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列為日本國寶級建築之一。清水寺為798年由延鎮上人所建造,為平安時代之代表建築物。後來曾多次遭大火所焚毀,現今所見為1633年德川家光,依原來建築手法重建,與金閣寺、二條城並列為京都三大寺,也是著名的賞楓及賞櫻花的著名景點。
清水寺的由來是778年從延鎮上人在音羽的瀑布上參拜觀音而開始的。到了延曆十七年(798年),坂上田村麻呂改建為佛殿,從此成為桓武天皇的敕願寺。清水寺的山號為音羽山,主要供奉千手觀音,原本屬於法相宗這一宗派,但目前已獨立,成為北法相宗的大本山,佔地面積十三萬平方米。
清水寺與金閣寺、嵐山等是京都最為著名的名勝古蹟,四季朝拜者不斷,另與滋賀縣大津市的石山寺、奈良縣櫻井市的長谷寺等,自古以來作為日本為數不多的觀音靈地而聞名。平安時代以來,經常出現於日本文學作品當中。1994年作為京都文化遺產的一部,登錄於世界遺產名錄上,是西國33個所在關西地區,參拜33所觀音廟的尋訪活動中的第16座寺廟。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順著奧院的石階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為三,分別代表長壽、健康、智慧,被視為具有神奇力量,遊客路經此地一定會來喝上一口,據說可預防疾病及災厄。
由於日本古時除了東、西兩大願寺可蓋在京城內之外,所有的廟宇神社都只能依山而建,而清水寺坐落在山腰上,落差極大,其內最有名的「清水舞臺」離地50公尺高,卻只靠139根木柱支撐結構,可見當年工程之浩大艱巨。參觀清水寺時,一路拾級而上,除了參拜主神,憑欄遠望更可將京都市景盡收眼底,宛如古都的風物詩般。清水寺周邊的一景一色,完完全全地將京都的風採表露無遺。無論是春天的櫻花,夏天的瀑布,秋天的紅葉或是冬天的細雪,清水寺都仿佛是為了證明京都而存在的一般,無時無刻吸引著人們流連忘返。
清水寺的西門建於1607年,建築外觀顏色鮮豔,雕刻細緻有加,建築形態呈單層八柱,屋頂屬於「切妻」式建築。從清水坂前往清水寺的道路兩側,除了有京都傳統木造建築林立外,沿途還有古老的神社和寺廟,無不充滿寧謐於靜穆的氣氛。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