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蒙|餐|吧
巴林
蒙餐不僅是美味,更是文化
赤峰市巴林右旗
遼代故土
契丹族發祥地
紅山、蒙元、格斯爾等文化交織共融
千百年來
巴林右旗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
形成了獨特而又充滿內涵的飲食文化
因此
當地人在飲食方面
擅長在文化上做文章
REC
在右旗大板鎮,有一家遠近聞名的飯店,名叫印象巴林蒙餐吧,生意十分紅火。顧客除了當地人,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以及蒙古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的外國友人。
老闆圖雅對蒙餐文化情有獨鍾,她告訴記者,蒙餐分為紅食、白食和茶食。紅食即紅肉,從烤全羊到手把肉再到灌血腸,無不彰顯出遊牧民族粗獷豪放的特性。而白食則是奶製品,有「純潔」之意。
石頭烤肉
圖雅介紹,飯店推出的紅食中,最有特色的一道菜是「石頭烤肉」,這道菜在成吉思汗時代就是一道美味了。相傳,成吉思汗在一次圍獵宿營時,看到士兵們架在篝火上的肉被燻得焦黑,他忽然靈機一動,取一個士兵的鐵盔放到篝火上,拔出腰刀,把黃羊肉片切成薄片,貼在「鍋」上烤成外焦裡嫩的肉片,然後食用。士兵們如法炮製,果然醇香味美。據說徵戰結束後,人們沿用和改進這一烤肉的做法,將其演化成了招待貴賓和自家享用的「石頭烤肉」。
做「石頭烤肉」之前,首先要對石頭進行高溫清洗消毒,再扔進爐子裡烤上半個小時,等石頭被烤得通紅之後取出,備一口大鍋,將羊肉一字鋪到鍋底,用火鉗夾出幾塊被烤紅的石頭放在羊肉上,迅速撒上適量的鹽和少許味精,再放一層羊肉,放一層石頭,以此類推。如果想中和一下羊肉的羶味,可放少許的洋蔥、胡蘿蔔、土豆等蔬菜。
圖雅告訴記者,國內製作「石頭烤肉」的石頭大多用鵝卵石,她則是親自去蒙古國考察學習,引進當地特有的火巖石來進行烹製。火巖石的紋理呈蜂窩狀,有很好的吸油效果,烤出來的肉香而不膩。而且火巖石含有許多對人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助於健骨強身。在草原上,如果你能吃到一次「石頭烤肉」,說明你是草原上這個家庭的貴客,也更能表明這家主人對你的尊敬。
如今,「石頭烤肉」成了新老顧客的必點菜,顧客說這道菜不僅是一種美味,更是一種情懷,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
信息來源:紅山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