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全面鋪開,故宮博物院作為全國藏品最多的博物館,再次進入公眾關注的視野。
2010年12月,故宮在經過7年努力後,完成了建院後的第五次文物清點工作,首次徹底摸清了家底並向社會公布:有文物藏品總計1807558件。統計數據已精確到個位,四年之後再次普查,是不是重複勞動?這次要普查的內容是什麼?普查成果與公眾有關係嗎?
帶著諸多問號,記者跟隨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等相關負責人,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引導,走進了故宮博物院的部分庫房。
統計數據已精確到個位,普查是重複勞動嗎?
「絕不是。」單霽翔的回答斬釘截鐵。
單霽翔表示,第五次文物清點確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階段性成果。但是,隨著文物事業的發展和認識水平的提升,仍然有大量的後續工作需要繼續開展,部分藏品需持續和深化清理。他舉例說,自1949年後,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大量尺牘,除元代以前的尺牘歸入法書類外,尚有43000餘件(通)明清尺牘未整理完成。
記者在庫房看到,這些尺牘在裝裱形式上,絕大多數為冊頁,也有個別裝裱為札卷者;從文字內容上看,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更多的則是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許多為名人收藏,具有重要的文獻及書法藝術價值。工作人員介紹,以前統計時,一個冊頁算一件文物,但實際上,一個冊頁中包括諸多名家的作品。記者就在同一個冊頁中看到了文徵明、唐寅等若干位名家的書法作品,顯然將它們記錄為一件文物確實有點兒不合適。因此,此次普查,這類尺牘是重點之一。
記者在庫房還看到乾隆御稿也在重新整理中。據介紹,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乾隆御稿基本包含了乾隆一生的詩文作品,既有用硃筆寫的御筆稿,也有大臣用墨筆抄的謄寫稿。為尊重原狀,基本按照原有的樣式編號、包裝保管。單霽翔介紹,之前基本按年份登記,按冊冠號,未具體到每頁。此次整理將具體到頁,由於一頁紙上可能有多首詩,也可能多頁紙是一首詩,因此需要根據每一首詩的實際頁數進行登記。
又如甲骨,故宮博物院收藏總數初步估計有22463件,佔世界現存殷墟甲骨總數的18%,屬於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單位。目前,僅《甲骨文合集》著錄1440片,絕大部分未進行科學化的整理與保護,更缺乏對甲骨內容的研究和探討。其他諸如1.8萬餘張清宮留存的老照片、2萬多張玻璃底片等均存在類似情況。
正如單霽翔所說:「本次普查是七年文物藏品清理的延續和深化。」
座子、墜子、箱子,一件都不能落!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故宮,它的每一組院落、每一座宮殿建築、每一扇朱漆大門、每一段石板橋梁、每一塊青磚黃瓦、每一件宮廷陳設、每一幅梁枋彩畫都帶有歷史符號。宏偉的建築、嚴謹的形制、生動的空間,都承載著豐厚的歷史信息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所以說,古建文物,它們不僅蘊含了中國古建築藝術之美,同樣也飽含著歷史、文化的信息,無疑屬於珍貴的文化資源。
記者在鑾儀衛庫看到,門邊的空地上,堆放著一些狀如馬鞍的石刻構件,似抱鼓石,又像門墩。保衛處的李小城處長告訴記者,這是各宮門口的旗杆座。在故宮工作很多年的他,常年在紅牆內看護著每一件文物,不管是櫃架上擺的,還是空地上堆的。和所有故宮人一樣,紅牆裡的一切,在他眼裡都是寶貝。他很熟稔地指著一件看起來小一號的石座道:「這是坤寧宮門口的。」
走進庫房,大量的建築構件,如金磚、木隔扇、隔扇芯、嵌件、花罩等,還有各種大小不一的匾額、鏡架等,工藝之精、數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在擺放整齊的金屬帘子墜上,記者發現上面鐫刻著「坤寧宮」「乾清宮」「太和殿」等字樣,清晰地標誌著它們曾經在哪座宮殿「工作」。還有幾把袖珍版的太師椅,扶手的間距不過一拃有餘,誰會這麼嬌小?李小城解開謎團:這是供佛像坐的。
單霽翔介紹,在這次普查清理工作中,故宮博物院將在原有的「新」字號、「故」字號和「書」字號三種文物號的基礎上,新設立「建」字號,來系統整理和保存這些與古建築相關的文物藏品。
同時開始徹底普查的,還有院內各處散落仍未登記的文物箱櫃架。毓慶宮是箱櫃庫房之一。儘管屋裡落滿塵土,但樟木特有的香氣仍撲鼻而來。更令人驚嘆的是那些大到可以平躺進兩個成年男子的箱子。當年究竟用它裝什麼?
普查成果與公眾有何關係?
故宮博物院2013年初在故宮網站上率先發布了《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目》,這在國內博物館界開風氣之先。不僅讓公眾能夠隨時隨地方便了解故宮博物院收藏文物的數量、種類和內容,有利於公眾的研究利用,資源共享,也方便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
通過此次普查清理,藏品的類別、級別、總數等方面將會有新的調整。單霽翔承諾,隨著工作的開展,藏品方面的新變化也會及時公開,重大的發現會通過媒體發布會的形式廣而告之,階段性成果也會採取適當形式予以公開。「當然,不管是重大發現還是階段性成果,都會在故宮網站上及時更新。」他說。
此外,通過文物普查清理,豐富展覽內容,提高展覽水平,是故宮人的又一願望。
單霽翔介紹,明年,午門雁翅樓和端門城樓,慈寧宮、慈寧花園和壽康宮所在的西部區域,東華門城牆,寶蘊樓,這四大區域五個項目將面向公眾開放。其中除了午門和雁翅樓區域2800平方米的巨大文物展廳外,慈寧宮將設置雕塑館,慈寧花園和壽康宮則為原狀陳列,寶蘊樓也將安排故宮博物院院史展。
而此次普查將為擴大展覽面積做好基礎準備。比如,隨著東華門保護修繕工程的竣工,故宮將調整其為古建築館,專門展示壯美的古代建築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而現在堆放在鑾儀衛庫和散放在院內各處的石刻構件,將會被歸類、整理、定名、建帳,並在此基礎上,將於2015年形成石刻構件保護展示園區,作為古建築館的組成部分對觀眾開放。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區域可以創造條件對外開放。比如御膳房是一組體量較大的古代建築,目前作為家具文物庫房,但又處於開放區域,同時擁有寬闊的獨立院落,因此計劃將御膳房開放為故宮博物院家具館。庫房中的家具清理便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目前故宮內常年展覽的文物數量約為9000件,「到時候參展的文物會多一倍。」單霽翔說。(本報記者 李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