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Costco,線上開心果

2020-12-20 中國質量萬裡行

央廣網

Costco向來不缺讚譽,它是芒格想帶進墳墓裡的公司,也是雷布斯極其稱讚的一家公司。就在Costco落地上海時,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深夜發文:「做零售一定要學習兩個企業,一個是蘋果,一個就是Costco。前者把一個桌子都擺不滿的產品賣到全世界,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後者用8%的毛利、3000個SKU、1.3萬美元的坪效,把沃爾瑪打得落花流水。」

作為當仁不讓的「零售之王」,Costco的過人之處在於它對於「人性」的深層次洞察。這句話在不同時代下可以有不同層面的解讀,需大於供的年代,僅需要「把顧客當做上帝」做到位。但如今,要在不知不覺中,比顧客更懂顧客。

不要挑戰人性,而是去理解人性。Costco深諳其道,將這句真理詮釋的淋漓盡致。它展現在貨架上,先用「低價+量販」的組合拳打法,一鍵觸發消費升級之下的用戶購買需求。

其次,是Costco的「會員制」。要知道,Costco是家只針對該會員開放的超市,有了付費會員這個門檻,相應的Costco承諾給予會員的是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及服務。

一方面,是給會員省錢+靠譜的購物推薦。據悉,Costco倉庫運載約4000個SKU(庫存單位),而大多數超市則為30000個,Costco上海首家門店SKU不超過3400個。與強調品類多樣的綜合超市不同,一般的Costco只有大約4000種商品,而像沃爾瑪這樣的綜合性超市則有14萬種商品。並非Costco沒有強大的採購鏈去豐富商品,而是Costco深知顧客心理,主動為顧客精簡商品,用精挑細選的優質品牌,帶給顧客極致的購物體驗。

另一方面,在會員服務上Costco也有些看似「毫無原則」,令同行難以模仿。比如孩子玩膩的玩具、已經吃剩了一半的西瓜等皆可以「無理由退掉」。還有多類增值服務:無條件退換制度(電子產品、香菸、酒精、鑽石和定製物品除外);購買電子產品永遠會解決消費者技術問題;買車享有最優惠的價格;旅遊折扣,包括度假勝地、主題公園、飛機票、租車、遊輪折扣;藥品折扣;電影票捆綁折扣;免費體檢、檢查耳朵、視力;輪胎維修;照片衝洗;保險服務;桶裝水送貨至家門口或辦公室等。

可以說,作為會員折扣的補充,Costco充分抓住了人性的本質,享受「特權」帶來的惠利,討厭複雜的選擇,會習慣性傾向於信賴度高的某款產品/服務。Costco盡顯誠意同時俘獲人心。

獲得口碑和效益雙贏的Costco,也是眾多企業爭相模仿的榜樣。就連小米CEO雷軍也公開表示說:從Costco的公司憲章中,規定任何一項產品只掙1%-14%的毛利,如果超過14%要CEO批准。這條準則對於小米手機的定價帶來啟發。

低價固然能吸引到顧客,市場上也不乏將「低價」做到極致的商家,但這似乎有些末學膚受,並未抓住其「內核」。更何況在中國這樣複雜的市場環境下,生搬硬套的打價格戰,吃力不討好蠟燭兩頭燒而倒下的企業並非無從舉證。

內核還是要關注「人」,經營人背後的需求。就拿「開心果」來說,作為一家主張「家庭會員制」的電商平臺。開心果一直強調「家庭」這個概念,穿透的是只有中國人才懂的「關係」。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因地制宜。在國外,孩子成年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會默契的和父母保持距離。建立自己的社會單元,父母也沒有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但在中國,撐起購物半邊天的「敗家娘們」她們更多的身份是寶媽、是媳婦和女兒、或是女朋友。攤開她們的購物清單,就可以發現購物並不僅是解決自己的需求,往往涉及到的是一個個小的家庭單元。這就是非常真實的中國式親情社會。

開心果通過「共享購物車」模式解決中國的家庭購物需求。只需一人是會員,就可以再添加三名家人成為會員,共享會員福利。

(開心果APP添加家庭會員設置)

作為一款電商APP,開心果對於「用戶需求」的思考。是從「中國家庭關係」這個角度出發,這是一種既新穎又順應中國人情社會的探索。其背後所探索的是,在享受移動網際網路帶來便利的同時,人與人的線下距離逐漸疏遠。是否可以藉助購物平臺為媒介,在線上對於「親情關係」的拉近與升級。

(共享購物車也可以設置可見權限)

「感恩和孝順」是深入中國人骨髓的傳統,由此衍生出的購物需求也層出不窮。與其猜測父母的喜好,不如直接將父母購物車裡的所愛直接下單送回家。同時也可設置「購物車權限」,維繫親密的同時,留出私人空間。

(家庭成員一鍵代下單服務)

