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山市雙合鎮貧困戶葉儉英學習剪髮後自主創業「摘掉『貧困帽』的...

2020-12-07 環京津網

因為技術好,價格便宜,葉儉英的剪髮店積攢了不少老顧客。

□文/圖江門日報見習記者畢松傑

「快,裡邊請,稍微坐一下,很快就到你了。」臘月二十七,當記者走進鶴山市宅梧鎮的「英姐剪髮店」時,葉儉英把記者誤認為了顧客,熱情招呼起來。不一會兒,又見門外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小孩前來剪髮,並與英姐熟絡地聊起了家常。

臨近春節,「英姐剪髮店」越發熱鬧,時常傳來歡聲笑語。「最近幾天人比較多,基本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時多。雖然很累,但是一想到能多賺點,過個好年,也就值了。」眼前這個積極樂觀的英姐,讓人難以把她與幾年前那個低落、彷徨的貧困戶聯繫到一塊。如今,英姐通過經營這家剪髮店,每個月有兩三千元收入,加上鎮裡扶貧政策的照顧,供養兩個孩子上學也沒太大問題,日子正一天天變好。

培訓班中年齡最大的學生

葉儉英,鶴山市雙合鎮雙橋都村村民,丈夫早年因車禍去世,留下一雙還在讀書的兒女。自此,英姐以單親媽媽身份承擔起了家庭重任,靠在家種菜維持生活。

2017年8月,颱風「天鴿」來襲,英姐種植的節瓜還未成熟就被吹毀,大半年的辛苦勞作全部化為烏有。「一雙兒女正處在上學階段,學習、生活的成本增加,本來不多的收入更加顯得捉襟見肘。」一場颱風,「吹」來了英姐的新憂慮:「種田看天吃飯,不如外出打工。但外出打工,自己年齡偏大,又沒一門技藝,賺不到多少錢。」

正當英姐一籌莫展,陷入低落、彷徨之際,時任市公安局駐雙合鎮扶貧幹部高廷珂主動找到了英姐,鼓勵她不要灰心。在交談中,高廷珂發現,英姐對美容美髮有興趣,但一直沒有機會學。「在鶴山市開展的精準扶貧就業技能培訓中,就有關於『美髮師』的課程,這與英姐的想法不謀而合。」隨後,高廷珂四處奔波,爭取補助資金,為英姐解決了報名參加培訓班的費用。

英姐回憶道:「在培訓班裡,我是年齡最大的,學起來相較其他人會慢一點。但為了今後的生活,我就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

3個月後,英姐順利「出師」,並在沙坪街道的一間髮廊應聘成功,幹了幾個月,獲得了老闆和顧客的不少點讚。

自主創業當起老闆

幾個月後,英姐從髮廊辭職,因為她有了一個更加大膽的想法。

「我想,自己既然學了一門手藝,與其給別人打工,為何不自己創業當老闆呢?」英姐的這一想法很快就得到了雙合鎮扶貧辦的認可。

「很開心能看到英姐有這樣的決心,只要她有信心,我們一定大力支持和配合。」高廷珂說到做到,迅速為英姐申請到資金3000元用於店面裝修,並補貼了大半年的店面租金。

攢夠啟動資金後,英姐在宅梧鎮鶴山三中門口物色了一個合適的店鋪。「這裡的學生多,人流量大,還有就是我的小兒子就在旁邊念書,平時照顧他也比較方便。」

2018年5月18日,「英姐剪髮店」正式開業。開業當天,前來剪髮的顧客絡繹不絕,英姐更是從早上一直忙到了晚上。「創業雖然辛苦,但累得有收穫。能靠自己的雙手改變窮日子,摘掉『貧困帽』,這種滋味格外的甘甜。」英姐說。

想給孩子買臺電腦

經過1年多的經營,英姐的剪髮店逐漸走上正軌,還積攢了不少老顧客,生意有聲有色。

住在離剪髮店約5公裡之外的梁伯便是其中之一。自從「英姐剪髮店」開業以來,梁伯的身影沒少出現,問其原因,他答道:「這裡技術好、價格低、服務棒,關鍵是老闆娘人也好。」

在剪髮店的一隅,擺放著一臺上了「年紀」的縫紉機。經詢問才得知,除了給人剪髮外,英姐還在為別人編織袋子,按件結算,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便會開始操勞「副業」。此外,她還會主動承包一些手工活回來做,每做一個能賺到2分錢。

記者忍不住提問:「這樣『白加黑』地做,不累嗎?」英姐左顧右盼,故意壓低了聲音:「累當然累,不過我有一個新年願望還沒完成,我想買一臺電腦給我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都有電腦,他們也特別想有。作為母親,我想滿足他們這個心願。」

