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改造荒山變良田 種下草莓大豐收

2020-12-23 瀟湘晨報

荒山荒坡變良田

遊客採摘草莓

12月10日,時令已過大雪,再燦爛的冬日暖陽也抵不過寒氣浸透,整個安寧河谷都比平時多了幾分沉靜。

然而,德昌縣豐祿種養殖家庭農場的露天草莓基地卻是另一番景象:藤蔓蔥綠喜人、草莓鮮豔飽滿,採摘的人們喜氣洋洋地忙碌著,將冬日的蕭瑟驅趕殆盡。

「今年草莓長得好、市場行情也好。從11月17日第一批草莓上市到現在,短短二十幾天,已經通過電商銷售到了北京、深圳、廣州等地,收入超過了30萬元!」

德昌縣豐祿種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黃紹祿邊忙碌著將採摘下來的草莓裝箱邊喜滋滋地介紹:「這段時間諮詢選購的經銷商還絡繹不絕,每天電話一個接一個響不停。」

看準市場承包荒山

德昌地處低緯度高原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擁有充足的日照、優質的水源和土壤,非常利於冬草莓種植。

在看準德昌這一資源優勢後,黃紹祿毅然決定投資冬草莓產業,並大膽地將項目點放在荒山荒坡上,決心「變廢為寶」,以儘可能小的投入,產出儘可能大的效益。於是,他首先投入100餘萬元,於今年在德昌縣德州街道辦紅廟村六組,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將村裡100多畝荒山荒坡全部承包下來,進行了一番扎紮實實的土壤改造。

「黃紹祿既能吃苦,腦子也靈活,他種出的草莓能走俏全國絕非偶然!」紅廟村六組很多村民都對黃紹祿的做法表示欽佩:「為了改良土壤,他從外面拉來了1000多方肥泥厚土和10多噸穀殼,均勻地傾倒在原來的薄土瘦地上,那功夫,可是下得太足了,投入也大得很!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番改造下來,原來的荒山荒坡的確就變成了肥沃良田。」

攜手專家科學種植

在改造了荒山荒坡,改良了土壤結構後,不是很懂草莓種植的黃紹祿找到了深諳草莓種植之道的德昌縣杏香草莓種植合作社負責人陳志順。

「當時,我把農場的基本情況和陳志順說了一下,他爽快地就答應了合作。」做事一向謙虛謹慎的黃紹祿說,陳志順在草莓種植和銷售上的確有一套成熟技術和經驗,和他合作,自己很有信心。

事實證明,黃紹祿的信心是有道理的。陳志順早年曾親自種植過8年的草莓,後又成立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了草莓產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親眼看一下種植的土地,我就知道該用什麼肥料,看一眼草莓的葉子和草莓花,我就知道該施用什麼藥劑。」

「根據荒山荒坡改出來的田土薄地瘦的實際情況,在種植草莓前,我們選用了牛糞、羊糞來作為肥料『打底』,每畝地投入了3噸左右的牛羊糞。」陳志順說:「這樣種出來的草莓又環保安全,又品質出色,不僅果型漂亮、香氣誘人,而且汁多味濃,口感非常好。」

試種成功大獲豐收

因為選擇了非常適宜德昌種植的「沙地巧克力」草莓,在種植過程中沒有添加膨大劑,堅持使用羊糞等生態方式澆灌,並採用人工除草,物理防治害蟲等方法,黃紹祿和陳志順今年在農場內種植出來的草莓果然品質上乘,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從草莓上市銷售到現在,我們的市場價格一直保持在比較理想的價位,每天10來個人採摘1000多斤草莓還有點供不應求。」黃紹祿和陳志順兩人信心滿懷地說:「只要市場穩定,價格波動不大,今年農場內種植的30畝草莓收入150萬元左右應該沒什麼問題。」

說話間,兩輛「川L」牌照的小車駛進了農場。「我們是通過手機導航專門來這個地方採摘草莓的。」從其中一輛車上下來的侯女士說:「德昌氣候好、環境好、交通好,吃的東西更好。」

「農場在規劃中還融入了旅遊元素,劃分出了鮮果採摘、休閒娛樂等區域。」黃紹祿說,未來,他還將不斷完善農場內的基礎設施,讓更多的遊客走進農場,體驗鄉村採摘樂趣。(記者 但華民 譚蔚)

