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鄂豫皖三省,家喻戶曉的大別山,獨寵一座城賦予它最好的風景

2020-09-07 朱桀的行走筆記

導讀:

關於大別山,我們都知道它橫跨湖北、安徽、河南三省,綿延數百公裡,是一座家喻戶曉的名山。如果問你是怎樣認識大別山的,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有的人認識大別山,就是因為自己剛好生活在橫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腹地;有的人認識大別山,是因為在上學時期,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點,綿延數百公裡,橫跨三省的大別山是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有的人認識大別山,是通過一些歷史文獻或者影視資料,因為它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是當年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重要的地理前提。

當然,我們每個人對於大別山的認識都是有自己的理由的。不過,對於橫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認識它的共同點,就是在鄂豫皖三省留下了眾多值得我們去打卡的自然風光。因為橫跨三省,所以大別山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境內都留下了眾多的旅遊資源。比如由河南商城縣境內的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湖北麻城市境內的獅子峰景區共同組成,素有「雞鳴聞三省」、「華中養心福地」之稱的的黃柏山旅遊區;位於河南信陽境內,名列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雞公山;還有位於湖北黃岡團風縣境內,素有鄂東泰山之譽的大崎山等等。

大別山在鄂豫皖三省境內留下的自然風光遠不止上述那些,不過,如果問大別山在哪座城市留下的自然風光最多,而且最著名,那麼你知道是哪座城市呢?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大別山眾多山脈當中名氣最高的兩座山,一座被譽為「江淮第一山」的天柱山,以及雄踞鄂皖兩省,素有「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的天堂寨,它們都是國家5A景區,聞名遐邇,而這些都位於安徽省境內。是的,綿延數百公裡,橫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卻獨寵安徽省六安市這座城,把最多也是最好的風景都留在了其境內。

如果只說了天柱山和天堂寨,就說大別山獨寵六安市難免有點牽強了,其實大別山在安徽省六安市境內留下的自然景觀遠不止這些。暫且不說別的,就說大別山的主峰在哪裡?橫跨三省,大別山把它的主峰海拔1777米的白馬尖留在了六安市境內,這已經很偏心了。還有被譽為「中國版東非大裂谷」的皖西大裂谷、被譽為「安徽的九寨溝」的東石筍景區、距今已有一億六千萬年的歷史的皖西第一巖洞—大別山石窟景區等等,這些都是大別山留在六安市境內的自然風光。

上面說的都是人氣極高的風景區,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比如大別山地質公園、馬鬃嶺風景區、白馬大峽谷、燕子河大峽谷等等,這些都是大別山「溺愛」六安,留下來的眾多景觀。因為大別山的過分「寵溺」,也導致了一個問題出現,去過安徽省六安市旅行的遊客,都會有一個感覺只要是在六安市境內去關於山嶽風光的自然景區,總是在躲不過「大別山」。

