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29人,「70後」省部級官員都是誰?

2020-12-07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在近兩年的省部級人事變動中,「70後」日益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群體。

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3月下旬至今一個月時間裡,已有9位「70後」幹部晉升副部級。其中,出生於1976年5月的任維履新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刷新了目前最年輕的省部級官員紀錄。

這個數字也超過去年全年「70後」幹部晉升省部級總數。截至4月21日,全國「70後」省部級幹部至少已有29人。

他們現任何職,有何特質?越來越多的年輕幹部走上重要工作崗位,釋放出哪些重要信號?

今天,我們通過三個關鍵詞,解讀省部級幹部隊伍裡的「70後」——他們,不只是「年輕」。

關鍵詞一:壯大

一個月內九名幹部履新

4月17日,浙江省政府網站發布調整部分副省長分工的通知,副省長劉小濤的職責得以明確——負責司法行政、綜合交通運輸、國有資產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等方面工作。此前,1970年7月出生的劉小濤被任命為浙江省副省長,晉升副部級。

包括劉小濤在內,全國「70後」省部級幹部目前至少已有29人。

註: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2020年4月21日,以出生年月先後為序

三個領域

以任職經歷看,29名「70後」副部級幹部多數來自三個領域——地方黨政機構、金融或國企系統、紀檢監察機構。

上述幹部的現任職務顯示,大部分「70後」副部級幹部在省級黨政領導班子中任職。

這些幹部主要從地方黨政系統升任,如連茂君、費高雲、賴蛟等,他們已在地方各級單位工作多年,大多擁有區縣黨政「一把手」或跨省任職經歷。還有一部分來自金融或國企系統,如郭寧寧、李波、楊晉柏等,他們在由企業領導轉任省級政府副職的過程中晉升副部級。

擁有地方工作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在幹部提拔任用中一貫強調的。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在接受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地方工作可以體現和提升幹部的能力。幹部在地方工作能積累很多解決現實問題的經驗,這些能力和素質往往不是在書本上能夠學到的。

此外,還有一些「70後」副部級幹部不在地方任職——蒲宇飛、周亮、李欣然是出身紀檢監察領域的三名幹部,他們都曾在中央紀委工作,現任職務也與監督管理相關:蒲宇飛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應急管理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周亮和李欣然分別擔任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和中央紀委駐中國銀保監會紀檢組組長。

一個月

在省級黨政領導班子中任職的「70後」副部級幹部大多擔任省級政府副職,這其中就包括今年3月下旬至今的一個月內履新的9名幹部——

根據公開信息,2019年全國至少有8名「70後」幹部邁入省部級行列。而目前「70後」副部級幹部的晉升頻率已遠遠超過去年。不難想見,省部級幹部隊伍將迎來越來越多的「70後」面孔。

全國擁有「70後」副省級幹部的省份也由此擴展至22個,包括除北京外的3個直轄市,以及除新疆外的4個省級自治區。其中,貴州省委領導班子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領導班子中各有2名「70後」副省級幹部。(城叔註:4月24日,楊晉柏已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轉任北京市副市長。)

隨著越來越多的"70後"幹部走上重要工作崗位,年輕幹部的任職領域也在不斷擴大。

3月25日,空缺長達5個月的大連市政府「一把手」崗位迎來新人——此前擔任天津市和平區委書記的陳紹旺被任命為遼寧省大連市代市長。大連市作為副省級城市,其政府「一把手」職務為副部級。這也是全國副省級城市政府「一把手」中首次出現「70後」幹部的身影。

兩種特質

汪鴻雁2008年3月任湖北省十堰市代市長,是當時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政府「一把手」。

周紅波2011年11月任南寧市市長,是當時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唯一的「70後」市長。

時光輝2013年3月當選上海市副市長,成為全國第一位躋身省部級的「70後」幹部……

「年輕」,是「70後」省部級幹部群體最顯著的特徵。目前全國最年輕的省部級幹部是本月出任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的任維,他出生於1976年5月。

任維畢業於清華大學,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而擁有博士學位的幹部在「70後」省部級幹部群體中佔據半數,更有不少幹部擁有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農藝師、高級政工師等專業職稱。這正是「70後」省部級幹部群體的另一大標誌——知識化。

我們始終將幹部的知識化放在幹部選用的重要位置。年輕幹部只有專業知識過硬、實踐經驗豐富,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才能有寬闊視野,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在接受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談到。

