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東部地區的代表性省份,安徽和江西隔江相望。但如今安徽很開心地被定位為長三角省份,而江西卻不那麼樂意地被定位進中三角省份(江西、湖北、湖南)。江西人心中多少有些怨言。江西老表,江西老表,啥意思?江西人才是老表啊!當年浙江建新安江水庫,多少人移民去了江西。那時候,浙皖贛就是一家人。現在,卻不大相同。
1.什麼是長三角?
首先我們要來分析下「長三角」這個定義。從這個概念來說,長三角,肯定是長江出海口附近的三角地帶。請注意,長三角不僅僅是局限於長江沿岸的範疇,而是長江出海口形成的一個扇面範疇。這個扇面有多大?就看怎麼去畫圈了。但這個圈也不能畫得太大,不然,畫大了全中國都包括進去了。
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長三角就被框定在長江入海口一段,上遊到南京為止了,雖然馬鞍山也就往西20公裡。但往北200公裡以外的蘇北或者說往南200公裡甚至更遠的浙江卻被劃入長三角,多少有些讓人無法理解。
但要從地理經濟或者地理文化亦或者地理本身來說,長江從來就和浙水是分不開的。與「江淮」一詞對應的是「江浙」。很多人以為「江浙」說的是江蘇浙江,其實「江浙」還有一層意思指的是長江和浙水,也就是從安徽新安江源頭一直延續到富春江、錢塘江的浙水。「江浙」流域,無論是地理上還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都是自成一體的。這也是為什麼,蘇南人民和杭州人民的共同話語要更多一些,長江浙水加上個太湖,都一起生活了幾千年了。
所以,不在長江口的浙江被歸類進了長三角。但狹義上,只有浙江北部一帶屬於長三角,就像人們很難將淮河以北的蘇北地區當作長江流域。但要是將江蘇和浙江一分為二就不大好了,所以我們一般將浙江、江蘇、上海當成標準意義上的長三角地區。包郵區的出現,又固化了人們對長三角地區的認識。
2.為什麼安徽能夠擠進長三角
很多人對安徽進入長三角是不服氣的,尤其是江西。都是中部省份,都是無縫對接長三角,憑什麼你就能成為其中一員?江浙滬包郵區也不含啊!雖說如今有幾百萬安徽兒女在江浙滬一帶創業,贛江兒女在江浙滬的也不少。你馬鞍山、蕪湖、安慶等確實是在長江兩岸,我九江也照樣是長江雄虎之一。憑什麼呢?
還是就方才的問題展開討論。同在「江浙」流域的還有安徽的徽州(黃山)、宣城、蕪湖、馬鞍山、安慶等地,這些地方,同樣分享著相同的文化認同。馬鞍山人覺得自己和南京人沒啥區別,徽州人同樣覺得杭州人沒啥區別。而宿州淮北,覺得自己和蘇北完全是一家人嘛。你說盱眙、泗洪、蕭縣、的人們,誰說誰家沒幾個鄰省兄弟?
而因為離長江口確實有些遠,安徽一開始並沒有完全被納入進長三角的範疇中。之所以說沒有完全,是因為馬鞍山滁州蕪湖很早就跟著南京混了,甚至比南京的那些蘇北兄弟更加親近一些。倒是安慶實在是離得太遠,跟不上。
到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起來,安徽人就用腳步做出了選擇。作為近十年人口流出最大的省份,每年都有將近900萬(也許有1000萬)安徽人到江浙滬創業生活,就和他們百年前的前輩胡雪巖那樣。不管是地理上,還是經濟上,還是文化上,安徽人始終和江浙滬聯繫在一起。
反倒是合肥有些尷尬。誰都知道想發展,就要離經濟中心上海再近一些。但是合肥是非常忌憚江浙滬的虹吸效應的。馬鞍山、蕪湖、滁州可以跟著南京跑,黃山、宣城可以跟著杭州跑,合肥不能隨便跟人家跑啊。合肥還肩負著扛起全省的重任,雖然下面很多兄弟都不怎麼認她。
所以對合肥來說,長遠目標不去說他,近十年二十年,肯定是要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國家中心城市,和南京、杭州三足鼎立。況且,全省把這麼多好的資源送給了合肥;況且,合肥自身文教衛資源不差南京領先杭州;況且,合肥的地理位置又居於長三角和中三角的中心。
3.為什麼江西沒有進入長三角?
從地理或文化上來說,江西其實部分可以算進長三角區域。當年婺源就屬於安徽,現在杭州(嚴州)還有很多江西親戚,贛北人民照樣喝著長江水。但很不幸,江西就是沒有被劃入長三角區域。雖然武漢、長沙想南昌搞一個中三角,但是,誰當帶頭大哥都不服啊!
這多少有些令人遺憾。更讓人遺憾的是,江西的地理條件拖了後腿,一拖就是百年。從地形上看,江西北面隔著長江天險,然後東、南、西三面,都是大山了,而且是連綿不絕的群山,中間還是丘陵起伏。
這導致江西在此後的京廣鐵路建設等系列工程中,都被華麗麗地落下了。於是乎,現在有環江西經濟圈、環江西教育部直屬高校圈、環江西自貿區圈、環江西5G示範城市圈等等,甚至還有人喊出了環江西彩禮分布帶。想想江西人是招誰惹誰了?江西壓根就不是能不能進入長三角的問題,而是周邊一圈壓根就沒人跟你玩。翻個山太累!
作為"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稱的江西,一直努力地進行發展破局。江西人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江西人也想了很多思路,也和安徽人一樣選擇用腳投票。有著幾百萬江西人就在江浙滬上班上學,更多的在浙江。但和安徽人不一樣,還有更多的江西人在廣東,在珠三角。
江西有自己的問題,江西有自己的困境,但江西也有自己的優勢。就像安徽人和長江流域、浙水流域、淮河流域的江浙滬都能攀上親戚那樣,江西一頭連著長三角,一頭連著珠三角,山的那頭還有胡建人,都是親戚。只不過,安徽東邊的親戚都是富人家,江西兩頭的親戚,都混得不咋地,不管是皖西一帶,還是粵西北那地。
於是,有人提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設想。江西落後在於交通,破解交通難題一個靠高鐵,還有一個可以靠運河。這些年,贛粵大運河的設想被頻頻談起。從長江入鄱陽湖,再到贛江,連湞水到韶關,貫通長江和珠江,形成一條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動脈。這條大動脈一旦建成,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軍事角度都具有重大意義。設想一下,東部一旦有事,這條大通道就可以保障南北經濟命脈的安全。甚至有人將贛粵大運河計劃作為「新三線」建設的核心內容。
但反對聲有之。一是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大,二是投入巨資成本高,三是挖出的運河有沒有條件行駛大船又是一回事。如果只是個幾米深的淺河道,那完全配不上工業化、後工業化的時代需求。可能就是得不償失了。當然,這些難題的存在,依舊無法阻隔江西人民融入長三角的那顆心,除了贛州依舊想進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