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年3次大海戰:航母無懸念擊沉戰列艦,憑攻擊力上位

2020-12-21 ALEX俊赫

【話說軍世】航空母艦相比較於戰列艦的誕生要晚得多,1910年飛機第一次駕駛從戰艦上起飛時,戰列艦的重要「分支」:戰列巡洋艦也已經誕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戰列艦仍被普遍認為是海戰的主力艦,而這時的航母,仍然被認為是海上偵查、巡邏,為戰列艦提供輔助的艦艇,直到二戰中連續三年3次航母大戰,才讓航空母艦短時間登上了海戰核心的地位。

第一次大海戰:航母上位前的預演

1940年11月11日,英國皇家海軍出動光榮號航母在內的地中海艦隊,利用艦載機突襲了義大利塔蘭託海軍基地,僅以損失2架飛機的代價,擊沉和重創義大利三艘戰列艦,以及其他艦艇,這是航空母艦問世以來首次以艦載機大規模襲擊軍港

不過此時的英國人,作為航母發展的起源國家,當時世界第一的海軍力量,並沒有真正意識到航母的巨大作用,沒能繼續發展航母,結果在遠東被日本航母迎頭一棒。

第二次大海戰:航母無懸念擊沉戰列艦,消滅「半個」世界第二海軍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了354架戰機,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駐紮的珍珠港;此戰中,日軍僅以損失飛機29架的代價,美國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343架飛機被摧毀或破壞,此戰後的6個月,美國艦隊在太平洋上實際相當於「可有可無」,而大西洋上的美軍艦艇分身乏術,這一戰相當於消滅「半個」當時世界第二的美國海軍。

不過,也正是因為日軍摧毀了美國戰列艦,而沒能等到當時在370海裡外「躲雨」的美國航母,使得美軍不得不依靠航空母艦組織反擊,發現航母如此好用,1940年下單了衣阿華級戰列艦後,就在二戰中開始了「暴兵」航母。

第三次大海戰:面兒都沒見到,就靠飛機和炸彈「打招呼」

相比較於前兩次的海戰屬於航母對戰列艦展現劃時代的攻擊力,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則完全成為了以航母為核心的現代海戰,在這一戰中,美國有2艘航母和122架飛機參加參戰,日本有3艘航母和121架飛機參戰,雙方各沉沒了一艘航母,其他航母也都受傷了。

這是第一次雙方海軍在沒有見到對方的情況下,航母與航母之間互相發起攻擊,勝負完全由航母的艦載機在遠距離攻擊來決定。

這場海戰中,雙方的艦艇沒有見面,也沒有互射一炮,這與戰列艦的主炮齊射的激烈海戰畫面完全相反,卻意味著,航母已經成為了海戰核心,成為了引領海戰新時代的主宰力量。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

並非當時的人們沒有預料到航空母艦的實力,相比較而言,主要是時代技術特點限制了當時的想像力:

1、航母艦載機的由弱變強:

在1940年的塔蘭託之戰中,英國皇家海軍光榮號航母搭載的還是老式「旗魚」式的雙翼魚雷轟炸機,這並非是單純的英國艦載機落後,反映的其實是二戰前,艦載機發展並沒有超出人們的預期,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攻擊力和主導海空的實力。

零式戰鬥機作為二戰前期最好的艦載機之一,1939年首飛,19407月31日才服役,而此時塔蘭託之戰已經即將開打,此後美國艦載機的性能不斷發展,才將航母作為海上平臺的優勢不斷放大。

2、航空母艦作為海上平臺的放大:

世界上第一艘現代意義的航母,不論是英國的競技神號還是日本的鳳翔號,都還沒有達到二戰時期的「大型化」,二者的噸位實際都與二戰時期護航航母差不多,在級數量也並不優秀,雖說具有一定的攻擊力,但是此時的艦載機在載彈量和飛行能力上,還不足以嚴重威脅戰列艦,在一戰時期甚至發生過兩艘英國航母艦載機無法擊沉一艘巡洋艦的海戰

而到了二戰開始後,航母自身噸位和艦載機數量上都成倍增加,飛機性能大幅提升突破火炮組成的防空防禦圈,攜帶的魚雷和炸彈也足以威脅到戰列艦。

3、關於航母的使用意識:

英國海軍的塔蘭託之戰,讓後起之秀的日本海軍敏銳地意識到了,在戰列艦無法比拼老牌海軍強國的情況下,航母的海空突襲作用意義非凡,因此偷襲珍珠港才在戰術上如此成功,不過即便是取得如此勝利的日本海軍,也還是念念不忘:大和號戰列艦與美國艦隊主力決戰,這種因為時代而烙印在骨子裡的主力艦可見一斑

