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社區開設助老餐廳 探索解決老人「吃飯難」

2020-12-12 大眾網

中新網長春12月7日電 (記者 張瑤)「飯菜味道很不錯,很合我們的胃口,這是家門口的食堂啊!」12月7日,位於長春市綠園區青欣路66號的「印跡·我的年代」社區助老餐廳,受到老人們的交口稱讚。

工作人員為老人打飯 張瑤 攝

「以前每天為了這頓午飯,簡直愁死人啊。一會兒要想買啥菜,一會兒要想弄什麼吃的,關鍵弄了半天也只能吃幾口,剩下很多,又不停地吃剩菜,哪兒有啥子營養嘛。」68歲的劉勝才說,自從有了社區助老餐廳,每天一到飯點就過來吃午餐,菜品還都是營養專家搭配的,很舒心。

記者了解到,這家助老餐廳於12月2日開業。餐廳負責人辛明月對記者說:「我們在店鋪裝修時,考慮到了可能會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前來用餐,因此修建了坡道、護欄,便於輪椅進出;在桌椅的選擇上,也全部引進適老化桌椅,沒有稜角非常安全。」

工作人員為老人打包飯菜 張瑤 攝

此外,餐廳從採買、清洗、烹飪、分餐、用餐、垃圾回收及清潔都按照最高標準流程,優選上等肉蛋類和時令鮮蔬等高品質食材,做到每一碗飯菜都新鮮健康,廚師也都經過營養學培訓。

「一葷三素一湯才9元,還有包子、饅頭、稀飯、豆漿,想吃啥就選啥。」劉勝才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餐廳的菜品。老人說,餐廳最吸引他的,不僅是一個吃飯的地方,更是老鄰居們談天說地、交流感情的地方。

工作人員在為老人打飯 張瑤 攝

目前,餐廳為社區老人及居民提供早餐、午餐。值得一提的是,餐廳不僅提供堂食,還會針對80歲以上老人和行動不便人群提供上門送餐服務。「開業時間很短,一些老人還不知道餐廳開業,所以送餐的次數很少,以後會逐漸增加。」辛明月說。

74歲的馬建平坦言,以後要經常來光顧。「這裡有熱乎乎的飯菜,還不用刷鍋洗碗,工作人員服務周到熱情,溫馨舒適。」說話間,又有幾名老人趕來用餐,工作人員熱情地將他們迎了進來。

廚師正在準備菜品 張瑤 攝

據記者了解,這家餐廳所在的星馳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大型老舊生活區,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1273位,其中還有很多高齡空巢老人。近年來,星馳社區在不斷探索社區助老服務新模式,著力打通服務居民「最後一公裡」。

「助老餐廳是政府主導,引入專業的民營非企業社會組織運營。」星馳社區黨委書記李雅玲說,設立餐廳的初衷是解決老人「吃飯難」問題,還為他們聯絡感情提供了好機會。(完)