親們,早安!迎接元氣滿滿的新一天,專業教練帶你一邊運動一邊聽財經新聞,跟著《財富健身房》運動一分鐘,賺錢更輕鬆!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跳轉至教學視頻。

關鍵詞二:鋒芒

本領過硬、深扎基層

當前我國處在向現代化進軍的關鍵時期,對幹部的知識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幹部隊伍若不具備相應技能,則很難做好相應工作。擁有專業技能的年輕幹部成為省部級領導對提高我國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推進現代化建設也都具有積極意義。

七名「金融副省長」

在29名「70後」省部級幹部中,從學歷來看,這些幹部大多擁有研究生學歷,其中15人為博士,6人擁有高級工程師職稱。從專業技能來看,有3人曾長期在紀檢系統工作,3人擁有豐富的能源系統工作經驗,還有7名省級政府副職來自金融系統。

來自金融領域的「70後」省級政府副職幹部一覽

(依據公開信息統計,統計截至2020年4月23日,以出生年月先後為序)

上述7名幹部都是首次擔任地方政府領導職務,並主要負責本省份的金融等相關工作。在赴地方任職前,7人均長期在國有銀行或金融監管機構工作,有著較為豐富的金融工作經驗。

郭寧寧、李雲澤和張立林三人是經濟學博士,劉強和葛海蛟是管理學博士,黃志強擁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是註冊會計師、註冊金融分析師。7人中最年輕的李波是哲學博士和職業法律博士,具有經濟學和法學雙學位。此外,郭寧寧、葛海蛟和李波都有海外工作經歷。

知識化、專業化和國際化是上述「金融副省長」的顯著優勢。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孫毅表示,「金融副省長」熟悉金融、了解政策、業績資源豐富,更善於為地方經濟發展開創新格局,他們所具備的金融專業能力和金融市場經驗,也使得他們在化解地方債務危機、地方金融風險等方面具備較強的協調處置能力。

而擁有海外經驗的金融系統人士任職地方,不僅更利於地方政府擴大金融開放,開拓國際視野,也有助於地方政府更好的利用外資、應對國際金融風險。

十二名地市級黨政「一把手」

與上述「金融副省長」首次赴地方政府任職不同,當前更多的「70後」省部級幹部是從地方黨政系統升任,擁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如李毅曾任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紅波曾任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委書記,連茂君曾任瀋陽市于洪區委副書記、區長等。

戴焰軍指出,基層的工作更貼近群眾,擁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更能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在制定政策和執行時會更加貼近老百姓、基層社會的現實需要。同時,這些幹部更加了解基層幹部的現實工作狀況,在領導和指揮下屬工作時能夠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協調性。

據統計,在29名「70後」省部級幹部中,曾擔任地市級黨委或政府「一把手」的至少有12人——

曾擔任地市級黨政「一把手」的「70後」省部級幹部一覽(據公開信息統計,統計截至2020年4月23日,以出生年月為序)

在這些幹部中,除周紅波、諸葛宇傑、費高雲是本地幹部,汪鴻雁赴共青團中央履新外,其餘8人均為跨省任職。

如,2018年5月和11月,時任江西省委常委、秘書長的劉捷和時任上海市副市長的時光輝先後調任貴州省委常委;2019年7月,天津市武清區委書記徐大彤任陝西省副省長;今年4月,廣東省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劉小濤任浙江省政府副省長等。

幹部跨區域任職對於幹部自身成長、豐富幹部構成和各地資源交流都有好處。戴焰軍在採訪中談到: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文化、風俗等各方面差異大,這使得在本土成長、帶有地方特點的幹部在跨省任職時可以更好地交流各地工作經驗和工作方式方法,幹部素質也會更加多樣化。

由上海到貴州赴職的時光輝,從重慶到寧夏履新的賴蛟,也是幹部跨區域任職的典型例子。東西或南北的遠距離跨省交流任職,將帶來交流地的投資、技術和人才等多方面的資源交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這對於各級經濟發展平衡互補有很重要的作用。」戴焰軍指出。

一看能力二看素質

無論是高學歷、專業知識背景還是長時間、多領域的工作經驗,都是幹部工作能力的標誌。

「年輕幹部知識化、專業化是基本要求。」胡敏表示,幹部要能擔大任,還需要綜合素質——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政治素質是前提,還必須本領高強,才能擔當大任,二者相輔相成。

