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侏羅紀的異特龍竟然同類相食!

2020-12-11 騰訊網

文 | 小盜龍

異特龍是最著名的侏羅紀恐龍,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異特龍化石。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採石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破碎的骨骼,上面的咬痕揭示了異特龍鮮為人知的一面。

Mygatt-Moore採石場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這裡自從1981年開始發掘恐龍化石,至今共發現了2368塊骨骼化石。從地層上看,Mygatt-Moore採石場屬於著名的莫裡森組(Morrison Formation),時代可以追溯到距今1.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時期,莫裡森組地層遍布今天的美國西部,是美國恐龍化石產量最高的地層之一。

圖註:Mygatt-Moore採石場的一處,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Mygatt-Moore採石場的化石原地展示,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正在Mygatt-Moore採石場挖化石的小朋友,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但是這些化石都相當破碎,很少有完整的恐龍骨架。在具體研究發現的化石之後,古生物學家驚奇的發現其中29%的化石上都有咬痕!在化石上發現咬痕並不少見,但是Mygatt-Moore採石場中化石咬痕比例特別高,相當於莫裡森組地層其他化石點的六倍!在猶他州的一處著名化石點——克裡夫蘭勞埃德採石場(Cleveland-Lloyd Dinosaur Quarryin),那裡發現了超過20000塊化石,其中只有不到5%的化石上有咬痕。

圖註:化石上發現的咬痕,圖片來自網絡

在化石上留下咬痕的肯定是食肉恐龍,古生物學家通過骨骼化石辨認出採石場中大部分都是體長超過8米的異特龍,有少數是角鼻龍(Ceratosaurus),並沒有發現體型更大的蠻龍和食蜥王龍。

圖註:異特龍的頭骨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咬痕是誰留下的呢?在對比了咬痕與同時期食肉恐龍的牙齒外形後,證明咬痕是異特龍留下的。讓古生物學家感到驚奇的是,異特龍不僅在684塊屬於植食性蜥腳類恐龍的化石上找到了異特龍的咬痕,而且還在83塊屬於獸腳類恐龍化石找到了它們的咬痕,而這些獸腳類恐龍化石正是異特龍!原來異特龍吃同類!

圖註:異特龍的復原,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異特龍嘴中鋒利的牙齒,圖片來自網絡

馬裡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專門研究食肉恐龍的古生物學家託馬斯·霍爾茨(Thomas R. Holtz)說:「儘管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跡象表明異特龍可能存在著同類相食的習性,但是在Mygatt-Moore採石場的發現提供了關於這種觀點最有力的證據。」

食肉恐龍之間自相殘殺並不罕見,在某些情況下,今天的許多大型食肉動物,例如灣鱷和短吻鱷也會吃掉同類。鹽湖城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Utah)的古生物學家馬克·羅伊(Mark Loewen)說:「無論是科莫多巨蜥,還是熊和獅子,今天的大型捕食者都有吃掉同類的例子。」

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in Knoxville)的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妮·德拉姆赫勒(Stephanie Drumheller)認為這些不同尋常的化石記錄是關於異特龍同類相食的重要證據,了解這類可怕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可以揭示有關史前環境狀況的關鍵細節。德拉姆赫勒說:「也許當時的生態系統出現了特殊事件,導致這些動物不得不為它們能找到的食物奔波,以至於它們會吃掉視野中任何殘留的屍體,包括自己的同類。」

儘管來自Mygatt-Moore採石場的證據證明了異特龍會吃同類,但是它們並不是殺死同類然後吃掉,而是吃同類的屍體。在一具異特龍的腳趾骨上發現了另一隻異特龍留下的咬痕,這是啃食遺骸的證據,如果身上其他地方有肉,沒有哪種食肉動物會去啃食腳趾的。

