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頻道4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逸群 通訊員 葛穎穎 柳景春)「烈日驕陽汗如雨,虯枝凍雪寒抱香。凝神聚思計毫釐,業勉工勤轂軸忙……」走進杭州市下城區東新街道富春園社區,一首《杭鍋賦》映入眼帘。這首居民自創的《杭鍋賦》,已然成為富春園社區文化家園的精神堡壘。
去年底,富春園社區文化家園正式開園。這個以「杭鍋記憶、匠心傳承」為主題的社區文化家園,在小空間裡打造了以「五個一」為框架的文化陣地,即一個文化中心、一個文化廣場、一個文化驛站、一個工作室、一個水塔,既為居民提供一個休閒之地,也承載了一代杭鍋人的成長記憶。
這樣的社區文化家園,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下城人的生活中。
記者從4月13日下城區召開的區文明委全體(擴大)會議中了解到,2020年,下城區繼續加大推進力度,將再建20個社區文化家園,列入政府民生實事項目,至2021年,實現社區文化家園建設全覆蓋。
自2017年以來,下城區以「文化驛站、共享空間」為指向,全力推進社區文化家園建設,形成了「一社區一品牌」「一社區一特色」。
以燈芯巷社區「燈」文化、華聯社區「三美」文化、新顏苑社區「民族」文化、沁苑社區「河」文化、稻香園社區「鄰裡」文化、富春園社區「工匠」文化等為代表的37個特色文化家園,不定期開展各種活動,讓文化家園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天水街道燈芯巷社區文化底蘊深厚。在「燈」文化之下,燈芯巷社區將龍興寺廣場和社區文化健身公園有機融合,並整合社區文化、教育、衛生、科普、體育、養老等各類資源,精心打造包含樂齡手工藝社、一道公益超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內的「服務一條街」。
這裡優化了集圖書閱覽室、展示展覽室、多功能活動室設施,拓展了「鮑大媽聊天室」「筆墨緣書畫社」「吳定璋攝影工作室」等系列公益文化服務空間。
彩燈傳承人、非遺傳人葛建明還為「燈芯長廊」製作了十盞宮燈,生動再現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工藝流程和歷史典故。
煙火氣十足的武林街道環西社區,既有武林門遺址、古新河等古蹟,又有萬向公園、桃花港橋等景點,桃花河橫穿社區而過,「綠景+河景+房景」相映成趣。
去年,武林街道對面積350平方米的環西社區文化中心進行了提升改造,設置社會組織互動區、圖書閱覽室、市民文化講堂、黨建活動室等,影音設備一應俱全。同時,文化家園內還開闢了百米文化長廊,繪製家風家訓,設置文化櫥窗宣傳最美人物,將人流量最密集的萬向公園打造成廉政文化園,樹立武林廉韻宣傳小品。
這37個各具特色的文化家園中,14個被評為杭州市星級社區文化家園,24個被評為下城區星級社區文化家園。
會上,下城區舉行授牌頒獎儀式,表彰2019年度下城區10家星級社區文化家園,同時也表彰下城區「最美辦事窗口」「社區孝心車位建設工作先進社區」「牆景美化比賽優勝單位」等先進集體和個人。
文明之風滿下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會上提出,今年下城還將建設1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