戴焰軍也認為提拔任用幹部一是看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二是看工作能力。幹部是否正直、公正、誠信、負責、盡職、無私、勤政、廉潔等都是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的考量標準。

戴焰軍指出,一個幹部僅有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但沒有工作能力,他的工作做不好;而有很強工作能力的幹部在政治和道德素質方面出了問題,將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

關鍵詞三:氣象

走出年齡認識誤區

「為政之要,首在得人。」

現在,改革開放前入黨和參加工作的幹部已經或將要退出崗位,「70後」「80後」以至「90後」的年輕幹部成為幹部隊伍的主體。越來越多的年輕幹部走上重要領導崗位,這背後釋放出哪些信號?

圖片來源:攝圖網

杜絕一刀切

幹部「年輕化」的提法,最早始於1980年代初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提出了實現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戰略方針,並一直延續至今。

去年年底發布的《2019-2023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對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內設司局領導班子,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省、市黨政工作部門領導班子配備年輕幹部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健全優秀年輕幹部選育管用的全鏈條機制。

近些年,個別地方在幹部選拔、任職年齡上「層層加碼」「層層遞減」,出現了以年齡論英雄、把幹部「年輕化」簡單化、絕對化的不良風氣。

2014年底,中辦印發《2014-2018年全國黨政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要求不再簡單以年齡劃線,不搞領導班子成員任職年齡層層遞減和「一刀切」,不簡單對每個領導班子搞硬性配備,不把換屆提名年齡作為幹部調整年齡界限。

2018年7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好各年齡段幹部積極性,讓整個幹部隊伍都有幹勁、有奔頭、有希望。

戴焰軍坦言,要走出幹部年齡認識上的誤區,充分認識選用年輕幹部的重要意義。

「選拔培養年輕幹部,要看年齡也要看水平,看學歷更要看能力,切不可本末倒置。」黨建專家表示。

個人努力與組織培養

「成長為一個好幹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

年輕幹部的健康成長,固然有其本人的主觀努力,但同樣離不開組織的教育和培養。他們作為新時代高素質幹部隊伍裡的新鮮血液,需要組織部門樹立辯證發展的選才理念及科學嚴謹的育才方法進行培養選拔。

近日,山西省委從省直機關事業單位、省屬企業和市黨委班子中,選派5名年輕廳級幹部(其中正廳長級1名、副廳長級4名)擔任縣委書記,推動年輕幹部到吃勁崗位「墩苗」歷練。這5人平均年齡43.8歲,最小39歲,全部為研究生以上學歷,博士1名、碩士4名。

由偏重「選」向統籌選拔、培育、管理、使用轉變,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有助於進一步做好組織工作,激勵年輕幹部奮發有為。多經歷「風吹浪打」、多捧「燙手山芋」、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推動幹部真正撲下身子在基層摔打成長、建功立業,接受實踐和人民的檢驗。

「組織部門要主動沉下心、接地氣,更多地深入一線基層、深入實踐選拔幹部,不為條條框框束縛,不為長官意志牽引。」胡敏指出,幹部的選拔任用要充分體現民意,真正讓那些在實踐中成長、在群眾中有口碑、在工作中有成績且品行高尚的年輕幹部進入選拔視野,切實做到公平公開公正。

培養選拔年輕幹部要從嚴管、大膽用。戴焰軍認為,組織部門要本著對黨的事業負責、對幹部負責的態度,全面貫徹黨管幹部原則,教育引導年輕幹部強化自我修煉,防微杜漸。同時也要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大膽提拔任用年輕幹部,用當其時、用其所長。這是現實工作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編輯|孫志成 杜恆峰 杜波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本文略有刪節

