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五蓮推進蓮西綠化 實現了「荒山變青山、葉子變票子」

2020-12-24 齊魯網

「蓮西」區域一直是日照市五蓮縣的生態短板,過去隨處可見的是荒山裸巖,水土流失嚴重,農民種地靠天吃飯,收入非常低。自2016年五蓮縣開展「突破蓮西」工程以來,已建成千畝以上林果片區20個,昔日的「窮山惡水」邁上了綠色崛起的快車道,成為群眾增收的「金山銀山」,「蓮西」真正的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了。

記者了解到,「蓮西」區域主要包括汪湖鎮、於裡鎮、中至鎮、石場鄉、管帥旅遊度假區服務中心全域,高澤鎮、洪凝街道、街頭鎮西部,共276個村17.8萬人。蓮西區域包括2個省定貧困鄉鎮、34個省定貧困村和27個市定貧困村,分別佔全縣的66.7%、66.7%、67.5%。不僅是五蓮縣的經濟短板,也是生態短板。中至鎮是省定貧困鄉鎮,位於蓮西貧困區域的中心地帶,屬於典型的橫板巖地貌,荒山多、裸巖多,缺水少土,生態環境惡劣。幾十年來,鎮村兩級多次嘗試在荒山上種樹,可是成活率非常低,生態環境一直難以改變。

中至鎮中至村村民李丙木今年60多歲了。他清楚的記得近三十年來,各級政府為改變荒嶺做的努力。20多年前就組織過集體植樹,那時候要成立萬畝柿子園,但是嶺上的土地太薄了,一鎬頭下去就碰到石頭了。當時要開出一條條兩米寬一米深的深溝種樹,可是根本開不進去,廢了很多功夫開出溝種上了柿子樹,結果第二年就死了多半。現在在村的荒嶺上還能看到幾棵柿子樹,20多年了長得又細又矮,而且也都不結果。

除了柿子樹,中至村的荒嶺上還有幾十棵松樹,這些也都是種了幾十年留下了的。村民李丙傑告訴記者,光松樹就種了三四茬,可是基本上都沒有活。中至鎮兩河村村民安佰友早就種夠了荒嶺上的薄地,他說山嶺薄地,地又小又薄,下雨就澇死,不下雨就旱死。地裡直接收不到什麼東西,近些年很多人都不願意種了,有些都荒了,現在土地流轉出去了,心裡很痛快。

五蓮縣高度重視蓮西區域脫貧攻堅工作,以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為目標,著力將蓮西建設成生態蓮西、秀美蓮西、富裕蓮西。自2016年開展「突破蓮西」工程以來,蓮西區域共完成林業會戰投資4.8億元,造林6萬畝,發展中至鎮薛裡崖生態經濟林、弘豐生態林、於裡將軍嶺黃桃產業基地、高澤豐美園林等千畝以上林果片區20個。

中至鎮中至村已經綠化了2000多畝荒嶺,村黨支部書記孔祥增告訴記者,一些企業來投資,流轉了荒嶺土地之後通過深挖、深翻、深種,全部現在種上了果樹,現在主要是以種的桃樹、核桃、慄子為主,現在有些地方已經掛果了,明年就到了盛果期,企業也就能見到效益,這樣也實現了我們村的村民與企業的共贏,原來的一片荒山變成了現在的一片綠色的果園。

據中至鎮黨委書記周緒堂介紹,中至鎮荒山多、裸巖多,生態非常薄弱,原來的幾屆班子都想把荒山全部進行綠化,可以說是一個夢想,原來一直限於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原因,一直沒有實現這個夢想,自2015年全市林水會戰以來,他們利用三年的時間,每年綠化荒山六千畝到八千畝,三年時間,共綠化荒山2.3萬畝,新一輪林水會戰已經打響,我們爭取再利用三年時間,把全鎮的4到5萬畝荒山全部進行綠化,圓中至人的生態夢。

通過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中至鎮實現了群眾和村集體雙增收、鎮域經濟和企業雙發展的多贏局面。每年全鎮流轉土地農戶增加收入1300萬元,長年務工農村勞動力500多人,臨時用工人員6000多人,每人年增收1萬元以上。村集體每年增加收入最高26萬元,平均增加收入8萬餘元,一舉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大片經濟林效益初顯,企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壯大,實現年收入4000餘萬元。

中至鎮葛家崖頭村村民葛均國就嘗到了甜頭,他以前種地的時候,一畝地純收入連人工也算上剩不下一千元錢,土地流轉了以後,光土地流轉費是1060元,省出時間再出去打工一天60元錢,一年也能掙一兩萬元錢,總起來比原先多收入得兩萬元錢。

農民增收了,村集體也有了收入,能夠用來發展民生和基礎設施。葛家崖頭村每年能有40多萬的集體收入,這讓黨支部書記葛平江心裡樂開了花,他說村裡以前沒有集體收入,這一次土地流轉流轉一千三百餘畝,集體收益是四十餘萬元,這些錢首先是全體村民分配。60歲以上的分配160元,60歲以下的分配100元,另外村集體承擔著村民的衛生費、平安保險、60歲以上老人的人齡保險,每年還拿出集體收益的4萬元,用於十餘戶的孤寡老人的互助養老。