相關焦點

  • 長春一社區開設助老餐廳,為社區內老人提供免費送餐服務
    >助老餐廳可為老人免費送餐 8日上午10時許,城市晚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了「印跡·我的年代」社區助老餐廳,從外觀上看,該餐廳嶄新的裝修,應該是營業不久。 居民萬先生今年快90歲了,正在小區內健身,談到剛剛開業的助老餐廳,萬先生表示贊成,「社區這個辦法不錯,解決了很多社區老人做飯、吃飯難的問題,我現在和老伴兒還能動彈,做飯沒問題,等動彈不了了,我們也準備到餐廳裡點餐去!」
  • 讓老人吃飯不犯難!嶗山區將對優質助老食堂額外獎補,最高10萬元
    如何解決我們正在面臨的一系列老齡化問題,是目前社會各方正在探討的問題,近幾年來嶗山區開展的社區老人日間照料以及助老大食堂解決的居家養老的一系列問題,取得良好成效。  營養均衡還不貴,助老大食堂讓吃飯不犯難  截至2018年底,嶗山區戶籍人口305117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60224人,約佔總人口數的19.7%,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口38875人,約佔總人口數的12.7%;80歲以上老年人口7926人,約佔總人口數的2.6%,人口老齡化發展形勢趨向嚴峻。
  • 從「舌尖」到「心尖」,讓社區老人感受到養老即「享老」
    「我早上起來買菜要花一個半小時,做飯兩個小時,吃飯收拾一小時,剩餘的時間就收拾一下家。退休後的生活,我全被困在做飯等鎖事當中。社區裡的養老助餐點,就很好的解決了困擾我的問題,我感覺很幸福。」——和美社區居民王阿姨
  • 政府支持 社會捐助——貴陽「誠善助老」餐廳累計為老人提供免費...
    新華社貴陽10月7日電 題:政府支持 社會捐助——貴陽「誠善助老」餐廳累計為老人提供免費午餐超109萬份  新華社記者李黔渝  由民間愛心人士籌建的貴陽「誠善助老」免費餐廳,每天有上百名義工為孤寡、空巢、獨居等困難老人提供免費午餐。
  • 錦江區五昭路社區「微更新」:助老食堂提檔升級 飯菜可口方便老人
    書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區的助老愛心食堂來到位於書院街街道五昭路社區的助老愛心食堂——柏杏小廚,因為臨近中午,廚師們正忙碌地準備著午飯,清潔人員也在一遍遍地拖地、擦拭桌椅,只為將優美的就餐環境和可口的飯餐帶給社區老年朋友。
  • 蕪湖市四灣社區「愛心食堂」搭橋 助老愛老樹新風
    為提高獨居老人生活質量,改善以往老人獨自居家的生活模式,幫助解決老年群體吃飯難問題,滿足轄區獨居老人生活和精神上的需求,蕪湖市四褐山街道四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頤年智慧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愛心食堂+移風易俗」模式,打造智慧助餐餐廳,每日提供優質安全的餐飲膳食,採取線上線下助餐服務,大大解決了「獨居老人」的吃飯難問題,不僅僅能給予獨居老人生活上的關心關愛,又能大大減輕子女的負擔,更樹立了文明用餐,公筷公勺的新風尚
  • 貴陽誠善助老第8家免費餐廳正式投運
    貴陽網訊 1月13日上午,貴陽誠善助老公益互助免費餐廳第8家店——花溪區南溪苑店正式投運,標誌著誠善助老免費餐廳數量再次擴容,花溪南溪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老人和殘疾人吃飯不再難。貴陽市民政局向南溪苑誠善助老免費餐廳捐贈一萬元當天,貴陽市民政局向貴陽誠善助老慈善公益中心捐贈1萬元,用於誠善助老助殘花溪南溪苑公益互助餐廳免費供餐。 西紅柿香菇、熗炒木耳萵筍、青紅椒炒棒豆、鹽菜湯……「這飯菜味道很好,謝謝你們咯!」100多位南溪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鰥寡孤獨、失能、生活困難老人和殘疾人在免費餐廳津津有味地享用著午飯。
  • 創辦社區助老餐廳 他用誠心辦實事
    「老百姓需要投訴渠道,咱在這個位置就要給百姓解決矛盾。」這矛盾大到高空拋物,小到家裡某個燈泡不亮,一天下來,他平均能接到50個民意電話。換言之,張振成這兒就像社區版「解憂雜貨鋪」,大伙兒把問題放進去,隔天便會收到回復。在物業方面,但凡居民有需求,他定會讓需求落地。
  • ...回「家」——新城區西一路街道新民社區「飯大爺」老年餐廳開業啦
    12月25日上午,新城區西一路街道新民社區「飯大爺」老年餐廳正式開業,新城區民政局、西一路街道負責同志參加開業儀式,並邀請轄區40餘名老年人在餐廳共進午餐,品嘗「飯大爺」美食。在開業儀式上,西一路街道負責同志致辭,表示開辦「飯大爺」老年餐廳是落實區委、區政府構建「15分鐘養老圈」的生動實踐,是破解轄區老年人「養老難」「吃飯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居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主要抓手,著力提升街道、社區養老服務品質,構建宜居、宜養、宜樂的幸福社區。
  • 青島社區開展情系臘八節活動 打造特色社區助老文化