相關焦點

  • 省部級人事密集調整:60後、65後和70後年齡梯隊更加完善
    觀察近來省部級官員調整特徵,「60後」、「65後」和「70後」的年齡梯隊更為完善,另外,一批專家型官員赴地方履新,地方黨政領導班子的知識結構更優化。資料圖:胡和平。張茵 攝60後、65後和70後,省部級幹部的年齡梯隊縱觀今年以來省部級官員的人事變動,年齡梯隊、專業程度、履歷結構都可作為幹部選任特徵的觀察視角。
  • 一月內9名「70後」履新省部級幹部,全國至少已有29名,他們多來自這...
    一個月的時間內,9 名 "70 後 " 履新省部級幹部。全國 "70 後 " 省部級幹部目前至少已有 29 人(數據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根據公開信息,2019 年全國至少有 8 名 "70 後 " 幹部邁入省部級行列。而目前 "70 後 " 副部級幹部的晉升頻率已遠遠超過去年。
  • 3月以來8名70後副部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刷新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70後」副部級官員接連湧現,3月以來,已有7名「70後」幹部躋身副部級,還有1名「70後」副部半年內兩度履新。最年輕省部級官員紀錄也被刷新。「70後」高官的增加在提速,去年一年共有8名「70後」升任副部,今年不足兩個月內,「70後」副部便與去年持平。
  • 一個月內9名「70後」晉升副部,全國「70後」副部級幹部至少29人
    楊志文是一名「70後」幹部,此前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民委主任。就在此前一天,吉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舉行會議,決定任命韓福春、阿東為吉林省副省長。其中,阿東為1970年11月生,原任海南省三亞市市長。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注意到,自今年3月下旬以來,一些省級政府和副省級城市政府陸續發生人事變動,已有9名70後幹部晉升為副部級。
  • 漲知識|這些省部級官員的名字,你都讀對了嗎?
    冮姓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明末江姓漢族人到遼寧後改姓為「冮」;另一種說法是滿洲貴族賜姓改宗族祖先「冮」姓。根據公開簡歷顯示,現年58歲的遼寧省副省長冮瑞(1958.5)是遼寧彰武人,滿族人。其實,不僅遼寧副省長冮瑞的姓氏會讓人讀錯,現任中宣部副部長庹震的姓氏同樣較為生僻。
  • 十八大來41名省部級官員被查 山西最多達5人
    但十八大以來,多名官員被宣布調查當天,當地黨報、官網都在發布被調查高官的活動報導,這表明中紀委屢次強調的防止「燈下黑」,「打鐵還需自身硬」取得了實效。  周案後首發「打虎」消息  昨日中紀委宣布陳川平、聶春玉被調查,是周永康7月29日被調查以來,中紀委發布的首個「打虎」消息。中國下一步的反腐方向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出現了各種聲音。
  • 今年已有16名省部級官員被查 4人違紀問題已公開(一覽表)
    此外,繼四川原副省長李成雲10日被通報落馬後,上周末中紀委再打一「虎」——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越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張越成為本月以來第四名被查處的省部級官員。 據公開報導顯示,張越具有資深的政法系統工作背景。1961年6月出生的張越從北京市公安學校(現北京警察學院)畢業後,長期於北京市公安局工作。2001年4月,張越出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
  • 十八大以來落馬省部級官員名單 十九大至今打虎一覽表
    中國經濟網地方黨政領導人物庫據公開資料統計,十八大以來,省部級及以上落馬官員(不含企業任職)已達203人。  如果以現有落馬高官為指標,落馬省部級以上官員最多的月份是2017年7月,多達7人;其次是2014年6月、7月和2017年4月,各有6人被查;2013年12月、2014年8月和2015年3月、11月,還有2016年1月、3
  • 部級官員出差,每天能花多少錢?
    除了出差用餐,湖南方面對省部級及以下人員加班怎麼吃飯也進行了明確。在常駐地範圍內,因執行公務確實無法回家或回單位食堂就餐的,經單位審批後,可在早餐20元、中餐40元、晚餐40元標準內憑據報銷工作餐。小編注意到,2014年的《湖南省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辦法》要求,嚴格控制陪餐人數,接待對象在10人以內的,陪餐人數不得超過3人;超過10人的,不得超過接待對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這次也有了修改。通知明確,除按規定的陪餐人員之外,確實因為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員,可以按照本通知第六條的標準安排工作餐。
  • 上半年230名省部級官員履新 四川、江蘇等地調整多
    上述12個省份的新任書記中,吉林、雲南、遼寧、安徽、貴州、河南、陝西、江西、青海等9個省份均系「省長調任書記」,其中,青海的新任書記是由外地省長跨省調任,其餘8省都是本地省長轉任書記。  除上述調整外,自天津市委原書記孫春蘭調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後,天津市委書記一職由市長黃興國代理至今。  「無論省內調任還是省外調任,都是在中央統一人事布局下考慮的。