中至鎮兩河也是這樣,有了集體收入之後,村委就考慮解決村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路,今年利用村集體收入硬化了生產路。下一步就是還一個吃水的問題,現在自來水水質不好,村民意見比較大,明年流轉費到帳之後就要解決自來水的問題。再下一步,就逐漸的改善村裡的從容面貌,包括綠化、亮化,讓老百姓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

閃電新聞記者 劉九省 日照報導

相關焦點

  • 葉子變票子
    葉子變票子,活樹變活錢,林權證變信用卡,怎麼將森林資源轉化資本跨越,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林業生態保障建設?這是中央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標。  目前,浙江已確定安吉、東陽、慶元、開化四個縣首批開展林權網上交易試點,其餘縣(市)逐步推進。  省林業廳透露,下一步,浙江打算為未來的森林碳匯全球交易做準備。
  • 烏魯木齊雅山實現綠化全覆蓋
    這批樹苗的栽種,標誌著經過40年堅持不懈植綠,烏魯木齊市區最大荒山——雅山實現了綠化全覆蓋。 「從禿山變成城市公園,從沙塵策源地變成城市綠肺,雅山綠化全覆蓋是城市荒山綠化的樣板,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新疆的生動實踐。」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處副處長楊建明說。 雅山全名「雅瑪裡克山」,位於烏市上風口,山體90%為裸露巖石。
  • 科技追夢人——鄭國良:讓荒山變青山 讓青山變金山
    青山如何變金山,成為很多林農心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我市現有竹林面積 71 萬畝,但以往竹林每畝收益僅三五百元,而低收益與當地林農固守傳統的經營方式有關。為改變這一現狀,鄭國良帶領林技推廣團隊從轉變林農的生產經營觀念入手,他們走鄉入戶,反覆宣傳竹筍比竹材經濟效益高的理念,示範推廣「一竹三筍」高效栽培、毛竹覆蓋等先進實用技術。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南: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
    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河南省防治荒漠化的新探索 濟源克井鎮閆營村的山坡上,林木茂盛,綠意盎然,而三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禿嶺 資料圖片 今年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
  • 合川曬脫貧致富經:農業合作社讓荒山變金山
    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1月25日上午,合川區太和鎮曬經村舉行「曬經幸福農業股份合作社揭牌暨迎春團拜會」,精彩的文藝匯演,讓村民開心不已。在團拜會上,該村1200戶村民,都領到了「新春大禮包」。1月24日,曬經村還舉行了分年豬活動,所有在家的村民每戶都領到了一份年豬肉。
  • 嵐山區甲子山冬季直播造林5000畝 加速荒山綠化進程
    開展直播造林、發展野山茶不僅是破解荒山綠化的有效方法和途徑,而且對於優化樹種、降低森林火災隱患、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林業新舊動能轉換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直播造林重要種源的野山茶,在荒山綠化、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全市在林下種植野山茶已取得豐富的經驗,野山茶長勢良好,經濟效益可觀,可以在全市適宜的山坡林地大面積推廣。
  • 昔日荒山變青山變金山——我縣打造鄉村旅遊網紅景點
    誰也想不到,六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如今,荒山變青山變金山,成為鄉村旅遊網紅「打卡」地。 洣江生態園位於高湖鎮,毗鄰泉南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六年前,園區負責人單欽敏滿懷建設家鄉的豪情回到了高湖,開始了打造洣江生態園漫長而艱辛的路程。
  • 【造綠】待到來年春 荒山變「綠洲」 再造一個「中央公園」
    【造綠】待到來年春 荒山變「綠洲」 再造一個「中央公園」 2020-04-30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臨沂一個鄉鎮的「荒山之變」
    荒山綠化需要開挖山石、回填黃土,為了保證苗木成活還要鋪設管網,引水上山。自去年3月份立項以來,天基集團栽育果樹苗木17萬株,又栽種果樹800多畝;鋪設灌溉管網20多公裡,實現了灌溉全覆蓋。荒山產生效益,還要與產業相結合。
  • 竹山:特色林果讓青山變金山
    近年來,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按照生態優先、產業至上、民本取向、增綠富民的思路,根據有基礎、有規模、有市場、有效益的定位,以林農增收、林業增效為目標,全方位推進「綠滿竹山」,實現綠色全覆蓋與精準脫貧有效對接,探索了一條以林果產業助推精準脫貧的新路徑。
  • 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安吉白茶讓荒山變金山
    看到青山疊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潔,習近平說,餘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保護好青山綠水換來了安吉白茶的長足發展。
