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票】數萬人將伴唱齊豫《橄欖樹》臺灣「民歌40」 深圳灣催淚致青春!

2021-02-17 深圳發布

《蘭花草》

萬芳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 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 夜夜不能忘

但願花開早 能將宿願償

滿庭花簇簇 開得許多香

這原是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希望》,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

後被臺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

《 匆 匆 》

胡德夫


人生啊,就像一條路

一會兒西,一會兒東
匆匆,匆匆
我們都是趕路人

珍惜光陰莫放鬆

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盡頭

枉嘆此行成空

胡德夫的《匆匆》,雖然提到了「人生」「春花紅」「妄嘆此行成空」,但最後整首曲子所給聽眾呈現出的情懷卻恰恰是一種「人生一會西一會東,但無論怎樣,人生都不負此行。」

時間匆匆過去後,留下老去的我們。

老的很安詳,很知足。沒有一絲對於青春遺憾的幽怨和痴嗔。

《龍的傳人》

胡德夫、吳楚楚、李建復

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

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

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

「這首歌,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華人來說都不陌生!」

1978年美國與臺灣當局「斷交」,當時正在臺灣政治大學讀書的侯德健對周遭的「悲情」不以為然,在他看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一直被悲情籠罩,受外國人牽制,他憤怒於這種懦弱的悲情,寫下了《龍的傳人》。「

當時,正值臺灣校園民歌浪潮的高潮,侯德健是其中的重要人物,《龍的傳人》很快在以挖掘校園民歌著稱的新格唱片錄製完成,由李建復演唱,推出後立即成為熱門歌曲,被迅速傳唱。

《月琴》

 殷正洋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由於版權問題,不能讓大家聽到鄭怡原版的《月琴》)

作為本次「民歌40」的主題「唱一段思想起」的來源,這首由蘇來創作的、鄭怡演唱的經典歌曲《月琴》怎麼能沒有呢!

有一天,鄭怡到蘇來家玩,蘇來一時手癢,就對鄭怡說:「小妹,我寫了一首歌,你聽聽看。」鄭怡聽過這首歌之後,不動聲色,她問:「你這首歌……給誰?」蘇來說:「要給小復(李建復)唱。」鄭怡說:「這歌……我唱比較合欸!」蘇來心存疑問地問:「會嗎?」於是鄭怡就唱給蘇來聽。

聽過之後,蘇來很意外鄭怡居然能夠唱出歌中背負的某種責任和使命的感覺,這份意外改變了他最初的想法。到了錄音的時候,鄭怡又提了一個建議:應該先唱副歌,即把這首歌的最後一句「再唱一段思想起」調到前面來當第一句唱,這樣的話歌曲會有更強的震撼力。鄭怡的建議被大家採納了。於是,我們現在聽《月琴》時,首先就聽到了鄭怡那清亮的高音。

這就是人們常常說起的「原來寫給李建復的歌,卻被鄭怡『強行霸佔』了」故事的來龍去脈。

《外婆的澎湖灣》

葉佳修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

談起《外婆的澎湖灣》,創作者葉佳修回憶這是潘安邦的故事,也是葉佳修第一次寫別人的故事。為了潘安邦的第一張專輯,葉佳修和潘安邦談了一整個下午,潘安邦把他一生中認為最重要的事都告訴葉佳修,包括潘安邦從小跟著外婆長大的事,葉佳修覺得這種祖孫之間的情感很特別,所以就寫了這首歌。

《小茉莉》

南方二重唱


夕陽照著我的小茉莉 小茉莉

海風吹著她的發 她的發

我和她在海邊奔跑
她說她要尋找小貝殼

(由於版權問題,不能讓大家聽到包美聖原版的《小茉莉》)

臺灣小清新的始祖包美聖的聲音乾淨清澈,近乎於童聲,所以她演唱的歌曲,很多被當成兒歌廣為傳唱。《小茉莉》是包美聖的成名作,不過並沒有收錄在她個人很經典的第一張專輯《包美聖專輯》裡,那一張唱片唱紅了一首《捉泥鰍》,至今已成經典兒歌。

《橄欖樹》

齊豫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齊豫開始唱這首歌是用西洋民歌的唱法來唱的,但到實際進錄音室的時候,李泰祥就多出了很多想法,李泰祥的要求是要把這首歌唱得很寬闊,不能有虛音,他覺得虛音是靡靡之音。

《橄欖樹》的詞作者三毛對其中幾句歌詞並不認同,最早三毛的詞寫的是「小毛驢」,只是因為唱起來不夠好聽,所以李泰祥才跟三毛商量改成「橄欖樹」。

《夢田》

 齊豫、潘越雲

用它來

種什麼

用它來

種什麼

種桃種李

種春風

開盡梨花

春又來 

啊..

