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之戰:馬超、韓遂被曹操擊敗後,最終都是什麼結局?

2020-12-23 情懷與歷史

渭南之戰是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操擊破馬超、韓遂等關中聯軍的作戰。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傳令,讓鎮守長安的鐘繇討伐張魯,並派夏侯淵出河東會合鍾繇。此時,夏侯淵和徐晃剛剛平定太原商曜的叛亂,大軍可以沿汾河出河東。討伐張魯,將有可能經過關中諸將馬超等人的防地。對此,關中各將果然產生懷疑,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合稱「關中十將」)等十多位諸侯起兵反抗,從而和曹操爆發了渭南之戰。

此戰,曹操使用了離間計。在離間計的基礎上,曹操立即與馬超、韓遂等約期會戰,而馬超、韓遂等也急於結束對峙狀態。曹操先以輕兵前往挑戰,大戰了很久,曹軍以虎豹騎夾擊聯軍,聯軍大敗,曹軍斬殺了成宜、李堪等人。結果韓遂、馬超、梁興敗走涼州,楊秋則前往安定,程銀、侯選南入漢中投靠張魯。渭南之戰到此結束。那麼,問題來了,渭南之戰:馬超、韓遂被曹操擊敗後,最終都是什麼結局呢?

一方面,就馬超來說,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也即渭南之戰後不久,馬超就迅速兼併隴上諸郡縣(隴西、南安、漢陽、永陽等),張魯也遣大將楊昂相助馬超,共集結萬餘人,圍攻涼州刺史韋康於涼州治所冀城(今甘肅甘谷縣南)。同年五月,五月,曹操抓捕在鄴城的馬超族人(包括父親馬騰和兩個弟弟馬休、馬鐵等),共計三族人,全部斬殺。另一方面,曹操又派夏侯淵為首的徵西部隊前去冀城救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馬超敗給了曹操,但是,面對夏侯淵這位武將,馬超卻和對方相持接近兩年。

對於馬超來說,以冀城為根據地,割據隴上,自稱徵西將軍,領并州牧,督涼州。到了公元213年,因為腹背受敵,馬超進退狼狽,只得投奔漢中依附張魯。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投靠張魯後的馬超,很受張魯的欣賞,封馬超為都講祭酒,還打算把女兒嫁給馬超,但是在部下的勸諫下,反悔了。因此,對於馬超來說,也認識漢中張魯不是能成大事的諸侯。不久之後,劉備派人招攬馬超,這讓後者決定歸降劉備。

在益州之戰,馬超率軍包圍成都,劉璋隨即開城投降。劉備平定西川後,遷升馬超為平西將軍,並命他督臨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劉備與曹操爭霸於漢中之地,劉備派馬超與剛剛在巴西大勝張郃的張飛、吳蘭、雷同等將領屯兵於下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也即漢中之戰取得勝利後,以馬超為首的一百二十餘名蜀漢官吏聯名上疏《立漢中王上表漢帝》,勸劉備進位漢中王。劉備稱王后,遷升馬超為左將軍,假節。

對於馬超來說,曾經的官職都是東漢王朝冊封的,加上又是一方諸侯,所以勸進劉備稱王的文臣武將中,馬超排名第一,位列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黃忠、魏延等人之前。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彼時,馬超作為驃騎將軍,成為蜀漢武將之首,也即馬超在蜀漢擁有比較特殊的地位。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對於馬超來說,雖然敗給了曹操,最終還是在劉備麾下獲得一席之地,並得到了善終的結局。

另一方面,就韓遂來說,同樣沒有在渭南之戰後就一蹶不振,而是繼續和曹操相抗衡。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曹操將韓遂子孫在京師的人全部誅殺。對此,在筆者看來,這無疑讓韓遂更加不可能歸降曹操了。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韓遂進入氐王千萬部落中,佔據顯親,夏侯淵想要襲取顯親,韓遂逃走。建安十九年(214年),韓遂讓閻行別領西平郡。閻行糾集他的部曲欲殺韓遂投降,響應夏侯淵,乘夜攻擊韓遂,結果沒有成功。

對於韓遂來說,不僅面對夏侯淵的步步緊逼,連曾經的部下閻行也背叛了自己。在此基礎上,韓遂極為失意,向成公英表示自己打算從羌中撤退至蜀地,依附劉備。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韓遂真的投奔了劉備,很可能會和馬超一樣,在蜀漢獲得一個較高的官職。不過,成公英反對,認為韓遂起兵數十年,如今雖然失敗了。但是不應該丟棄自己在涼州一帶建立的威望而轉投他人,向韓遂獻計先躲入羌氐部落中重新招攬部眾,等待機會捲土重來。

