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評價 東莞探索|大力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改革

2020-12-17 騰訊網

近年來,東莞市人社局大力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改革,按照「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的原則,將9個專業的職稱評審權下放給專業協會或學會等社會組織承擔具體評價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各行業人才的評價培養。

9個專業的職稱評審權下放給社會組織

今年評審工作開展前,東莞市人社局就通過局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各類媒體公布了今年職稱評審時間、評審條件、申報材料等有關情況。

同時,為了幫助參評人員了解掌握有關細節和注意事項,該局還結合群眾諮詢的重點、難點問題,以一問一答的形式來進行解答。

「職稱評審涉及參評人員的切身利益,所以大家申報都比較積極,通過電話、網站等途徑諮詢的人比較多。」東莞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副科長周鳳霞說。

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推動職稱評審多元評價或許是一種新的途徑和探索。

自2016年起,東莞市人社局按照「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職稱評審權限」的原則,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將建築、機電、電子、輕化、水利、電力、林業、畜牧獸醫、環保等9個專業的職稱評審權下放給專業協會或學會等社會組織承擔具體評價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各行業人才的評價培養。

2019年又向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和廣東省智慧機器人研究院等3個新型研發機構下放單位主體系列的職稱評審權。

東莞市工程系列建築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現場全程錄像

「我們按照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評價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逐步將社會通用性強、人才流動性強的職稱評審工作交給社會組織承擔。」東莞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科長何小麗說。

據了解,去年東莞獲得建築工程技術、衛生系列副高級職稱評審權限,為地級市首個成功承接副高級職稱評審權限的城市。

今年年初,東莞相繼成立了東莞市工程系列建築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和東莞市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將評審權限進一步下放給評審委員會。

市土木建築學會秘書長鄭金夥回憶1999年自己評副高級職稱的時候,整個東莞的建築行業也就20來個人參評,而今年東莞參評副高級職稱的人數就超過了400人,加上初、中級的參評人數就超過了千人。

東莞市工程系列建築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在對申報者進行答辯

「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可以讓行政部門有更多精力集中在政策研究,進行總體的對職稱評審的管理。以前審材料等一些具體的工作,都是政府部門去做,耗費大部分的精力,反而沒有時間在調研、宏觀政策制定方面多下功夫。」周鳳霞說。

在簡政放權的同時,東莞市人社局也大力加強監督制度建設。實行評審前公示和評審結果公示「雙公示」制度,實行申報材料審核和評審業務的「兩指導」、評委抽取在紀檢監察部門監督下進行,派員巡查評委會評審現場,及時督導和掌握評審情況,維持評審秩序,保證評審質量。

職稱評審社會化改革更加貼合行業實際

將社會通用性強、人才流動性強的職稱評審工作交給社會組織承擔,可以更加貼合行業實際。國家主張突出業內評價的標準,社會組織作為聯繫人才和溝通政府部門的橋梁,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

「東莞市工程系列建築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負責東莞市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建築管理和建築材料等四個專業的副高級職稱評審工作。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對2019年度的首次評審,404人參評,226人獲評審通過,通過率為56%。」市土木建築學會秘書長鄭金夥告訴記者。

推進職稱評審社會化改革,對於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每年職稱評審後,都有很多人打電話來諮詢為什麼不通過。我們只能回復大概是業績、論文水平達不到要求,具體怎麼不達到要求沒法說清。」周鳳霞說。

如今,學會將評價的標準,逐一去細化、量化,參評者就知道是哪一點達不到,知道為什麼評審不通過,對他未來的發展、成長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此前,東莞的環保專業職稱評審是由輕化工專業的評審委員會來完成,組成的評委會中,主要是輕化工專業評委,對環境保護並不了解。

環境保護專業中級職稱評審答辯現場

去年,東莞市環保專業的初、中級職稱評審權限下放給了東莞市環境科學學會,由學會來組織評委會。

「現在我們的評委會是100%是環保專業,在環保專業的11個評委裡面,包括諮詢、工程、監測三個細分專業,大約各佔三分之一。」東莞市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莊大雪說。