此張專輯首次以音樂及獨白的形式,再現女作家三毛傳奇的人生經歷。《夢田》是整張唱片中最後完成的歌曲,歌詞很簡單,卻最能體現三毛理想中的意境。

齊豫還記得當年錄製這張專輯的時候,三毛在錄音棚裡一邊聽一邊啜泣,因為《夢田》這首歌令她想起去世的丈夫荷西。

《如果再見》

 韋禮安


如果有天不經意擦肩

所有心事 被時間諒解

回到那家老店 剩一個人
不必掛念

作為民歌傳承的火炬手,韋禮安除了會演繹一些影響至深的民歌之外,還會演唱新專輯《硬戳》中的新歌《如果再見》。

《如果再見》是韋禮安與伯樂林建良首度連手打造的傷感情歌,描寫自我幻想如果再遇見的情景。其實是個很複雜的心情,不會不開心但也不是開心,因為就算時間過去,往事好像都變得雲淡風輕,但一切畢竟曾經存在,只是如同歌詞所寫的:「至於心痛很淺」。

《旅行的意義》

 陳綺貞


卻說不出

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

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你卻說不出

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旅行的意義

作為第一次參加「民歌系列」演唱會的新人陳綺貞,如今也和民歌一樣步入了四十不惑的年齡,民歌之於她有著重要的意義,陪伴她長大的許許多多的民歌,讓她鼓起勇氣去創作,並影響著未來她的歌曲風格。

寫這首歌時候陳綺貞還沒去過很多地方,她是帶著一種憧憬的心情寫的,渴望心境、身體的自由。這個標題對她來說是個很多的問題:她嚮往的地方在哪兒,她心中的理想是什麼,想了很久都沒有答案,於是哼出了這樣的旋律

