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在我們做題的時候,經常聽到「壓軸題」的說法,指的一般都是最後一道頗有難度的大題。在我們的印象中,「壓軸」指的就是最後一個。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壓軸是倒數第二個。
「壓軸「一詞源於戲曲,是一臺折子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劇目。因為最後一個劇目被稱為「大軸」,所以倒數第二個自然被稱為「壓軸」。
演出中確實把最精彩的戲,放在「壓軸戲」,而不是「大軸戲」。
因為原來的一場戲,演出有五六個小時,很多觀眾往往不等散場,就提早離開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戲班經常把劇目的最經典放在倒數第二個。而最後一場戲,則安排一些小型的武打戲,或者趣味性的玩笑戲,讓觀眾在輕快的戲中開始散場。因此,「大軸」通常被稱為「送客戲」或「散客戲」。
而且,「壓軸」的「軸」讀音是第四聲,音同「咒「。
有意思的是,在《新華字典》第六版中,曾把壓軸的解釋由倒數第二個節目改為倒數第一個;在第八版中,又把倒數第一個節目改為倒數第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