在東莞市環保產業促進中心工作的謝女士工作了11年,前年她參加了中級職稱的申報評審,但並沒有申報成功。

在她看來,以前的職稱評審對於環保專業來說不是太友好,專業不夠精準,而且諮詢政策的時候也無法獲得滿意的答案。

「現在的專業分類更加精準,環境科學學會也會為我們解讀政策的變化,給需要申報職稱的同事們進行線上線下的培訓和答疑,還給我們發了申報指南,這樣就非常清晰了。」她說。

謝女士認為,現在的改革對於她所在專業的職稱申報,有積極的作用。她決定今年繼續申報2020年度的中級職稱評審。

截至目前,東莞承接評審權的社會組織及單位累計評審6348人,佔本市評審任務的72.55%,評審通過3330人,評審通過率為52.46% 。

【記者】龔名揚

【通訊員】蔣周

【作者】 龔名揚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成都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科研項目評審、科技人才評價將有這些新...
    根據《改革方案》,科研項目評審不再只是專家說了算,將突出市場化、社會化評價和多元主體參與;科技人才評價將更加注重質量、貢獻、績效,推行科技人才代表性成果評價制度。該方案將自2021年2月7日起實施。突出市場化向全球招募重大科研項目揭榜者在改革科研項目評審方面,《改革方案》提出「實施重大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度」「探索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建立科研項目市場化社會化評價制度」「完善科研項目專家評審制度」等多個重要舉措。比起之前,如今的科研項目評審更加注重市場導向、結果導向,突出市場化評價、多元化主體參與。
  • 【十三五成就】天津用好職稱評價「指揮棒」激發人才活力
    大力破除「四唯」,向優秀人才和基層一線傾斜,倡導人才把論文寫在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同時認可業績成果形式的多樣化,發揮行業主管部門把關作用科學設置各系列破格條件,真正體現「誰用人、誰評價」、「幹什麼、評什麼」、「幹得好、就能評」。改革後,每年申報職稱人數達到6萬人,同比增長了20%,其中民營企業人才佔到一半,形成了「人人皆可評價,人人皆能評價」的良好氛圍。
  • 西藏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
    自2018年以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緊緊圍繞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梳理改革重點,聚焦突出問題,通過為人才減負鬆綁、打破人才職業發展「天花板」、落實用人單位自主權、優化管理服務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有效回應了社會關注和人才訴求,進一步激發了專業技術人才紮根崗位、敬業奉獻的積極性,為推進新時代西藏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 北京量身定製職稱標準,首次實行科研人員社會化評價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藝)近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單位發布《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和《北京市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對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智庫等單位的自然社會
  • ...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 北京首次實行科研人員社會化評價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陳旭)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8日發布消息,首次將自然科學研究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兩個職稱系列納入社會化評價,破除體制外科研人員職稱申報「玻璃門」,企業、智庫的科研人員可通過「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單位擇優聘用、政府監管指導」的方式,申報職稱評審。
  • 直面教師「晉升之痛」,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五唯」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的「晉升之痛」。近幾年,上百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的探索,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那麼效果和現狀如何?困擾高校和教師的問題又有哪些?
  • 特評|新興行業要用好人才評價激勵「指揮棒」
    人才建設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新興行業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給。近年來,一些新興行業發展迅猛,對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長,但職稱評審一直存在空白,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技術交流和人才職業發展,反過來也會影響產業高質量發展。
  • 汽車專技人員能力評價有標準了!省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落地寧波
    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內的大批專技人員卻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業務能力評價上的尷尬:從事車輛設計、車輛製造、車輛檢測和維修的,要去省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機電製造工程高評委評職稱;從事車輛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須到省軟體行業協會的信息技術工程高評委評審;在寧波市域內從事車飾材料研發的,則要找寧波市人社局的寧波市工程高評委評審。
  • 上海積分人才職稱評價 居轉戶職稱標準 辦積分居轉戶要求 上海職稱...
    人社部:淡化學歷要求、強化技能貢獻 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 文物博物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五大亮點
    《意見》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堅持問題導向,力爭回應和解決新形勢下文博行業職稱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難點。在中辦、國辦《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的精神指導下,《意見》順應時代發展,在解決難點痛點方面作出了積極探索和回應,主要呈現以下五大亮點。一是統一調整和規範了文博行業的專業類別。
  • 東莞市2018年職稱評審開始申請 即日起至9月1日可網上申報
    ,申請人需要在此期間登錄「東莞市專業技術人才服務」系統進行網上申報。15個系列中、初級職稱由東莞評審市人力資源局官網公告指出,此次職稱評審(系列)專業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我市設有評委會的,評審材料由本市受理並評審;第二類是我市沒有組建評委會的,
  • 「田秀才」成人才「正規軍」 青島首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
    青島新聞網7月9日訊(記者 丁淑華)不論學歷、無論文要求,「土專家」、「田秀才」也可評為人才「正規軍」。近日,青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農業農村局聯合發布了《關於開展青島市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青島市首次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試點工作。
  • 人社部、國家檔案局印發深化檔案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二是在創新評價機制方面,根據檔案專業人員的類別,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建立健全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評價機制,提高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創造便利條件,暢通非公領域檔案專業人員職稱評價渠道,打破戶籍、地域、身份等制約,確保非公領域檔案專業人員平等參與職稱評審的權利,同時探索建立職稱申報評審兜底機制,為其提供職稱評價服務。
  • 復旦大學: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國教育...
    近年來,復旦大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發展規律,系統推進人才分類評價改革,不斷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 重磅|人社部:這些高技能人才可直接申報正高/副高級職稱!
    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探索建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術與技能相促進的人才評價使用激勵機制,激發高技能人才創新活力,為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 吉林省人社廳開展非信息化職稱評審工作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吉林省人才「18條」政策,推動職稱制度改革,按照年度職稱評聘工作部署,6月20日,省人社廳組織開展了非信息化職稱評審工作,對全省中職學校正高級講師、民營高級經濟師等十七類人才,共1163名申評人員進行了職稱評審。
  • 我省推行基層人才職稱評審「地方糧票」 切實加大貧困地區人才引育...
    11月12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為切實加大貧困地區人才引育激勵力度,讓基層人才發展有空間、晉升有通道,我省緊盯深度貧困地區、艱苦邊遠地區人才缺口,推行基層職稱評審「地方糧票」,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評聘機制,實現了職稱評聘「雙軌制」運行。
  • 職稱制度進行改革 外語考試不再作為考核硬要求
    徐駿繪(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持續推進職稱制度改革,並提出對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所以,不能對職稱外語持完全否定的態度。」人社部專技司司長俞家棟說。  但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學校的英語教育獲得極大發展,人才隊伍結構層次也越來越優化,職稱評審再對職稱外語作統一要求顯得不合時宜。
  • 黑龍江省出臺中職教師職稱改革方案 論文論著不再作為硬指標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4日電 來自黑龍江省人社廳的消息,為加快推進黑龍江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價制度改革,省人社廳、省教育廳聯合制定出臺了《黑龍江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層級設置,增設了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講師、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以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