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草》
萬芳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 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 夜夜不能忘
但願花開早 能將宿願償
滿庭花簇簇 開得許多香
這原是胡適先生早年寫的一首詩《希望》,1921年夏天胡適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蘭花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餘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了這首小詩。
後被臺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二人修改並配上曲子,同時改名為《蘭花草》,從而廣為傳唱。
《 匆 匆 》
胡德夫
人生啊,就像一條路
一會兒西,一會兒東
匆匆,匆匆
我們都是趕路人
珍惜光陰莫放鬆
匆匆,匆匆
莫等到了盡頭
枉嘆此行成空
胡德夫的《匆匆》,雖然提到了「人生」「春花紅」「妄嘆此行成空」,但最後整首曲子所給聽眾呈現出的情懷卻恰恰是一種「人生一會西一會東,但無論怎樣,人生都不負此行。」
時間匆匆過去後,留下老去的我們。
老的很安詳,很知足。沒有一絲對於青春遺憾的幽怨和痴嗔。
《龍的傳人》
胡德夫、吳楚楚、李建復
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
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
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
「這首歌,對於任何一個中國人、華人來說都不陌生!」
1978年美國與臺灣當局「斷交」,當時正在臺灣政治大學讀書的侯德健對周遭的「悲情」不以為然,在他看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一直被悲情籠罩,受外國人牽制,他憤怒於這種懦弱的悲情,寫下了《龍的傳人》。「
當時,正值臺灣校園民歌浪潮的高潮,侯德健是其中的重要人物,《龍的傳人》很快在以挖掘校園民歌著稱的新格唱片錄製完成,由李建復演唱,推出後立即成為熱門歌曲,被迅速傳唱。
《月琴》
殷正洋
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謠
走不盡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由於版權問題,不能讓大家聽到鄭怡原版的《月琴》)
作為本次「民歌40」的主題「唱一段思想起」的來源,這首由蘇來創作的、鄭怡演唱的經典歌曲《月琴》怎麼能沒有呢!
有一天,鄭怡到蘇來家玩,蘇來一時手癢,就對鄭怡說:「小妹,我寫了一首歌,你聽聽看。」鄭怡聽過這首歌之後,不動聲色,她問:「你這首歌……給誰?」蘇來說:「要給小復(李建復)唱。」鄭怡說:「這歌……我唱比較合欸!」蘇來心存疑問地問:「會嗎?」於是鄭怡就唱給蘇來聽。
聽過之後,蘇來很意外鄭怡居然能夠唱出歌中背負的某種責任和使命的感覺,這份意外改變了他最初的想法。到了錄音的時候,鄭怡又提了一個建議:應該先唱副歌,即把這首歌的最後一句「再唱一段思想起」調到前面來當第一句唱,這樣的話歌曲會有更強的震撼力。鄭怡的建議被大家採納了。於是,我們現在聽《月琴》時,首先就聽到了鄭怡那清亮的高音。
這就是人們常常說起的「原來寫給李建復的歌,卻被鄭怡『強行霸佔』了」故事的來龍去脈。
《外婆的澎湖灣》
葉佳修
澎湖灣 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
有我許多的童年幻想
陽光 沙灘 海浪 仙人掌
還有一位老船長
談起《外婆的澎湖灣》,創作者葉佳修回憶這是潘安邦的故事,也是葉佳修第一次寫別人的故事。為了潘安邦的第一張專輯,葉佳修和潘安邦談了一整個下午,潘安邦把他一生中認為最重要的事都告訴葉佳修,包括潘安邦從小跟著外婆長大的事,葉佳修覺得這種祖孫之間的情感很特別,所以就寫了這首歌。
《小茉莉》
南方二重唱
夕陽照著我的小茉莉 小茉莉
海風吹著她的發 她的發
我和她在海邊奔跑
她說她要尋找小貝殼
(由於版權問題,不能讓大家聽到包美聖原版的《小茉莉》)
臺灣小清新的始祖包美聖的聲音乾淨清澈,近乎於童聲,所以她演唱的歌曲,很多被當成兒歌廣為傳唱。《小茉莉》是包美聖的成名作,不過並沒有收錄在她個人很經典的第一張專輯《包美聖專輯》裡,那一張唱片唱紅了一首《捉泥鰍》,至今已成經典兒歌。
《橄欖樹》
齊豫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齊豫開始唱這首歌是用西洋民歌的唱法來唱的,但到實際進錄音室的時候,李泰祥就多出了很多想法,李泰祥的要求是要把這首歌唱得很寬闊,不能有虛音,他覺得虛音是靡靡之音。
《橄欖樹》的詞作者三毛對其中幾句歌詞並不認同,最早三毛的詞寫的是「小毛驢」,只是因為唱起來不夠好聽,所以李泰祥才跟三毛商量改成「橄欖樹」。
《夢田》
齊豫、潘越雲
用它來
種什麼
用它來
種什麼
種桃種李
種春風
開盡梨花
春又來
啊..
此張專輯首次以音樂及獨白的形式,再現女作家三毛傳奇的人生經歷。《夢田》是整張唱片中最後完成的歌曲,歌詞很簡單,卻最能體現三毛理想中的意境。
齊豫還記得當年錄製這張專輯的時候,三毛在錄音棚裡一邊聽一邊啜泣,因為《夢田》這首歌令她想起去世的丈夫荷西。
《如果再見》
韋禮安
如果有天不經意擦肩
所有心事 被時間諒解
回到那家老店 剩一個人
不必掛念
作為民歌傳承的火炬手,韋禮安除了會演繹一些影響至深的民歌之外,還會演唱新專輯《硬戳》中的新歌《如果再見》。
《如果再見》是韋禮安與伯樂林建良首度連手打造的傷感情歌,描寫自我幻想如果再遇見的情景。其實是個很複雜的心情,不會不開心但也不是開心,因為就算時間過去,往事好像都變得雲淡風輕,但一切畢竟曾經存在,只是如同歌詞所寫的:「至於心痛很淺」。
《旅行的意義》
陳綺貞
卻說不出
你愛我的原因
卻說不出
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
你卻說不出
在什麼場合我曾讓你分心
說不出旅行的意義
作為第一次參加「民歌系列」演唱會的新人陳綺貞,如今也和民歌一樣步入了四十不惑的年齡,民歌之於她有著重要的意義,陪伴她長大的許許多多的民歌,讓她鼓起勇氣去創作,並影響著未來她的歌曲風格。
寫這首歌時候陳綺貞還沒去過很多地方,她是帶著一種憧憬的心情寫的,渴望心境、身體的自由。這個標題對她來說是個很多的問題:她嚮往的地方在哪兒,她心中的理想是什麼,想了很久都沒有答案,於是哼出了這樣的旋律
歌曲聽完
是否喚起了一些大家兒時的記憶
這樣一場音樂盛宴,怎麼能錯過
購票請點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