圖註:留有同類咬痕的異特龍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撕咬屍體的異特龍,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學家推測Mygatt-Moore採石場在晚侏羅世曾經是一個水坑,在經歷了長期的乾旱之後,周圍堆積了許多死亡恐龍的屍體。恐龍屍體本應該被沉積物淹沒覆蓋,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此之前,不斷下降的水面又將它們暴露出來。屍體散發出來的惡臭味道吸引了眾多飢餓的食肉恐龍,它們聚集在水坑周圍,吞噬著殘屍,儘管其中許多是同類。德拉姆赫勒打趣道:「我們之間一直在開玩笑說,如果能夠回到當時的現場,那濃濃的腐敗氣味聞起來一定非常恐怖,這種味道正是在告訴你,這些屍體和殘骸堆在一起已經很久啦!」

圖註:水塘的淤泥如同陷阱,會殺死很多動物,圖片來往網絡

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2020年5月的《PLOS One》雜誌上,儘管古生物學家希望能夠找到完整的化石骨架,但是當你看到這些破碎骨頭上遍布的咬痕時,會想像是誰吃了誰,進而思考特定環境之下動物們相互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很有趣呢?

參考資料:

S.K. Drumheller et al. 2020. High frequencies of theropod bite marks provide evidence for feeding, scavenging, and possible cannibalism in a stressed Late Jurassic ecosystem. PLoS ONE 15 (5): e0233115;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3115