相關焦點

  • 橫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獨寵一座城 但城市名卻常被叫錯 這是為何
    不過,在國內有一座山脈,它綿延數百公裡,橫跨鄂、豫、皖三省,但是它卻獨寵一座城,把太多的自然風光留在了這裡,但是卻有一個很奇怪的事情,很多外地人都會喊錯這座城市的名字,甚至連省內的人都常會喊錯,這究竟是為何呢?上面透露出來的信息:橫跨鄂、豫、皖三省,綿延數百公裡,在這兩個信息面前,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知道答案了。
  • 坐落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 家喻戶曉的大別山 獨一省佔領風景最多
    導讀:家喻戶曉的大別山,我們最為熟悉的是它綿延數百公裡,橫跨鄂豫皖三省。關於大別山,我們之所所以能夠家喻戶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它的重要地理位置,也正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歷史上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 橫跨三省的大別山,卻把兩個國家5A景區都留在了這,網友:太偏心
    導讀:在我國眾多的山脈當中,每一座山脈都有它的地理意義以及歷史意義。坐落於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綿延數百公裡,無論在地理意義上,還是歷史意義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東西綿延約三百八十公裡,南北寬約一百七十五公裡的大別山,西段呈西北—東南走向,東段呈東北—西南走向,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
  • 橫跨鄂豫皖三省的一座山,擁有數十個景點卻被說偏心,這是為啥
    安徽、湖北和河南省三省的交界處有一條山脈,尤其是這樣。我們經常在一個名勝,一不小心就會從一個省跳到另一個省。這座山脈是橫跨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的大別山。關於大別山,我們都太熟悉了,中學教科書裡多次提到。
  • 橫跨三省的大別山,把2個5A景區都留在了安徽,你去過嗎?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大大小小的山脈數不勝數,著名的就有崑崙山山脈、天山山脈、秦嶺等,每一座山脈都有它的地理意義以及歷史意義。而坐落於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綿延數百公裡,無論在地理意義上,還是歷史意義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
  • 橫跨三省的大別山,把2個5A景區都留在了安徽,你去過嗎?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大大小小的山脈數不勝數,著名的就有崑崙山山脈、天山山脈、秦嶺等,每一座山脈都有它的地理意義以及歷史意義。而坐落於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綿延數百公裡,無論在地理意義上,還是歷史意義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
  • 鄂豫皖最偏心的一座山,擁有數十個景點,卻把2個5A留在一個省
    在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的交界處有一座山脈,更是如此。我們往往在一個景區,一不小心就從一個省份跨越到了另一個省份。這座山脈便是橫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家喻戶曉的大別山。關於大別山,我們都太熟悉了,在中學課本上就多次被提及過。
  • 橫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其主峰究竟在哪?它又有什麼值得稱道?
    關於大別山給很多人的印象,似乎都是來自學生時代的歷史課本上,當年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開啟了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偉大戰略轉折。大別山作為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它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可謂是家喻戶曉。不過既然作為名山,那自然要把其主峰拿出來說一說。
  • 都知道大別山坐落於三省交界處,卻少有人知它的主峰多高?在哪?
    尤其是名山大嶽景區,因為綿延數百公裡,所以經常是跨越兩不同的城市或者區域,甚至是橫跨不同的省份,其中還有橫跨的不止一個省份的。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交界處有一座山,它綿延數百公裡,橫跨於鄂、豫、皖三省,它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別山。
  • 一座大別山,兩個天堂寨,一個在湖北是4A一個在安徽是5A
    提到大別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長達幾百公裡,橫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大別山,可謂家喻戶曉。特別是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讓我們更加崇敬大別山。抗日戰爭期間,大別山的地理位置可謂舉足輕重,它的西望武漢,東望南京,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對民國時期的南京、武漢等大城市有著重要的軍事價值,這也是劉鄧大軍當年挺進大別山的地理前提。時過境遷,當年對大別山的「紅色記憶」,至今仍記憶猶新。我們對大別山的了解,除了「紅色記憶」外,還有很多。
  • 大別山腹地一座快被遺忘的縣城,境內旅遊資源眾多,卻鮮為人知
    導讀:綿延百數公裡的大別山,橫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可謂是家喻戶曉。因為橫跨鄂豫皖三省的交界處,所以在大別山腹地也有很多知名的縣城,當然也因為大別山橫跨地域太廣泛,如果一些縣城沒有一些值得拿得出手的地方,知道它們名字的人也不會很多,甚至幾乎到了快被遺忘的狀態。
  • 他位於鄂豫皖三省三省交界處,為什麼叫「安徽大別山」