相關焦點

  • 歷史首次:被航母擊沉的戰列艦
    【話說軍世】相比較於被戰列艦擊沉的航母,在二戰時代,戰列艦被已經「成功上位」的航母擊沉許多,相比較於大和號以及吳港中日本戰列艦,還有被「飽和式」攻擊的俾斯麥號,但第一艘被航母擊沉的戰列艦,更像是「被第一隻品嘗的螃蟹」,意義特別了許多。
  • 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以大欺小」:3分鐘擊沉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艦炮當道的時代,在除去航空母艦以外的海軍水面艦艇戰鬥力排行中,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把交椅」,面對戰列艦巡洋艦和重巡洋艦,不論是火力還是裝甲防護,都更高一籌,在二戰中,英軍3萬6000噸戰列艦曾經「以大欺小」,僅用了3分鐘,就用主炮擊沉了義大利2艘重巡洋艦
  • 全球最悲慘的戰列艦,火力十分強大,卻被當成水上飯店使用
    航母是海上霸主,它的地位自然不用多說。除航母外,核潛艇也是水下一大殺器。俄羅斯研製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能夠在水下潛伏3個多月,很多航母都十分怕它。驅逐艦上裝有防空、反潛等武器,能執行多種任務。很多時候,它都會陪在航母身邊,為航母保駕護航。如今,各國都想擁有航母。其實,在航母問世之前,各國海軍最看重的就是戰列艦。
  • 擊沉一艘航母需要多長時間?美國用了25天,中國需要多久?
    擊沉一艘航母究竟需要多長時間?可能大多數人會說,很難、很難。但究竟有多難,誰也不知道。根據美軍的測試美軍在不使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整整轟炸了25天才最終擊沉了航母。那麼中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擊沉一艘航母呢?
  • 歷史巨艦再現輝煌《大海戰3》衣阿華級戰列艦
    現在《大海戰3》將這艘威猛的戰艦重新搬上海戰舞臺,讓我們期待這艘歷史巨艦再現昔日的輝煌吧!而且該艦的耐久值將達到驚人的102000點,想要重創和擊沉該艦異常的困難。衣阿華級戰艦是火力與裝甲的完美組合,堪稱海上霸王!
  •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戰列艦 二戰中被擊沉的所有戰列艦的名字。 義大利: 加 富爾伯爵號 戰列艦(加富爾伯爵級戰 列艦1號艦) 羅馬號戰列艦(維內託級戰列艦3號艦,義大利投降後被德國空軍擊沉)敦刻爾克級戰列艦2艘(敦刻爾克號與斯特拉斯堡號2艘在土倫港自沉) 克萊蒙梭號戰列艦(黎塞留級3號艦,未完工,最終被盟軍炸沉)
  • 英國第一艘在航行中被擊沉的戰列艦,在南海被打撈
    它是二戰中英國最新型的戰列艦「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第二艘艦,也是其中唯一一艘被擊沉的。它的兄弟姐妹分別是「喬治五世」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以及「豪」號。為了對抗德國的「俾斯麥」號戰列艦,英國決定加快速度、縮短海試周期,趕鴨子上架,用戰爭來檢驗它。
  • 史上規模最大海戰:21艘航母參戰,日本海軍被一鍋端
    如果說戰列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仁不讓的主角,那麼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航空母艦就逐漸取代了戰列艦、驅逐艦、潛艇等傳統戰艦,成為決定戰場形勢的「大殺器」。在1944年,爆發了著名的雷伊泰灣大海戰。雷伊泰灣大海戰由此爆發。慄田健男手裡有大和號、武藏號、長門號、金剛號、榛名號5艘戰列艦,加上10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實力相當雄厚。特別是大和號戰列艦,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級戰列艦,耗資1500億日元,滿載排水量達到了72810噸,約相當於3艘美國約克城級別的航空母艦。
  • 二戰日軍最後的王牌,造價堪比3艘航母,美國2小時將其擊沉
    經歷過一戰,巨艦、大炮並沒有那麼重要,只是各國還沒有發現,大家依舊投入巨資建造更大的戰列艦。二戰時期,各國海軍依舊裝備著戰列艦,而一些大國卻已經開始研製航母。1907年,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服役,稱霸世界海軍達40年之久。然而,在二戰中,戰列艦已經明顯處於劣勢。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沉沒,標誌著一個海軍時代的結束。
  • 二戰最大噸位航母,也是最短命的超級航母,出海17小時就被擊沉!
    相比於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上較量都是由航空母艦為主要核心進行的對決,而傳統的「堅船利炮」的巨艦時代似乎早已落伍,而二戰之中世界上最大噸位和體型的航母就是由日本完成建造的——「信儂」號航空母艦。信儂原本預計在1945年3月末完成建設,但由於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在面對美軍戰機的大規模進攻時顯得無力而脆弱,大型戰列艦的建造優先度下降明顯。由於在1942年6月,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二的航母兵力,日本海軍必須快速重建航母編隊,開始加緊建造以及將其他艦船改造成航空母艦。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長門號戰列艦的姊妹艦,10門410毫米主炮,沒能進入「七大戰艦」其實在二戰開始之前,日本原本有機會擁有12艘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之後,原本日本還建造了兩艘戰列艦,也就是加賀級戰列艦,整體比長門級有所放大,火力防護也有加強。
