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別山是我們「見山野」旅行團隊的傳統項目,「見山野」經常組隊到外地自駕遊,比如「西藏」、「新疆」、「雲貴川」等等,有人提議「探索一下大別山」,這個提議立即得到響應,千裡大別山,橫跨鄂豫皖三省,十幾個縣,是革命老區,革命故事非常多,更是自然風景迷人的旅遊區,A級以上的景區上百個,有許多古村古寨,古樹名木,風光旖旎,野性大別山還有很多奇妙的風景等待我們去發現呢?
史河
遊遍千山萬水,有時覺得身邊的風景最美。大別山就是我們身邊的風景,從武漢到大別山腳 下的紅安、麻城、大悟、羅田、英山等,都在200公裡以內,武漢到安徽的金寨只有250公裡,到河南信陽也只有240公裡,都有高速連接,從武漢出發,3個小時內,即可到大別山腹地。
史河如夢霧如紗
於是乎,我們「見山野」團隊連續幾年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只要有時間就到大別山去轉山,去穿越。今年,由於疫情影響,我們的活動暫停,這次我回到武漢,老哥們決定組織一次穿越大別山自駕遊,地點選擇在金寨,時間兩天,輕車熟路,說走就走。
一、紅得早紅得久紅得正的金寨縣
金寨縣位於鄂豫皖交界的大別山腹地,是革命老區,可用「紅得早」「紅得久」「紅得正」三句話來形容金寨的革命歷史。
大別山
「紅得早」——1927年黃麻起義後,在鄂豫皖邊區創立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1928年金寨縣(商南地區)爆發了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建立了第二塊、第三塊革命根據地。三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紅得久」——在短短的2年中,革命鬥爭蓬勃興起,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總面積達4萬平方公裡,人口約350萬,是僅次於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紅軍隊伍也很壯大,紅軍主力由6000人發展到4.5萬人。
蔣介石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調動了30萬大軍,向蘇區發動了大規模的「圍剿」。蔣軍先後攻佔有了紅安、大悟革命根據地,但紅軍主力轉移到金家寨(金寨)固守,蔣軍久攻不下。1932年5月,蔣介石下令「誰先攻下金家寨,就以誰的名字命名縣名」,衛立煌攻佔金寨,立得頭功,金家寨鎮即改縣治,並用先佔領者衛立煌的名字命名,叫立煌縣。紅軍主力輾轉大別山中,之後開始長徵。但是,金寨及大別山區一直存在革命力量,革命紅旗在這裡始終不倒,高高飄揚,立煌縣徒有虛名。之後劉鄧大軍挺進中原,迅速在大別山區站穩腳跟,皆因這裡有革命力量,劉鄧大家打下立煌縣後,又將其改為金寨縣。
「紅得正」——金寨是繼紅安之後的第二大將軍縣,是紅四方面軍和紅25軍、紅28軍的主要發源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黃土一抔魂」,革命時期,金寨十萬英雄兒女為黨、為國捐軀,作出了巨大犧牲,金寨因此有許多紅色旅遊景點。
我們之前到金寨參觀學習旅遊時,曾經參觀了金寨革命博物館、金寨革命烈士紀念塔等紅色旅遊景點。
這次,重遊金寨,將參觀梅山水庫、史河鎮、畫石谷等。
二、山青水碧的梅山水庫
建國初期,國家在金寨境內修建了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淹沒良田10萬畝,10萬移民告別世代生存的家園。
而今梅山水庫不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一個山青水秀的景觀,很多人來參觀。
梅山水庫
我們到達梅山水庫,參觀了水庫大壩,站在高高的壩基上,向下遊可看到到史河的全貌,向上可看到在秀麗梅山之間的大水庫,走過壩基到另一端,見有不少人在水庫存中遊泳。
天氣較熱,水庫水清且涼,夥伴們都忍不住,一個一個跟著下水,到水庫暢遊。
梅山水庫
遊玩梅山水庫,體驗了水庫的清涼,大家個個叫好,戀戀不捨地離開水庫,到下一站。
三、史河如夢霧如紗
史河是梅山水庫下的一條河流,金寨縣城就在史河兩岸。
史河晨霧
現在金寨縣城建設的不錯,沿河有步行街,史河上有好幾座橋梁,走車走人。
入夜,史河兩岸燈光點亮,山區小城顯得格外秀麗。史河岸邊分布著一些餐館,我們將餐桌搬到史河邊,一邊喝酒,一邊欣賞山城的夜色,感覺超級爽。
史河如夢霧如紗
第二天早晨醒來,我們發現史河被一層薄霧籠罩,走近一看,發現整條河都在起霧,如夢如煙。夥伴們顧不了吃早餐,拿起相機就到史河邊,追逐著迷霧一路拍攝。
史河
遊玩了史河,我們穿越大別山,前往花石鄉花石谷。
四、畫石如畫水畫石
「畫石谷」是一個小眾旅遊點,我們「見山野」團隊屬於比較早發現這個景點的一拔人。我們第一次到畫石谷時,那裡還沒有大路,現在不但通了柏油路,還有建了幾家農家樂民宿酒店,畫石酒店老闆也成了我們的熟人。
作者在畫石谷
畫石谷是由一條小溪和從山上奔湧而下的泉水瀑布組成,我們曾探尋過泉水的源頭,因太高,走了幾公裡,還沒有探到源頭,就決定下次用無人機來拍攝。
畫石谷內溪水如鏡,青山高聳,水從石頭上流過,常年衝刷,石頭顯露出色彩斑斕的圖案,像一幅幅瑰麗的圖畫。
這次重遊大別山,除看到大別山的美景外,也看到山區農村又有發展,這是我們覺得高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