    我國名山眾多,南嶽衡山北嶽泰山,黃山,峨眉山,廬山都是世界級的名山,我們將討論中國的這座山,他位於湖北、河南和安徽省的三省的交界處,但是當遊客去旅遊時,他們都稱之為大別山或安徽,為什麼?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大別山的位置和主要結構,他位於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崇山峻岭,山巒起伏,淮河,南瀕長江,俯瞰著中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他自年以來一直是戰略家的戰略之地古代。有句俗話說「得到大別山的人得到中原和那些得到中原的人將贏得世界」。
  • 橫跨湖北、河南和安徽的一座山,有幾十個景點,但據說很古怪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中國非常普遍,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處有一個山脈,尤其如此,我們經常在一個景點,不小心從一個省跳到另一個省,這個山脈是大別山,它橫跨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廣為人知。
  • 大別山的最高峰海拔1777米,知道它名字的不多皆是因為太難爬
    導讀:橫跨鄂豫皖三省,綿延數百公裡的大別山,可謂是家喻戶曉。暫且不說它的風景,先來說說它的地理位置在抗戰時期的重要戰略意義。大別山,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登陸大別山主峰,西望武漢,東守南京,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對民國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漢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獨特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也是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序幕的地理前提。是的,對於大別山,我們大多數了解它都是從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開始的。
  • 海拔1777米為大別山的最高峰,知道它名字的不多皆是因為太難爬
    導讀:橫跨鄂豫皖三省,綿延數百公裡的大別山,可謂是家喻戶曉。暫且不說它的風景,先來說說它的地理位置在抗戰時期的重要戰略意義。大別山,是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登陸大別山主峰,西望武漢,東守南京,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對民國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漢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獨特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也是當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序幕的地理前提。是的,對於大別山,我們大多數了解它都是從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開始的。也是從我國革命老區開始,我們更加熟悉橫跨鄂豫皖三省的大別山。
  • 家喻戶曉的大別山 主峰名字特殊不說 據說與「中華第一佛寺」有關
    說起赫赫有名的「大別山」,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偉大戰略轉折——千裡躍進大別山。作為我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同時也是中國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它的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曾登上大別山主峰,見山的南北兩側風景截然不同,於是發出「山之南山花爛漫,山之北白雪皚皚,此山大別於他山也!」
  • 穿越大別山之金寨行,這次我們看到怎樣的風景?
    穿越大別山是我們「見山野」旅行團隊的傳統項目,「見山野」經常組隊到外地自駕遊,比如「西藏」、「新疆」、「雲貴川」等等,有人提議「探索一下大別山」,這個提議立即得到響應,千裡大別山,橫跨鄂豫皖三省,十幾個縣,是革命老區,革命故事非常多,更是自然風景迷人的旅遊區,A級以上的景區上百個,有許多古村古寨,古樹名木,風光旖旎,野性大別山還有很多奇妙的風景等待我們去發現呢?
  • 文旅復甦 自駕先行 鄂豫皖三軍啟動「大別山紅色自駕旅遊風景道」研討
    10月23日至10月26日,由六安市文旅局牽頭舉辦的「大別山紅色自駕旅遊風景道」研討活動成功舉辦。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大規模自駕車活動,充分釋放引導三省自駕出行旺盛需求,帶動客流、帶動流量、帶動出行方向,助力市場復甦、助力文旅復興,助力革命老區扶貧,打造一條中外馳名的「大別山紅色自駕旅遊風景道」。
  • 海拔1777米為大別山最高峰 上下山需6小時 為何遊客說爬山太難了
    導讀:橫跨安徽、河南、湖北三省的大別山,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戰略意義上來說,大別山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1947年夏天,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在地理意義上來講,脈連綿數百公裡的大別山,山南麓的水流入長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是中國長江和淮河的分水嶺。
  • 河南信陽市有一個縣,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縣城建在2個水庫邊
    信陽市下轄有一個縣,就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全境擁有700多條河流,並修建了20座大中小型水庫,而且該縣城就在建在其中2個水庫邊。除此該縣還擁有1條高速公路和1條鐵路,但僅設置了1個收費站和1個火車站。 該縣有如此多的特色,那麼你能猜到是哪個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