歌曲聽完

是否喚起了一些大家兒時的記憶

這樣一場音樂盛宴,怎麼能錯過

購票請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臺灣民歌40年 在懷舊中傳承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孟迷 40年前,歌者楊弦在臺北中山堂發起了「現代民歌之夜」,以此拉開中國臺灣地區現代民歌運動的序幕,脫胎於此的李宗盛、羅大佑、齊豫、潘越雲等音樂人及其開創的臺灣新流行音樂日漸風靡華語樂壇。 40年後,一場名為「民歌40年——再唱一段思想起」的演唱會在臺灣多城上演,勾起了幾代人的鄉愁。
  • 齊豫 葉佳修:青蔥往事知多少
    嘉賓介紹齊豫 葉佳修做客《玲聽兩岸》特別節目1979年,一首漂洋過海的《橄欖樹》讓我們記住了她的天籟之音;從1979年至今的40餘年裡作為臺灣民歌運動中崛起的巨星,她的歌聲充滿了靈性,每當旋律響起,總能讓人想起詩與遠方。時光荏苒、歲月流逝,齊豫和她的歌聲一樣,始終保持著清清淡淡的態度,越品越有味道。他的作品唱紅了齊豫、蔡琴、費翔、陳淑樺、張明敏等幾代歌手,因此被稱為「鄉村田園歌謠始祖」,也被譽為臺灣的約翰丹佛。
  • 民歌40經典再現 傳唱兩岸深植民心
    華夏經緯網7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40年前,在兩岸對峙的年代,臺灣青年學子在校園發起「唱自己的歌」,揭開校園民歌的序幕,為華語流行音樂奠基並影響對岸,40年後民歌經典再現,傳唱兩岸,深植民心。
  • 萬方齊豫陳綺貞唱響民歌往事
    40年前,歌者楊弦和胡德夫在臺北中山堂發起了「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讓人們聽到了臺灣民謠。脫胎於此的李宗盛、羅大佑、齊豫、潘越雲等音樂人及其開創的臺灣新流行音樂日漸風靡華語樂壇。40年後,一臺名為「臺灣民歌40年」的演唱會在多城上演,勾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今年11月19日,這趟民謠列車將開進內地,首站停靠在深圳灣春繭體育館。
  • 齊豫2014廣州演唱會橄欖樹具體時間
    演唱會名稱:橄欖樹 2014廣州演唱會 齊豫  演唱會時間:2014年9月27日(周六)20:00  演唱會票價:400元/600元/800元  演唱會地址:廣州天河區黃埔大道中315號羊城創意園內(半島酒家附近) 中央車站展演中心  演唱會亮點:除了《橄欖樹》,齊豫還唱粵語歌  這一次,"橄欖樹" 是一場演唱會,走進這場以 "橄欖樹" 為名的演唱會,你就走進了一個夢,一個由音符譜出的夢
  • 臺中舉辦民歌40演唱會 3萬民眾回憶青春歲月
    臺中市府今晚在市民廣場舉辦民歌40演唱會,市民坐滿草地,享受浪漫的民歌音樂會。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華夏經緯網11月2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市市民廣場1日晚洋溢濃濃民歌味,3萬民眾攜家帶眷前來一睹鄭怡
  • 齊豫:唱橄欖樹成名,2次婚姻都失敗,10年不見女兒原因終於揭曉
    但要說到齊豫,整個華語歌壇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她,有人說,這是一個天使的名字,齊豫的歌聲,幾乎成為了那時青春的代表,作為當時校園民謠的旗幟歌手,齊豫的聲名幾乎如雷貫耳。相比現在的歌手,齊豫就像是一個傳奇,甚至是一個百年難遇的奇蹟,這個靠《橄欖樹》成名的女子,卻經歷了2次失敗的婚姻,10年不見女兒原因終於揭曉。
  • 齊豫、潘越雲、陳綺貞、胡德夫、雷光夏、韋禮安……(有福利)
    沒有一絲對於青春遺憾的幽怨和痴嗔。1978年美國與臺灣當局「斷交」,當時正在臺灣政治大學讀書的侯德健對周遭的「悲情」不以為然,在他看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一直被悲情籠罩,受外國人牽制,他憤怒於這種懦弱的悲情,寫下了《龍的傳人》。「當時,正值臺灣校園民歌浪潮的高潮,侯德健是其中的重要人物,《龍的傳人》很快在以挖掘校園民歌著稱的新格唱片錄製完成,由李建復演唱,推出後立即成為熱門歌曲,被迅速傳唱。
  • 新作比肩《橄欖樹》 齊豫:經典永遠唱不厭
    3月24日本周六晚八點,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七期將繼續在央視一套播出。齊豫以天籟之音演繹詩詞經典直觸人心,現場清唱《橄欖樹》依然能夠驚豔時光;鳳凰傳奇攜秦觀《行香子·樹繞村莊》再度登上舞臺,一改爽朗大氣的演唱風格,反而走起婉約清新範兒,如此畫風突變,引得庾澄慶大呼「耳目一新!」
  • 齊豫紀念恩師再唱《橄欖樹》 個唱盈利全做慈善
    齊豫(資料圖)曾宣布不再舉行商業個唱、不再於公開場合演唱《橄欖樹》的齊豫,為了感念恩師李泰祥的引領,將在4月11日晚八點於臺北TICC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橄欖樹2014臺北演唱會齊豫》演唱會,嗓音被歌迷稱為天籟的齊豫再開金嗓重新演繹曠世經典