  • 將航母擊沉需要多長時間?15年前美國用了25天,中國又需要多久
    那麼擊沉一個航空母艦究竟要多久,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15年前美國用了25天,中國又需要多長時間?航空母艦的抗擊打能力是不容小覷的,但是它的抗擊打能力究竟有多強,我們也並沒有一個非常直觀的印象。但是自從二戰結束以後,世界的大洋上就再也沒有爆發過航母大海戰,即便是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針鋒相對,但是到最後也沒有真正的爆發戰爭。
  • 幾乎沒自衛能力的航母,靠什麼取代火力兇猛的戰列艦,因為這三點
    當蒸汽輪機發明之後,戰列艦的春天來了,它憑藉著厚實的裝甲和大口徑艦炮,在海戰中無往不利,尤其是戰列艦的艦炮普遍都能打10多公裡,當戰列艦的艦炮一次齊射除了能給敵方帶來極大殺傷之外,它艦炮的轟鳴聲還能威震敵膽,讓敵人從心底裡產生一種畏懼。
  • 擊沉信濃號超級航母后:射水魚號去了哪裡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倒黴」的信濃號了,這艘與超級戰列艦大和號「一奶同胞」,利用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體改建而成的超級航母,不僅沒有繼承大和號「超級耐打」的屬性(大和號最後一戰,被命中魚雷10枚、炸彈24枚才沉沒),僅僅中了4顆魚雷就成了,而對方僅僅是一艘美軍潛艇而已,而且被抵近到距信濃號1280米外的距離上。
  • 二戰作為戰列艦的巔峰,期間都誕生了哪些著名的戰列艦?
    然而,當戰列艦在二戰時期達到巔峰的同時,也迅速被航母所取代,因此二戰也可以說是戰列艦最後的輝煌。那麼,二戰歷史上誕生了哪些著名戰列艦呢?簡單介紹其中的五艘。日本「大和號」:最終被美海軍擊沉「大和號」是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中最大的一艘,同時也是人類海軍艦船史上最大的一艘戰列艦。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俾斯麥號戰列艦,以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重創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從而震驚了整個英國朝野,上至首相邱吉爾,下至海軍內部都一致認為,俾斯麥號戰列艦,是對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威脅,必將除掉而後快
  • 二戰日本有多達25艘航母,其中十艘專業航母是怎麼被逐一消滅的?
    一戰後日本為了稱霸亞洲,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這支艦隊不僅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戰列艦,還有為數不少的新式航空母艦,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共有25艘航母,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今天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這些航母中有10艘為專業級航母,是日本海軍航母的主力,那麼這些航母都是如何被一艘一艘的擊沉的呢?
  • 日本7萬噸航母首秀被擊沉,投入3000億打水漂
    航母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水面艦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首次登上世界舞臺。在二戰期間,日本、美國尤其重視海上力量的發展,這兩國在當時都是當之無愧的海洋大國,當時日本海軍的主要對手也是美國。為了及時補充自己的海軍戰力,日本決定將完工50%進度的大和號戰列艦中的三號艦信濃號改裝成航母。雖然這次改裝日本海軍取消了最為昂貴的三座9門460毫米巨炮,但加上航母裝甲甲板、彈藥庫、以及搭載飛機的費用,信濃號航母的總價值依舊不低。根據物價指數計算,信濃號航母的改造價格高達35億美元,折合成現在的3000多億日元。
  • 二戰日本航母彩色照,圖1是世界上首艘航母,圖6被鬼子自己擊沉
    二戰期間,日本之所以有底氣偷襲珍珠港,是因為它的海軍實力確實非常強勁,僅僅是航空母艦就達到了驚人的25艘,與龐然大物般的美國進行了許多次激烈的海戰。以下就是鬼子其中9艘航母的彩色照片。 鳳翔號航母,1922年建造,是世界上公認的現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抗日戰爭爆發後,該航母來到中國參戰。
  • 二戰最好看的航母,直接擊沉德國最強軍艦,不是美國製造
    如今,只要說起航母,大家都會立馬想到美國。這麼多年來,美國一直都是軍事強國。一般的國家能夠擁有1艘航母已經十分厲害,而美國的現役航母高達11艘。不僅如此,這11艘核航母的排水量全部超過10萬噸,作戰能力自然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