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8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下遊需求的增長和應用領域的拓寬,一方面為化纖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又讓行業感受到巨大的挑戰。機會總是稍縱即逝的,企業應該怎樣把握這種機遇?產業用化纖發展的「興奮」點在哪?或許,從構成產業用紡織品原料的主要化纖品種入手,層層分析,我們更能明確主攻目標。
產業用化纖主要由新型功能性化纖和高性能纖維組成。其中,以滌綸、丙綸、錦綸、粘膠等產品為主的功能性化纖用量達到90%以上,高性能纖維作為後起之秀,也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上進的滌綸
從2003年中國國內滌綸工業絲進入快速擴容階段至今,中國滌綸工業絲的產量幾乎佔據了世界的半壁江山。隨著產量的快速增長,我們在普通滌綸工業長絲領域已經擁有了絕對優勢地位,但在真正體現技術水平的差別化產品領域,我們僅有一席之地。產業用紡織品在汽車輪胎、篷蓋布、土工合成材料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恰恰為滌綸工業絲提供了差別化的增長空間。
快速發展的汽車業促進了輪胎行業的發展,輪胎子午化又為滌綸工業絲帶來了契機,特別是高模低收縮型滌綸工業長絲(HMLS)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業內人士按照國內汽車工業發展規劃中關於輪胎子午化率的目標,早就清晰地算出了滌綸工業絲的新增需求量。相關企業基於這一信息的刺激,新上了大量的產能。
然而,當不少企業還在為新增需求量的龐大數字暗自高興時,業內專家的分析卻猶如「當頭棒喝」:近年來,國內聚酯帘子布及聚酯纖維上項目的速度,已遠遠高於國內半鋼子午胎發展的速度。而卡車胎、工程胎等輪胎的子午化,需要的是具有高性能的特種纖維材料,滌綸工業絲難以達到使用要求。
如果說輪胎子午化帶來的誘惑正在逐漸縮小,那麼篷蓋布行業又為滌綸工業絲開闢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篷蓋布可廣泛應用於鐵路、船舶、汽車運輸、建築業、旅遊業等領域。其中,應用低收縮型、超低收縮型及抗芯吸型滌綸工業長絲製成的廣告燈箱布,成為篷蓋布需求的重要增長點。與此同時,汽車用篷蓋布在國內的應用有望得到快速增長。因為鑑於行駛安全考慮,相關部門和企業正在向國家建議,將汽車篷蓋布列入強制使用範圍。
此外,滌綸工業絲產品具有的抗拉強度高、耐熱耐寒性好、化學穩定性好、膨脹係數低等特點,使其成為第四大建築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的優質原料,可以運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如路面、路基的增強和穩定。今後3年,中國道路擴展和公路等級的提高,需要滌綸工業絲行業提供堅實的原料保障。
活躍的丙綸
在滌綸、錦綸等纖維品種受到產能快速擴張的衝擊時,近年來未能得到充分發展的丙綸卻逐漸成為四大合成纖維中發展潛力最大的品種。產業用丙綸則是目前最活躍的產品之一。
在2003年到2006年的4年間,產業用領域對丙綸的需求量由27.8萬噸迅速增至46.4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8.62%。此後,雖然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處於較快增長水平。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非織造布和工程纖維領域將是今後發展產業用丙綸的著力點。
丙綸非織造布由於具有工藝流程短、生產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等優勢,廣泛應用於醫療衛生用品、家居裝飾、包裝材料、
服裝輔料等領域。紡粘法、熔噴法和SMS(紡粘/熔噴紡粘)法是非織造布採納的3種工藝。目前,熔噴法非織造布在高端過濾領域正不斷開發出新產品。但在SMS法非織造布方面,由於進口的生產線不能有效運轉,導致實際產量較低。SMS複合布的全年開工率僅為30%,丙綸的需求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
隨著丙綸改性技術的發展,丙綸在安全網帶、工業吊帶、土工布、光纜、篷帆布等領域,已部分取代滌綸、錦綸、玻纖等材料。此外,丙綸還可通過改性與其他纖維複合,加工高檔地毯,進而與錦綸競爭。
沉穩的錦綸
雖然整個化纖行業都面臨原料這個瓶頸,但錦綸行業的原料制約情況明顯更為嚴重。不論是錦綸6的原料己內醯胺,還是錦綸66的原料己二酸、己二胺或者錦綸66切片,都要從國外大量進口。正因如此,產業用錦綸相對處於平穩的發展階段。
我國錦綸產業用絲主要用於生產錦綸帘子布。錦綸帘子布的最重要用途是作為斜交胎的骨架材料,同時在傳送帶、安全繩網、體育材料、水產養殖等方面也有應用,年需求量為30萬噸左右。
近年來,國內錦綸帘子布的產能增長主要集中在錦綸6行業,錦綸66產能保持穩定。從2001年~2008年,由於在原料供應、工藝、加工成本、價格等方面與錦綸66存在比較優勢,國內錦綸6帘子布產量始終佔據總產量的80%以上。受煤炭、鋼鐵、礦山等行業發展的帶動,錦綸66工業絲在EP、NN帆布上的需求明顯增加,而傳統市場受輪胎子午化比例提高的影響,需求已明顯減少。目前,國內普通斜交胎市場以價格相對低的錦綸6帘子布為主,錦綸66帘子布主要應用於質量要求較高的品牌輪胎或特種輪胎上。因此,差異化產品將成為國內錦綸66工業產品的主導趨勢。
高貴的特種纖維
或許在10多年前,高性能纖維在國內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只是個具有較強「觀賞性」的品種。這既受到當時國內落後技術的限制,也因為行業間的交叉並不像如今這樣頻繁而深入。
如今,隨著產業用紡織品向軍事、航空、生物醫藥等幾十個領域不斷滲透,具有高強、高模、耐高溫、耐強腐蝕和阻燃等高性能的特種纖維已成為高技術領域必不可少的新材料。其主要品種包括芳綸、芳碸綸、高強高模聚乙烯和碳纖維等。
以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為例,除了應用其耐高溫性能生產剎車片、應用其高強的力學特性生產汽車結構件、應用其重量輕的優點生產汽車底盤外,有些企業從轎車內部裝飾件的裝飾性、安全性、輕量化和時尚性等方面綜合考慮,開始嘗試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生產儀錶盤。而ETFE(聚四氟乙烯)等膜結構材料,已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館及國家遊泳中心「水立方」等場館成功應用。
但是,高性能纖維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完美,它仍然存在抗蠕變性能差、不易粘合等問題。而且,高性能纖維的高成本問題依然困擾著不少行業。在這種背景下,將高性能纖維與功能性化纖共同開發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比如將芳綸與錦綸結合混合開發的複合材料,既具有強力高、變形小、高耐熱性等特點,又改善了芳綸的耐壓縮及彎曲疲勞性能差、不易粘合等問題,可大大促進其在載重子午胎、轎車子午胎、航空子午胎、工程輪胎上的應用。
目前,發達國家高性能纖維在工業用纖維領域的比重已達到一半以上,我國還處於迅速發展階段。隨著各種高性能纖維小試、中試、產業化的逐步突破,高貴的特種纖維將會有所「平民化」,並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