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別名:阿利坎特北塞、雅麗勤寳姬、 勤寶姬
外文別名:特別多,如Alicante, Alicante Henri Bouschet, Garnacha Tintorera等
原產地:法國南部的埃羅省(Herault)
主要產地:葡萄牙的阿連特茹(Alentejo)和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
流行情況:流行
整體表現:中性
品種概要:
自1866年以來,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或阿利坎特-亨利-北塞(Alicante Henri Bouschet)便已被廣泛種植。它起源於法國南部的埃羅省(Herault),由亨利·北塞(Henri Bouschet)用歌海娜(Grenache Noir)與小北塞(Petit Bouschet)於1855年培育而成。該品種的名字前半部分採用了西班牙的城市名字「Alicante」,培育者為什麼用這個名字尚不清楚,可能是因為歌海娜(Grenache Noir)的別名之一就是阿利坎特(Alicante)的原因吧。
小北塞(Petit Bouschet)屬於古老的謝爾的染色葡萄(Teinturier du Cher)和阿拉蒙(Aramon)的雜交品種。而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不僅繼承了它們的特徵,且顏色更深,質量更高。因此,紫北塞屬於典型的「染色葡萄(Teinturier)」。Teinturier的意思是指葡萄皮和葡萄肉都是有顏色的葡萄品種,這也是歐亞葡萄(Vitis vinifera)當中少有的染色品種之一。它深色的果肉與其他淡色葡萄混合釀酒能夠提升和平衡酒體顏色。加之易栽培和高產量的優點,在法國廣受種植者歡迎,尤其是根瘤蚜疫情爆發之後,在法國的朗格多克(Languedoc)、普羅旺斯(Provence)和幹邑(Cognac)等地都有種植。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禁酒令期間,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也曾被大量種植,然後銷往東海岸的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原因是,這種厚皮和高濃度葡萄能夠經受長途運輸而不會變質。
主要產區:
20世紀末,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在法國的種植面積一度排在紅葡萄品種的第12位,這在新興品種當中是比較少見的。不過,並未進入AOC(AOP)法定品種行列,這意味著它在法國只能用來釀製VDP(IGP)及以下級別的葡萄酒。因此,近年它在法國幾乎面臨消失。
還好它在葡萄牙的阿連特茹(Alentejo)找到了真正的家,自19世紀初以來表現特別出色,種植面積也曾成倍增長,並且葡萄酒的價格昂貴,超過了其他貴族品種的品質和個性,因此成為阿連特茹備受推崇的葡萄酒。
在西班牙,它的名字叫「廷託雷拉歌海娜(Garnacha Tintorera)」,主要種植在瓦倫西亞(Valencia)和阿爾曼莎(Almansa),但出產的葡萄酒表現平庸。
在智利,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常與赤霞珠及其他品種混釀。
在美國加州的納帕(Napa)、索諾瑪(Sonoma)和馬德拉縣(Madera)一直有種植,但出產的葡萄酒並不多見。
其他國家還有澳洲的巴羅薩山谷(Barossa Valley)、阿爾及利亞、以色列和義大利中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區等。
葡萄栽培:
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一直以其濃厚又強烈的顏色聞名,花青素含量是阿拉蒙(Aramon)的15倍以上。事實上,它就是為了給阿拉蒙(Aramon)調色而培育的新品種。
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屬於早熟品種,適應性和抗病能力較低,容易發生炭疽病和霜黴,偶爾還會發生串腐。它產量高,成熟的葡萄皮厚,呈紫黑色,果肉呈紅色,味甜多汁,在適宜的環境下才能釀製出佳釀葡萄酒。
葡萄酒風格:
用紫北塞(Alicante Bouschet)釀製的單一品種酒除了有強烈的顏色和豐富的丹寧外,往往缺乏個性和複雜性。如果在適宜的生長環境,大年份酒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它酒體飽滿,單寧豐富細膩,並且有良好的陳年潛質。經陳年成熟的酒以三級香氣為主。比如著名的葡萄酒「胡裡奧-巴斯託斯紫北塞(Julio B Bastos' Alicante Bouschet)或保羅-勞雷亞諾紫北塞(Paulo Laureano Alicante Bouschet)」等。
代表性香氣 :黑櫻桃、紅醋慄、黑莓、紫羅蘭、草本、皮革、香料和煙燻等。
示例酒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