  • 每日一歌推薦 | 《橄欖樹》
    歌曲簡介 《橄欖樹》是齊豫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詞,收錄在齊豫1979年7月9日發行的同名專輯《橄欖樹》中。這首歌曲是齊豫的代表作品之一。
  • 寶島女聲(一):從齊豫上《歌手》低排名說起,這些歌每一首都是故事
    是李泰祥向三毛邀的詞,早在70年代初已經寫好,到金韻獎齊豫拿下冠軍後,李泰祥被齊豫的聲音驚豔到,很快為她打造了完整的《橄欖樹》專輯。,不知道三毛寫《橄欖樹》正是荷西走的那年,還唱得很開心。也不知道,齊豫有沒有打算在節目上祭出大殺器《橄欖樹》。
  • [好歌是怎麼誕生的208]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詞《橄欖樹》
    這首歌曲是齊豫的代表作品之一。這一年,李泰祥38歲,三毛36歲。2010年,「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於12月12日廣州影音展揭曉,《橄欖樹》入選「30年30歌」。李泰祥齊豫開始唱這首歌是用西洋民歌的唱法來唱的,但到實際進錄音室的時候,李泰祥就多出很多想法,李泰祥的要求是要把這首歌唱得很寬闊,不能有虛音,他覺得虛音是靡靡之音。
  • 《橄欖樹》作曲李泰祥病逝 創作500首歌經典無數
    音樂大師李泰祥  央廣網北京1月3日消息(記者溫飛 郭淼)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橄欖樹》這首歌伴隨和影響了幾代人。對於這首歌的詞作者三毛以及演唱者齊豫,大家也不陌生。但是,卻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首歌的曲作者——臺灣音樂大師李泰祥。  昨天(2日)晚上,李泰祥,因甲狀腺癌病逝,享年73歲。  在音樂道路上,李泰祥是絕對的「跨界」。在保留臺灣民歌清澈質樸的同時,他把自己對古典音樂的理解融入進來。文學與音樂的交合,古典與田園的會面,充滿著行吟詩人般的感嘆。  李泰祥先後創作了500首歌曲,經典無數。
  • 臺灣民歌四十年:從憤怒到和解
    唱著《龍的傳人》、《酒幹倘賣無》、《鹿港小鎮》、《橄欖樹》長大的幾代人,想必都不會忘記2005年舉辦的「永遠的未央歌:民歌30演唱會」,活躍在70年代的民歌手們江湖重聚,再相逢,笑中帶淚,除了感動還是感動,相約下一個十年再見。
  • 臺灣民歌四十年:潮起潮落 不忘初心
    資料圖片   「給我一張鏗鏗的吉他 一肩風裡飄飄的長髮 ……我是一個民歌手 歲月牽得多長 歌就牽得多長……」2015,臺灣民歌運動興起40年。   後來,有觸角敏銳的唱片公司發現了民歌這一巨大的商機,開始介入民歌的製作與發行。唱片公司舉辦的金韻獎大賽、民謠風大賽發掘了包美聖、齊豫、李建復、蘇來、蔡琴、葉佳修等優秀的歌者和創作者,為獲獎者推出的歌曲合集一時風頭無兩。這一時期湧現的許多人才,成為後來臺灣唱片業的中堅力量。
  • 臺灣"民歌41"5月份在臺北、臺中、高雄登場
    臺灣「民歌41高峰會」1月25日舉行記者會正式「開跑」。14位臺灣「校園民歌」時代著名歌手將在5月份的三場演出中登場。  臺灣「民歌41高峰會」1月25日舉行記者會正式「開跑」。14位臺灣「校園民歌」時代著名歌手將在5月份的三場演出中登場。
  • 臺灣寫真:池上秋收割稻忙 齊豫放歌染穗黃
    中新社臺東10月27日電 題:池上秋收割稻忙 齊豫放歌染穗黃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陳小願  每個人心裡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臺灣作家三毛寫下名句:「種桃、種李、種春風」。26日、27日兩天下午,這首《夢田》的原唱歌者齊豫,在臺灣臺東池上鄉稻田之畔悠揚放歌,訴說自己心中那一畝田、一個夢。
  • 臺灣「民歌41」5月份在臺北、臺中、高雄登場
    14位臺灣「校園民歌」時代著名歌手將在5月份的三場演出中登場。圖為去年「民歌40高峰會」領軍者,今年發起「民歌41」的施孝榮在記者會上演唱。 陳悅 攝    臺灣「民歌41高峰會」1月25日舉行記者會正式「開跑」。14位臺灣「校園民歌」時代著名歌手將在5月份的三場演出中登場。以《野百合也有春天》、《天天天藍》等聞名華語樂壇的潘越雲今年也在演出陣容中。
  • 一曲橄欖樹,兩岸四十年。如今的詩與遠方,她來告訴你……
    《橄欖樹》,讓許多現場觀眾熱淚盈眶,字裡行間也將她的人生故事與兩岸情緣娓娓道來…… 1979年,22歲的齊豫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橄欖樹》,而其中由三毛作詞、李泰祥作曲的同名歌曲,不但讓齊豫一舉成名,更成為了兩岸一代人的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