【來源:涼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德昌供電:電網改造 助力鄉村奔康致富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諸立  12月正值德昌縣熱河椪柑大上市的季節,冬日暖陽照耀著雅礱江邊這片連綿起伏山丘上的椪柑林,黃橙橙的椪柑掛滿枝頭,今年的熱河椪柑又將迎來大豐收。
  • 德昌供電:電網改造 助力鄉村奔康致富 - 中國電力新聞網
    ,冬日暖陽照耀著雅礱江邊這片連綿起伏山丘上的椪柑林,黃橙橙的椪柑掛滿枝頭,今年的熱河椪柑又將迎來大豐收。  「椪柑多種植在山上坡地,以前還沒農網改造的時候,抽水全靠人工,費時又費力;現在電網改造好了,抽水方便了,我家的椪柑個頭越來越大,收入也越來越好......」,12月16日,在德昌熱河鎮田村3隊,椪柑種植戶周光華高興地對前來開展安全用電檢查的國網德昌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何國林和他的同事們感謝道。
  • 太平鎮引「外資」改造荒山,洞美村荒山變「綠洲」
    筆者近日來到太平鎮洞美村與羅平農場接壤的黃帝崗上,看到昔日荒涼的山頭到處都種滿了鬱鬱蔥蔥的鳳凰木、黃花風鈴、紫花風鈴、紫薇、藍花楹等景觀樹,生機盎然,猶如走進了植物王國一樣。這變化,得益於太平鎮黨委政府引入「外資」改造荒山取得的成效,不僅收穫了綠化荒山、保持水土的生態效益,大大改善了村裡的生態環境,還為當地村民增加經濟收入。
  • 各地林草頭條丨河南: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
    荒山成青山 沙丘變綠洲——河南省防治荒漠化的新探索 濟源克井鎮閆營村的山坡上,林木茂盛,綠意盎然,而三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禿嶺 資料圖片 今年6月17日,是第26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我國的宣傳主題是
  • 德昌豐收節舉辦「農夫集市」展銷當地優質農產品
    來源:涼山州委宣傳部 9月22日,德昌縣在縣城中心的魁星閣下及附近舉辦了「成果展示曬豐收」 的「農夫集市」,展銷德昌優質特色農產品,30個展位展示了2個街道和10個鄉鎮的數十種特色農產品,共有57個參展單位,他們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代表,活動集中展銷糧食、蔬菜
  • 德昌「農夫集市」上 57個攤位展銷優質農產品
    9月22日,德昌縣在縣城中心的魁星閣下及附近舉辦了「成果展示曬豐收」 的「農夫集市」,展銷德昌優質特色農產品,30個展位展示了2個街道和10個鄉鎮的數十種特色農產品德昌和周邊縣相比農業有著顯著的特色。德昌農產品大宗的主要是桑椹、烤菸、草莓、櫻桃、桂圓等,但大多數農產品呈現「品種豐富」「小而全」「小而優」的特點,應有盡有。久負盛名的桑椹、草莓,適合山地的核桃、板慄,水果的芒果、桂圓、百香果、香蕉、葡萄、石榴、梨子、桃子、櫻桃等都非常豐富,養殖的豬、牛、羊、雞、鵝、鴨、魚的合作社和農戶很多,肉食品豐富。
  • ...農光互補光伏發電基地喜迎豐收 鹽鹼地不僅能發電還成了千畝良田
    蔡寬元 攝今年年初種下的300畝早稻喜獲豐收。蔡寬元 攝4500畝灘涂鹽鹼地成灘涂農光互補光伏發電基地。 胡志欽 攝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樂清城東街道正泰農光互補150兆瓦光伏發電基地上,收割機正對基地裡300畝早稻進行收割。
  • 「吃鹽植物」 讓鹽鹼地變良田成現實
    通過種植「吃鹽植物」,將土地裡的鹽分吸收出來,從而達到鹽鹼地變良田的現實。    鹽鹼地可以變良田?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眼前的現實又不得不讓人相信這是真的。他們提出一個想法:再在此地旁開闢同樣大小的鹽鹼地,採用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改造鹽鹼地。兩相對比,看看效果怎樣。    這就有了開頭那個令人驚嘆的場景:3年後,種植了「吃鹽植物」的那塊鹽鹼地不僅植物長勢良好,地裡的鹽鹼含量降低到可以種植棉花和糧食作物。他們順勢種了棉花,獲得了畝產400多公斤的豐收。鹽鹼地真的變成良田,這讓所有看到的人員都連稱:「沒想到。」
  • 荒地種芒果 荒山變「金山」
    「種了3年芒果,今年還是第一次摘果出售。除了這裡的160畝以外,你們看對面山上還有400多畝土地也是我們合作社的,荒山種水果不僅增收還環保!」村民田開富指著金沙江斜對岸的一大片山地說。開發荒山發展生態農業4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種下「致富竹」 誓讓荒山變「金山」
