預言過臨沂
    作為臨沂的小夥伴想必都曾聽說過這樣一個傳言,那就是臨沂在將來的某一天或許將發生大地震,多年以來,民間時不時出現一些發生地震的謠言,尤其還出現過政府親自出面闢謠的情況,而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傳言,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李四光預言」。
  • 山東郯城逾8級大地震352周年:重評地震區劃助力當地發展
    (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7月25日是山東郯城發生8又1/2級地震352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協調山東省地震局對該地震進行科普解讀說,上世紀80年代通過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消除了臨沂地區頭頂那朵大地震「原地復發說」的「烏雲」,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 安徽地震局:郯廬斷裂帶多個城市將探測活動斷層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今天從省地震局了解到,我省今年將繼續實施長三角城市群和郯廬斷裂帶沿線城市地震活動斷層探測項目。據介紹,目前合肥市已全面完成活動斷層探測,成果已在國民經濟建設及城市規劃之中加以運用。蚌埠、滁州2市已完成招投標,標誌著2市的活動斷層探測工作已正式開展。
  • 也說郯城地震|蕞爾彈丸之邑,久被凋敝
    康熙年間,郯城的當地人在這裡日子過得並不是如意的。郯城大地震發生之前,有嚴重的水災、旱災、蝗災、雹災、嚴寒、瘟疫、饑荒、白蓮教起義、匪患劫掠、兵禍屠城接連發生,剃刀一樣刮剔著本已貧瘠的土地,當地的百姓只能勉力從土裡面刨食。按照康熙《郯城縣誌·災祥》所記,從明末崇禎七年(1634年)至康熙九年(1670年),這34年中,有文字記載的災事就有24件。
  • ...斷層活動性 1918年 構造探測 地震斷裂帶 地震周期 地震活動...
    廣東有四大地震斷裂帶?  羊城晚報:有媒體說,廣東粵東地區的南澳-汕頭地區斷裂帶、粵西的陽江斷裂帶、吳川-四會斷裂帶和瓊州海峽斷裂帶, 都有可能發生強震, 建議重點預防。而珠江三角洲地區,則要防範近海地區發生地震。是這樣嗎?  楊馬陵:由多條斷層組成的地帶稱斷裂帶。強震多發生在斷裂帶上,地震多發的斷裂帶稱為地震斷裂帶。
  • 從濟南長清區地震來看山東會不會發生大規模地震
    我們先來看,當時的新聞報導: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網站消息,山東濟南市長清區,北京時間2月18日17時7分,發生 4.1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6.47度、東經116.64度,震源深度10.0公裡。震中距平陰縣26公裡,距肥城市34公裡,距茌平縣37公裡,距濟南市41公裡。距離本次震中最近的鄉鎮是孝裡鎮,約8公裡。
  • 江蘇8月21日地震了!歷史地震多嗎?是全國最安全的省份嗎?
    整個江蘇歷史上地震還是不少,其中有兩個是熱議比較多的。第一個就是發生在2010年11月26日15時45分的地震,這次地震熱議主要是有人說是不是出現過「前兆」。因為在當月16日的時候,在鹽城大豐也發生了3.3級地震,但江蘇近期沒有出現破壞性地震前兆,後面在江蘇省泰州興化市發生的3.0級地震似乎也沒有關係,地震局專家也出來說明了的類似的小震活動,對於江蘇來說很正常。
  • 濟南有11處地質斷裂帶 近期不會發生5級以上較大地震
    那麼濟南市的地質構造條件是怎樣的,會不會發生震級較高的地震呢?昨天,濟南市地震局相關領導表示,濟南市共有11處地質斷裂帶,但都屬於不活動斷裂,近期不會有5級以上地震。    據介紹,濟南地處華北斷塊東部,魯西隆起與華北沉陷的轉換帶上,西有聊考斷裂帶,東有郯廬大斷裂,轄區內有千佛山斷裂等十幾條斷裂在市區或附近通過,存在發生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
  • 嘉興平湖昨日發生地震 浙江不在地震斷裂帶裡
    「房子抖了抖,是地震嗎?」昨天下午2點多,嘉興平湖地區網友發布多條類似微博。大家都在問:「是地震了嗎?」下午2點38分,浙江省地震局官博發布震情:據浙江省地震臺網中心測定,2014年7月7日14點09分,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北緯30.57 東經121.13)發生2.4級地震。
  • 百年來震度最大!日本大阪地震,氣象廳:一周內或還有同程度強震
    日本中部多地被突如其來的地震警報驚醒,在距離日本大阪城區約30千米的位置發生了芮氏6.1地震,震源深度僅10千米。由于震源深度淺,震級強,大阪又是日本名列前幾位的大城市,造成的影響極其巨大。據日本氣象廳消息稱,此次地震帶能量釋放就高度集中在大阪一帶,震中附近的最大震度達到日本地震標準的6弱。
  • 深圳探明三條地震斷裂帶 具有中強地震構造背景
    10月21日,地震專家、中國地震局駐深圳辦事處副主任劉升禮,站在位於羅湖區羅芳村西山北坡中國地震局深圳地震臺外,指著山坡上的一處裸露的巖石告訴晶報記者,除了蓮塘斷裂帶,深圳另兩個斷裂帶,一個是橫崗——羅湖斷裂帶,另一個是溫塘——觀瀾斷裂帶。「深圳三條斷裂帶的探測,是震害防禦工作的一部分。」
  • 濟南居然也會地震!科普來了,都是小動靜!
    濟南居然也會地震這刷新了眾多土生土長的濟南娃娃們的新知幾代人不曾遇到的場景在這個不平凡的2020年都給趕上了話說為什麼濟南人基本都沒感受到過地震很幸運濟南並未處在地震帶上在中國30個大型城市的地震危險度排名中濟南位列第18位歷史上濟南轄區共發生過4次破壞性地震1347
  • 長春實際存在兩條地質斷裂帶
    在這次會議上,包括全省各市州地震局以及哈爾濱地震局、大慶地震局都有代表參加,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吉林大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則進行了專題報告。會議的召開對深入探究松嫩平原地震活動規律,科學研判松嫩平原地震活動趨勢,推進區域地震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促進做好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 龍門山斷裂帶最高地震預判7.5級(圖)
    綜合新華社、本報記者吳和健報導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有史料記載以來,我國60%的省份都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地震是迄今為止尚不能準確預報和破壞性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此次蘆山地震恰好處在汶川地震發生的龍門山斷裂帶上,地震因何產生、危害如何、是否與汶川地震相關等成為關注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