  • 部級官員赴地方出差,每天能花多少錢?
    (原標題:部級官員赴地方出差,每天能花多少錢?)省部級200元/人/餐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則通知出臺前,湖南方面也是有相關規定的。2014年6月,湖南省曾發布《湖南省省直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這則辦法中對「夥食補助費」予以明確——省內出差每人每天100元,省外除西藏、青海、新疆每人每天120元外,其他地區也均為100元。
  • 今年以來已有13名省部級官員被查處(一覽表)
    至此,餘遠輝成為十八大以來第8名落馬的省會城市市委書記,同時也是今年以來被查處的第13名省部級官員。 25日,中紀委網站發文指出,當前,一些黨員幹部仍然不收斂不收手,反映領導幹部問題線索還在增多。這些都表明,腐敗蔓延勢頭沒有得到完全遏制,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的判斷沒有過時。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持之以恆糾正「四風」,是中央確定的政治任務,是形勢所迫,必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 今年以來至少40名省部級以上官員被查處(一覽表)
    2014反腐年終系列報導①今年以來至少70名國企高管被查處 2014反腐年終系列報導②今年以來至少30名高校領導幹部被查處 2014反腐年終系列報導③今年以來至少20餘名女性官員被查處 2014反腐年終系列報導④今年以來至少20餘名地市黨政一把手被查處
  • 官方明確差旅住宿費標準 部級官員出差京滬日限1100元
    按照財政部公布的明細表,部級官員去北京、上海出差,住宿費標準每天限額1100元。住宿費標準細化到地市級去年9月份,財政部曾印發《關於調整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住宿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各地財政部門根據本地區所轄市縣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價格和消費水平,迅速對省級差旅住宿費標準進行了細化。
  • 詳解撈人:大多為騙局 多數喜歡自稱部級官員
    它主要用來形容那些使用非法手段讓犯罪嫌疑人、罪犯及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免受刑事處罰或受到輕於原本處罰的社會現象。」江蘇省宿遷市檢察院檢察官朱建中告訴記者。  事實上,「撈人」已成為一種現象。即使在司法部門內部,也不是什麼秘密。「今後誰再收錢"撈人",就堅決開除誰,誰再打聽案情,辦人情案、關係案就堅決處理誰。」2010年7月,北京市公安局一位領導表示要嚴厲查辦「撈人」事件。
  • 部級官員京滬出差住宿上限1100元
    以河北為例,去年的《通知》僅規定,部級、司局級、其他人員到河北省會城市石家莊出差,住宿標準分別為800元、450元、350元。  《明細表》則規定,石家莊市和張家口市、秦皇島市、廊坊市、承德市、保定市等5個河北地市,部級、司局級、其他人員的住宿標準為800元、450元、350元;除上述城市之外的河北其他地區,部級、司局級、其他人員的住宿標準為800元、450元、310元。  北京上海住宿費標準未調整  《明細表》中,四個直轄市裡重慶、天津均細化到了區縣級。
  • 盤點十八大以來落馬的50名省部級以上官員(一覽表)
    據記者統計,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有50名副省部級以上官員被查處。 附:十八大以來被查處的省部級以上高官 序號 姓名 原職 所涉問題 首報時間 目前情況 2012年 1
  • 今年至少已有19名省部級官員從地方赴中央任職(表)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至少19名省部級幹部從地方赴中央任職。其中,3人為省級黨委、政府「一把手」。  從年齡上來看,15人為「60後」幹部。最年輕的是出生於1967年的陸昊和慎海雄,今年51歲。  從性別上來看,4名女性。她們是司法部政治部主任馮力軍,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中國僑聯黨組成員隋軍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餘豔紅。
  • 盤點: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86位正部級以上女官員
    在所有的省部級正職以上的官員中,女性官員更是引人矚目。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新文化記者就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曾任和現任正部級以上的女性官員進行了梳理。  「黨和國家領導人」包括哪些人?  「黨和國家領導人」是我國特有術語,包括國家級正職和國家級副職,即正國級和副國級。
  • 省部級官員去南京大牌檔,吃了一份鴨血粉絲湯
    撰文 | 餘暉 熊穎琪政知君注意到, 一位省部級官員去大排檔吃飯去了。3月9日下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去了南京大牌檔,出示綠色的「蘇康碼」後入店就座,品嘗鴨血粉絲湯等小吃。張敬華到了南京大牌檔,出示綠色的「蘇康碼」後入店就座,品嘗鴨血粉絲湯等小吃。張敬華說,商貿、旅遊、餐飲等服務業,既是經濟增長的支撐,也是城市活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