  • 解鎖「荒山變金山」的密碼——河北豐寧千松壩林場建設碳匯林助農...
    同時,探索開展碳匯林建設,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實力,已完成碳匯交易360多萬元,走出了一條「荒山變青山、青山變金山」、林農點「碳」成金的生態富民之路。「二道河子村的林子是集體的,第一期碳匯的錢都做了集體收入,用於修路、修廣場和村莊綠化美化等基礎建設,這些建設加速了全村的脫貧進程!」於永鳳自豪地說,以前是靠砍樹、燒炭才有收入,如今卻能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獲得收入。「今後,我們一定要多種樹,多綠化,還要對現存的苗木進行更加周到的管護。」
  • 日照撤五蓮莒縣,劃五蓮莒州區,或許才是日照的出路
    日照的發展完全是依靠旅遊來帶動的,而奔向日照而來的,大多數是因為日照的海,為了解決日照資金不足的問題,日照前幾年甚至把萬平口等海岸線圈起來收費,能為了城市的發展做到這一步的,真可謂絕無僅有!
  • 日照目前最吃香的縣區:五蓮、莒縣落選,不是嵐山區也不是經開區
    日照目前最吃香的縣區:五蓮、莒縣落選,不是嵐山區也不是經開區日照,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作為山東省地級市的日照,東鄰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北鄰青島、濰坊,南連江蘇省連雲港,西通徐州等各城市。日照得天獨厚,地理條件優越,旅遊業的發展是重中之重,由被動式接待到主動布局是一個很大的轉變,但是還缺少靈活式經營和多產業多景點的部局。日照作為沿海城市,區位風水優勢難於和青島煙臺相比,但是也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如蓮山九仙山景區,及大大小小內陸河流,且流向一致,氣場不散,穴星遍布。但是日照憑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些年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
  • 五蓮北將成樞紐站
    東線方案線路全長約330公裡,擬設濰坊北、安丘、諸城西、五蓮北、莒縣-沂水、沂南東、臨沂北、蘭陵東、郯城西、新沂東10個車站。其中日照市內莒縣北站2臺4線,五蓮北站4臺12線,日照將實現所有區縣通高鐵。五蓮北將成為高鐵樞紐站,成為京滬二線、青聊高鐵、蓮日線(接魯中高鐵)的三條高鐵交匯點。
  • 【見證七十載·草原新發展】赤峰市馬鞍山林場:荒山變青山 青山變...
    作為本地人的他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眼中林場的變化:「我小的時候這裡都是荒山,只要一下雨,村裡就會『發大水』,因為沒有樹林,水源涵養不住。現如今一看滿山都綠油油的,心情特別好,『發大水』的情況也沒有了,這邊的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德昌:改造荒山變良田 種下草莓大豐收
    荒山荒坡變良田遊客採摘草莓12月10日,時令已過大雪,再燦爛的冬日暖陽也抵不過寒氣浸透,整個安寧河谷都比平時多了幾分沉靜。看準市場承包荒山德昌地處低緯度高原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擁有充足的日照、優質的水源和土壤,非常利於冬草莓種植。在看準德昌這一資源優勢後,黃紹祿毅然決定投資冬草莓產業,並大膽地將項目點放在荒山荒坡上,決心「變廢為寶」,以儘可能小的投入,產出儘可能大的效益。
  • 平涼市崆峒白廟:荒山變花海 引爆鄉村遊
    崆峒白廟:荒山變花海 引爆鄉村遊  平涼日報記者 李敬瑞 董凡 張譯心  每日甘肅網8月14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連日來,平涼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條題為「虎山生態園最美梯田花海,300畝大型梯田花海門票免費送」的文章刷爆
  • 平涼市崆峒白廟:荒山變花海 引爆鄉村遊
    崆峒白廟:荒山變花海 引爆鄉村遊平涼日報記者 李敬瑞 董凡 張譯心每日甘肅網8月14日訊據平涼日報報導 連日來,平涼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條題為「虎山生態園最美梯田花海,300畝大型梯田花海門票免費送8月10日,記者來到位於崆峒區白廟鄉賈窪村虎山坡口的梯田花海觀賞區,放眼望去,連片的紫色花海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背後的青山在這抹紫色的映襯下,也顯得更加鮮亮。走進園區,連片的馬鞭草,驕陽下綻放的向日葵,在風中輕輕搖曳,散發著陣陣清香,雖然正值晌午,烈日當頭,來觀賞的遊客絲毫不受影響,依然絡繹不絕。遊客們置身花海,拍照留影,聞花香賞美景,笑聲在山谷中迴蕩。
  • 「禿頭」山上長滿大樹,青州10年綠化荒山15萬畝
    「禿頭」山上長滿大樹,青州10年綠化荒山15萬畝大眾日報記者 石如寬2020-07-07 15:57:54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近日,接連幾場降雨,為荒山造林帶來了好墒情。雨季造林是青州市全年植樹綠化的重頭戲,今年該市將荒山綠化美化造林1.1萬餘畝。為了讓荒山變綠,幾十年來青州人代代探索,春季植樹、雨季、秋冬不間斷造林,每年投入專項資金300萬元以上,確保每年荒山綠化1萬畝以上,並自創釺探造林技術,十年來完成造林面積15萬畝,樹苗成活率節節提高,成功創建為山東省森林城市,構建起全域一體化生態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