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加拉大瀑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瀑布,到此觀瀑的遊客每年以千萬人計。這個瀑布也是水流最強大的瀑布,尼亞加拉河的水流在此處衝下懸崖,以每小時35公裡的速度跌蕩而下,在巨大的落差中演繹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渦急流。到了加拿大,就不能不看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交界處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由馬蹄型瀑布(霍斯舒瀑布)、美利堅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這三部分組成,形似馬蹄的霍斯舒主瀑布位於加拿大境內,另兩個瀑布在美國境內。由於有月亮島隔開,在美國境內只能觀賞到瀑布的側面。馬蹄瀑布從高處衝下,直衝而下的水體真有雷霆萬鈞之勢,濺起的浪花水汽可高達百米。
我們遠遠站在岸上觀看,轟鳴的瀑布聲與霧狀水氣一齊襲來,感覺非常震撼。然後我們下到碼頭,每人領取一件雨衣,乘坐「霧中少女」號遊船開始與大瀑布親密接觸。
在這裡可以真切感受到瀑布狂瀉直下而產生的巨大水汽與浪花,水勢洶湧有如千軍萬馬撲面而來,驚心動魄。我們的遊船只是稍微靠近瀑布,就被落下的水浪衝擊得大幅擺動,暴風雨般的水珠劈頭蓋臉砸來。在這裡與其說是觀賞瀑布,不如說是體驗瀑布。
遊船開始還能緩緩往前行駛,及至到達瀑布下面時,巨大的水流逼迫遊船後退,遊船則努力抗爭,儘可能在這裡多呆一會兒,好讓遊客近距離觀賞天流之水。我站在船頭甲板上,一手拉緊欄杆,一手捏緊雨衣,根本無法拿出照相機來拍照。
遊客們雖然都穿著雨衣,身上大部分還是被淋溼了。大家一邊抬頭仰望瀑布,一邊發出陣陣驚嘆聲和歡呼聲,不過這些遊客的歡呼聲比起震耳欲聾的水流聲來,還是顯得太微不足道了。遊船在瀑布前停留片刻之後,就甘拜下風打道回府了。
除了坐船觀賞之外,尼亞加拉瀑布周圍還建設了一系列的觀賞設施和遊樂設施。在加拿大一側有維多利亞女王公園,美國一側有尼亞加拉公園,瀑布四周建起4座高塔,遊人可乘電梯登塔瞭望全景。遊客也可以乘電梯深入到地下隧道,鑽到大瀑布下的平臺去傾聽瀑布雷鳴般的響聲。
除了坐電梯,遊客還可以攀登至86米高的前景觀望臺,便可將大瀑布一覽無餘。而如果想仰視瀑布,則可以沿著山邊崎嶇小路前往風巖,那裡就算是鑽到了大瀑布的腳下,翹首仰望便會看見大瀑布以鋪天蓋地的磅礴氣勢飛流直下。
夜幕降臨後,尼亞加拉瀑布又是另一番景象,圍繞著瀑布周圍的巨型聚光燈大放光彩,五顏六色的燈光照在飛流瀑布上,景象比白天更加多姿多彩。在夏季的每個星期五晚上,瀑布上空還有萬紫千紅的焰火表演。由於當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兄弟吉羅姆·波拿巴帶著新娘不遠萬裡來到尼亞加拉瀑布度蜜月,時至今日,到這裡度蜜月仍是一種時尚。
1812年,美國與英國屬下的加拿大兩國為爭奪這塊寶地,曾發生激烈戰爭,後來籤定了協定,確定尼亞加拉河為兩國共有,主航道中心線為兩國邊界。於是兩國在瀑布兩側各建一座叫做尼亞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兩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橋連接,橋中央飄揚著美國、加拿大和聯合國的旗幟。如果想要看大瀑布的正面全景,最理想的地方還得站在橫跨尼亞加拉河的彩虹橋上,在橋上步行5分鐘,便可從加拿大走到美國。
尼亞加拉大瀑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似乎成為大瀑布的形象標杆。此後再看到其他大瀑布,總會不由自主與尼亞加拉大瀑布比較一番,比如後來看到了中越邊境的德天跨國大瀑布就是這樣。
(End)
韓志鋒所著《澄澈的旅途》一書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本文為該書電子版連載之十三,內容源自於該書第二篇《楓葉之國散記》,有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