當被問及自己的新年願望時,英姐猶豫了一會,說道:「新的一年我想購置一臺燙髮的機器,進一步拓寬店鋪的業務,這樣就能賺更多的錢了。」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一方面實施教育幫扶,為英姐的兩個孩子發放年度生活補助合計4750元;另一方面實施資產收益幫扶,入股光伏一期產業扶貧、鶴山市品雙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幫扶、江門市雙好茶業有限公司合作幫扶等項目,去年共發放分紅3400元。此外,我們還會定期開展慰問活動。」雙合鎮扶貧辦負責人曾湛標介紹。

「感謝政府在就業培訓、創業指導方面給予我的支持,有夢想才有希望,新的一年,我要努力實現一個又一個願望。」英姐堅定地說道。

相關焦點

  • 伊川縣高山鎮谷瑤村:村子摘掉「貧困帽」 群眾走上小康路
    丁閃閃是村裡的貧困戶,公婆身體不好,需長期看病吃藥,一雙子女正在上學,家裡全憑夫妻倆在外地打零工掙錢艱難支撐。半年前,她從外地回來,經過培訓後,在村裡的扶貧車間正式上崗。  「曾經的谷瑤村資源缺乏,村經濟非常薄弱。」65歲的谷瑤村黨支部書記馮北方說,2015年之前,該村群眾收入主要靠種植小麥、玉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僅2700元,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滯後。
  • 雙合鎮:美麗鄉村穩步建設 旅遊產業加快發展
    雙合鄉村視頻《美麗鄉村 清新雙合》登上「學習強國」平臺,鶴山粉葛成功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申報……去年,雙合鎮緊緊圍繞鶴山市委、市政府「西生態」的功能定位和建設珠三角鄉村生態旅遊中心的工作部署,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樞紐機場的規劃建設,搶抓區域發展新機遇,積極謀劃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努力拓寬鄉村旅遊發展平臺
  • 修文王官村發展赤松茸助力脫貧攻堅直擊:摘掉貧困帽 一「菇」作氣
    工作組來前,我們從不去村委會,好像不存在一樣;他們來後,解決了好多村民積怨多年的土地、家族糾紛、還修了吃水的蓄水池 "。 陳賢松找貴州省農科院技術員指導學習了 40 天,儘管很少拿筆,期間,他還會認真地在筆記本上記錄只有他自己能看得懂的 " 技術要點 "。
  • 摘掉貧困帽 同心奔小康—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摘掉貧困帽 同心奔小康—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2020-03-05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南部縣如何摘掉「貧困帽」
    日前,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  南部縣如何摘掉「貧困帽」  11月1日,國務院扶貧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6年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情況:去年全國共有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其中江西省井岡山市
  • 《脫貧攻堅 我們在行動》系列報導|永興鎮孟橋村:摘掉貧困帽 又謀...
    系列報導《脫貧攻堅 我們在行動》今天推出《永興鎮孟橋村:摘掉貧困帽 又謀奮鬥路》。孟橋村2016年脫貧摘帽,2020年要實現全面小康,為了在今年「答好題,交好卷」,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孟橋村加大力度整治村裡的撂荒地,把之前業主流轉經營不善的200餘畝土地收回,由村兩委進行集體化種植經營,壯大集體經濟。
  • 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5097戶16659人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開平市沙塘鎮依託企業建設種植850畝貴妃柑產業扶貧基地,不僅讓貧困戶參與柑橘種植管理,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通過提供果苗、肥料、技術和建立連片示範種植基地等方式,鼓勵貧困戶自主創業養柑,讓「扶貧柑」結出「致富果」。每日,結束貴妃柑種植基地工作後,貧困戶勞群珠來到自己的柑田裡忙活。「在種植基地工作每月能拿2000元左右,能補貼家裡不少開支。
  • 雙合鎮打造美麗暢通的「法治大道」
    雙合鎮 打造美麗暢通的「法治大道」改善人居環境其中,往鶴山市雙合鎮方向路段,設置了以嶺南建築、綠水青山為基調,配搭雙合特色茶元素的「法治大道」導向牌,讓人眼前一亮。據悉,為提升鄉鎮顏值,打造美麗雙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雙合鎮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以建設「美麗廊道」為重點,以全域美麗鄉村引領鄉村加速振興。「打造美麗暢通的『法治大道』,不僅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還能普及法律常識。」
  • 金洞:山泉水成為瑤鄉貧困戶的致富源泉
    標準化生產線上,一桶桶山泉水經自動灌裝後,傳送到最後一道工序,然後裝車送至區內區外。三叉嶺村原是一個貧困村,位於曬北灘瑤族鄉的崇山峻岭深處,山高路遠,交通不便,耕地稀少,生產難以發展。在國家扶貧政策施行以來,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三叉嶺村的貧困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而「勇立潮頭」因地制宜開辦山泉水廠的趙春成,就是其中的一名優秀代表,自主創業摘掉貧困帽。
