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下學的路上,我們總能看到路邊各種各樣的西式糕點店,看著琳琅滿目的西式糕點,小編不禁思考,我們有沒有屬於自己的傳統糕點呢?在了解之後,小編發現我國傳統糕點不僅種類繁多而且不同地方糕點都各具特色,那麼從這篇文章開始,就讓我們走進傳統糕點,了解我們的傳統糕點。
第一篇文章,讓我們來了解京式糕點。京式糕點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滋味各異。京式糕點原是清胡皇室王族婚喪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和擺設,後來配方由御膳房傳到民間。其主要成分是精白面、白糖、豬油、蜂蜜及各種果料籽仁,具有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等特點。代表品種有京八件和紅、白月餅等。
京八件:京八件有大八件、小八件和細八件之分。八件是採用山楂、玫瑰、青梅、白糖、豆沙、棗泥、椒鹽、葡萄乾等八種餡心,外裹以含食油的面,放在各種圖案的印模裡精心烤制而成,入嘴酥鬆適口,香味純正。京八件一般做有扁圓、如意、桃、杏、腰子、棗花、荷葉、卵圓八種形狀,即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太師餅、椒鹽餅、棗花糕、薩其瑪。
牛舌餅:牛舌餅是一種有名的北京漢族小吃,黑龍江,臺灣等地也有該小吃。牛舌餅因形如舌而得名, 是北京小吃中一種常見的烤制類品種。 牛舌餅鬆軟可口,除了做糕點,還可以用來夾油條、油餅或牛肉,夾蔥爆肉吃。
蜜麻花: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見名品,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詩說:「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蜜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
驢打滾:老北京驢打滾兒兒又叫豆面糕,是老北京著名的傳統小吃之一。成品紅、白、黃三色分明。因為最後的製作工序需要裹上黃豆面,就像郊野的野驢撒歡打滾兒時楊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驢打滾兒。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豆餡入口即化,香甜入心。
山楂鍋盔:山楂鍋盔是京式傳統糕餅代表作之一,餡料為自做山楂或棗,皮為雞蛋、蛋黃、蜂蜜、乳粉所製作;工藝為小包酥,木印模所磕模;印章圖案其中;酸酸甜甜、酥香可口、淡雅濃厚。
看完了如此多的京式糕點有沒有很心動?京式糕點端莊優雅,無論是做飯後茶點還是送禮送客都非常適合。那麼,京式糕點就要是告一段落了,下一次,讓我們一起走進蘇式糕點,體驗鬆軟溫潤的蘇式糕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