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防務新聞》報導,美國國防部即將公布一份對未來美海軍兵力結構的建議文件,文件核心內容是:美國海軍應該將未來艦艇總數目標設定為超過500艘。
美國海軍現役艦艇總數為296艘,軍方現階段目標是將艦艇總數增加到355艘。如果按500艘計算,無論是與現役總數,還是與現階段目標總數相比,都是大幅度的增加。
美軍急於擴充海軍艦艇規模,因素很多,其中一個方面的原因可能和欲重拾「跳島戰術」有關。
「跳島戰術」起源於二戰的太平洋戰爭,當時日本在太平洋上佔了很多島嶼,有些島嶼防禦設施非常堅固,美軍選擇先奪取軍事力量薄弱的島嶼,然後在島嶼上修建機場,部署部隊,降低傷亡率和奪島難度。
其作戰方式就是對於美軍控制的島嶼,用機降的辦法投送人員,用運輸艦運送武器裝備。對於控制在對手手裡的島嶼,採用傘降的辦法投送人員,用先進戰機進行火力支援,奪取島嶼。
由此可見,「跳島戰術」有三個關鍵要素:空降兵、隱身戰機和海上艦艇。
但由於美國造船業的衰落,造成目前其海上作戰平臺支援不足,一方面無法在相關海域部署足夠的航母,從而大大降低了戰機的作戰出動率;另一方面,美國目前可供海軍調遣的海上運輸力量有限,只有平均艦齡21年的現役大型兩棲戰艦34艘,平均壽命高達43年的運輸船61艘,以及60餘艘商船。這與二戰期間美軍在太平洋戰場投入的數萬艘運輸船規模相去甚遠。
今年五月,美海軍陸戰隊第三十一遠徵分隊在日本離島就演練了一次「跳島戰術」。美海軍陸戰隊遠徵隊指揮官布羅迪表示,如果太平洋地區出現衝突,第三十一遠徵分隊可能是最早出現在戰場上的部隊之一。並且很可能使用「遠徵先遣基地」作戰概念發起奪島行動。本月美軍在太平洋西部和北部又接連舉行了以奪取島嶼為主題的「太平洋守衛者2020」和「勇敢之盾2020」的兩場演習。旨在演練被稱為「太平洋跳島」的新戰術。據福布斯網站報導稱,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戰略將越來越注重於島礁奪控。
想短時間內打造一支500艘的海上艦艇力量,美軍的思路是小型化和無人化。具體的舉措有:將核動力航母的數量從目前的11艘減少至8艘,以減少相關經費;增加包括護衛艦等小型艦艇數量,同時確保各型號艦艇上裝配飛彈垂直發射系統,以保證足夠的打擊火力;增加無人操作艦艇在艦隊整體中的比例,如專門用來獵殺潛艇的「海上獵手」無人軍艦。
專家認為,重拾「跳島戰術」,現實意義可能並不大。一方面南海周邊國家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作戰。另一方面,中國的軍事實力已今非昔比。日前,來自陸海空軍及聯勤保障部隊的13支作戰和保障力量就聯合演練了奪島新技能,空軍出動轟炸機、殲擊機配合火力突擊,海軍登陸艦、護衛艦參加行動,實施了小型化、無人化、智能化等新的作戰打法。彰顯了我軍捍衛海疆的強大力量和堅定決心。(鐵馬冰河)