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迎來尾聲,那麼在這面臨著疫情危機,迸發出民族空前團結精神的一年裡,社保領域裡發生了什麼大事,又有哪些關鍵詞可以簡單回顧呢?
社保「降返補」
面對疫情對企業的經營衝擊,今年2月,人社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費的政策;隨後,又將其中減半徵收政策延長到6月底,將免徵社保費政策延長到今年年底。
截至9月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共減免9107億元,緩繳616億元,降低費率減收2322億元,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850億元,支出就業補貼638億元,累計讓企業直接受益超過1.3萬億元。
「16連漲」
今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於2020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全國總體調整水平為2019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是繼2005年以後的16連漲。並且今年繼續統一採取「三結合」的調整方式,即定額調整、掛鈎調整與適當傾斜相結合,8月左右,全國各省已基本公布調整方案。
退休體制改革
2020年11月發布的規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在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退休制度在未來可能會有漸進式延遲退休、男女統一退休年齡、養老金「早增晚減」等變動。
規模最大社保體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顯示,到「十三五」期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25億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2億人,總覆蓋人數為9.75億。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2020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87億人、2.12億人、2.63億人,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
徵收部門變動
11月,北京、天津、上海、貴州、江西、山西、吉林、山東、湖南、廣西、四川、西藏、新疆等13省份,以及青島、深圳2個計劃單列市陸續發布公告稱,企業職工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具體模式主要有全責徵收與代收(社保(醫保)核定、稅務徵收)兩種。社保由稅務部門徵收,有助解決漏繳、少繳社保問題,將規範企業不合規的社保繳費行為,解決長期存在的費基不實的問題,有利於將社保費基向個稅的稅基靠攏。
以上內容由壹人事整理分享,歡迎關注壹人事平臺,了解更多社保、人事資訊,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