開心果這種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會員模式,可以說,是在致敬Costco的同時也很聰明的創造出自己的平臺特色。但是,區別於Costco的「低價+量販」形式適用於美國多子女大家庭和家庭式派對社交文化,國內家庭對於「量販式囤貨」並非十分適用。我們來看,開心果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這既要做到實打實的讓顧客省「鈔票」,同時兼顧心理層面上的「佔到便宜」。區別於Costco將辦卡作為進場門檻,開心果似乎更能理解中國人這種「先逛後買」的消費習慣,因此開心果平臺並非只限於會員下單,不過區別於非會員,明碼標價出「價格差距」。另外,開心果平臺保證會員全年沒省滿189元(會員卡年費),直接退差額。強調:在開心果平臺買東西更省鈔票,若沒省到錢直接退錢,總之橫豎不讓會員吃虧。

將毛利貼給顧客,零售平臺如何良性運轉?Costco利用付費會員制+自營產品模式在零售紅海中走出自己的特色。開心果平臺同樣也有「護城河」,通過研發自營產品:涵蓋彩妝、家清、個護等多類自研品牌,除去高額的營銷成本、層層的採購議價環節。通過掌握品牌的「定價權」,在為會員提供更極致產品及服務體驗的同時,也能可控的降低自身風險。