    小寒後,群山環抱的雨城區碧峰峽鎮黃龍村氣溫驟降,山高林密,草木失色,但眼下村民們上山開荒種雷竹的熱情不減。  「砍竹子每天能掙150元,以後流轉的土地每年還能收租金。」大部分村民相信,依託黃龍村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規模化種雷竹的致富路子行得通。
  • 荒山變金山:江淮果嶺處處茶果飄香
    2012年,六安下崗工人王康雲看中了這片荒山。「當時就覺得山裡空氣好,想留下來做點啥,最後決定種桃子。」十年時間過去,曾經荊棘遍地的荒山如今大不一樣。6月10日下午,記者在這裡看到漫山遍野的桃樹鬱鬱蔥蔥,紅桃掛滿枝頭,空氣中滿是成熟的桃子香甜的氣息。 「我的桃園現在有400多畝,種了紅桃、油桃、蟠桃等等二十多個品種的桃子,去年產值一兩百萬。」
  • 樹葉織布成衣、小半條手臂大的松果……四川德昌「農夫集市」30個...
    作為主要活動之一的「農夫集市」,以「成果展示曬豐收」 展銷德昌優質特色農產品,吸引了眾多人前來趕集。她拿起一片火草葉,葉背朝上,右手抓住葉子邊緣,手指一提、一搓,然後再用手掌一滾,火草葉背面的纖維就順勢而下,變成了一根白線。
  • 灘涂變身良田!平湖首次試種的海水稻迎來大豐收
    今年平湖從廣東農科院專門引進,選出具有耐鹽鹼、抗病優質、生態修復等功能的新型耐鹽鹼水稻品種,變灘涂為良田,探索適合海洋灘涂種植的糧食作物。該品種的引進、推廣,將有效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改善土地鹽鹼化,提升土地利用率。
  • 常寧:種下「黃金茶」 荒山變金山
    「以前這一塊都是荒山,茅草長得老深了。我們一年一年的墾覆,將連片的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管理這片茶園的常寧市天堂山永紅茶場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永紅告訴記者,經過近幾年的改造,目前共發展茶園600多畝。特別是採茶時節,每天請了近40多名村民採茶,2個多月的採茶期發放工資有10多萬元。茶葉品質好,銷路緊俏。對於合作社的長遠發展,張永紅非常看好。
  • 大足:「荒山」變「金山」
    陽光下,季家鎮妙高山一帶,獼猴桃、花椒、柑桔長勢喜人。更讓市級脫貧村——柏楊村群眾高興的是,這一顆顆果實把曾經的「荒山」變成了「金山」,大家的腰包慢慢鼓了起來,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信心更加充足起來。
  • 昔日「荒山」變「金山」,寧海全產業鏈幫扶晴隆茶產業
    昔日「荒山」變「金山」,寧海全產業鏈幫扶晴隆茶產業 2020-06-20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陝西毛烏素沙漠7萬畝沙地變良田 探治沙新路
    大紀汗村沙漠改造成良田後種上了馬鈴薯,長勢良好。  「砒砂巖+沙」模式,使沙漠變良田成為現實  已有的沙漠改造經驗,往往是在外延上下功夫,種樹、種草,取得了許多成效,但這種沙漠治理方式不僅需要大量的投入,還經常面臨著沙進人退的窘境和風險,重複治理不斷。  沙漠改造若從內涵上著力進行突破,則不僅一勞永逸地改造沙漠,而且可以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 他讓廬江這個地方荒山變桃園!
    23年荒山變果園盛夏的早晨,山村醒得格外早,5點鐘不到,桃園裡就響起了吆喝聲。「大家儘量先摘樹頂上的桃子,朝陽的一面先熟,撿個大的、紅透的採收。」施宗友站在車棚上喊道。眼前已經裝滿一車,他要趕個早,去縣城集市上批發。施宗友今年49歲,板寸頭,黑皮膚,是白湖鎮胡榜村宛大村民組村民,他紮根家鄉種桃20多年,將畝荒山坡地變成生態桃園,不但圓了自己的創業夢想,而且還帶動了鄉鄰們一起種桃致富。
  • 紐西蘭今年草莓大豐收,為啥價格還不跌呢?
    這是草莓最喜愛的氣候。草莓是生長期特別短的水果,「給點陽光就燦爛」。所以,今年紐西蘭草莓大豐收。中國人稱「老天」,紐西蘭人稱「weather gods」。他說,今年草莓多汁的口感,也是近年來最好的。草莓季已經開始,到明年3月就會結束。他希望紐西蘭人儘可能多吃草莓。「紐西蘭只有很少一部分室內草莓,大部分都是戶外種植,靠天吃飯。」
  • 草莓熟啦!大涼山露天冬草莓,顆顆大,抿抿甜
    這一「驚豔禮物」正是來自大涼山德昌。四季如春,草莓生長天堂12月,我們都在成都冷得打抖抖的時候,涼山州的小縣城德昌卻陽光燦爛,溫暖如春。這樣的氣候為草莓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德昌草莓保護區域地處安寧河谷地帶,屬於螺髻山天然山泉水流域,水源豐富,水質優良無汙染,灌溉用水均為天然山泉水。2000米的海拔,也在很大程度上隔離了一定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