  • 3家淘寶店鋪助力摘掉「貧困帽」!棗莊嶧城這位貧困戶變身「電商...
    這位「大客戶」個頭不大,身材矮小,從骨子裡流露出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短短幾年內由貧困戶逆襲成一位電商達人。村鎮幹部幫扶,殘疾貧困戶開起淘寶店鋪 原來,這位電商達人叫趙漢卿,是嶧城區陰平鎮二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是一位肢體3級殘疾人。
  • 130個貧困村全部銷號 重慶酉陽摘掉「貧困帽」
    如何摘掉「貧困帽」?酉陽縣交出自己的答卷。  2019年,按照「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大戶+貧困戶+基地」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酉陽引進重慶首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加工型辣椒扶貧產業。2019年,該公司在酉陽19個鄉鎮71個村建立辣椒產業基地17097畝,預計可生產收購辣椒12000噸,產值4000萬元,戶均收入8500元,實現村集體收入240萬元。
  • 鶴山市這個鎮冬種蔬菜大量上市!
    鶴山市這個鎮冬種蔬菜大量上市!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布丁播報雙合鎮是鶴山市蔬菜種植的主產地之一
  • 鶴山市雙合鎮禾花魚美食節開啟,快來參加美食盛宴吧!
    活動啟動儀式在鶴山市雙合鎮鴿鳥軒鄉下美食飯店舉行,雙合鎮委書記鍾錦文等班子領導和翔順金水臺溫泉小鎮總經理陳錦嫦等嘉賓共同推桿,宣布美食節正式開啟。
  • 南召縣雲陽鎮:支持貧困戶創業,「廢」裡淘金拔「窮根」
    張長安夫妻倆因家庭缺乏勞動力、妻子長期患病,2016年底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僅靠張長安一人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夫妻二人想通過經營廢品回收站來自主創業脫貧,但經營廢品回收站需要場所、經營資質以及啟動資金,這又是一大難題。想到自己的幫扶人、鎮政府幹部王富豪經常到家裡來商量脫貧措施,張長安趕忙找到他說了自己的想法。
  •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十二五」以來,該縣共有12.65萬人摘掉貧困帽
    筆者從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扶貧部門獲悉,「十二五」以來,該縣共有12.65萬人摘掉貧困帽。
  • 延津縣東屯鎮幫扶幹部扶持貧困戶創業當老闆
    村兩委了解到崔慶賢的情況後,給全家四人辦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享受195元的低保金。但是,對崔慶賢來說,三個學生都需要上學,僅解決生活問題,遠遠不夠。她本人也不放棄,尋找出路,堅持創業。結合自己在北京打工時做過眼鏡行業,有驗光配鏡的經驗和技術,就想開一家眼鏡店,但開店需要的資金不少。
  • 鶴山市返鄉創業孵化基地今揭牌助力返鄉創業事業騰飛
    6月11日,江門市首批返鄉創業孵化基地之一的鶴山市森雅孵化器舉行經主體申報、屬地推薦、資料審查、實地核查和網上公示等程序,確定開平市塘口鎮返鄉創業孵化基地、鶴山市森雅孵化器為江門市首批返鄉創業孵化基地,給予每個基地獎補資金
  • 重慶萬州:握牢一戶一策「繡花針」為貧困戶增收裝上「引擎」
    脫貧攻堅開始後,張世才一家被精準識別為建卡貧困戶,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他養了40隻羊、5頭牛、300隻雞,一年的純收入超過5萬元,如今的他不僅摘掉了「貧困帽」,每年還能有上萬元的存款。在熊家鎮,像張世才一樣通過發展種養殖業過上幸福生活的村民還有很多,這主要得益於當地握牢一戶一策「繡花針」,為貧困戶增收裝上「引擎」的精準產業扶貧政策。
  • 港北區財政局全力助推中裡村摘掉「貧困帽」
    港北區財政局作為港北區中裡鄉中裡村的後盾單位,針對貧困程度深、幫扶力量弱、扶貧壓力大的貧困戶,著力優化幹部配備。2016年以來,港北區財政局精心挑選3名業務骨幹到中裡村擔任第一書記及扶貧工作隊員,保障了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米爾扎提自主創業走上致富路|米爾扎提·阿力木|艾丁湖鎮
    文/圖 吐魯番日報融媒中心實習記者 田吉斌【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米爾扎提自主創業走上致富路「您好,您的照片已經做好了,請您收下。」米爾扎提家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米爾扎提的弟弟從小患有先天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媽媽專職在家照顧弟弟。米爾扎提的爸爸一邊打理家裡5畝葡萄地,一邊打零工補貼收入,生活捉襟見肘,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米爾扎提大學畢業,他在村委會的安排下到一家餐廳工作。同時,他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兼職做起了電商平臺代理維護。掙到的錢一部分為弟弟治病,一部分攢下來準備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