回歸零售本身,聚焦商品力和會員增值服務。線下有Costco這樣的倉儲式超市,線上有「開心果家庭會員制」這種既致敬又本地化創新的購物平臺。時代在進步,零售人也一直在挑戰創新,從線下到線上,零售的格局今後會有什麼新的打破嗎?開心果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線下Costco,線上開心果》
    (原標題:《線下Costco,線上開心果》) Costco向來不缺讚譽
  • 消費者從線上「轉戰」線下 Costco魅力幾何?
    消費者從線上「轉戰」線下,這家美國超市魅力幾何?上午剛開業,下午就被暫停業,美國超市開市客在上海開業首日被擠爆。1498元一瓶的茅臺,919元一瓶的五糧液,比官方指導零售價還低的價格,開市客靠什麼生存?知道的人會說,開市客的主要收入其實來自於會員費。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洋蔥派:做中國的線上costco
    奧萊與costco幾乎壟斷了美國與歐洲大部分的零售市場,成為銷售界的兩個神話!中國電商界也出現了一匹黑馬——洋蔥派!它用意想不到的價格和質量即將成為中國線上的「Costco」。1.廣告宣傳極少:洋蔥派在廣告上很少投入與Costco類似,Costco每年通過不投放廣告節省大約2%的成本,這就使得Costco可以將這筆資金用於產品的大幅降價「Costco成功的關鍵之一是該公司在廣告上幾乎沒有花費,」Tim Green在財經博客The Motley Fool中寫道。「除了向潛在會員發送郵件以及向現有會員發送優惠券之外,Costco根本沒有傳統營銷。」
  • 全球零售巨頭Costco實現線上線下門店一體運營
    從天貓開店起步,然後通過大數據得以高效理解中國零售市場,再通過新零售完成商業模式整體升級,最終實現線上線下門店一體運營——Costco的這條「入華路線」,事實上已經是包括梅西百貨、麥德龍、Aldi等諸多國際一線零售品牌的共同選擇。  這種共同選擇就是新零售的「中國方案」。
  • 上海大賣場加速洗牌 Costco線上線下同時發力
    記者在Costco天貓旗艦店上發現,其中堅果類食品月銷售量可以達到3000多件,此外,餅乾、維生素等商品也頗受消費者青睞。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跨境電商這類新興模式的興起,即便在這之前很少有國內消費者知道Cost-co,但是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了線上購物,Costco的品牌也能通過線上購物的方式深入人心。
  • 對話|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
    那麼對於品牌和商家而言,到底線上難做還是線下難做?都說線下艱難,為何依靠電商崛起的完美日記要在線下不計投入地快速開店?傳統線下品牌和門店轉戰線上,私域、直播、社群,到底有沒有效果?,以下為對話實錄:王佩:今年,線上線下都傳出「很難」的聲音。
  • 線下橫行的Costco在中國為何只能出現在線上?
    既然中國消費者這麼需要一家可以匹敵沃爾瑪的Costco,為何Costco在觀察中國大陸市場幾年後卻選擇遲遲不動手,直到去年才低成本借天貓開個小鋪,且繞開最核心的渠道——線下店?  針對這一系類令人疑惑的問題,億邦動力網聯繫到具備20年線下零售經驗、又操盤過天貓和當當網的骨灰級零售大牛黃若分享了他的看法,以及他緣何從中尋找到自己的創業機會。
  • Costco火爆的秘密是什麼?
    它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也沒有專門的媒體公關團隊,卻成為了世界第二大零售商,第一是沃爾瑪。而且你要知道,Costco比沃爾瑪晚出生20年。在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中,Costco名列第16位。它還是沃倫·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最想帶進棺材的企業。小米CEO雷軍也說過,是Costco,讓他了解怎麼將高質量的產品賣得更便宜。
  • 《荒野大鏢客》線上線下有什麼不同 線上線下區別分析
    導 讀 荒野大鏢客線上線下區別在於死亡不扣錢,各個核心都可以練滿,等級福利,死亡之眼變成了一個強化buff
  • 《地平線4》線上和線下有什麼不同 線上和線下區別分析
    導 讀在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4》中,線上和線下的區別在於只有在線上模式中玩家可以與他人聯機遊玩,而線下只能遊玩單機內容,在線上會顯示玩家列表,而線下則不會出現該頁面
  • 線下營銷與線上營銷的結合
    商家營銷一直是各大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單做線上營銷很難建立信任感,打響品牌,只做傳統的線下又舉步維艱,所以很多企業都想到線上線下結合起來,那究竟該如何結合呢?線上營銷和線下營銷都有其優勢,同時也有其缺陷。
  • 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模式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線上與線下結合已經成為人們理解的新零售模式、單純的線上的紅利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新的配送模式已經可以讓實體店鋪迎來新的機會。一直以來實體店鋪都在嘗試新的下單方式、特別是中小商家對於各類新的應用並不熟悉、既便是有想法也很難實現。
  • 電商線上線下協同是關鍵
    贏商網創始人吳傳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線上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電商企業要繼續擴大用戶群、提升消費黏度,爭奪線下是一種必然。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則表示,在新消費時代,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充分融合以產生化學反應,優勢疊加以產生質的跨越,重構商業要素,重塑零售價值,共同創造新零售模式。此次阿里巴巴入股聯華超市則為這種「化學反應」提供了想像空間。
  • 銀泰網開線下體驗店 線上線下融合設想
    (圖為銀泰網位於湖濱銀泰二期的實體體驗店)  據悉,銀泰網線下名品店所有貨品全部為獨家買斷、旗下專業買手採購自義大利、瑞士、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最新當季熱款;同時,店內還提供Ipad線上選購服務,實現線上線下良性互動
  • 英語啟蒙:線上or線下,何去何從
    線上or線下1 線上英語線上英語常用的App有嘰裡呱啦、斑馬英語、DaDa英語、VIPKid、久趣英語等。2線下英語線下英語更多,除了全國連鎖的培訓班,比如英孚、瑞思、新東方、迪士尼、勵步等,而且不同地域還有很多當地知名的英語班、個人工作室等。
  • 線上線下利益衝突如何破解?
    業內人士分析,這些品牌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盡皆雄厚的傳統品牌企業,要轉型電子商務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正是線上與線下的衝突。換言之,即品牌企業與經銷商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利益衝突較難調和。  電子商務成企業甩庫存「神器」  品牌的成熟度和知名度越高,線上線下的衝突往往越劇烈。而對於無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較低的企業而言,線上線下的衝突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 信用卡線上線下消費怎麼區分?
    很多銀行的活動,都會有限定刷卡方式,比如有的規定是得線上消費,有的是得線下消費。而隨著無卡支付的普及,線上、線下消費越來越難區分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在無卡支付的年代,線上、線下消費是很好區別的,線上消費通常指的是在淘寶、京東等電商網站購物,使用信用卡支付;線下都是靠的POS機刷卡消費的,不管是逛商場、超市,還是服裝店等,只要店家配了POS機,在實體店刷卡付款的每筆交易都統稱為線下。不過現在無卡支付的出現,慢慢將線上交易和線下交易融合了,兩者之間是越來越難區分了。
  • 油煙機電商:打通線上線下的牆
    和其他很多家電類目產品一樣,油煙機在上線之初也面臨著線上和線下的渠道衝突,有人形象地稱其為「牆」。但和其他產品不同之處在於,經歷過數次波折的油煙機很快就在線上打開了局面。其中,方太和華帝代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道路。前者組建了自己的電商團隊,大部分電商環節都在公司內部消化;後者則讓運營服務商來完成線下到線上的延伸,另外,還規定線下經銷商如果要做線上零售,就一定要組建自己的電商團隊。
  • 電商線上線下的融合日益緊密
    見習記者 孫兆「6·18年中大促」拉下了帷幕。在這場集齊了各大電商平臺角逐的「爭鬥」中,不僅引發了可以比肩俄羅斯世界盃的全民狂歡,各大電商平臺線上線下的融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在線下,「6·18」當天約7000萬消費者同步湧入全國範圍內超過70個新零售商圈、10萬家天貓智慧門店,以及銀泰、盒馬、大潤發全國各門店,門店線下銷售較去年同期均出現大幅增長。天貓總裁靖捷表示:「天貓不再是『天上的貓』,線上線下已經融為一體。傳統電商已成為過去,天貓新零售登場成為時代主角。」
  • 攜程門店:線上大佬落地線下
    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再度顯現  「線上的產品和價格,線下的服務和體驗!」兩年前,旅遊業曾掀起一股O2O風潮,但更多地表現在線上線下企業之間的聯合營銷,無非是藉助線上廣泛的傳播能力,再加上線下一對一的服務優勢。與此同時,線上OTA也曾試水線下體驗店,但更多的還是以品牌形象展示為主,兼具銷售、諮詢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