    青島市北區大港街道長春路社區舉行了 「情系臘八節,長春路社區老人生日會」活動。一碗碗熱騰騰的臘八粥,代表了為社區老人、殘疾人和環衛工人等送上的溫暖祝福;一個個精彩的文藝節目也給社區居民帶來歡聲笑語 。 在青島市北區長春路社區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居民們同聚一堂,手拉手、看節目、共聯歡。
  • 70後安徽女老闆在滬開公益餐廳:要一輩子專注助老服務
    原標題:上海溫度·美麗心靈③|70後安徽女老闆在滬開公益餐廳,她說要一輩子專注助老服務  這位女老闆的思路並沒有放在如何賺錢上,而是先解決居民的痛點。  在真新街道,匯集的一些最早為拆遷戶建設的小區,老年人口較為密集,相應的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還沒有跟上。  她調研發現,助老餐是很大的缺口。「子女白天上班,留下老年人在家,吃飯問題怎麼解決?」  2015年7月,她主動和街道聯繫,提出免費為轄區老人送一年晚餐。
  • 推行「社區食堂」 解決居家養老吃飯問題
    民革新疆區委會建議:  推行「社區食堂」 解決居家養老吃飯問題  「老年人做飯、吃飯問題已成為居家養老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借鑑內地一些地方開設社區食堂的做法,以烏魯木齊市為試點,推廣社區食堂,是解決居家養老餐飲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5日,自治區政協委員、民革新疆區委會副主委、烏魯木齊市副市長宋亞君表示。  如今,老齡化社會正在到來。預計到2020年,僅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就將達到50萬人,人口老齡化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 街道與轄區飯店聯手解決附近老人就餐難 五星級酒店開設老人助餐點
    昨天,在古南都飯店老人助餐點,家住虎踞關社區的康大爺笑著對記者說。這一助餐點是華僑路街道和轄區五星級酒店古南都飯店共同設立的,目的是解決附近就餐困難老人的吃飯難題。「古南都飯店地處華僑路街道虎踞關社區,加上幾個周邊社區,老年人口共有1.2萬餘人,佔街道老年人口總數的71.5%。」
  • 容桂華口舉行長者公益素宴 探索社區「以老助老」生態圈
    佛山日報訊 記者郭東霓攝影報導:昨日,「眾善樂融·華口社區長者照顧與支援服務」長者公益素宴在順德容桂華口社區舉行,社區內的400餘名長者共聚華口天后宮,品素宴、看表演、閒話家常。
  • 解決老人吃飯難題 西安這樣做!
    「當你老了,年齡大了,就知道一個人吃飯的難了。『飯大爺』飯菜軟爛,味道清淡,品種還不少,對胃口!」提起「飯大爺」,新城區陝建機施社區80歲的獨居老人李大爺讚不絕口。這個「飯大爺」,便是新城區堅持公益性根本導向,探索建立的老年助餐品牌。
  • 北京海澱區創新社區助老志願新模式
    央廣網北京5月11日消息(記者劉天思)近日,北京市海澱區甘家口潘莊社區黨委針對「心怡俱樂部」助老志願服務區域決定推行以「老人點單、社區下單、志願者接單、組織評單」為主要內容的「四單制」服務模式。老人點單是針對社區「心怡俱樂部」在冊空巢、獨居老人,老人可以根據需求自由挑選服務項目;社區下單是社區黨組織召開民情分析會,審核、評估服務需求項目的合理性,形成具體的志願服務項目菜單,並提交給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們可以根據自身特長、時間等情況,選擇加入服務項目隊伍。
  • 威海文登區助餐服務解決農村老人吃飯難
    「做飯難」「吃飯難」是困擾農村老人,特別是獨居、高齡老人生活的一大難題。在作風改進行動中,威海市文登區以助餐服務為突破口,推進「美麗鄉村幸福餐桌」工程,讓農村老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可口飯菜。文登區張家產鎮登登口村牛書利老人今年83歲,老伴去世後一直過著獨居生活。子女平時工作忙,中午不能回來照顧,老人的吃飯問題一直是孩子的牽掛。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文登區民政部門出資3萬元將村裡5間老屋修葺一新,並積極協調瑞雲祥康養中心為老人提供送餐服務,讓村裡老人吃上放心飯、暖心飯。
  • 在社區「幸福餐廳」裡 享受晚年「好滋味」
    1月6日,棗園街道利君西社區「幸福餐廳」開始試運營,老人們紛紛叫好。 利君西社區「幸福餐廳」設在社區活動室,配備了保溫餐車,由土門街道牡丹莊園社區老年助餐點「幸福餐廳」按菜譜做好及時送過來。
  • 「長者食堂」解決老人就餐難 濟南高新區探索綜合養老服務新模式
    「長者食堂」解決老人就餐難 濟南高新區探索綜合養老服務新模式 2020-12-2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貝殼積極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科技助老跨越「數字鴻溝」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作出部署。科技助老備受關注的同時,在2020年的年末,貝殼以「冬暖30城」為主題,號召全國的經紀人志願者在冬至日當周開展「我來教您用手機」,為全國老年人送去一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