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智永千字文堪稱最佳範本,該如何臨?

2020-12-15 書法田園

楷書以唐代為尊,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唐代楷書大多是經過鐫刻然後拓印下來的碑版,所以很難準確地反映出當時真實書寫的面貌。唐楷出現之前的隋代智永,寫有一卷《真草千字文》墨跡傳世,雖然是草書、楷書合寫在一起,但其中的楷書,還是讓我們看到唐代真實的楷書面目。

《真草千字文》局部

智永傳為王羲之七世孫,從小浸潤家風雨露,其楷書上承「二王」古法,但又能突破「二王」楷書中隸味濃鬱的古意,做到古質而今妍。同時又下啟唐人楷書,創造性地突破「二王」楷法及南北朝魏碑書風在隋代書法中的影響。

智永的楷書給人印象是整體精神面貌雅逸清爽、疏散悠然,而筆法則精到流便。他脫胎於「二王」,雖沒有「二王」的高古,但用筆提按順暢,使轉自然,結體粗細疏密相間,是初學者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較佳範本。那麼,應該如何學習智永的《楷書千字文》呢?

《真草千字文》局部

01首先要對其用筆有全面認識。

從宏觀角度把控書風源流是系統學習書法必備素養,智永作為「二王」一脈,他在用筆上傳承了「二王」一拓直下在南朝時期的主流風格,這點主要體現在他在起筆處的凌空而下,不事雕琢上。

何紹基曾說:「筆筆從空中落,從空中住,雖屋漏痕不足以喻之,二王楷書,俱帶八分體勢,此視之覺漸遠。」這是智永楷書明顯區別王羲之《樂毅論》《孝女曹娥碑》的典型特點。以此同時它又區別於唐代楷書的法度規整的一面,抒情性更強烈一些。

《真草千字文》局部

與歐、顏、柳楷書相比較,點畫起收筆無明顯的頓挫,用筆乾淨利落,尤其是側鋒與切筆的運用。側鋒與切筆也是寫好智永楷書的關鍵,這是由於智永楷書中行書筆意的表現所造成的,它的轉折、鉤畫大量用側鋒,而起筆多用切筆,特別是長橫,加快了它的書寫速度,把雅逸悠然之趣通過點畫的連帶關係自然收放之間展現出來,這與魏晉楷書的靜穆雅致又有著明顯的差別。

雖然智永的楷書明顯區別於唐楷,但對唐楷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可以從唐代褚遂良《陰符經》,馮承素《馮英忠墓志銘》中體察出智永的影子。

《真草千字文》局部

02其次要抓住智永楷書的結構特點。

智永楷書結體平正和雅,風神朗發,猶如英俊少年。後世如唐虞世南、褚遂良楷書結構乃至用筆多受其影響,但均能得其高古一路,有些人寫智永楷書往往只注重它的風神朗發的結構和灑脫用筆而忽略了平正和雅的結體和用筆中的古厚一面,造成古意的欠缺。

因此我們臨習時不要把結構的過分誇張,以及行書筆意中的動態過度表現,可適當增加隸書用筆,增加其古雅之致。

03再次是活用章法墨法。

智永楷書既可以寫成有行有列的打界格形式的作品,也可寫成有行距沒字距形式的作品。臨帖時不論節臨還是通臨均可採用改變原來章法進行臨習,這樣為布白乃至行氣打下基礎。關於打界格形式的作品要注意不要每個字把格填滿,要讓其留有餘地,顯示其空靈雅逸的一面。

至於有行距形式的作品要強化字的縱橫、粗細、欹正等的變化,甚至適當增加塊面感,避免楷書書寫時出現狀如算子的通病,讓作品的氣息流於自然書寫狀態,不必拘於一字一畫而造成整體風格的單調與平庸。在墨法運用上要區別唐楷的勻稱平淡,可適當增加墨色的變化,特別是大字的寫法可自由把控。

04結語

總之,作為南朝時期的智永楷書,它上承晉楷,下啟唐楷對楷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對於當代楷書的研究學習是非常有借鑑價值的。

溫錦照)