最後,韓遂採納了成公英這位謀士的計策,從而沒有真的去投奔割據巴蜀之地的劉備。在此背景下,韓遂選擇繼續和曹操勢力相抗衡,所以連同數千名追隨者退走羌中,由於韓遂曾經有恩於羌人,所以得到羌人的保護。建安二十年(215年),夏侯淵回漢中,留下閻行,韓遂結集羌胡數萬兵眾攻破閻行。如果按照這一勢頭發展下去的話,韓遂真的可以捲土重來,也即威脅到曹魏的關中、漢中等地,但是,很可能是因為年事已高,在取得勝利之後,韓遂就病逝了,成公英投靠曹操。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韓遂的結局,除了病逝的說法,還有一種說法則是韓遂被部下田樂、陽逵、麴演、蔣石等殺害。不過,不管怎麼樣,在渭南之戰後,韓遂和馬超都沒有歸降曹操,而是繼續給曹操製造麻煩,所以曹操也將夏侯淵留在了雍涼一帶,以此壓制韓遂和馬超。對於韓遂和馬超這兩位漢末三國時期的諸侯,清朝初期的學者顧祖禹曾評價道:「馬超、韓遂挾羌胡之士而東,以曹操之用兵,幾覆於潼關。幸而超、遂亦兩相攜貳,智計不立,卒以解散耳。終魏之世,關隴有事,必舉國以爭之。故以武侯、姜維之才智,而不獲一逞也。」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渭南之戰馬超等人處於戰略被動局面,此人功績成為曹操取勝的關鍵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渭南之戰爆發,事關曹氏集團和關中諸部爭奪關中之戰,最終曹操擊敗馬超韓遂等人,獲得了對關中的統治權,也為曹氏集團的西線穩固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可以說此戰,關中以馬超韓遂等人為首的諸部,聯軍號稱10萬餘眾,但說到底都是因為利益而暫時聯合在一起的,內部也是存在利益爭奪的,所以說,這樣的部隊難以打惡仗,而曹操則是率領著百戰精銳,意圖一戰一勞永逸解決關中問題。整個渭南之戰,馬超韓遂等人完全處與戰略被動局面,被曹操牽著鼻子走,而且一個太守的個人功績,也成為曹操擊敗關中諸部的關鍵因素。
  • 「潼關之戰」之後,「關中十將」的結局分別是什麼樣的?
    在東漢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在關中地區爆發了一次規模比較大的、影響比較深遠的戰役,就是"潼關之戰",也叫做"渭南之戰"。它的主要戰鬥是在潼關附近、渭水以南的地方,作戰雙方分別是曹操和關西軍閥。"潼關之戰"可以說是曹操的一次經典戰例,在小編看來是曹操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曹操使用了很多手段,比如用"聲東擊西"的計策順利度過蒲阪津;利用修築甬道和冰屋順利渡過渭水以南;然後用反間計瓦解關西軍閥聯軍的軍勢,最後一舉擊潰。在"潼關之戰"中,一些關西軍閥在當場戰死;一部分作為餘黨堅持抵抗,但是被陸續擊敗;還有一些投降曹操,獲得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 三國志11:觸發隱藏劇情竟使馬超打贏潼關之戰,將曹操趕出洛陽?
    話說在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元氣大傷,於是便把統一三國的計劃暫且先擱置,回到北方鞏固曹魏政權。此時,認為曹軍實力大不如前的馬超慫恿韓遂兵變,想將魏國拿下。然而即便赤壁大敗,馬超的那一小撮軍隊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更何況馬超手下沒有謀士,只想著依靠西涼鐵騎的勇猛來戰鬥,最終兵變失敗,馬超被迫逃離魏國,而留在曹營的父親馬騰則被曹操所殺。在遊戲《三國志11》中,潼關之戰同樣是非常受玩家歡迎的關卡之一,首先關卡在劇情上變成了曹操先殺了馬騰,所以馬超想要為父報仇,就率西涼鐵騎直衝洛陽,期間連長安城就被馬超攻陷了。
