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 封面新聞記者 肖洋 徐湘東
9月22日,為慶祝第三個農民豐收節,涼山州德昌縣舉辦了2020年慶國慶中秋暨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德昌12個鄉鎮(街道)的40家農戶、17家合作社及上百餘人參與。
作為主要活動之一的「農夫集市」,以「成果展示曬豐收」 展銷德昌優質特色農產品,吸引了眾多人前來趕集。
在「農夫集市」上,李文華的火草織布技藝攤位格外引人注目。他的女兒,正和家人配合,向圍觀者展示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從一片片樹葉中抽絲取線,織布成衣的技藝,引來眾人的好奇與讚嘆。
樹葉織布成衣
在李文華攤位的旁邊,放了兩筐正面深綠、背面泛白的樹葉,這種葉子,就叫火草。在當地的山上,這種植物很常見,葉片和根部有黃白色的細毛,曬乾後可以用來作為打火用的火絨,因此得名。葉子背面之所以泛白,是因為葉子背面有一層白色的纖維,撕下可手搓成線,這也是火草織布的秘密所在。
在現場,李文華的女兒和家人一起,站在攤位後面,為大家展示了如何將火草變成織布用的絲線。她拿起一片火草葉,葉背朝上,右手抓住葉子邊緣,手指一提、一搓,然後再用手掌一滾,火草葉背面的纖維就順勢而下,變成了一根白線。
當然,僅有火草是不能編織成布的,織布還得加入火麻杆浸泡後撕下的火麻線。織布時,採用雙梭織布,一梭火草線,校麻線,相互交替使用。
織布者坐在機子前,用腳踩動腳下的竹板,竹板帶動機子,一上一下,把穿好的線平均地分成兩份。這時,織布者就把線放到中間,再踩下竹板,就算織好一道。如果想要織帶花紋的布,只需要加入些顏色不同的線即可。
整個製作過程,要經過採、撕、割、曬、淋、泡、理、漂、繞、紡織等20多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非常耗時。織一件衣服,其中的火草線需要約半斤,要搓幾千張火草葉子。
看似普通的火草布,被當地手工藝人賦予了豐富的想像力。她們在火草布上染上各種顏色,繡上美麗的花紋,做成像彩虹一樣的腰帶;她們納千針引萬線,做成像白雲樣的百褶裙;她們在火草布上繡上美麗的花草,做成小巧精緻的掛包……
在李文華的攤位上,不僅掛起了火草做的衣服,還擺滿了各種小飾品,有香包、茶杯墊、裝飾用的小衣服等,價格為5元到80元不等。看完技藝展示後,不少人都被這些純手工的小東西吸引,紛紛打開錢包購買留作紀念。
農夫集市與農業產業
當然,在「農夫集市」中,除了獨具特色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外,還有來自德昌各鄉鎮的特色農產品。
德昌地處安寧河谷腹地,西臨雅礱江、東連螺髻山,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日照總時數2356小時,年均氣溫17.7攝氏度,年均降水1074.4毫米,無霜期300天以上,優質天氣330天以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適宜多種經濟作物生長,是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農業的理想之地。
現場,30個展位展示了2個街道和10個鄉鎮的數十種特色農產品,共有57個參展單位,它們是當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代表等。活動集中展銷糧食、蔬菜、果品、鮮花、食用菌、肉類、蛋品、奶類等各類優質特色農產品。
在茨達鎮大陸槽村的攤位上,有小半條手臂大的松果,被人們圍起來拍照;在南山傈僳族鄉的攤位上,人們詢問著山茶油和脆爽的甜柿的價格;在黑龍潭鎮的攤位上,各類曬乾的菌子,成為搶手的貨物;在金沙鄉的攤位上,顧客認為土雞價格高了,正忙著和老闆砍價……
相比於周邊縣市,德昌的農業特色顯著。與其他縣市某類農特產品規模極大不同,德昌農特產品則呈現出應有盡有的特點,不僅品種豐富,同時,還小而全、小而優。
久負盛名的桑椹、草莓,適合山地的核桃、板慄,水果的芒果、桂圓、百香果、香蕉、葡萄、石榴、梨子、桃子、櫻桃等都非常豐富,養殖的豬、牛、羊、雞、鵝、鴨、魚的合作社和農戶很多,肉食品豐富。
除了農特產品外,德昌的水稻也是名聲在外。2018年初,袁隆平的雜交稻百畝片超高產栽培項目在德州鎮瀘塘村六組實施107.46畝,經實際收打測產平均畝產達1116.3公斤,高產田塊畝產1201.1公斤,初步實現了小面積18噸/公頃的產量目標。
2020年,中國水稻超高產攻關項目在全國多地試點,目標是衝刺畝產1200公斤,德昌是試點地之一,目前水稻長勢看好,即將收割。
據悉,2019年,德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9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1.6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