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9月26日訊 9月18日,烏蘇里江饒河段水位達到98.61米,超保證水位0.41米,為40年一遇的洪澇災害,全縣2萬畝耕地、3萬多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
江水暴漲,洪魔肆虐。美麗的饒河頓時失去了以往的靈秀靜謐。面對滔天洪浪,縣人武部根據軍分區指示,應饒河縣委、縣政府請求,先後出動民兵435多人次奔赴抗洪一線,始終作為縣委、縣政府的機動突擊力量,哪裡有險情就出現在哪裡,哪裡任務艱巨就衝到哪裡,展現了昂揚的戰鬥作風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災難面前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戰鬥堡壘
抗洪救災的「集結號」緊急吹響,縣人武部黨委迅速組成突擊隊,奮勇衝先,一往無前。在抗洪救災最艱險的地方,鮮豔的黨旗迎風飄揚起來。
根據任務分工,縣人武部需出動民兵125人。受領任務後,人武部黨委立即召開黨委會(擴大會),啟動抗洪搶險應急預案,動員機關工委、饒河鎮和大通河鄉民兵應急分隊125人做好出動準備,小佳河鎮、西林子鄉動員民兵90人,作為預備隊,設立了指揮所,明確任務分工,提出具體要求,做好相關物資準備,同時將相關情況上報軍分區。
9月13日,大楞地段告急。饒河鎮應急分隊45人立即赴大楞地段執行築堤護田任務,連續奮戰3個晝夜。9月15日,縣人武部防汛指揮部出動民兵的命令後,又迅速集結80人趕赴王家店執行抗洪搶險任務。王家店地段地處烏蘇里江拐彎處,是烏蘇里江饒河段最容易出現險情的地方。大通河鄉武裝部部長李福軍,身患甲狀腺癌,不能從事劇烈活動,但接到動員命令後,二話沒說,迅速組織人員,不僅完成25人動員任務,還多動員12人參加,並親自帶隊趕赴集結地點,體現出了一名退伍軍人的優秀品格。隊伍到達後,迅速展開搶險工作。從13時至20時,冒著傾盆大雨連續奮戰了7個小時,裝填土石75方,搬運沙袋1萬餘個,成功將200米險段加寬加高。
災難面前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就是一支標杆
9月16日8時,縣人武部政委李愛平的電話鈴聲急促響起,接到縣防汛指揮部出動應急分隊支援大楞地段抗洪的命令後,他立即集結80人趕赴危險地段,開進途中,接到縣防汛指揮部撤離、任務解除的通知,此時人員可以解散,但考慮到災情形勢嚴峻,李愛平未解散應急分隊,原地待命。果然,11時30分,縣防汛指揮部通知人武部急援靠山村,此時,已經是午飯時間,但應急分隊還是在救災現場。
9月17日,指揮部通知縣人武部迅速趕赴北大橋江堤執行任務。60人的應急分隊快速到達現場,執行護坡和壓制管湧為1800米江堤24小時巡護任務。
一件塑料薄膜雨衣、一雙雨靴打扮的李愛平在大雨中的江堤邊一直泡到深夜。江堤發生險情,李愛平心急如焚地說:「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持到底,絕不讓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不論是在抗洪搶險第一線,還是發生危險的最前沿,衝在最前面的是黨員。群眾發自內心的感嘆:生死關頭,關鍵時刻,黨組織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滔滔洪水面前,民兵預備役部隊就是鋼鐵長城,與廣大群眾眾志成城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人民防線,讓肆虐的洪流望而卻步。
災難面前 人武部繪就感天動地的時代畫卷
汛情發生後,縣人武部始終在軍分區黨委和縣防汛指揮部的堅強領導下,期間軍分區司令員劉東喜、政委韓玉平多次就開展好抗洪搶險工作下達指示,並給予鼓勵和表揚。9月19日,在人武部官兵連續奮戰7天、人困馬乏之時,劉東喜司令員親臨現場,看望人武部官兵,極大地鼓舞了士氣。軍分區副參謀長馬松才和作訓科科長張寶傳親臨現場,全程參與指揮和決策,確保了整個抗洪搶險工作的組織領導和順利圓滿。
接到抗洪任務後,縣人武部政委李愛平和軍事科參謀於洪傑主動推遲休假,副部長李波本已請假在雙鴨山陪護嶽母,接到通知後,立即放棄假期,離開無人照顧的嶽母,從雙鴨山打車回到饒河。政工科科長張景濤和彈藥庫職工王福軍停止休假,全體幹部職工聞戰而起,主動請纓,中秋節均未休息,不分白天晝夜,隨叫隨到,全程參與,始終衝鋒在前,很好地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機關工委武裝部部長朱明昌,已經51歲,嗓子經常咳血,在佳木斯等地就醫均未確診,本打算徵兵任務結束後去哈爾濱做進一步檢查,但接到抗洪任務後,連續4天帶領民兵奮戰在抗洪一線。
參加抗洪搶險任務中,各項物資器材和後勤保障任務較重,為減輕地方政府壓力,不給已經焦頭爛額的地方領導添麻煩,縣人武部立足自身解決問題,接到抗洪搶險任務後,先後投入6000餘元補充抗洪器材,從救生衣、迷彩服、鍬鎬、繩子、手電筒到編織袋均自行解決。在解決好自身保障問題的基礎上,人武部應指揮部指令,在抗洪物資和後勤保障上力所能及地支援地方政府,得到地方領導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