相關焦點

  • 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千字文書法展
    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辦千字文書法展。本次展覽的作品有一件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拓本。這件拓本的碑石由薛嗣昌(薛紹彭弟)於宋大觀三年(1109)二月十一日以長安崔氏所藏智永真跡摹刻而成,現收藏於西安碑林。所謂「真草」即真書和草書,「真書」是楷書的別名。此作由楷、草兩種不同書體構成。智永是先臨摹《千字文》中的王羲之楷書,然後再補上自己創作的草書。
  • 楷書過渡到行書,就得這麼練!|草書|行草書|筆勢_網易訂閱
    ,在練習了一段時間想過渡到行書時,發現存在困難,不是轉折生硬就是連帶僵直,本應書法情性的書體,在自己手中卻怎麼看都彆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種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的書寫訓練有所幫助。  第一部分  掌握行書的用筆變化  行書根據連帶的程度可分為「行楷書」和「行草書」。行楷書更接近於楷書,比較規矩;行草書更接近於草書,比較奔放。我們練習的主要是「行楷書」,更簡單實用。
  • 《妙嚴寺記》端莊秀美,學好此帖,楷書可入門,轉學行書更便捷
    趙孟頫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甚多,其中晚年時期的楷書代表作《妙嚴寺記》端莊秀美,骨氣深穩,方整有力,是初學「趙體」的極佳範本。2013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妙嚴寺記》為推薦臨摹範本之一。《妙嚴寺記》,又稱《湖州妙嚴寺記》,牟巘撰文,趙孟頫書並篆額。紙本橫卷,烏絲欄白紙,縱34.2釐米,橫364.5釐米,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麼天下第一楷書應該是什麼作品呢?
    我國書法史上名家眾多,書法流派紛呈,篆、隸、真(楷書)、行、草各種字體都有很多經典作品傳世,我們知道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定論,顏真卿《祭侄文稿》與蘇軾《寒食帖》分別被稱為天下第二與天下第三行書,現在網絡上有不少爭論哪幅楷書作品可稱為天下第一楷書呢?
  • 退筆成冢 綽有祖風——和尚智永
    智永後來把這些毛筆集中埋在一個地方,自撰銘詞以葬之,時稱「退筆冢」。這「退筆冢」與「鐵門檻」便成為書壇佳話,與漢張芝洗筆洗碩的「池水盡墨」交相輝映,同為千古美談。智永書法流傳甚廣,《真草千字文》採用以楷書對釋草書的方式,這是智永的創造,既便於學書者釋讀草字,又能讓人同時欣賞他兩種體裁的書法,可謂一舉兩得。
  • 蘇博今展臨古書法特展:看趙孟頫王鐸吳昌碩是如何臨古的
    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十七帖》到懷仁《集王聖教》,從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到孫過庭《書譜》,從《淳化閣帖》再到董其昌的《戲鴻堂帖》,等等,這無不是書家臨習的典範。其中,趙孟頫之《臨蘭亭冊》、女史曹貞秀之《臨玉版十三行》、無名氏之《臨智永千字文》,皆屬名家舊藏,堪稱難得一見的銘心之物;而王鐸、姜宸英之《臨閣帖》、王澍之《臨米帖》、吳昌碩之《臨石鼓文》等,或形神俱肖,或略參己意,諸家日常臨池之用功,於此即可窺一斑。
  • 文徵明小楷精到細膩,堪稱明朝第一,該如何臨?
    在明朝吳門的文壇、藝壇,文徵明都堪稱翹楚。他不僅是書畫家,還是文學家、鑑藏家、詩人。在繪畫上,他是明四家之一;在文學方面,他亦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之一文徵明在書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當時幾乎是無與倫比的,他在書法上於各體都有涉獵,且成就不凡。其中,他尤其以行書和小楷為最擅。
  • 如何理解「行書快寫,楷書慢寫」的提法呢?
    楷書由隸書往方正、整齊方向演變而出,具有法度,可做楷模!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也是由篆、隸演變而來,楷書書寫不便捷,章草則有隸書的波磔,所以行書應時而產生,相比楷書多了映帶勾連,書寫快速!「行書慢寫」是針對行書字體而言,要求勿過於快以致於流滑,導致線條缺乏筆力!「楷書快寫」同樣是針對楷書而來,要求寫楷書時勿過慢,導致運筆遲滯,這樣的話,筆畫會臃腫無力,缺乏活力!
  • 楷書鼻祖鍾繇,因知關羽被殺所書《賀捷表》,怎會成為楷書範本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當時他身居高位、德高望重,並身體力行地倡導楷書,這對楷書的興起和普及有著難以估量的深遠意義。故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書是從漢隸向正書過渡時期的書體,故其楷書仍帶有濃重的隸意,古意拙趣尚多。這些在其書體的結構與筆畫中都有所體現。