  • 三國此人智勇雙全,無懼馬超韓遂鐵血聯軍?曹操靠他完勝關中叛將!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公元211年,馬超韓遂聯軍作亂關中,曹操親率大軍徵討,馬超以潼關為據,雙方一時相持不下。此時,徐晃給曹操獻計道,「公盛兵於此,而賊不復別守蒲阪,知其無謀也。今假臣精兵,渡蒲坂津,為軍先置,以截其裡,賊可擒也。」
  • 曹操區區一個離間計為什麼能讓馬超和韓遂反目成仇
    在三國的歷史上,曹操雖然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打敗,但是他在中原地區的根基毫髮無損,隨機養兵休戰,暫不南顧。在西涼地區還有一個馬超,但是曹操西徵之戰,遭遇大部西涼鐵騎,無奈採用賈詡的離間計,最終打敗馬超。而馬超與韓遂是叔侄關係,韓遂是馬騰多年的好友,為什麼曹操區區一個離間計就能讓他們反目成仇呢?這裡面有什麼秘密?馬超是真的中計了嗎?第一:馬超報仇心切。在赤壁之戰後西涼馬騰想用詐降之計殺了曹操,結果未能遂願,馬超知道父親之死,隧帶兵進潼關,為父親報仇雪恨!
  • 葭萌關之戰,如果劉備讓趙雲出戰馬超,結果如何?
    葭萌關之戰發生在漢中之戰前夕,而當時的趙雲正值巔峰時期。馬超亦在此戰之前的渭南之戰擊潰曹營諸多猛將,恰好也步入了巔峰時期。也就是說,葭萌關之戰,如果是趙雲奉命出戰,可以視為兩人最巔峰時刻的武力值比拼。那麼我們接下來就列舉出二人在巔峰時期的戰績。——趙雲最經典的幾場戰役1、穰山之戰,獨戰張遼【毛本許褚】、于禁、李典三員猛將,策應劉備單馬逃生。
  • 三國志2017:潼關之戰中曹操如何打贏馬超?
    話說在曹操赤壁之戰大敗後,元氣大傷,於是便把統一三國的計劃暫且先擱置,回到北方鞏固曹魏政權。此時,認為曹軍實力大不如前的馬超慫恿韓遂兵變,想將魏國拿下。然而即便赤壁大敗,馬超的那一小撮軍隊也不可能是曹操的對手,更何況馬超手下沒有謀士,只想著依靠西涼鐵騎的勇猛來戰鬥,最終兵變失敗,馬超被迫逃離魏國,而留在曹營的父親馬騰則被曹操所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潼關之戰。
  • 馬超、韓遂被擊敗後,涼州是否還有叛亂?張既有擁兵自重的可能嗎
    早在東漢末年,馬騰、韓遂等在這裡割據一方多年,與益州劉焉極為相似。此後馬騰入朝為官,馬超舉兵叛亂,曹操一怒之下斬殺馬騰,繼而帶兵平定涼州。此後韓遂被夏侯淵擊敗,而馬超則遁入蜀地,成為了劉備的部下。那麼涼州是否就此安穩了呢?其實路還很遙遠。
  • 曹操帳下僅三人可戰馬超,第二人讓馬超都忌憚,你知道都有誰嗎?
    於是,曹操未與馬超等西涼軍閥事先溝通,以致曹軍經過馬超的地盤時,被馬超誤會了,以為曹操是要派人進攻自己,搶西涼的地盤,於是聯合韓遂、張橫、梁興等人起兵反曹。馬超,韓遂等人麾下十餘萬將士,帳下還有龐德等名將,鍾繇和夏侯淵不是馬超的對手,因此不久,曹操親自率軍徵討馬超,韓遂等人。
  • 關中大帥韓遂
    話說董卓這個「坐館」才做了兩年,王允就發動政變了,韓遂、馬騰二人坐山觀虎鬥,持中立的態度。這時的朝廷「坐館」就象走馬觀花,又到李傕上臺。韓、馬想趁機撈點油水,索要糧草,怎知李傕死活不答應。韓、馬也密謀來一場新的政變,他們聯合益州牧劉焉一起發難,史稱「長平觀之戰」。但,韓遂已經不是當初的十萬大軍了,而是一批編制不滿員、帶著飢餓之色的戰士,李傕一戰而敗韓遂聯軍,斬首一萬餘級,韓遂差點命也搭了進去。
  • 地圖上的三國:5張地圖,詳解曹操、馬超關中之戰,時勢稍縱即逝
    試問一個如此智能謀略超過常人,用兵如同孫武、吳起之人,都要在三國之中面臨如此之多的危難,成就大業又豈易事乎?而這「殆死潼關」便是講的這關中之戰的慘烈,差一點死在潼關,既是對馬超在關中之戰中的褒獎;又是作為競爭對手的諸葛亮對曹操用兵的心悅誠服。
  • 甘寧蒙講三國 | 馬超篇 韓遂的最後
    畢竟馬超的造反,是因為曹操要徵討自己,即便是藉口,或早或晚,能放過漢中,連張魯自己都不相信。馬超的心境,跟張魯又大為不同,曾是一方霸主,領著十萬大軍,跟曹軍對陣,張魯於他,地位要低些。侷促在區區漢中,替張魯這邪教教主出力,怎麼說,都是委屈。
  • 從正史來說,馬超的兒子究竟是誰,他的後人結局怎麼樣了?