-完-

相關焦點

  • 同類相食!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
    同類相食!異特龍竟然如此殘忍!異特龍是最著名的侏羅紀恐龍,古生物學家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異特龍化石。在科羅拉多州的一個採石場,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破碎的骨骼,上面的咬痕揭示了異特龍鮮為人知的一面。讓古生物學家感到驚奇的是,異特龍不僅在684塊屬於植食性蜥腳類恐龍的化石上找到了異特龍的咬痕,而且還在83塊屬於獸腳類恐龍化石找到了它們的咬痕,而這些獸腳類恐龍化石正是異特龍!原來異特龍吃同類!
  • 異特龍
    物種特徵異特龍(Allosaurus)又稱躍龍或異龍,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身長為9米,最大可達12.8米。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1億2000萬年。相較於大型、強壯的後肢,它們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彎曲,長度為25釐米。尾巴長而重,可平衡身體與頭部。異特龍的骨架和其它獸腳亞目恐龍一般,呈現出類似鳥類的輕巧中空特徵。異特龍是該時期北美洲莫裡遜組最常見的大型掠食動物,並位在食物鏈的頂層。它們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例如:鳥腳下目、劍龍科、蜥腳下目恐龍。
  • 重返侏羅紀!法國將拍賣異特龍化石 估價近千萬人民幣
    異特龍是霸王龍的祖先,生活於侏羅紀晚期,距今大約1.5億年前。這具異特龍化石長10米、高3.5米,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異特龍化石之一。2016年,它在美國懷俄明州一個農場被人們發現,其中超過70%骨架是異特龍的真實骨骼,包括頭骨、牙齒以及爪子等,其餘30%是專家在其原始骨骼的基礎上重新製作的,堪稱「完好無損」。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開啟掠食,滄龍增肥,異特龍需要存在感
    在《侏羅紀世界2》的結尾處,霸王龍和其他恐龍雖然一同逃出了囚籠,但是T-Rex似乎並沒有急著跑向樹林躲藏起來,而是和牛龍在搶奪一個小食物。《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開啟掠食,或許來到新地盤的大塊頭,知道這裡很少有大型的獵物可供捕食,所以才趕緊在啟發站點,先補充一點能量。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刷新食物鏈,三角龍強硬,異特龍要出山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刷新食物鏈,逃出了鐵籠束縛的T-Rex,無疑會挑戰新大陸的食肉動物之王,而強橫的非洲獅群,可以拿下這隻史前的陸地霸主嗎?然而和群體對抗的消耗戰比起來,有一種長有尖角的植食性恐龍,卻是有一擊打退霸王龍的本事,那就是強橫的三角龍,有頸盾作為防護,它能扛得住霸王龍的前期攻勢,如果運氣好的話,三角龍的長角,成功刺入霸王龍的軀殼,無疑會是重創,畢竟連《侏羅紀世界2》中的暴虐迅猛龍,也是被長角一下子給戳得沒了脾氣,霸王龍自然要敬畏三分。
  • 異特龍超龍代表恐龍,異特龍,大盜龍,南方巨獸龍等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新獸腳類/鳥吻類/堅尾龍類 /俄裡翁龍類 /鳥獸腳類/肉食龍類/異特龍超科異特龍科Allosauridae:異特龍,Allosaurus,又稱異龍或躍龍,是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米,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休養生息,小塊頭逆行,異特龍蠢蠢欲動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慵懶地跑進了森林,大有隱退之意,畢竟暴龍的皮膚上,布滿了傷疤,以及年老的褶皺,也該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了,順便給新一代的恐龍們一些機會。霸王龍無心爭鬥,大有退出紛爭的意思,但是龍在江湖,也是身不由己,一旦遇到新的強大對手,暴龍還是要出來平衡下對方囂張的氣焰,順便暖心保護下男主,保持自己的存在感。
  • 《侏羅紀世界3》霸王龍退隱江湖,迅猛龍還年輕,想看異特龍
    雖然粉絲們很想看棘神和老霸來一場巔峰對決,彌補《侏羅紀公園3》中倉促結束戰鬥的遺憾,不過隨著一些發現被挖掘出來,傳說中的戰鬥神話棘龍,似乎也是有點小尷尬了,從粉絲的搞笑版概念圖中,我們不難看出棘龍應該是類似鱷魚的長條形,後腿也不足以支持長久站立,如果硬要和霸王龍對打的話,很可能會像牛龍一樣,被T-Rex狠狠踩在腳底下。
  • 方舟異特龍有什麼用