  • 趙子昂書法《淮雲通上人化緣序》行楷過渡的範本
    學習書法的小同學們通常以楷書入門,在練習了幾年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隨著年級的升高,作業量也越來越大了,這是就需要提高書寫速度來滿足作業量的需求。想要提高書寫速度,就得開始嘗試著向行書過渡。今天小編我就結合著趙孟的《淮雲通上人化緣序》為大家介紹一下楷書向行書過渡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小同學們的書寫練習能有所幫助。行書根據連接程度分為「行楷」和「行草」,行楷比較接近於楷書,楷法多餘行法,相對規矩。今天就主要說一下更適合學生日常使用的行楷的練習方法。
  • 古代印章裡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和宋字仿宋字
    今文字系統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經少許出現;作為有別於、在邏輯上繼承於古文字系統的又一漢字系統的出現,則肇源於隸書,隨著文字的發展,不斷發展到行書、楷書、草書、宋字、仿宋字;當然,在古文字系統中,行書和草書也有了一定的書寫意義上的表現。近現代書寫與印刷品上最常見的書體亦屬於本系統。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中國書法風格多樣, 千恣百態, 文雅精美的楷書, 生動流美的行書, 恣肆飄逸的草書……光芒閃爍, 世人傾慕。書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讓青年學生倍感自信和成功。一、從實用、藝術和個性化角度選擇行書進行教學鋼筆行書適合青年學生學習。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萌芽於西漢,成熟於東漢末年,盛行於魏晉 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現在,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了。今天,楷書仍是現代漢字的標準字體。楷書是由隸書演變來的,它的結構與隸書基本相同,只有少數地方略有改動。
  • 智永禪師精品行楷書法,集字可提升書房內涵的楹聯,免費送十八幅
    細究起來,不難發現,行楷就是對楷書筆畫進行合理的省減、變形和連帶形成的,從而達到提高書寫速度的目的。與楷書相比,行楷字呈現以下特點。認識這些特點,有助於在練習過程中很好地分析、把握行楷字的要領。行楷書法行筆中有兩種錯誤傾向應當防止,一種是信義的平拖,一種是刻意地抖行。
  • 一幅63個字的書法,與王羲之《蘭亭序》不相上下,被稱為行書範本
    說到傳世書法,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的《蘭亭序》,但是有一幅書法和《蘭亭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幅書法高二十六釐米,寬二十八釐米, 一共有七行,六十三個字。就是這短短的一幅書法被稱為行書的典範之作,還是書法家在午睡醒來之後所寫。
  • 東方星問答119:什麼叫楷書?它的演變過程如何?
    什麼叫楷書?它的演變過程如何?答楷書是漢字書法藝術的主要書體之一。原稱「今隸」,也叫「真書」或「正書」。其中包括唐楷、魏碑、瘦金體、趙體等。規整的篆書、隸書也曾在其盛行時期被稱為楷書,如「隸楷」等。把「楷」用於書體的名稱,較早見於衛恆的論述,其《書勢》云:「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指的是「八分楷法」或「隸楷」。孔子曾經說過:「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式。」據此,可認為,凡是有規定法度的書體皆可稱為楷書,所以,清劉熙載在其《書概》中說:「楷無定名,不獨正書當之,漢北海敬王睦善史書,世以為楷,是大篆可謂楷也。」
  • 清代書法名家陳璚,行書《臨宋四家》真跡欣賞,行雲流水格韻古樸
    書法的各種字體對不同人的吸引是不一樣的,比如楷書很多人喜歡歐陽詢的,有的人喜歡顏真卿的,也有人喜歡柳公權的,各有千秋,也各有各的粉絲團體。這也不光是楷書,其他書體也是一樣的,我喜歡寫楷書,他就偏偏喜好寫行書,也是同源之理。
  • 文徵明66歲大作《小楷千字文》,掌握好這些字,助你書法突飛猛進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千字文》自問世之後便備受世人推崇,無數名家臨摹此帖,而文徵明曾以小楷、行書、隸書、草書4種字體書寫過《千字文》,尤其是他的《小楷千字文》法度嚴謹、靈動十足,堪稱是寶藏文徵明創作《小楷千字文》時,時年66歲,正是書法技藝巔峰的時期,可謂是「人書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