    前言:就正史來說,蜀漢的驃騎將軍馬超共有三子一女,長子名字不詳,庶子馬秋,次子馬承,女兒馬氏,其中,馬超長子庶子全部死於人手,最終存活下來的只有次子馬承與女兒馬氏,那麼,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兒呢?(一)潼關大戰 威震西涼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時年三十五歲的馬超聯絡韓遂、張橫、梁興、候選、程銀、李堪、馬玩、楊秋等人組成十部聯軍十萬人,在潼關、渭南一帶與曹操展開激戰。
  • 地緣解析曹操「潼關之戰」
    中央之國的形成<三國歷史篇> [第56回]作者:溫駿軒 長篇連載,每周更新第56回 潼關之戰(上)劉備能夠謀得益州,馬超的貢獻很大。如果不是馬超舉兵,曹操的大軍應能就此拿下張魯了。這樣的話,即使劉備還是被請進益州,也很難在前線吃緊的情況下反客為主。
  • 蘭州市籍漢末三國名人:一位血戰曹操,一位擊敗馬超
    第二年,東漢朝廷平定了羌族之亂後,又按原地域重設了金城郡。不過,此時金城郡的地域有所減少,原郡內的袍罕、白石、河關三縣仍歸隴西郡,境內下轄十個縣,治所變更為金城縣。東漢永初三年(公元109年),金城郡再次受到受羌族之亂,金城郡又被取消,所剩地域仍歸隴西郡管轄。直到東漢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原金城郡的十個縣,再次被分出重設金城郡,治所仍舊為金城縣。
  • 得關中者得天下,為什麼馬超佔據關中,卻得不到天下呢?
    不過,在東漢末年,馬超這位諸侯割據關中等地,卻沒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公元211年,曹操決定向涼州拓展。馬超、韓遂等受消息影響,起兵抵抗,在關中潼關、渭南與曹軍發生大戰,最後曹操用計取勝,壓制關中。那麼,問題來了,得關中者得天下,為什麼馬超佔據關中,卻得不到天下呢?
  • 亂世梟雄韓遂
    韓遂聽說後,帶兵前來勸解,結果不知怎的,勸架的韓遂與馬騰居然聯合了起來,一起攻打李傕。  這時,在京城中的諫議大夫種邵、侍中馬宇、左中郎將劉範等,暗中派人找到馬騰、韓遂,讓他們攻打長安,自己為內應。  沒想到,種邵等人的計劃洩露,李傕派樊稠等人主動攻擊馬騰、韓遂,二人被擊敗,軍隊死傷一萬多人,逃回了涼州。
  • 長期以來,涼州勢力的殘餘眾將盤踞關西,對曹操統一起著牽製作用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以駐在洛陽的司隸校尉鍾舔進攻漢中張魯,徵西護軍夏侯淵取道河東(轄今山西西南黃河以東地區)、關中,為鍾舔軍後繼,企圖脅取質任,進一步控制關西眾將。關西眾將果然被衛靚料中,懷疑曹軍是藉機來襲擊自己。為了自衛,韓遂、馬超、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等十部群起反叛曹操,軍隊共達10萬。
  • 三國此人夜渡滿坂津,威懾西涼騎,曹操得此良將後,從此不怕馬超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關西的馬超和韓遂,一直是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甚至夢見三馬同槽而食,都以為是馬騰父子,可見西涼勢力對於曹操是有多大的壓力。其實西涼勢力有勇無謀,又不會治國,只是一盤散沙,何以令曹操會這麼害怕?原因是真實的故爭並不像《三國演義》那樣:有謀者必勝,單挑強者亦必勝,還要講講士兵的素質。
  • 長坂坡大戰趙雲,曹操麾下最驍勇的騎兵-虎豹騎
    曹操軍隊的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從建立之初,曹操就精心挑選了一些能徵慣戰的猛士,組建自己的精銳騎兵部隊,憑藉這隻騎兵隊伍,曹操擊敗對手,這隻騎兵部隊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豹騎。領導這隻騎兵的都是曹操的族人,可以說曹操將虎豹騎看作自己嫡系中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