    方舟異特龍有什麼用,很多玩家都不知道,下面就和小編來一起了解下。
  • 侏羅紀的莫裡遜組都有哪些大型食肉恐龍?
    01 蠻龍蠻龍是侏羅紀時期最強的食肉恐龍,也是侏羅紀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而且蠻龍的體型龐大,平均身長有12米,體重平均也有8噸左右,因此蠻龍又被稱為「侏羅紀暴龍」。02 異特龍異特龍是北美莫裡遜組中數量最多的肉食恐龍之一,當然它也是生存在距今約1.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龍。在眾多的異特龍化石中,最大者體長9.7米,體重約有3.6噸。
  • 侏羅紀最恐怖的食肉恐龍,比一輛公共汽車還要大!
    ,即「巨異特龍(Allosaurus maximus)」。Marshall繪製圖註:食蜥王龍的復原圖,Sergey Krasovskiy繪製食蜥王龍比異特龍大出了不少,普通的異特龍大多都在食蜥王龍看起來就像是一頭特大號的異特龍。也許是為了支撐更加龐大的體型,食蜥王龍相比異特龍擁有更加粗壯的後腿,這能支撐起它們強壯的身軀,也為追擊獵物提供了更強大的動力。一般來說,越是龐大的肉食恐龍,為了平衡巨大頭部的重量,前肢都會變的很小。而食蜥王龍卻是個反例,不僅僅擁有巨大的體型,前臂還繼承了近親異特龍的特徵,依然十分強壯。
  • 總裁龍、蘿莉龍、炮灰龍……《侏羅紀世界2》裡一共有多少恐龍?
    龍中學霸——迅猛龍聽名字就能知道這種龍的特點——又快又猛。在「侏羅紀」系列裡,它應該是身份最重要的恐龍,因為它成為第一種、也是目前唯一一種被馴化的恐龍。水中霸主——滄龍「侏羅紀」世界裡生活在水中的恐龍。它體型碩大,以大白鯊為食,嗯,偶爾也吃人——如果有人送上門的話。
  • 科學家:飢不擇食,甚至會同類相食
    雖然人類自從進入文明社會後,基本上就和同類相食say goodbye了。但是在自然界,同類相食的情況還比比皆是。雄性動物和帶有幼崽的雌性動物交配,就會想方設法殺死雌性動物和「前夫」的幼崽;兩種動物生活在同一個區域,就會殺死對方的幼崽;有的時候,為了爭奪領地,它們也會同類相殘。
  • 恐龍來了,帶你「重返」侏羅紀!
    堪稱經典的《侏羅紀公園》,當它第一次出現在熒幕上的時候著實驚豔+驚悚。帶著如此兇狠的武器,霸王龍輕易地稱霸侏羅紀時代,成為金字塔最頂端的生物。其實,霸王龍「雙手」相對於體型來說有點「弱不禁風」。但其實「小雞腿」似的「雙手」對霸王龍的生存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那些體型嬌小或是很接近卻攻擊不到的敵人,這個僅有一公尺長的前肢可是擊出致命一擊的關鍵。霸王龍能成為恐龍霸主,跟這雙賣萌的小雞腿有很大的關係!
  • 《侏羅紀世界:大巖城之戰》將出,故事設在《侏羅紀世界3》之前
    最重量級的主創就是導演科林·特雷沃羅,他是《侏羅紀世界1》的導演,而且已經確定回歸執導《侏羅紀世界3》,所以這部由他親自執導的短片肯定會在某種程度上跟未來的《侏羅紀世界3》有著一定的聯繫,或者說風格上的統一性。
  • 「侏羅紀世界」的恐龍都有啥?
    雖然生了一副羅剎臉,但因為體型和頭骨的限制,食肉牛龍無法攻擊大型的食草恐龍,強健的大腿保證了速度,在捕獵中小型恐龍時完全不落下風。在《侏羅紀世界2》的預告中我們也看到了食肉牛龍的身影,火山爆發時它似乎襲擊了主角們,但很快被比它更強勁的食肉恐龍殺死。
  • 方舟:夜晚傷害堪比霸王龍的斑龍,異特龍是否能戰勝它
    異特龍異特龍是少數有領袖buff的生物之一,有領袖帶領的它們十分可怕(2隻或者2隻以上就會有一名領袖),領袖異特龍攻擊附帶流血debuff,一般看到異特龍小編選擇繞路(惹不起惹不起白天起來加班的斑龍都能打贏異特龍,那晚上的斑龍就更不用說了,估計可以碾壓異特龍。小編還說白天的斑龍比較弱,可是異特龍連白天的斑龍都打不過(臉好痛)。斑龍vs異特龍,團隊的戰鬥才是重頭戲,團戰即將開始
  • 侏羅紀系列電影裡恐龍那麼多,你叫得出名字嗎?
    腕龍類恐龍屬於蜥腳形類恐龍,吃高處的嫩葉,不易啃食地面高度附近的植被。腕龍的前肢和前掌很長,比後肢發達。異特龍《侏羅紀世界2》中的異特龍脆弱異特龍脆弱異特龍是異特龍的一種,體長8.5米,重1.7噸。往往捕食小型單個圓頂龍類、梁龍類、劍龍類等。由於異特龍的化石記錄不足,所以分類名稱尚不確定。
  • 《侏羅紀世界2》曝新畫面,迅猛龍大戰混種龍,霸王龍秒殺牛龍
    《侏羅紀世界2》即將上映,影片最新曝光了幾款短預告,大部分都是舊畫面,不過有幾個有意思的新畫面,一起來看一下吧:1、霸王龍秒殺食肉牛龍。這是影片在許多預告中主打的畫面,這裡的宣傳畫面除去了背景,只保留恐龍角色,能更加清晰地看到食肉牛龍的動態。食肉牛龍想要吃掉主角一行人,但是衝刺時被霸王龍一口咬住脖子。
  • 《侏羅紀世界2》恐龍種類大盤點,第七個是龍中哈士奇
    三角龍的口鼻部鼻孔上方有一根角狀物;以及一對位在眼睛上方的角狀物,超過80公分。頭顱後方則是相對短的骨質頭盾。在上一部中,三角龍與變異暴虐龍的大戰很精彩,不知在《侏羅紀世界2》當中會有怎樣的表現?三角龍6、美頜龍美頜龍是一種小型的雙足肉食性恐龍,大概只有火雞那麼大,在《侏羅紀公園2》開頭討要食物,最後攻擊小女孩的就是這個小傢伙,不要覺得它很小巧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